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第一军阀-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在资本时代。注定是团结一部分人,从而压迫大部分人的模式。



如果所有人都被融合进来了,那么去压迫谁呢?最终依旧会演变回古代那种压迫内部的格局与模式。



因此如今最有希望融入中华民国的也就是朝鲜和越南两个附属国,而且朝鲜和越南人还不一定被中华民国所接受。



至于其他附属国,融合进来的可能xìng极小。



而琉球王国则因为人口很少,中华民国需要拿他们树典型,因此也不会把他们融入进来,但他们的生活水平却可以和中华民国差不多。



欧美国家,则是不可能真正融合他们眼中的低等民族的。美国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融合,但融合进去的也都是从事那些低级工作的工人。



所以美国有一定的先进xìng,因为他们让他们眼中的低等民族也有了使用先进生产力进行生产的模式。



但是美国那种模式此时却是不成熟的。



相比中华民国那种充分的利用起附属国劳动力的模式来说,差距太大了。



中华民国如今把低级产业大量的转移给附属国,相当于将在未来充分的把近八亿人口中的劳动力充分的利用起来,所能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以及所能生产出的商品,以及工业规模是何其恐怖。



欧美则不行,欧美顶多充分的利用起四亿人中的劳动力,而且欧洲战争使欧美劳动力减少了很多。



另外欧洲经济不景气,也会使很多劳动力失业,从而浪费了那一部分的劳动力。



至于南美、非洲、印度这些地区,欧美也没办法采取中国这种附属国生产,中华民国消费的模式。



第一是殖民地大部分掌控在英法手中,英法的产业还没有发展到中华民国的高度,他们的高级工业产品在中华民国发展起来之后已经难以发展,这时候他们如果把中华民国眼中的低级产业分包给殖民地,那么岂不是把本国弄得都没有产业了?



另外,欧洲小国家太多了,工业实力不均衡。短期内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把欧洲所有国家都打上一遍,然后推行小国生产,大国消费的模式。就算是建立起了这种模式,那些欧洲小国家根本没有太多人口,劳动力也不够勤劳,制造不出太多的商品。



在南美,美国显然也不可能打一遍过去。



至于美国要在南美施行南美生产、北美消费的模式,那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中国的商品也能卖到南美去。



美国要打南美,中国也不可能坐视不管。



诸多限制之下,欧美未来的发展,真正的主力也就是不到四亿人口中的劳动力,而其他的国家、民族将依旧处于生产力落后的状态,从而无法产出更多的商品让欧美剥削。



反观中华民国则不同了,中华民国基本上控制了亚洲大部分国家,印度、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也都被中华民国渗透得比较厉害。



中国有更高级的产业,可以把低级产业分包给附属国。



同时对附属国的控制也比较彻底,同时也有亚洲贸易组织的关税保护,欧美的高级工业产品想大规模的卖进那些附属国是不可能的。



而那些附属国以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就越是勤劳。



其中rì本、朝鲜、越南三个国家民众是最勤劳的,是非常好的盘剥对象,暹罗人马马虎虎,八百万人口不太够看。



南华共和国、吕宋省都有大量的南洋猴子,这些南洋猴子虽然干不了太重的活,但是却可以承担热带经济作物生产的分工,以及一些繁琐手工业的分工,一些组装商品的代工也可以交给南洋猴子去做,充分压榨他们的每一个劳动力。



另外波斯、阿富汗,可以承担起石油生产和一部分低级产业生产,半岛北部六国也可以承担石油生产和一部分低级产业生产。



纳米比亚人,则可以承当矿业开采、畜牧业生产、渔业生产这些产业分工。



确定产业分工之后,每一个附属国的劳动力都可以得到一个较为充分的利用,中华民国五亿人口再努力一点,那么所能建设起来的基础设施以及战争潜力就非常恐怖了。



对于中华民国来说,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红sè毛熊。



军情局在红sè毛熊境内发展了大批的间谍,红sè毛熊虽然取得了统治地位,并屠杀了大量的富农、神职人员、农场主、商人、贵族这些资产阶级,但还是有不少人是反对红sè毛熊的,要混入一些间谍还是比较容易的。



