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和-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礼部尚书白着脸离开,兵部左侍郎奉令籍录兵册。
想逃税?想逃劳役?永乐帝会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发完了火气,永乐帝坐在西暖阁内,没来由得疲惫。
国境不平,各地天灾,本已让他劳心劳力,又有如此小民行诡诈之事,换做四年前,绝不是充军发配了事。
奏疏看完,翻开锦衣卫递上的条子,火气瞬间又起。
“有代王府官属告代王桂不受正言,鞭笞以礼谏之者。”
“驸马都尉胡观…结…党,私下非议天子之策。”
“宁王世子对朝廷有怨望,蓄异志,与胡观过从甚密。”
“征讨安南大军参军李俊秘奏,安南逆贼所用火铳为我朝所造,上刻有洪武二十九年,金陵军器局字样。”
越看,朱棣火气越大。
怒到极致,侍立在侧的侯显都忍不住头皮发麻。
如果被锦衣卫举报的人在当场,朱棣恐怕会当场…拔—刀…杀…人。
“侯显。”
“奴婢在。”
侯显躬身应诺,腰比平时压得更低,瞄都不敢瞄朱棣一眼、
“赐宁王世子绢五匹,良马一匹,彩币十表。你去宁王府,传朕口谕,天气不好,出入当多加小心。”
“奴婢遵旨。”
侯显躬身退出殿外,点了两名内官跟随,出宫前往宁王府。
按理,临近宫门关闭,不该此时间出宫。可天子的命令下了,容不得拖延。想想天子说话时的表情,侯显颈后又冒出了冷汗,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今夜的雪,怕是停不了了。
侯显离开后,杨铎被宣召觐见。一同前来的,还有自广西归来的朱能亲卫。
亲卫身上带着孟清和执笔,朱能用印的奏疏。抵达京城后,没有前往通政使司,直接寻到北镇抚司衙门,将事情告知道杨铎。
孟清和所行之事可大可小,往大了说,就是违背皇帝仁德之意,会背负上欺君之罪。反过来,经凭祥收购的木料,转手即可获利数倍。运送到江浙船厂造船,或沿海路馈往北京以充造宫殿之用,都可算作功劳。
冬日严寒,渐临正月,天子以方春伐木有碍农时,命工部核实发劳役壮丁,凡户内丁少及为军屯贴户,悉罢归。待来年春耕之后再行劳役。并给归乡之人路费,许其以钱钞抵部分粮税。
百姓交口称赞天子仁德,户部再次急得上火。
如果不是理智尚存,户部上下定会抱住永乐帝的大腿哭天抹泪,陛下,国库里不缺钱,缺粮啊!您这么会想出这个“好”主意啊!
可惜君无戏言,夏尚书有胆子抱住朱棣大腿抹眼泪,朱棣也不会收回成命。
孟清和远在广西,绝不可能料事如神,摸准朝廷缺粮的命脉。可鸿运当头,运气来了,完全是挡也挡不住。
奏疏上的木料和金银数额给了永乐帝惊喜,附在后边的安南军粮更让朱棣喜上加喜。
“朕问你,其上所奏全部属实?”
朱能派遣的亲卫立刻答道:“回陛下,无论木材还是军粮均为事情。卑下回京时,仍有木料和粮食陆续送到,更有盐井为边民寻得。兴宁伯有言奏请陛下,可否许以安南之盐换取暹罗,老挝及占城诸番邦之粮,并以大军队收缴黎贼所获换取军粮。”
“此事,成国公可知晓?”
“回陛下,成国公亦知。然未达天听,不敢擅自做主。”
“为何不将此事一同上疏奏请?”
亲卫也是一脸的疑惑,“卑下亦不知晓。”
朱棣坐在案后,面前摊着孟清和与朱能联名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不明书,当有其理由。
安南盐井,战时缴获,同邻邦换粮……
瞬间,一个念头从朱棣脑中闪过。
永乐帝笑了。
不写成奏疏,便不需交付廷议,更不必经户部。换取的粮食数目自然不必与人知晓。然大军中有锦衣卫,且有成国公参与此事,必定不会瞒着宫内。如此,所得钱粮可充大军,可充内库,就是让地方和户部不得…插…手。
朝廷和地方官员的做派,朱棣一清二楚,成国公定也知晓。所以,才会联名上疏。想必对兴宁伯私下里的算盘也是心中有数。
人无完人,朱棣是马上皇帝,自然晓得将士用命,远征在外,光是口头嘉奖不足以彰显其功。
粗俗点说,不管武将还是兵卒,脑袋系在裤腰带上,拼死一场必须给点实际的好处。
朝廷奖赏,要待班师回朝。攻伐之时,便有朝廷严令,也难免有犯禁之人。
“与其过后严惩,不若先定以规则。”
朱棣疑虑全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不辜负朕一直护着,是个好的。
奏疏上的木料,朝廷有份。得来的安南军粮,也可解户部的燃眉之急。只是发现的盐井和同暹罗占城等番邦的交易,朝廷就不好再…插…手。顶着上国的名头,毕竟不太好同邻邦小国口沫横飞,讨价还价。换做将领或是代为行事的商人,就完全没了这个顾虑。
说不得,过了今春,内库又要扩建。
除了顺天府,遇上地动水患的应天州府,也可免了一年的冬粮夏税。
“杨铎。”
“臣在。”
“你带朕手谕,去一趟广西。”
朱棣亲自磨墨,当面写下两道手谕,令掌管宝印的内官前来,盖上皇帝印玺。
两道手谕,一道是给孟清和的密令,另一道,则是给沈瑄的旨意。
“一路之上,过郡县不需通报。”
“臣遵旨。”
杨铎郑重捧起两张明……黄—色的绢布,退出暖阁。
朱能的亲卫也随之退下,广西之行,还需他一同带路。
侯显自宫外回来,发现皇帝的心情已然好转。询问替他侍立殿内的内官,知是锦衣卫指挥使来过,还带着成国公的亲卫,点了点头,示意内官不必再说。
“咱家知道了,这事,旁人问你,记得不要多嘴。”
“是。”
内官面上闪过一丝迟疑,侯显眼一眯,“可是有事瞒着咱家?”
