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话三国-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军打仗,要消耗大量的钱财。朕现在没钱啊。”刘辩循循善诱:“你们一百骑的花销不大,朕还承担得起,可是一万骑出战,朕哪来这么多钱?再说了,一百骑可以间行而至,掩人耳目,一万骑能行吗?”

马超恍然大悟,躬身一拜:“多谢陛下指点。”

“孟起,趁着年轻,多读点书,只有一身武艺是成不了大将的。”刘辩满意的看着马超,让他跟着徐晃出这一趟差还是有必要的,现在的马超和刚归降时相比沉稳多了,也肯动脑子了。他现在不缺猛将,但是缺大将,他需要像皇甫嵩、张辽、徐晃这样能够坐镇一方的将才。大将不仅要能打仗,会战术,还要有战略意识,知道服从大局,统一调度,只知道冲锋陷阵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大将的。

如今并州有张辽,河东有徐晃,凉州有皇甫嵩,在军中的力量还是平衡的。可是皇甫嵩年纪不小了,迟早会致仕退休,他需要在凉州人里找一个能接替皇甫嵩的。张绣武艺不错,但是不喜欢读书,做不了皇甫嵩的接班人,刘辩非常希望在阎行和马超之中挑一个,至于能不能成功,就看他们自己是不是用心了。凉州武风很盛,可是文化根基太浅,像皇甫嵩那样知书达礼的将门世家毕竟不多。

……

杨修匆匆的走上了建章台,满面倦容。身后跟着两个健卒,抬着一个箱子,箱子看起来很重,两个健卒的脸憋得通红。

刘辩眉头一皱:“什么事?”

“刚刚和并凉以及关中世家签订的条约。”杨修的眼中充满血丝,脸也瘦削了很多,下巴都尖了,神情中也充满了疲惫。“还有各州郡报上来的粮赋副本,臣一一清查过了,入不敷出啊。”

刘辩目光一闪:“益州的还没报来?”

杨修摇了摇头,眼中闪过浓浓的担忧。刘辩沉下了脸,神色变得凛冽起来。如今朝廷能直接控制的州郡有限,荆州正在大战,粮赋消耗很大,能支持朝廷的很少,并凉都是有名的穷州,不仅无法给朝廷增加税赋,还要朝廷贴补,现在能指望的只有益州,益州的粮赋迟迟不到,朝廷就等于没有收入,别说大规模的战事了,就算正常的官俸都有可能出问题。

刘焉是什么意思,他的野心还没死?

刘辩心生怒意,却没对杨修表露,反而关心起杨修的身体来。“你也是悟命之人,怎么累成这样?是不是又连续不眠不休,夜以继日?”

杨修苦笑道:“关中刚刚稳定,那些郡吏惶惶不安,臣也不敢大用,只好自己辛苦一点了。”

刘辩咂了咂嘴,有些头疼。他身边的悟命之人不小,可是大多数都是武人,打仗没问题,可是让他们理政就不行了。现在政务都落在贾诩、杨修的身上,贾诩又是一个老乌龟,能不管的就不管,大量的具体事务都要由杨修负责,铁打的人也受不了。

文武不均,山西人质朴少文的弊端现在开始慢慢呈现出来了。山东出相,山西出将,仅有将,没有相,终究还是不行的。

“德祖,这不是一个办法。”刘辩问道:“你看,能不能在道门里挑一些识文断字的人补充到各个官署里去,充作胥吏?”

杨修不解:“陛下不可,道门中人自私自利,一心只为苟活,不肯用心于政,他们只能自理,不能理人。陛下为什么不直接从洛阳调人?洛阳太学有三四万太学生入仕无门,陛下一纸诏书,便会有成百上千人的赶到关中,为陛下效命。”

“太学生,那些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能有什么用?”

杨修连连摇头:“陛下,儒家经典中的确没有什么具体的政务办法,可是儒家经典讲忠孝,讲仁义,讲廉耻,这样的读书人从政,总比那些只知道横征暴敛的酷吏好吧?再说了,太学虽然不讲刑律,可是太学生中懂刑律的却不少,以仁义之心,执刑律之政,这才是行王道的正途。”

刘辩瞟了杨修一眼,半开玩笑的说道:“你的书生气又犯了吧?”

“不然。”杨修正色道:“陛下,汉高祖得天下,陆贾曾云: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是以进《诗》《书》,又作《新语》十二篇,每进一篇,高祖未尝不称善,左右称万岁。陆贾没世,贾生继之,有攻守异势之论,有此诸贤薪火相传,休养生息,才有文景之治,才有汉武之赫赫武功。如今之势,不正如当初吗?陛下欲行王道化天下,又何必拒儒生于千里之外?”

ps:恭贺书友陆伯言成为盟主,哈哈,终于有盟主了。

ps:今天还有,老庄有债必还。

第302章荀氏之儒(冬寒夏凉万点打赏加更)

刘辩没有立刻答应杨修,他要仔细考虑一下。

大汉有今天,儒门有功,但是儒门的过也不小。不是儒门中人丑恶,而是两种意识形态无法调和,更何况现在儒门拥戴袁绍为领袖,起兵山东,分裂天下,他如何还能毫无保留的信任儒门?

