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和-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了孟清和这个一把手,当真是玩不转。

习惯了高效快速的办公方式,再回到以往的工作模式,别说二把手三把手们,连底下的文书小吏都要皱眉。

在兴宁伯的带领下,接二连三发掘出了工作狂的潜质。如果朱元璋还活着,大宁都司上下定会遭到重点表扬。

如有他省官员前来学习先进经验,定会被衙门里高涨的工作热情所震撼。

衙门往来之人,各个脚步如飞,争分夺秒。

掌印之人,运笔如飞,一言不和,直接用拳头讨论真理。

一阵拳声腿风,解决公务,也顺便减压。

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时刻战斗在岗位第一线的斗士。

不是朱旺等人天生如此,只因工作和绩效奖金直接挂钩。

兴宁伯是谁?简在帝心的猛人,带着大宁都司和边军一同发家的厚道人。

在他手底下干活,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若是不努力,多少人排着队等着竞争上岗。

激烈竞争之下,大宁都司的工作效率,自然如火箭一般极速飞升。

以大宁为参照,伴随着人员被陆续借调,高效快捷的办公方式呈扇形向周边辐…射。蓟州,辽东,开原,广宁,宣府,顺天八府,各司衙门,都开始大踏步向前迈进。

别人都在狂热的向前飞奔,汗水洒了一路,自己慢悠悠迈着八字步龟速前进,被落下一大截,饶是脸皮再厚也撑不住。

潜移默化之下,南京和北京官员的工作模式和节奏变得极为不同,进而造成了许多问题。。

北京的官员调到南京,报道之后开始工作,马上黑脸。明明半个时辰就能完成的事情,非要拖到一天,一天不行就两天,简直是浪费时间,浪费朝廷的金钱,更是浪费个人生命!此等风气万不能助长,挽起袖子,上疏,弹劾!

南京的官员转调北京,同样不习惯,到衙门里上班,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君子风度呢?士大夫的潇洒呢?统统不见。堂官和推官撸胳膊挽袖子,六部天官拍桌子摔凳子,为的不是圣人之言,而是该向往来商队征收多少税额,明年春耕该种什么,边军到草原上“淘换”畜群的成果如何,诸如此类,简直是有辱斯文!弹劾,必须弹劾!

南北两京的争吵,贯……穿了整个永乐朝,也成为了大明官场上的又一道独特风景线。

作为始作俑者的孟清和,却鲜少被提及。毕竟,有赵纬和陈瑛的先例,言官们都有了一个共识,没事少惹兴宁伯,这位绝对是属不倒翁的,没有一拳砸穿钢板的本事,千万别自找没趣,撞破了脑袋,可没有救护车。

整个九月,孟清和一直在忙。

巩固了边防,派人乘船南下,加入郑和下东洋的船队,临近十月,仍是闲不下来。

在考察过大宁的儒学和周围里乡的私塾之后,孟清和上疏朝廷,请在大宁设立儒学和卫学。

训导和儒师都是现成,锦衣卫正在朝堂里过筛子,隔三差五就有倒霉蛋被发到边远地区支教戍边。尤其是近段时间,南来的队伍络绎不绝,大宁的人才绝对不缺。只要朝廷许可,孟清和有绝对的信心将儒学和卫学办好、

依奏疏所写,学中除招收边民和边军子弟,还为归附的鞑靼和女真部落留有名额。部落首领和军官子弟,通过考核,都可入学。考试不过,也能旁听。即便是不走科举武举,能学习汉字,读懂汉文,回到部落之后,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大明考核官员政绩,办学教化乡里,是极为重要的一项。

教化蛮夷,同样是帝王的功德。

孟清和此举,契合了朱棣心思,申请被很快批准,朝廷还派来了数名儒师,助孟清和办学。

实际上,孟清和计划中的办学,同永乐帝所想还是有些出入。但在事情未成之前,绝不能漏出半丝口风,除了沈瑄,连道衍都不知道他的真正意图。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一样,知道几百年后的历史,并在尝试加以改变。

朝廷派遣的教师团队尚未从京城出发,郑和率领的船队已从宁波,沿海图指引,驶往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日本。

由于想搭乘顺风船的人员过多,船只的数量增加到近两百艘,人员数量接近三万人。

船帆扬起,郑和站在船头,表情坚毅,很是雄壮威武。

待船队驶出海港,破浪远行,威武的郑公公终于脸色一变,猛的扑向了船舷。

同他一样的,还有作为副使的王景弘。

吐完了,郑和坐到甲板上,漱口之后,取出瓷瓶,倒了一粒丸药送进嘴里,冲鼻的苦味,总算是缓解了胃里的翻江倒海。

只为了这瓶药,到太医院走上一遭,也算是值了!