军情局对红sè毛熊高层进行了刺探,结果传回了一个消息。



“列宁那群红sè毛熊领导人的生活非常糜烂,几乎天天都要换女人,整个红sè毛熊高层,rì子过得比皇帝还要潇洒。”蒋方震拿着情报对众人说道,众人不由笑了起来,江渝一点也不意外,说道:“统治者嘛!也是得看底蕴的。暴发户的生活总是我们不太一样的。”



能在脑海中的网络搜索后世网上资料的江渝发现了一个传言,列宁是得了梅毒从而引起中风才死的。



不管这个消息是不是真的,但是列宁54岁就死了这却是真的。



做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要想短命的唯一途径就是纵yù。一旦纵yù过度都是短命的,除非是他们懂得中国道家的补漏法门。



列宁现在已经51岁了,也就是说,再不草的话就草不动了,人家也有紧迫感的嘛!饥不择食之下得了梅毒也不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



第058章:欧洲移民时期



ps:今天开始全力更新了,琐事都处理得差不多了。。晚上还有一章,今天会更新万字!



战争结束后,欧洲人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了,欧洲人开始怀疑工业体系是否正确,否则怎么会引发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呢?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后天社会确实有诸多问题,确实不可长久,但却像是一场赌博,也许能够化蛹成蝶,也许人类毁灭。



但是人类确实已经进入了后天社会阶段,这个潮流已经不可遏制了,任何国家、民族想要生存,都必须毅然的沿着这条道路下去,古代那种先天模式尽管长久,但却已经是不可能继续存在下去了。



欧洲人同时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欧洲太危险了。



待在欧洲随时可能被战争所波及,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随时可能要走上战场,或者家园被毁。



对于资本家们来说,他们也发现欧洲的资本环境存在隐患,一旦战争开打,就可能被波及,从而损失惨重。



因此战后的欧洲人,很多都想要移民。



他们要脱离危险的欧洲,寻找一处安全的国家。



在这样的潮流下,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都成为了欧洲人的选择范围。



移民浪潮也在欧洲悄然拉开。



中华民国的民族资本集团这一时期抓住了这一机会,在欧洲各国大力招揽各种工商业人才。



很多欧洲人是不具备移民条件的。移民首先要有钱,否则门槛不容易进去。



但是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欧洲人来说,去中华民国却很容易。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到中华民国首先有工作保障,不太容易失业,而且待遇还比较高。



在中华民国,技工的待遇并不比欧洲差,甚至还要高出一些,特别是那些非常缺乏的工业人才。



另外,中国在这次世界大战当中虽然也有不少战争。但是中华民国却未被拖进战争旋窝当中,社会安定,投资环境良好。



只不过中华民国对于那些欧洲资本家们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中华民国的民族资本集团愈加庞大。其影响力已经很大了,欧洲资本家想要挤进中国市场赚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首先在税收政策上,外资所要缴纳的税收比中国民资还要高出一些,更加无法与那些民族资本集团的商人所享受的政策优惠相比了。



所以进入中华民国的欧洲资本商人不是太多。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化问题。欧洲资本商人更愿意去美国。美国此时的投资环境能够也非常良好。



战后的美国,也弄到了不少剩余资本。



这些剩余资本在战后立即开始了工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在工厂生产模式上,开始大幅度的使用远华集团‘子弹制’,或者叫美国‘福特制’,因为江渝的出现,福特制并不被人们所广为接受,因为江渝在德国采取流水线分工生产的时间比美国福特汽车工厂要早上几年。



因此世界普遍认为是远华集团率先使用这种生产、管理制度。



美国此时也在大量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以应付欧洲战后的消费热潮,只不过这一次消费热潮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被中国及中国附属国的商品所占领了。美国所获得的世界市场份额比中华民国来说少了很多。



而且美国内部市场也遭到了不少中国商品的入侵。



但是美国有其巨大的内部市场需求,依旧是强力的拉动了市场消费,特别是参加欧洲战争的美国大兵们返回美国之后,这些美国大兵首先是青壮年劳动力,是社会收入的主力军,手上又有大把的军饷,这些美国士兵回到美国之后,立即成为了消费主力。