“小的绝没那个胆子,只是,”内官犹豫了一下,还是凑到侯显耳边,低声说道,“是文华殿……平王妃……”
听着内官的话,侯显神情一变。待他说完,低声喝斥,“你天大的胆子!可还有瞒着咱家的?”
“回公公,再没了!”
“行了,这事你烂到肚子里,再有人找你,立刻来告诉咱家。”
“是。”
侯显摆摆手,内官迅速退到了一旁。
雨水夹着雪花落下,打在琉璃瓦上,发出声声脆响。
侯显敛下神情,恭立在暖阁门旁,听到永乐帝的召唤,才小步进了室内。
于此同时,接到天子赏赐的宁王世子朱盘烒却是脸色铁青。想到侯显带来的几句话,攥紧拳头,将内侍赶出门外,猛然一挥手臂,将桌上的茶壶茶盏全部扫落在地。
“来人,打点行装,孤明日进宫谢恩之后,马上回南昌!”
永乐四年十二月辛卯,宁王世子朱盘烒上表奏请返回藩地。
未及,驸马都尉胡观以私纳罪人,家宅及所用器具违制等罪下锦衣狱。
同月丙申,沈瑄率领的朝廷大军…夜……袭多邦城。
大军昼夜于河上搭桥,以火炮威慑城中。
桥成后,当夜四鼓,沈瑄遣都督佥事黄中等运火炮过江。
多邦临江一面,为开阔浅滩,虽有守军设置的竹木拒马,仍无法抵挡武刚战车和火炮的碾压。
夜…色…中,数声巨响,火光腾起。
加装了木楼铁板的战车结成冲阵,步卒借木板遮挡,行至城下,架起云梯。
城墙已被铁球砸出数个豁口,城内守军慌乱之下,箭矢乱发,丝毫未能拖延明军进攻的步伐。
黄中等人手持火把,嘴衔短匕,背负腰刀,争先攀上城头。
遇有守军阻拦,先投掷火把,待贼众慌乱之时,再以短匕刺杀近者,短匕脱手,拔—出腰刀,大喝一声,如猛虎突入羊群,城头瞬间响起守军濒死的惨叫。
大军中多有犯罪被谪,随军出战立功以赎罪的军将,攻城先锋,多以此类官军充当。
攻城明军很快占据北门。
城门开时,突然有象阵冲出,明军攻势为之一顿。在黄中等带领下,有意将象群引向城门。待驱象的守军挤到城门处,立刻发出信号。
“终于来了。”
火光中,沈瑄一身玄甲,骑—在马上,抽—出了长刀。
“冲阵!”
炮声再响,这一次,落下的不再只是实心铁球,还有会炸裂的火雷和为数不多的开花弹。
两头战象先后被炸死,侧翼又有火铳及弓…弩…手列阵,火铳声如炒豆般响起,蒙着双眼的战马突然从河岸边冲来,马蹄声如奔雷,马上骑士仅凭双…腿…夹…紧…马腹,单手持刀,单臂擎着手…弩,弩…机…声被火铳声压过,弩箭却狠狠扎入了战象的长鼻和前腿。
骑兵之后,是三人一组,以“铁扒皮”和长枪组成的战阵,枪尖和铁刺闪着寒光,前象伤重,与后象拥挤践踏,明军趁机大步向前。
火光与铠甲摩擦声中,象声哀鸣,守军如蚁般溃逃。
仅用一夜的时间,明军即攻克多邦城,杀贼帅梁民献,蔡伯乐。其后追溃兵至伞圆山,安南军互相践踏死伤及被杀而死者千余,被俘及逃入密林者无计。
明军在多邦得军粮万石,获象十二头,舟楫二十余艘。
战后,沈瑄令都指挥蔡福等运送伤兵及部分缴获返回凭祥,率余下部将沿富良江而上,向东都进发。
蔡福领命时,身负天子手谕的杨铎一行抵达凭祥。
孟清和接到手谕,读过上面的内容,半天没说话。
“从尔请,可便宜行事”,很好。
但是,什么叫“自今起,军粮自筹”?
