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醉-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并不是被唐军俘虏的,归降后的赞婆一直为大唐领军作战,主要对手也是吐蕃人,只是那时候钦陵已经被杀了。不过这一段历史,陈易却是不知道。



要是赞婆领军出征吐蕃,率军抵达逻些城下,这对吐蕃军队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这也可以算是赤+裸裸打钦陵的脸,要是他们兄弟俩在战场上见面了,各自率领不同的军队作战,那是件残忍又有趣的事。不过兄弟两人会不会死命拼杀,战果究竟会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陈易知道的是,此次武则天动用赞婆,主要目的并不是看中他作战时候的勇猛,只是要利用他对吐蕃人特点的了解,他在吐蕃国内的影响力,他与钦陵的关系,总的一句话,就是想利用赞婆劝降表现上与芒松芒赞关系不错,但已经与芒松芒赞关系出现裂痕的钦陵。



而赞婆是完全能负起这件事的!



来大唐这几年,赞婆充分领略了大唐的强盛,军队强大的战斗力,知道凭借吐蕃的国力,吐蕃军队的战斗力,是完全无法与大唐抗衡的。这也是他一力请求率军征战吐蕃,或者率团出使吐蕃的原因,他不想自己的兄弟和他一样成为大唐的阶下囚,毁了一世英名,甚至成为战犯级的人物,并连累到他。



赞婆之子莽布支随父归降大唐后,并没受到冷遇,一直在军中任职,如今已经任左武卫将军了,这次也将随大军一道出征吐蕃。



相对于赞婆来说,想一展自己才能的莽布支,更加适应在大唐的生活,入军中任职,没有人歧视他,没有人因为他是吐蕃降将而故意刁难他,有功也会得到奖赏,与其他大唐将领得到的待遇没什么区别。他在吐蕃时候,官职军衔并不高,甚至还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吐蕃国内一些人是怕他们家族势力太过于庞大,总会对他们使绊,特别是在吐蕃的那些年轻后人,他也是因为忍受不了在逻些城受到的排挤,才到青海随父一道驻守青海的,但因为一些顾忌,赞婆也没办法升迁自己儿子的官职。因为在吐蕃所受的待遇及归降后所受的待遇有很大的区别,他觉得归降了大唐,会让他有更大施展才能的空间。父亲的归德郡王只是安慰、示范性质的,目的就是吸引吐蕃头领和族人来降,但他渴望自己能建功立业,为大唐征战,以自己的战功获取荣耀,而不是要继承父亲的。



何况在大唐的生活比在吐蕃时候不知道优越多少倍,几年的生活下来已经让他把自己当作一个唐人,并为完全融入大唐,被人认可而努力。



这一点是大部归降胡人将领的共性,归附的胡人到长安为官后,都渴望成为真正的唐人,被正统的汉人认可,这一点契苾何力是做的最好的。这位为大唐立下了卓著功勋的契苾部落头领,归附后对大唐忠心耿耿,精习汉学,甚至做到了比汉人还精通,得李世民、李治两代皇帝的赞赏,朝臣们的敬重,得到了奖赏无数,如今其子契苾明也身居三品职的青海都护府都护,父子两代都得大唐皇帝的赐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莽布支渴望自己也能有那般的荣耀。



如今武则天给他们父子机会了,赞婆如何会轻易放弃!



ps:感谢老干爹、我爱花生酱书友的打赏,感谢赌鬼不是我、(稻草人)、复我汉唐雄风、翔翔羽同学的月票!



接下来几天的更新时间也略做调整,第一更在中午十二点不变,第二天改为晚上六点左右,第三更晚上十一点左右!



求月票、打赏!



第二百七十一章事情不妙了



出征吐蕃、将吐蕃残部彻底消灭的决定是在数次朝议后决定了下来;支持出征的大臣占多数;但反对的人也不少;最后还是赞婆的一番话让反对的人无话可。



赞婆陈述了吐蕃国内力量的情况;全民皆兵的军事组成情况;吐蕃人马上骑shè水平的jīng湛;他们对高寒地带环境的适应等等;他告诉大唐的君臣;若不是现在趁势灭了吐蕃;只过几年;吐蕃人又会元气渐复;到时他们的复仇力量会让人十分可怕的。



赞婆都这样;反对的大臣们也不敢再坚持;谁也不敢负上放任吐蕃人强大的罪名;要真的无视吐蕃人的养jīng蓄锐;养虎成患;青海及西南方向又出现巨大的威胁;那要付出的代价是现在率军远征的数倍;数十倍;当年吐谷浑被吐蕃人消灭;青海之地落入其的惨痛教训还没淡忘。