王景弘眼巴巴瞅着,出于同僚情谊,郑公公友情赠送两粒,再多就没有了。

吃过药,缓解了晕船症状,王景弘刚要道谢,却见郑和捏着眼角,眺望大海,迎风流泪,心中不免诧异。

“郑公公这是为何?”

“咱家想起赠药的赵院判,故而流泪。”

“是为感激?”

“自然。”

王景弘:“……”

既是感激,这幅一边流眼泪,一边咬牙切齿的样子是为哪般?

第一百四十三章

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开往日本,航行期间,遇有形迹可疑的尖头快船,立刻举起喇叭,发出警告。

中心内容一句话,停船,检查!

船队中备有多名翻译人员,官话,方言讲不通,日本语,安南语,暹罗语等轮番上阵。总有一种语言可以沟通。

不停船,直接跑,后果很严重。

喇叭一收,直接开炮轰。

所谓先礼后兵,不听劝,怪不得别人。

自洪武帝颁布禁海令,沿海各省,除军卫舟师,民间片板不许下海。

从建文朝至永乐朝,朝廷再发严令,民间所用尖头船俱改为平头。

到永乐初年,在大明海域出没的尖头船只,除了明军舟师和各国朝贡的船队,就只剩下倭寇海贼。

郑和船队遇上的,正是四月间寇袭穿山的的倭贼。

自从洪武末年,这伙倭寇便多次袭击福建,浙江等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明军多次围剿,始终无法全歼,隔些时日仍会卷土重来,且多趁卫军不备,寻机上岸劫掠,十分的狡猾难缠。

财物,粮食,牲畜,乃至于人口,都是抢劫的目标。得手之后,立刻潜逃入海,卫所舟师得到消息,倭寇早已逃入茫茫大海,不见踪迹。

几次三番偷袭得手,全身而退,很容易得出结论,岸上有这货倭寇的内应。

钱仓所指挥上疏,请朝廷准许卫军搜捕倭寇内应。

经过一番廷议,此议未能通过。

反对的人理由很充分,未得实据,大肆搜捕,实为扰民。

上疏的指挥气得咬牙,却毫无办法。因为这封奏疏,他又被巡按御史盯上了,轻易动弹不得。可以相见,明察没通过,暗访也注定行不通。一旦下令,弹劾他的奏疏马上会送往南京。

一定违令调兵的大帽子扣下来,官也就当到头了。

此消彼长,沿海卫所官军被捆住了手脚,只能被动的等倭寇上岸,倭寇却是借助内应,屡次得手,气焰愈发嚣张。几股倭贼同海寇进行了联合,势力不断膨胀,对福建沿海和浙江宁波等地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郑和船队下东洋,首站选在日本,一个重要原因,就为解决倭寇的的问题。

永乐帝的字典里,压根没有吃亏这两个字。

谁敢让他一时不自在,他就要谁一辈子不自在。

谁敢到他地盘上挑衅,他就要谁好看!

敢到老子的地盘上抢劫?直接抄你老窝,烧你房子!

北元他都收拾了,还收拾不了一下小小的…岛…国?

朱棣下定决心要收拾谁,注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高举轻放。拳头砸下来,绝对一下见血。况且,对于在他登基之后,始终没来朝贺的日本,朱棣很是看不顺眼。

看不顺眼怎么做?

两个字,收拾。

四个字,狠狠收拾。

倭寇侵扰,胆敢无视新皇,不来朝贡,两者加在一起,给了朱棣足够理由收拾这群矮子。

船队出发之前,永乐帝特意召见了郑和王景弘,令两人抵达日本之后,明确传达他的意思。

倭寇的问题很闹心,明朝天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鉴于以往种种不愉快,日本必须给明朝一个满意的答复。

识相的,道歉,赔款,交人,一个也不能少!

这些话,一字不漏的写进了诏书里。

道理是对本国人讲的,蔖尔小国,诸多蛮夷,不识教化,该收拾就不能手软。

郑和王景弘齐声应诺,表示定会遵照天子之意,一字不漏的向日本宣示天子诏令。

永乐帝很满意,放下笔,盖上印玺,随后又多加了一句,“若其不能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明言告知,朕将派兵,治以上国之令!”

这话说得是相当不客气。

翻译过来就是,让日本人眼睛擦亮点,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最好识相点,自动自觉把倭寇的问题解决了,再道歉赔款,自然万事太平。

不识相的话,朕就要动手了。

枪炮无眼,不慎打到了人,砸塌了房子,误伤些花花草草,在所难免。介于日本…政…府…种种不合作的态度,因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都要由日本负责!

