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7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也是很明确的,只不过尚书省事情最多,中书和门下事情宏观一些,重点在于诸多政策方面的探讨,都察院的权威早就树立起来了,各级官吏对都察院是又爱又怕。

户部属于尚书省所辖六部之中最为忙碌的,官吏人数也是最多的,特别是大晋朝廷调整了赋税政策、商贸赋税突出到第一位之后,户部更加的忙碌,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户部专门成立了商贸司,商贸司由户部右侍郎兼任郎中,朝廷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从这里得来的。

商贸巨大的赋税,也令朝中文武官员大跌眼镜,他们根本想不到,历来朝廷都是以农业赋税为主的,想不到大晋朝廷商贸的赋税收入,超过农业赋税的百倍了。

至于说统一发行纸币和银行的作用,户部的官吏是最为清楚的,其他的不需要多说,仅仅是诸多的藩属国、后金、日本以及西域等国,黄金白银珠宝都存入了大晋朝廷所有的银行里面,而且大晋朝廷发行的纸币,在藩属国、后金与日本都开始流通了,而且纸币很受欢迎,其价值丝毫不亚于黄金白银珠宝,也正是因为银行和纸币的效用,令外面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到大晋朝廷。

到了这个时候,大晋朝中的官吏总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什么皇上一定坚持要创办银行,为什么要统一发行纸币,原来可以通过银行与纸币,轻而易举的获得外面的财富,这比起派兵攻打掠夺财富,不知道要高明多少了。

在生活之中感同身受的,还有老百姓,几年时间以来,各地官府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修筑道路和改善水利设施,同时开始着手解决老百姓出行的事宜,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此外商贸的发达,令老百姓能够在农闲时节找到事情做,大晋朝廷取消了出行的限制,官府给每一个百姓都发了一张精致的卡片,这张卡片上面有个人的情况,凭着这张卡片,能够出入各地。

当然,商贸的发展也有区别,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商贸是最为发达的,胆子大一些的年轻人,农闲时节选择到这些地方去找事情做,因为道路修筑好了,早就有专门的商贾,利用马车来进行运输,故而到这些地方去做事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赚到了钱财,可以通过银行寄回家中。

大晋各地的局势异常的稳定,到了这个时候,你就是拿出来大笔的钱财,鼓动谁去造反,也没有人愿意出头,考不中进士可以到作坊去做事情,一样能够赚到钱。

农业依旧是朝廷高度重视的事宜,也是各地官府必须要重视的,山东等地,曾经因为商贸的发达,对农耕不是那么重视,结果官员遭遇朝廷的责罚,直接调整了,皇上有句话涵盖了一切,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粮食生产都是要高度重视的。

关于户籍管理的问题,也是朝廷颇有争论的事宜,主要还是大晋二年的科举考试,那一次录取了不少藩属国、日本以及西域的人士,这些人的户籍不属于大晋各级的官府,之后朝廷出台了制度,凡是要进入到朝廷为官的,必须要改变户籍,说白了,就是成为大晋的子民,但这个时候,还是仅仅限制于进入到官府为官的人员。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藩属国、日本以及西域的人士来到了大晋,一旦进入到京城或者是山东等地,很多人都留下来了,有不少人甚至表示不愿意回去了,要说大晋的繁华和遍地都存在的机会,肯定是吸引他们的。

到了大晋四年,不少人提出来要求,一定要改变户籍,这样他们才是堂堂正正的大晋人,才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作坊去做事情,也能够从官府那里租赁到土地耕作,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这里结婚生子,扎根地方上面,于是朝廷再次讨论了户籍的事宜,这一次皇上提出了异议,主要目的还是需要控制外来人员的数量,令朝中很多官员感觉到奇怪,但皇上坚持了,每年能够改变户籍的人数必须要控制。

京城、南京、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外来人员的数量不少,特别是京城,大街上到处都是金发碧眼的西域人,金发碧眼的西域人和大晋子民成婚的情况也普遍的出现了,刚开始还有人感觉到惊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慢慢不为人注意了。

学识丰厚的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等人,早就进入到大晋学院教书育人了,只不过这所位于原大明国子监所在地的学院,教授的全部都是大晋高级别的官员,以及科举开始的进士和贡士、举人了,刘宗周等人的学术研究也普遍起来了,对于大晋各地出现的变化,他们是非常关注的,专门著书立说,引导着理论方面的丰富。

