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成李太白-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说完了明法科,金星又翻出明算科。明算科考生一般就是算学的学生,考的就是数学,出来了后就是进翰林院,推推历法,有算出令金星惊呼的三次方程,整理些地志图等,他们中也出了不少成果,但人数太少,每年三十人而已,这大大不利大唐科技的发展!
金星心中暗暗点头。要知道,在封建|社会,皇帝的一个命令,那就是想破脑袋也要找到解决办法的,所以皇帝绝对是个推进器,这种时刻不大力发展,到了现代,那只能是拿钱干活的,有热情搞发明还有资金的那也没有皇帝的圣旨有压力,所以金星极力怂恿师傅加大算学人数。
金星是好心,但不实际了一点,被皇帝敲了头,教育一番,才熄火,不过这件事还是记在心里面,日后提醒师傅的。
李隆基权衡了一下,先改变的当然是律法,是治理百姓,至于发展“高科技”,他不能心浮气躁,听了金星的话就心里长草,那是需要一步一步来才行的,何况也要有这方面的经济实力——李隆基不愿想他钱不多的问题,伤自尊,虽然他大唐有钱,他登基以来国库在充盈起来,但一个律法改革就不知道要花多少,哪能所有事情一起办!

刑部事忙前忙后

现在已经三月份,金星催着师傅赶紧将这次科举的内容定下来,因为现在这个时候各地举子都要报名,如果要改制地方官员,那么这一次考试最好稍作变化,虽然赶的有点急,但如果考试内容改变现在下达,留给考生的时间也算足够,州府的考试是要到今年冬天才考的。
结果又暴露了一个常识的欠缺,金星捂脸,他以为三年一科举的,但却被告知大唐是岁举,也就是每年都考!
三年一科举的制度是宋朝才定下来,大唐沿隋朝,除非天灾歉收或者兵变动乱等原因,否则不会停的。
举行的比较频繁,但职位有限,所以门槛是很高的,应试人多,考中的极少,因而这进士登科可比作是“登龙门”的!
李隆基先将张九龄的奏疏,以及这几天对明法科考试内容、主持部门的改变一起拿到政事堂会议上商议,中书令姚崇虽然被蝗虫弄的“满头包”,但这件事听闻之下就知道重要性,黄门监卢怀慎负责盯着此事。
中书令和黄门监都是宰相,中书令隶属中书省,黄门监隶属黄门省,黄门省以前叫门下省。中书、黄门两省是决策机构,中书令和黄门监属于正宰相,主要在政事堂办公,正三品。而中书和黄门本省的实际长官为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分别有两人,为正四品上。另外主持两省中心工作的各有六人,为中书舍人和给事中,正五品上。中书舍人负责联系尚书省的六部,协助宰相处理相关奏章,给事中负责审定诸司奏抄,驳正违失。
明经与进士两科考试的人数最多,尤其是从高宗以后,上面人更重视进士科出身的人,所以下面考试的当然越来越垂青进士科。
进士科的确比明经科有所进步,明经只是抄义条,背诵旧策,都是前人说过的话,考不出实才,而进士除了贴经,还要考两篇杂文,还要讲实时策略。
只不过李隆基近来觉得处理政事,制定策略的人,与刑部审理案件的人,应当分别重点培养。虽然也许能够决策之人是聪明有能力的,但这种人并不一定会审理案件,一眼能看出始末的案子倒是简单,但他看了有些历年来案件卷宗,以及听了不少金星的侦探故事,他觉得刑部,或者起码审判机关大理寺的所有官员们还是应当受过这方面专业训练出来的才行,能够少一些冤假错案,少花费一些时间!
政事的决策、命令的执行方面,与各种案件处理,刑法制定方面,在长安是分开的,刑部是司法行政机关,大理寺是审判机关,另外还有对执法监督的御史台。但这只是京城而已,地方州县仍是政|法合一,由刺史或县令亲掌司法行政和审判。
在地方想分开,其实前人恐怕也想过,也许也曾试过,以前在县衙有司曹的职位,但没有发展延续下来,原因李隆基大致也能猜到一些。首先就是百姓们一般不会告状,告就表示着花钱,他不是从小就在宫廷长大,也曾外任,所以对此还是了解一些。其次是百姓恐怕没有形成要告官的习惯,一般事情都是一大家子的族长,村子中的村长主持下公道就行的。最后节省朝廷开支恐怕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地方政|法分开的想法还没对姚崇和卢怀慎他们提出来,李隆基自己琢磨就能想出很多不可行的理由,但长远来看,他还是想要改制地方官吏,最起码让县令长官们懂得审案,而不能让县令们受制于地方上的师爷这些人物,因为官员都不能在祖籍任职,所以地方上难免都有地头蛇!