如果儒门要求他禅位让贤,他是答应还是不答应?

这样的事不是没有先例的,如今儒门的实力更大,甚至不惜举兵造反,另立新朝。太学生也是儒门拥趸,当初起党锢之事,太学生就是冲锋陷阵的马前卒,把这些人弄到长安来,会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刘辩必须慎重再慎重。

刘辩找来了主管政务的贾诩,将杨修的建议告诉了他,却没有提杨修的名字。

贾诩听完之后,笑了笑:“陛下所虑甚是,党锢时,的确有不少太学生从中生事,与朝中大臣互为表里,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太学生都热衷于仕途。依臣看来,儒生其实也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学而优而仕,一种则是学而优也不仕。”

“前一种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官,读书不过是做官的手段,他们当然热衷于名声,汲汲于仕途,一心想出人头地,所以才呼朋引伴,互相标榜。这种人可用,只要陛下给他们富贵,他们随时都可以改变态度。”

“至于后一种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知。并不关心政务,只要谁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安心做学问。他们就支持谁。这种人当然也可用,毕竟有了他们的努力,才能文明昌盛,彬彬有礼。”

刘辩没好气的看着贾诩:“文和,说了半天,你等于什么也没说啊。”

贾诩不解:“陛下,臣怎么没说?臣的态度很明朗啊。”

“你的态度是很明朗。可是,汲汲于仕途的人求的是富贵。朕现在能让他们贵,却不能让他们富,他们能来么?就算来了,到时候唯利是图。迟早还会因为贪腐被杀,问题没解决,反惹了一些麻烦,说不定还会给朕带来一个杀儒的恶名。至于后一个,他们倒是没坏处,可是也没好处,朕现在捉襟见肘,哪里闲钱供养他们,装点门面?”

贾诩躬身道:“陛下圣明。这两种人都可用,只是陛下不可用。儒门本来就是装点门面的,诸子百家中。儒门最先立派,也是他们最早游说诸侯,可是他们除了留下一些夸夸其谈的大言之外,何尝有人能强一国?鲁是儒门的发源地,可是鲁却早早的就亡了。齐有稷下学宫,亦是儒门大贤聚集之地。可是齐却坐失统一天下的良机。由此可见,所谓儒门能强国之说。实属谬论。”

刘辩很惊讶,他很少看到贾诩有这么激烈的反对儒门的。事实上,贾诩很少如此激烈的反对任何一件事,他可以提建议,但是很少坚持。

“那你的意思是学秦,以法治国,耕战自强?”

贾诩不置可否:“陛下,当先儒门大贤荀子到秦,可是盛赞秦国的政治的,说秦是‘威强乎汤武,广大乎舜禹’,他的两个弟子先后入秦,为秦统一天下立下了大功,其后,张苍、贾谊、申公等人传荀子之学,开儒门入政之河……”

“等等。”刘辩打断了贾诩的话,疑惑不已:“贾谊是荀子的传人?”

“当然。”贾诩很意外于刘辩不知道这个关系。“贾谊师从吴公,吴公与李斯同邑,曾经以李斯为师,而李斯正是荀子的入室弟子,所以贾谊是荀子的三传弟子。陛下没有读贾谊的政论吗?他的思想和荀子非常接近的,都是推崇礼法,希望以礼法治国。与李斯、韩非相比,他只是把礼提到了法之前,而非李斯、韩非重法轻礼,崇尚末智。”

刘辩半晌无语。他也读了一些书,已经觉得自己眼界大开了,没曾想儒门里面还有这样的故事。这么说来,荀子才是联系秦汉的人?李斯、韩非助秦始皇统一天下,贾谊、申公的弟子则开启大汉统一思想的征途,并最终使儒门独尊。

荀子才是儒门的大圣人啊,可是为什么如今的地位反不如董仲舒?

听了刘辩的疑问,贾诩笑了:“陛下误会了,董仲舒之儒,乃是公羊春秋学,而荀子所传却是谷梁春秋之学,他们并不是一家?”

“不是一家?”刘辩更是大惑不解:“两家都是春秋,又有什么区别?是不是和今古文一样?”

贾诩有些为难,这种学术问题,他并不擅长。“陛下,臣只知大概,具体而言,还是由荀公达来解答比较好,毕竟他才是荀子的嫡传子孙,了解的事也比臣多。臣只能说,荀子之儒与董仲舒之儒在于礼法与教化的先后,荀子认为为政当以礼法促教化,而董仲舒则认为先教化而后立礼法。两者比较,董仲舒之学更理想化,不如荀子之学切实可行。至于今古文,则又不同,古文经学推崇的是《左传春秋》,而不是荀子之学推崇的《谷梁春秋》。”

刘辩有些挠头,这里面太复杂了,不是他一时半会的能搞清楚的。不过他明白了贾诩的意思。贾诩不赞同从洛阳征召太学生到关中任职,这些人的理念不同,到关中弊大于利。

“那如何解决眼前人才短缺的困难?”