反对的大臣所呈的理由无非是战争会造成巨大的损耗;我大唐不适应在高原地带作战;吐蕃之地贫瘠;取之无用等观点;这些理由在大唐可能再受吐蕃人巨大的威胁之前;都没有太多服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些年吐蕃在青海的势力存在;让环青海一带的大唐边关时常吃紧;每年为防备吐蕃人进攻的物资准备也是无数;富饶的河湟谷地也没好好开发利用;青海畔良好的牧场更是大部与大唐无缘。如今青海的一切完全在我大唐掌握之中;凉州、鄯州、河州一带一再成边关。河湟谷地产出的粮食已经不需要长安向青海一带输送粮食了;青海出产的战马可以供应几乎整个大唐。谁都会算这得与失之间的利弊。得与失之间的权衡。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这是陈易的观点;也是裴行俭的观点;与其在边关驻军防守外敌的入侵;不如主动出击;将敌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几乎所有武将及一些重量级文臣的坚持下;出征吐蕃的决议最终获得了通过。



正月十八rì;朝廷朝廷发布诏令。因吐蕃人绝不听从大唐朝廷招抚的诏告;并一再屯兵扩军;试图再次进攻青海、安西;与我大唐为敌;为避免青海、安西再被攻击;大唐安全受到威胁;朝廷组建婆逻道大军讨伐吐蕃。以年前御任安东大都护。转任右卫大将军的薛仁贵为婆逻道行军大总管;归德郡王赞婆和左卫大将军阿史那道真为副大总管;左武卫将军莽布支、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左卫中郎将程务挺、卫尉卿李弼等为分总管;将兵六万;讨伐吐蕃。



婆逻道大军将从青海方面出发;大军主要组chéngrén员为原青海都护府下之兵马。这些都是身经百战;适应高寒环境的老兵;且又携带大量新式的武器;只要不出意外;没有人会相信我大军会不敌吐蕃残兵的。



……



正月二十rì。武则天终于召见了已经来长安一个多月的倭国遣唐使团。



武则天是在紫宸殿召见倭国使团的;陪同他召见的还有陈易和贺兰敏之两位她最倚为亲信的人物。及朝堂上对外非常强硬的“鹰派”人物裴行俭;还有其他一些大臣。今rì将会有好戏上演;太子李显也被武则天拉来;目的是想让他见识一下她的段。



朝廷出征吐蕃的诏令已下;自有各大总管、各级总管及各部官员为此做准备;吐蕃高原上;直到三四月份才适合行进;而年后做准备;正可以赶上高原上夏天的时节;并可在天气良好的rì子抵达逻星。逻星就是后世时候拉萨所在位置;要是占领了那里;并歼灭吐蕃人的有生力量;那吐蕃的统治就算完结了;我大唐可以在逻星建立一个都护府或者都督府;宣布对高原的统治;或者扶植一个傀儡政权间接统治。只要战事取得胜利;芒松芒赞的力量被消灭;所有一切都不在话下。



武则天已经不需要为后续的事担心了;征战吐蕃的事自有许多人为此cāo持;只待捷报传来;就可以宣布接下来的事项。原本对军事不甚在行的武则天;在见识了大唐军队在辽东及青海几场战事的巨大胜利后;对接下来要进行的征战吐蕃战事也不再有任何的担心



依陈易的建议和安排;武则天也在这个特定时候召见了倭国使团;准备演了趁戏。



对于年后不久即得皇后武则天的召见;河内鲸和坂合部石积还是挺高兴的。



毕竟大唐要远征吐蕃;作为实际掌政的武则天要忙的事太多;大唐朝廷出征的诏令在十八rì才发布;二十rì就召见他们;确实算是一种特别的看待了。而且武则天召见时候;陪同她一道接见的还有好几位大唐朝中的重臣;这让河内鲸和坂合部石积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并且胆子也大了起来;一些原本打算做;但在遭遇了一系列冷遇后在犹豫要不要做的事;也在商议一番后壮着胆准备做了。



只是河内鲸和坂合部石积都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次武则天的特别召见;让他们更受到了惊吓;一种羞辱感及芒刺在背的感觉油然而生。



倭国使团谨见武则天;不可能是空来的;礼物自然不能少。



当然这算国礼;送给大唐皇帝和大唐皇后的贺礼。此次倭国使团是借贺大唐“平青海及高丽”的名义来贺的;来朝贺当然要送贺礼。因为上次元rì大朝会时候送朝贺礼没被特别看重;今次河内鲸和坂合部石积商量一番后;也做了jīng心的准备;甚至还偷偷派人东市采购了一些奇异之物;目的只是想得武则天的欢心;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只是武则天根本没正眼瞧倭国使团所送的那些礼物;在河内鲸送呈后;只吩咐身边的人收下;也没什么客气的道谢话。这让河内鲸一阵羞愧;一定是大唐的皇后看不上他们所送的礼物;因此才如此表示的。只可惜他们财才有限;没办法准备更多的礼物。



正式的会谈马上开始了;不待河内鲸出这次遣唐使团来的目的;武则天先开始了一通这些年大唐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讲述大唐对外征战的辉煌历史;包括平高丽、新罗及在青海和安西击败吐蕃人;在安西、安北击败突厥人叛乱的事。