进入五月,明法科考试已经挪到刑部,由其下“都官”负责。六部二十四司,每部下设四司,刑部下属有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司,刑部掌管刑律,大唐的法律分为律、格、式,几乎每个皇帝在完善刑律上都有动作,李隆基当然也不例外。都官负责官奴杂役仆婢,比部一般负责审计经费用度,司门掌管门禁关津。
由大理丞们统计的各地上报到大理寺的案件宗卷,案件有百分之二十多是与家仆下人有关,加之李隆基很欣赏案例分析的考试内容,所以就交给都官司来主要负责此事。而且科举是朝中大事,李隆基又将又有意让刑部负责现今各地县令的考核考试,所以由刑部尚书直接负责。
在任的县令合格多少不可知,但考核考试是一定要的,李隆基不指望他们都能背下来《永徽律疏》,但一定要会审案。五月份刑部忙的脚打后脑勺,张九龄被调任去刑部,先在刑部都官司从六品的员外郎做起,不能一下子升的太快,要做出成绩来才行。
金星依旧当跟班,他可不想要什么官职,尤其是他绝对不想搞特殊化——好吧,他在张九龄身边,还能说上话已经算是特殊的了,但好在他最近学到不少,也是心思缜密的人,所以张九龄已经不戴有|色|眼镜看他。
他所说的特殊化是他没有参加过科举,虽然有种有某种能力被皇帝看中就可以直接上任的“制举”制度,但那也是有考试的,就比如张九龄参加了科举之后,还参加了“制举”当中的道侔伊吕制科。
刑部制定考试大纲,下发到各州县之后还有很多细节要处理,与吏部、户部、礼部要配合协调,而且除了明年的岁举,还有现任官员的考核考试,金星也明白全国一千多个县,县令并不可能说换掉就换掉的,所以还是要先对现任们考核。
中国人有一点也许从古至今都不变的,就是在应试上,从现代各种模拟题就可以看出来,时间一长,就有人去研究规律,去找窍门,然后让考试容易通过,然后一传百,百传千,久而久之都知道这门考试的窍门在哪里。
听起来就知道其实这样不太好,因为这禁锢了人的思考,让人懒惰,开发不出潜力来。考试不仅是要考核,如果能让人有所启发,才是更好的。只是,对于想要通过考试的人,却只会觉得这条规定去限制别人吧,让自己轻松通过考试!
所谓改|革,所谓与时俱进,不过是久了人们的惰性就会出来,产生各种恶性循环所必须采取的措施,根结问题却也许就是人这种惰性。但即使知道想改变也不易,潜意识里大概都想着去规定别人吧,反正自己还算不错,或者别人占了便宜为什么自己不占……相反率性而为的人,大概就是会被称为恃才放旷,或者智谋过人的人吧。
不仅在考试问题上。不过此刻的状况,金星却觉得也许这样考试,对审案能力是一种培养,关键是一种思维方式上。
金星最近每天闷头看各种案件归档,时间大多花在编案例上,跟都官的人,还有从外地调来出差的县令,出了题众人一起商量,他们出的是题库,出卷子的时候还有另外的人负责,不过他们也是不准将内容透露给别人的。
此外突厥四王子阿史那匐俱除了陪月圆儿玩,发现金星出入刑部之后,还凑前探问一番,金星当然借机探听一下突厥内部的情况,不过这家伙也是猴儿精,套问出来的都是常识,金星都不好拿出来告诉师傅讨赏,而五月份突厥那边也终于敲定将人接回去了。
换来牛马金银,送走白吃白喝王子,金星乐的想亲自去数银子,最不舍匐俱就是月圆儿了,哭肿了眼睛,匐俱也红了眼圈,他在李家一向不讨喜,只有月圆儿不歧视他,还跟他说突厥话。不过想拐走李家小妹的时候,差点被三位李家少爷以及李家外姓儿子胖揍。
送行的人不少,还有礼部官员在,金星抽空跟着到了长安城西城门之一开远门,酸酸说了句以后有空来玩,然后小声补充要光明正大的来!
——只是金星没想到这次分别只有短短的四个月而已,四个月后匐俱一身狼狈逃到长安来!
这是因为匐俱回到突厥牙帐(突厥的都城)一个月,在六月末时疼他的爹默啜可汗就被拔曳固部落的人伏击斩杀,匐俱成为可汗,名号拓西,可他可汗的位置还没坐热乎,就被人刺杀,他伯父的儿子阙特勒。匐俱以前在突厥的势力不小,一直是小可汗,但这次在大唐潜伏时间太长,而且南征北讨的默啜可汗也没料到自己会那样就死了,所以根本没为小儿子准备什么!
好在有衷心的侍卫誓死护着,才逃出突厥牙帐,翻过乌山,趟过浑义河,从贺兰山上潜入大唐,千辛万苦来到长安……
此为后话,匐俱跑到李家投奔的时候金星并不在长安,而月圆儿面对“野人”,毅然决然拿定主意,并声称这是她领回来的第一个白吃饭的人!