(读者大大提出来的很多意见建议,我注意了,新书《铁血穿越》之中,会尽量注意这些问题的,谢谢了。)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变化(2)

各地发生的最大变化,恰恰没有引起朝中官吏的重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财富方面和军队方面去了,对于真正将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变化,没有能够注意到,或者说是没有投入到足够的注意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方面,苏天成是耗费了极大的心血的。

官办的学堂开始在府州县完全确立起来,考虑到情况的特殊,条件好一些的府州县,官办的学堂至少需要有五所以上,条件不好的地方,也需要有两所学堂,按说前朝也是有学堂的,还有专门的教谕,但如今的学堂,和以前不一样了。

科举考试依旧存在,故而各地的学堂之中,有一所专门的学堂,对于那些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进行培训,其余的学堂,则是开始招收年满六岁的小孩子开始读书,尽管官府没有强行规定所有小孩都要进入到学堂读书,但条件稍好一些的家庭,肯定将自家的子女送到学堂去读书的。

学堂创办没有引发什么争论,教育的重要所有官员都清楚,唯一在学堂招收女子的方面,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儒家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根本不赞成女子有什么学问的,就连杨嗣昌、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等人都是这样的认为,各地建起多所官办学堂,刘宗周等人极力支持,而且自告奋勇代表朝廷下去巡视,但在学堂可以招收女子方面,众口一词,都是反对的。

苏天成消耗了极大的精力,来说服众人,国民素质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能够依靠教育来改变,但女子不能够进入到学堂里面,这就好比是跛脚,要知道教育与家庭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读书的小孩子,回到家里之后。日日陪伴的母亲却大字不识,怎么能够教育,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没有任何的道理,完全是对女性的歧视。

苏天成成为皇帝之后,很少强行的下什么圣旨,一般都是通过众人讨论之后才做出来决定,这也是大晋诸多规矩之一,众人早就适应了。但遇到特殊的事情,苏天成还是会发挥出来皇帝的威严,强行下旨推行的,令众人心服口服的是,凡是皇上强行下旨推行的事宜,最终的结果都是非常好的。

在准许女子进入学堂的事情上面,就是皇上强行下旨了,而且皇上还特意的安排都察院。对各地官吏的考核监督之中,将这一条作为重点。若是有地方官员不执行,必须严惩。

但苏天成也有让步的地方,毕竟男尊女卑的情况,几百年之后都存在,想要一下子改变,可能性不大。这个变现就是在人数规模和进入学堂的规矩方面,男女不能够在同一件教室里面读书,必须要分开,此外有条件的府州县,专门设立一所女子学堂。没有条件的地方,专门有一个到两个班,全部都是女子。

男女在受教育的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譬如说条件最好的京城,招收小孩读书的学堂有十所,专门的女子学堂仅仅一所。

老百姓的认识也是一样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改变过来,女子学堂刚刚创办的时候,很少有百姓将自家的女儿送来读书,认识高一些的还是官吏、士绅富户的家庭,纷纷将自家的姑娘送到学堂去读书,此外就是西域等地进入大晋的这些家庭,毫不迟疑的将自家的姑娘送到女子学堂去读书,朝廷可以查出官员阻拦女子读书,但总不能够追查所有的百姓。

不过这样的情况,很快出现了改变。

女子学堂教授的课程有些不一样,除开传授知识,还教授三从四德等知识,而且在礼仪方面是重点传授的,也就是说,女子学堂是要培训淑女的,在学堂上课之后的女子,言行举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就导致女子学堂的影响迅速的扩散了,很多的寻常百姓,也开始将自家的女子送到学堂去读书了。

到了大晋五年,各地都开始告急,主要是学堂的数量不够,学生的数量急剧的增加,为此朝廷拨付了大量的纸币,督促各地修建新的学堂,容纳更多的学生。

大晋的总人口不多也不少,毕竟好日子开始的时间不长,前朝的那么多年的灾荒,导致人口锐减,特别是流寇造反的那几年,导致好多的村落空无一人,大晋元年的统计,总人口六千余万,到了大晋四年底的统计,总人口超过一亿人,人口的增加,主要还是在大晋二年到四年的这三年时间,因为条件好了,出生的小孩子增多了,成活率大大的增加,加之外来人口也呈现增加的趋势,这才导致短短三年的时间,人口大量增加。