“大唐国力强盛;任何想与大唐为敌的势力;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将其歼灭;还大唐边关以稳定;为百姓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武则天轻描淡写地道。不过这轻描淡写的话及那很随意的眼神惹的河内鲸一阵心惊肉跳;他能读懂大唐皇后所话中的那份自信;他们倭人惨败于唐军下;无比强大的东西突厥、吐蕃、高丽、百济人全败在唐军的下;大唐军队的战力是任何人都觉得害怕的。这些年大唐的国力越加见长;倭国使团来长安后;深刻地感觉到了这一点。武则天这裸的威胁如何不让清楚几年前倭国曾与大唐有过直接军事冲突的倭使河内鲸吃惊。



但他也只能装作没领会武则天话中的意思;带着一副惊叹的表情起身作礼恭贺:“尊敬的大唐皇后陛下;吾皇欣闻大唐接连取得了对外战事的大捷;十分高兴;特意派本使率团来大唐朝贺;我rì本天皇恭祝……”



河内鲸恭视的话还未完;就被殿上一个声音打断了:“河内鲸此话错矣;倭国一向尊我大唐为宗主国;如何可以在我大唐皇后面前称倭王为皇?‘天皇’称号岂是尔等倭人可以乱用之?河内鲸正使在我大唐皇后面前不自称臣;此是有违朝堂礼仪之事”粗声打断河内鲸话的却是贺兰敏之。



此次接待倭国使团;武则天特意要求陈易和贺兰敏之都来凑热闹;让这两个人一唱一和;给倭国使团以一个下马威。因为武则天的宠爱;这些年贺兰敏之在朝堂上的混的风声水起;不但继承了武家的荣耀;袭了周国公的爵;更是身居朝廷三品大员的行列;位高权贵;上门巴结的人不少;再加母亲和妹妹俱被封为“国夫人”;越加的心高气傲起来;行事都有点嚣张了。这可能与他年纪太轻有关;到底他不像陈易这样;有着另一个生命几十年的磨砺;许多事都做的很明目张胆;包括贬人和捧人方面;朝堂上的大臣都是如此对待;更不要不入人眼的外藩使团。



此前讨论倭国使团的事务时候;贺兰敏之已经听了不少陈易关于倭人恶劣行径及的“控诉”;直觉中就把倭人当作卑劣小人来看待;对他们心存轻视;没想到刚开始;倭使就如此自大的话;还以“吾皇”称呼倭王;让他一下子就忍不住;雹出来;差不多冲到河内鲸面前怒吼了。



正准备拍一通武则天马屁的河内鲸被吓了一跳;想不到刚刚开始话;他们所负的使命还没出来就有大唐的重臣站出来斥责他;而且还是这称呼的问题;让他暗暗叫苦。



事情不妙了(未完待续。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二百七十二章悻悻离去



这称呼问题是非常让人头疼的。此时的倭王虽然没有自称“天皇”,但前隋时候,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出使大隋,所呈的国书中有“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隋帝杨广就曾下诏斥责过倭王自称“皇”,但倭人不以理会,只是将呈给大隋的国书中改成“日出处天子致日落处天子”,其留存国内的国书中仍然以“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之句。在大唐建立后,倭国与大唐的交往中,不知什么原因并没再以“皇”或者“天皇”自称,所呈国书中大多以“大王”居之,可能是怕大唐不受其国书之故,故所呈的国书都是以“大王”自称,前几次出使的倭国使团正使在谨见大唐皇帝时候,也没用上“皇”字。龙朔三年白江村战役后,大唐使者出使倭国时候,所携带的国书中也是“大唐皇帝敬问倭王云云”书写的。



此次河内鲸来大唐,除了贺大唐平高丽、青海之外,还负有其他几个重要职责,一个是遣唐使团成员的安排及学习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国名的问题,倭国内已经将国名更改为“日本”,也希望大唐接受新的国名,不再以倭国相称;再者就是倭王自称改为“皇”、“天皇”的事,倭国内已经将对倭王的称呼改为“天皇”,倭王的自称也是“朕”了,这一点也必须照会大唐,让大唐接受下来。



以河内鲸的理解,第一、第二个要求不太过分,大唐应该都会答应下来,唯第三个要求有点难办。从此前两国交往的情况上来看,无论是大隋还是大唐都不会接受倭王自称“皇”,但河内鲸是个强硬之人,明知道他这样做。以“皇”称呼倭王会引起大唐的反感,但还是在大唐的最高掌权者武则天面前说了。这个问题他是必须说的,要不是元日大朝会他呈现礼物的时间过短,没有机会当殿说什么话,不然当日他就说了!这是他此行最主要的任务,以他的理解,只要照会大唐了,无论大唐接不接受都不影响倭王以天皇自居,要是大唐能接受下来,那自然是最好的!



今日武则天召见。他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