——李老爹嘟囔道:“咱家没有养白食者传统啊……”

睿宗病危召小白

进入六月,这已经是开元四年,距离小白来到大唐已经有十一个年头,他已经去过不少地方,大半个大唐,又去过吐蕃。
六月份气候热起来,这个月发生的事可谓不少。首先出现了月蚀,月蚀是令金星激动的天文现象,但对于古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吉利的了,宫里面气氛立刻变得很脆弱,宫人们都是小心翼翼的,太常寺的人忙翻了天,祈福祭祀自有一套事要做。
晚上跟师傅一起观赏月蚀景象时,一边普及日食月食原理。这个一说,那问题就更复杂了,因为要说明他们所在脚下是个球体,一个晚上,就在绫绮殿房顶上从天文学到地理学,从天上讲到地上,从亚欧大陆,说到南半球,从宇宙黑洞说到大陆漂移说,从人类起源类人猿,说到电影金刚,意识流似的从电影简单原理说到武侠片,然后到电视剧,阐述自己对大唐常识混乱是因为清朝的片子看多了,然后讲起历史来,唐明皇说到一半,避开杨贵妃开始痛斥起安禄山来——现在唐玄宗可是自己人,所以自己人当然是没错的,所以错的只能是不安分的安禄山!
说的太哈皮李隆基差点误了早朝,两人好久没有聊天聊那么久,一是最近两人都有正事忙,另一点当然是晚上那么一点时间,李隆基更想做点爱做的事~~
但两人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几天,开始金星还不知道师傅为什么突然间情绪低落起来,师傅整个人好像都笼罩在低压气团中,并不是生气,而是伤心难过!
从师傅口中并没有得到答案,不过却有人找上金星了。
那日中午金星还在刑部编案例,小得子和另一位陌生的、年纪不小、而且架子不比小得子小的太监突然过来找他,让人驾车送他去一个地方,金星询问小得子却摇头,眼神还示意他不要问。
在马车里金星有些莫名其妙,但小得子一脸去了就知道模样,金星也不那么担心。忍不住想到师傅最近低落消沉样子,他觉得可能此刻要去的地方与这件事有关。
让金星有些意外的是他们并不是回大明宫,而是沿着建福门前路一直往西走,随后经过光宅坊,进入东宫,东宫是属于太极宫的。而金星以前只出入过大明宫,太极宫是以前隋朝宫殿,到师傅这个时候,政事住所都是在大明宫了,金星也没有参观过这里,以前还以为没人住呢。
金星也知道长安城东北角这片都是宫殿,除了大明宫,还有太极宫,现在还有刚修整出来的兴庆宫,现在东宫和掖庭宫也归属太极宫管辖,与太极宫大明宫相邻,还有西内苑,此外还有东内苑,禁苑。他最多就是从禁苑上方取过小路,太极宫可是不小,仅是太极宫主体部分殿阁亭馆就有三四十处,加上东宫二十多处,掖庭宫中宫女和罪犯家眷住所、太仓、和内侍省三块,总体面积与大明宫差不多。
没有在东宫停留,通过通训门,直接去了太极宫主体。金星对这边并不熟悉,不过看着经过的建筑,与大明宫含元殿与宣政殿之间的中书省那片建筑群有些相像。随后经过虚化门,又是一片宫殿。在马车里摇摇晃晃,金星将车帘掀起个小缝看着,也不知道要去干什么。
马车终于停下,小得子示意前面有段路需要走,经过一个比较大又气派的门,叫甘露门,随后小得子说甘露殿到了。
金星只知道大明宫各殿阁住着什么人,但太极宫就不知道了,因此到现在还不知道甘露殿是太上皇的寝宫……也因为师傅一向不跟他说太上皇,唐睿宗的事。
到了殿门口,等着人通报,金星突然紧张起来。很快,门一打开,扑面而来浓重的药味,而出来的人居然是师傅。
金星刚想叫人,就见师傅摆摆手,表情凝重,在他身边低声道:“进去吧,不用紧张……不会有事。”
金星疑惑地看着师傅,不过被老太监推了进去,师傅并没有和他并肩,而是在后面两步的距离,往里面走仍回头看着师傅,只是师傅此刻皱紧了眉头,两人看着彼此十几秒,师傅才微微摇摇头。
转回头,师傅是叫他不用担心,可是,他心里有些不安,他也感觉到师傅不安。加上浓重的药味,是谁生病了,而且病的很重,很久……
进入内殿,这是一间正寝殿,见床上躺着人,斜靠着坐起来,五十多岁的人,但因为病重显得更老,还有些瘦弱。
被推到床前,那人并没有睁开眼睛,而床边的人金星认识——古柏!
想不到再次见到这条小龙居然是在太极宫中,而古柏此刻的表情也不是往日的懒散高傲、漫不经心。
跟小得子一起接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