“简单,以吏为师。”

“以吏为师?”

“对,杨修是辅国之才,足堪大用,只是他还年轻,不明为相之道,才让自己疲惫不堪。如果能征召一些识文断字,忠厚老成的人为吏,分担一部分政务,又何至于此?”

刘辩有些不悦:“文和。你年长杨修甚多,政务又是以你为先,你不理政也就罢了。何以反说杨修不明为相之道?那依你之见,为相之道若何?”

贾诩不慌不慌,躬身一拜:“陛下,前朝时,曲逆侯陈平有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岂能为俗务所牵?这些事交待给属吏们就是了。如果什么事都抓在自己手里。要属吏何用?”

“再者,相府乃是郡县太守令长所生之地,在相府为吏,就是为将来出仕郡县做准备。如果什么事都由宰相自理,属吏如何熟悉政务,当来又如何能理一方?”

刘辩沉吟不语。他知道贾诩说得有道理,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如何理政,一方面看各人的家族传承。一方面要看他在各个官署里边学边干。三公府的掾吏就是将来县令长、郡太守的备用人选,如果什么事都由三公亲历亲为,掾吏得不到锻炼。将来是没法治理一方的。

刘辩仔细的想了想,又摇了摇头:“以吏为师,不会形成门生故吏吗?”

“陛下所虑极是,门生故吏,就是如此形成的。不过,并非所有的掾吏都会变成门生故吏。如果举荐权被限制,门生故吏则无由而生。因此。陛下当注意的是选人法。”

刘辩恍然大悟。贾诩说得对,有上下级关系,并不一定就能拉帮结派,形成门生故吏的关系,只要把上级推荐下级出仕的权利控制住了,没有了直接的利益联系,门生故吏也就无法形成利益集团了。

不过,这个任务可不容易解决啊,还是以吏为师,先解决掾吏不足的问题吧。

刘辩不由分说:“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

贾诩躬身领命。

……

昆明池旁,一座幽静的小院里,卞氏迎来了一个客人:弟弟卞秉。

听说卞秉来了,卞氏又惊又喜,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出去。一出门,看到停在门口的两辆马车,卞氏愣了一下,眼神随即冷了下来。这两辆马车太奢华了,以卞家的身份和财力,根本不可能拥有这样的马车,而且卞秉如果一个人来,也不需要两辆马车。

卞氏转身进门,顺手关上了大门,插上了门栓。

卞秉刚刚下车,正准备上前和姊姊叙叙旧,却见大门紧闭,顿时尴尬无比。他回头看了一眼从另一辆车上下来的程昱:“这个……”

程昱身高八尺三寸,一部长髯,和关羽有几分相似,只是比关羽多了几分儒雅,少了几分傲气。见卞氏出而复返,又关上大门,他立刻明白了卞氏的意思,不禁微微一笑。他特地如此张扬的从洛阳赶来,又岂容卞氏避而不见。

“无妨,令姊谨慎,怕招人物议,诚足可贵。不过,曹将军与她有夫妻之实,人所共知,派人来探望她和孩子,也是人之常情,无需隐瞒。只需要把事情说清楚了,我想令姊不会拒我于门外的。”

卞秉上前,隔着门,和声说道:“姊姊,开门,你别误会啊。曹将军派人来,只是为了看你和孩子,夫妻之义,父子之情,你总不能都一刀割断吧?”

卞氏站在门内,眉心紧蹙,她寒声道:“阿弟,你也不小了,怎么这么蠢。他如果真的有夫妻之义,父子之情,当初怎么会一声不吭的离开洛阳,置我母子于不顾?如今他是朝廷的逆臣,却如此张扬的派人来寻我母子,显然是另有用心。我卞家本是倡家,贫苦惯了的,如今陛下赏了一座大宅子,又给你安排了差事,你还不知足,被一辆马车就打动了?我看错你了,你回去吧,不要给卞家惹来祸事。”

卞秉面红耳赤:“姊姊……”

程昱听得分明,上前一步,在门外拱手施礼:“夫人,在下东郡程昱,在曹将军麾下听命。这次赶到长安来,并不是要给卞家带来祸事,而是想送一桩功劳给令弟。夫人难道不希望卞家因功封侯,堂堂正正的列于朝堂吗?”

ps:谢书友冬寒夏凉万点打赏。

第303章性本恶

“曹操的使者?”刘辩有些意外,不过稍微一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曹操是龙,能屠龙的剖鲧吴刀落在他的手中,曹操不担心才怪。为了得到战马,袁绍将重心北移,曹操坐镇江淮,为了避免被朝廷大军袭击,派人来探探口风也是很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