皇帝意思难不成是,三十万大军的粮草,他来解决?
想到这里,孟清和眼前一阵发黑,好悬没晕过去。
就算能者多劳,也不需要这样吧?给老朱家打工,果然非寻常人可以胜任。
但皇帝命令已下,没有转寰的可能。唯一能做的,只有咬牙接旨。
不就是三十万大军的军粮吗?
孟清和握拳咬牙,难不倒他!
第一百七十五章
抵达凭祥隔日,杨铎即启程前往安南。
孟清和特地从李大令手中…抽…调三名熟悉路况的衙役,并请两名土官帮忙,送杨铎等人沿大军前进的方向追去。
“大军有讯,多邦城已克。”
都指挥蔡福运送伤兵和战利品的队伍仍在路上,报讯的哨骑先一步抵达广西。李县令闻听消息,立刻赶往孟清和处,恰好朱能被请来商量筹集军粮一事,见到风风火火赶来的李庆青,孟清和双眼瞬进一亮。
李氏一族能扎根于此,同周边藩国相处“融洽”,与邻近土官同样结下深厚友谊,且对大军征讨安南的路线和情报工作多有帮助,定然对占城,暹罗,老挝等番邦也不陌生。如此,想要成事,少不得请他帮忙。
时间紧迫,孟清和没心思多绕弯子,同李县令问好之后,立刻抛出一个炸雷。
“本官听闻,李大令同行走于番邦的商人颇有交情,可是实情?”
商人…出…入…国…境,路引盘查十分严格,如果没有李家这样的大族庇佑,沿途的土官和关卡就够他们喝上一壶,再惨点,血本无归,把命丢掉都有可能。
自锦衣卫带来天子手谕,李庆青对孟清和已是心服口服。
能将“私…活”过了明路,还得到天子许诺“可便宜行事”,不是寻常人能够做到,完全可以证明兴宁伯…皇…宠…之深。
朝中有人好办事。
作为凭祥土豪,一县之令,李庆青十分想同孟清和做朋友。
孟清和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抱住天子大腿,丝毫没有察觉到,在地方官员眼中,他的金字招牌已是闪闪发亮,荣登可抱大腿前十名。
如李县令这般土豪,自然首当其冲。挚交不敢奢望,酒肉朋友就很不错。
兴宁伯到凭祥几月,思明府上下都跟着发财。李氏族长同当地有势力的土官…豪…族无不感叹,比起兴宁伯,自己当真是白长了一对招子。整日对着金山,从没想过挖一铲子。
四处可见的林木也能赚大钱,拎着斧子到邻居家砍几下就能换回盐巴和铜钱,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直接砸脑门上,抹了一脸的油。
本以为是私下里发财,做一票大的就算完。不料兴宁伯本领通天,将此事奏到天子面前,收购的木材价值再翻倍,上等木料还将直接运送到北京,充营造宫殿之用。
老天!
确定消息属实,参与此事的豪族土官都是倍感荣幸。有不少年富力强的土官,扛起斧子,带着儿子,亲自跑到安南的地界砍树伐木。
下斧子之前,务必要请有经验的老人观测一下树龄和树貌,说不准,自己砍的这棵树就能用到皇城的哪座宫室。可以同族人炫耀不说,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也是家族的资本。
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商人终于坐不住了。
之前,这事是兴宁伯同凭祥县令的私人行为,虽有成国公的支持,终究不是百分百安全。而今锦衣卫驾临,传达天子手谕,兴宁伯无过有功,这笔生意定然是稳赚不赔,不趁早行动,黄花菜都凉了。
兴宁伯太高大上,轻易搭不上关系。
李大令是凭祥本地土豪,托一托关系,走走门路,拉…拉…交情,毫无压力。
一时之间,李家宾客盈门,李庆青几次被热情的商人堵在门里。
明朝商人还算好,番邦行商不识礼仪,连送礼都送出不少笑话。
架不住族长要求,李庆青只能到孟清和处探探口风。不保证人人吃肉,给两碗汤,几根带点肉的骨头,也是一笔小财,多少能还了人情。
不曾想,没等他开口,孟清和先扔出一个惊雷。
成国公坐在一旁,笑得高深莫测,很有成竹在胸,老子什么都清楚,你小子要倒血霉的感觉。
稳定了一下心神,李县令小心问了一句,“兴宁伯此言,下官不甚明了。”
是对李氏收礼的行为不满?
仔细想想,李氏一族的态度和行为的确有些不妥,很有拉着虎皮扯大旗的嫌疑。
兴宁伯和成国公就是扯起的两面大旗,而李家人撑着旗杆,站在大旗下,大摇大摆收钱,一点不知道收敛。惹得这二位冒出火气,不是不可能。
想到这里,李庆青头皮发紧,冒出一脑门的冷汗。张开嘴却出不了声。别说族长的要求,连申辩的话都说不出来。
人心不足蛇吞象,连日来的风光,让李家人渐渐变得肆意张扬,忘记了立身之本。如此下去,别说赚钱,一族都会招惹祸事。
李氏一族在凭祥势力很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