美国的工业设备在战前依旧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此次设备更新换代,主要是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这次工业设备更新换代,能极大的提高美国工业生产力,一定程度上扭转市场竞争上商品竞争力不如中华民国的这一现状。



只要美国能成功的把工业体系升级了,那么日后国际市场鹿死谁手还不得而知。



但这些都是其次的,对于国际市场这个大蛋糕来说,中华民国并不奢求完全吃掉,中华民国也不是主要靠国际市场来拉动经济的,中华民国靠的是庞大的内部市场,而内部市场因为工人收入的不断增长,已经初步培育出来了。



最重要的是,美国工业在完成升级换代之前,是没有办法进行大量放贷从而刺激泡沫经济的产生的。



也就是说美国在这一进程完成之前,其建设速度是远不如中华民国的。而中华民国的经济泡沫已经持续了两年了。



中华民国已经比美国更早的进行了两年的泡沫经济。



中华民国的工业之前虽然很薄弱,但是建设起来的工业体系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所以现在只需要扩大规模,生产设备却不需要更新换代。



另外美国的施工机械技术还处于低级状态,中华民国的工程机械却是越造越大,越造越精密。使得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已经完爆美国了,只要中华民国有更多的工程机械,建设速度也就越快。



同时中华民国的农业采取的是机械化农业,美国农业此时尽管也使用了很多机械,但是其效率却远不如中华民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城市人口才两亿人。



而此时的中华民国,城市人口已经差不多达到两亿人了,其城镇化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其主要原因就是机械化农业的出现,使农业人口大幅度的减少了。



农业人口的减少,使得人口不得不向城市迁移。



这是一次非常剧烈的社会变革。大量的农村人口的农业经济在经机械农业的冲击下或主动、或不得已的进入了城市。



在这场社会变革当中,中华民国政府应对得当,各种政策向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倾斜,保障了温饱、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才使得中华民国这场社会变革当中没有出现剧烈的社会矛盾。



失去了农村就业的农村人口,在城市里所获得的工作收入都比农村高得多,这也保障了财富分配的合理化。



中华民国的城镇化速度是世界最快的。正是因为生产力提高速度最快的原因,中华民国的生产力提升完全可以用猛烈来形容。



美国农业连拖拉机都还不够普及,这一年中华民国卖到美国的拖拉机就高达两百万台。



美国的农机市场上到处充斥着中国农机的身影。



但是中华民国却不出口大型农机到美国。像联合收割机这些产品,都是不向欧美出口的。



这是为了不让美国的生产力有太大的提升,至于美国佬自己研发、生产农机和大型施工机械,那么随便他们自己搞。研发、生产都是需要时间的。而中华民国却早已领先了。中华民国的施工机械的效率会越来越高,性能也会越来越好,也许美国刚造出小型挖掘机的时候,中华民国的挖掘机斗容已经突破几十立方米了。



战后的欧美,在关税上是一个困扰的问题,因为根据战前协议,很多商品关税不高,导致中国商品长驱直入。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财团对本土市场的掌控份额。



特别是中国有大量的新兴产品。也许某种新兴产品的产值并不是太大,但是数量一上去了就恐怖了。



财富正在不断的外流。



就这一问题。欧美暂时还没有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对于英法德国这些欧洲国家来说,但他们也没有太大的紧迫感,因为他们本身就要进口很多产品,特别是英法来说,战前他们本身就要从德国那里进口很多工业产品。



战后,进口谁的都差不多。



唯一的问题就是担忧中华民国发展太快,但是英国是最不可能违约的国家,他们的殖民地正被中国所威胁。



美国是受威胁最小的,此时美国政府正在琢磨着以什么理由来提高针对中国工业产品的关税。



而美国在完成了工业设备的升级换代之后,对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就加强了,毕竟中国商品要向运到美国,还是需要跨越太平洋的,路途比较遥远一些。



不过因为集装箱运货体系的出现,使得货运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又更加有利于中华民国的工业产品出口。



中国在战后,卖出了很多集装箱设备,罗斯柴尔德财团和美国财团都在投资集装箱货运体系。



他们也看到了其中的好处。



随着货运成本的降低,寡头垄断财团的商品竞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