郑和王景弘再次应诺。

负责记录天子起居的史官很是苦恼,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郑重下笔,将此事记录下来。

职业道德要求他实事求是,但考虑到国际影响,下笔还是经过了润色。

毕竟,上…国…天子…威…胁…恐…吓,口口声声要用拳头讲道理,委实不利于大明的对外形象。

华夏是礼仪之邦,讲究的是以理服人,以德服人。

若要以力服人,必须要春秋一下。

在史官陛下,朱棣的一番…霸……权…之语,被春秋成了“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十二个字,留存后世。

对此,日本掌权的源氏会如何想,会不会抗…议明朝实行…霸…权…主…义,欺压友善邻邦,还大…肆…篡……改…历史,就不是史官考虑的问题了。

甭管经过了几百年,有一个道理始终通行。

国力强盛,才有说话的底气。国家强大了,民族强盛了,说天阳是方的都有人相信。

永乐时期的大明,概括总结起来,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胆敢犯大明疆土者,杀!

没实际行动,只是想想?那也不行!灭了敢实际行动的,回头就到你地盘上去宣……誓……主……权。

敢不服?那就打到你服为止!

永乐帝不是个好人,和老爹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好杀之名。但他却是个称职的皇帝。正是他手中的长刀,杀出了一个四夷臣服,万邦来朝的华夏盛世!

身负皇命,有天子作为后盾,郑和相当有底气,自然不会对日本客气。加上晕船造成的不…良…反应,郑公公更加没心思和这些倭寇玩以德服人的把戏。

赵院判的药虽好,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即使不会吐得昏天黑地,头疼晕眩,走路发飘,看人重影的问题依旧不少。

身体不舒服,心情自然不会好。

暴……躁之时,急需一个出气筒。

不开眼的倭寇撞了上来,自然要倒霉。

谁让他们异想天开,狂妄到以为自己刀枪不入,凭借几搜小舢板就敢跟踪明朝的超级舰队?

一艘木板小船,跑到无敌战列舰前嘚瑟,不亚于一只兔子蹦跶到老虎跟前,挑衅的比着爪子,撇着三瓣嘴,小样,有能耐拍死我!

自我感觉过于良好,下场往往会相当凄惨。

暴……躁的郑和,加上一个更加暴…躁的王景弘,两相叠加,…暴……力…值顿时飙升。

船上的人瞅见头顶黑气的郑公公和王公公都要加倍小心,生怕这两位气不顺踹人下海。

敢出现在明朝船队附近的倭船,纯属于老寿星上吊,嫌命太长,上杆子找死。

倭寇的打探行为被视作挑衅,暴……躁……的郑公公当即下令,收拾了这群不开眼的。

“开炮!”

两个字,决定了一船倭寇的命运。

死就死了,想抓倭寇总能抓到,不差这一船。

郑和船队中,有专门搭载火炮的战船,船上的官军均由舟师调拨,大部分都同倭寇打过交道,对倭寇恨之入骨,很不能啖起肉喝其血。

平日里不能轻易下海,逮不住这帮孙子,今天遇上了,绝对是一个也别想跑!

黑色的实心铁球不断砸进海水里,砸起冲天的…浪……花。

被水柱包围的倭船在……浪……花……中…颠…簸…摇…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偶尔还要来个平位移动,简直像在做…极…限…运动。

海水不断灌入船舱,桅杆折断,船上的倭寇完全被吓傻了。

不停的在船上翻滚,甚至被卷进……海……浪,顷刻不见了踪影。

是人就会恐惧。

往日里烧杀劫掠,无恶不作的倭寇,面对随时可能丧命的险境,也被吓破了胆子。

许多人表情扭曲,嘶声大喊“妖怪”。

不能怪他们没见识,换到后世,有哪个地球人见到了高尖端的外星文明,宇宙战舰,估计也是同样的反应。

炮…轰…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一船的倭寇却像是在地狱里苦熬了一个世纪。

有人眼泪鼻涕横流,拼命叫嚷着投降。无奈没有高音喇叭,又有炮轰和水声遮掩,明军压根听不到。

有人承受不住压力,彻底崩溃,不愿再受折磨,直接跳海了事。

战船上的明军也觉得火炮准头太差,不愿再浪费炮弹,干脆停止了炮击,加快速度,直接朝着倭船撞了过去。

咔嚓一声,两船相撞,小船断为两截,整船的倭寇全部葬身大海,无一幸存。

看着沉船时的漩涡,船上的官军表示,加固在船头的一层铁皮,果真很好用。出了这个主意的兴宁伯,果真是智谋之士。

解决了一船找死的倭寇,郑和的船队没有停留,继续朝日本前进。

大海恢复了平静,除了几块漂浮在海上的木板,炮声和沉船,好似从未存在过一般。

远处,一艘三桅的大食商船目睹了刚刚在海上发生的一切。

船上的成员都被明朝战船的威力震慑,见多识广的船长也没了声音。

一名做阿拉伯打扮,却是满头红发的男人站在船舷处,眺望郑和船队离开的方向,眼中是控制不住的兴奋。

陌生的旗帜,陌生的船队,这股可怕的海上力量,就来自于传说中的黄金国度?

良久的沉默之后,大食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