尽管说人口不是太多,但因为学堂的普及,因为老百姓将自家的子女送入到学堂读书,因为老百姓认识的变化,各地的学堂数量就明显不足了。

教育所产生的变化,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只不过这种变化,短时间之内不会体现出来,但十年之后,大晋的情况绝对会不一样了,苏天成明白这里面的道理,随着学堂的普及,老百姓的素质结构将出现重大的变化。

苏天成坚决坚持灌输儒家思想,教育最大的作用,在提高个人素质的同时,必须要求人有信仰,若是人都失去了信仰,朝廷将自食苦果,譬如说女子学院对于礼仪方面的教导,苏天成就是非常赞同的。

教育不是单一的,也有令苏天成苦恼的事情,那就是天主教等开始传播进来了。

对于宗教,苏天成不是很熟悉,穿越之前他是公务员,与宗教绝缘,对这里面的事情,一无所知,但他清楚,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只不过在儒家思想占据绝对统治力的中原,宗教是很难普及的,信教的民众不会太多。

前朝对于宗教是有所限制的,至少在府州县,是不允许传教的,只有在京城或者是巡抚衙门所在地,才偶尔看见传教的人士,这些来自西域的传教人士,来到中原,也没有专门的场所,毕竟朝廷不是很支持。

因为不熟悉,苏天成也不好随意做出来决定,不仅仅是苏天成,朝中的五大丞相,对此都是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外来人口增加了,特别是京城,成为了各色人种都有的大都市了,外来人员之中,很多以前是信教的,来到了京城,也不可能抛弃原来的信仰。

最终朝廷做出来的决定,还是允许传教士进入到大晋来传教,只不过对传教的地方同样进行了限制,府州县不允许传教,至于说传教的场所,允许存在。

如此在大晋三年的时候,京城有了专门的传教礼堂,这些传教的礼堂,初期是外来人士的聚集地,后来也有不少的汉人加入了。

令苏天成放心的是,信教的人还是非常少,与大晋总人口比较起来,微不足道,比较儒家思想的影响太大了,牢不可破。

佛教到道教,这是朝廷无法回避的两个方面,譬如说唐朝的时候,非常崇信佛教和道教,朝廷官府都是支持的,大明朝廷也没有限制,官吏百姓,很多人也是有着一颗虔诚的拜佛之心的,到了大晋三年,经济高速发展,条件很好了,僧人和道士也通过自身的手段,开始向朝廷做出来请求了,恳请朝廷关注寺院和道观。

朝中五大丞相很快做出来了决定,朝廷不反对老百姓拜佛,但不会大力支持寺院和道观的发展,各地官府可以拿出来一定的资金,扶持当地的寺院和道观。

苏天成在颁发这道圣旨的时候,犹豫了好长时间,寺院和道观自行发展,他不会过问,但要求各地官府拿出来一定的资金扶持,这岂不是大力支持佛教和道教,但他最终还是同意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佛教和道教是引发人向善的,想着仅仅依靠学堂的作用,来固定人的思想,还是单调了一些,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够进入到学堂里面的,这个时候,寺院和道观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了,只要在投入的方面注意一下,不要攀比,不要奢侈浪费,问题也就不会太大了。

自始至终,苏天成都是异常小心的,可谓是战战兢兢,朝廷要负责引导和教化所有百姓,包括官吏,树立起来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故而教育是最为重要的事情,经济发展之后,财富的积累,必定会引发一些拜金思潮,官府不能够用强制的手段去扼杀这些思潮,只能够通过教育的方式,让百姓少一些拜金主义和现实主义。

故而苏天成最为注意的,不是商贸的大发展,这些有朝中官员操心,他最为注意的还是教育的发展,不管怎么说,决定未来大晋命运的,还是教育,自己一旦离开了这个世界,需要留下一些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切都是在教育之中显示出来的。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后宫

(感谢xiaoyuanmcu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新书《铁血穿越》计划六月一日开始上传,恳请得到支持,拜谢了。)

朱审馨开始有些担心了,偌大的后宫里面,也就她这个皇后与五位贵妃娘娘,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女人了,这些都是皇上以前迎娶的,皇上称帝之后,身边再也没有出现过其他的女人,按照这样的情况出现,朱审馨应该是感觉到高兴的,实际上她的确很满足,但架不住外界的说辞,包括自己的哥哥朱审烜都透露出来不满了。

皇后是国母,必须给天下女人做榜样,这就包括皇上的个人生活,若是皇后老是嫉妒,不准皇上身边有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