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和-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府尹职责所在,不能像推官一样使巧劲把麻烦丢出去。只能叮嘱经历司经历,锦衣卫再登门,务必要询问清楚,北镇抚司对此事是什么态度。
同在二堂的府丞深思其意,不免担忧,“如此恐遭清流非议。”
和锦衣卫走得这么近,事情传出去,府衙上下都要被喷唾沫星子。
府尹苦笑一声,事到如今,哪里还顾得这些。
“若不如此,我等恐官位不保。”
“这……”
府丞脸色骤变,通判却不以为意,认为府尹是在危言耸听。
“王通判莫要认为本官怕事方才如此。”府尹沉声道,“兴宁伯虽行事多为朝臣诟病,然触犯刑律之事,从不曾为之。为何此次当街行凶,连锦衣卫也牵扯在内?”
“太守是说?”
“近些时日,有京军自尽,死前言受朝官逼迫。京中流言甚嚣尘土,朝中言官清流却未就此事上疏,诸位不觉得奇怪?”
这下,不只是府丞治中,通判的脸色也终于变了。
“自尽小旗的父兄虽在两代魏国公麾下供职,他只是守城卫卒,却名声不显,为何死后立即传出流言,且范围如此之光?诸位都没有想过?”
说到这里,府尹顿了顿,似乎觉得话题有些扯远了,可想起挟…持衙役进了应天府,赖着不走的兴宁伯,就算只是推测,该说的也得说。
自兴宁伯走进应天府,府衙上下就被粘在了网子里,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谁也别想独善其身,连告病在家的推官也是一样。
“诸位且听本官一言,此事非同小可,兴宁伯当街行凶已非要紧,谷王护卫为何会冒名留在京城,又为何会盯着兴宁伯府,以致引起锦衣卫注意,才是重点。”
京中流言,魏国公府,兴宁伯府,谷王护卫,锦衣卫……
既然被锦衣卫盯上了,是否意味着,天子也知晓此事?
不知为何,府尹突然想起了先后重病的徐皇后和平王妃,神情一凛,猛的打了个哆嗦。
“诸位,”府尹定下心神,提高了声音,“对兴宁伯一定要以礼相待。关押在府衙的四人身份必须保密,不得向外透露半句。未得天子敕令,这四人不能被提走,刑部大理寺都不行!”
“如果是锦衣卫来提人?”
府尹摇摇头,“依杨指挥使的行事,之前不提,便是要将这四人留在应天府。只吩咐衙役小心看管,不必提审,更不能让这四人死了。”
众人不解其意,府尹却不愿多说。
若他没有料错,这四人十有八……九是鱼饵。想钓出更大的鱼,应天府自然比北镇抚司更容易下手。
兴宁伯硬是赖着不走,莫非也打着钓……鱼的主意?
难道他就不怕风太大翻了船,自己也栽进水里?
府尹的担忧不是无的放矢,被请到应天府三堂,好吃好喝好睡中的孟清和,也早想到了这点。
但是,风险越大收获越大。
有伯府亲卫,还有沈瑄留给他的护卫,只要对方不打算在京城举旗造…反,他被“关押”在应天府衙里,比在兴宁伯府更安全。
吃完了一盘点心,擦擦手,示意同他一起被关进来的亲卫不必担忧。
“在这里有吃有喝,还有衙役陪聊,有什么不好?”
“卑下担心伯爷安危。”
“担心容易老。”
“……”
“开心点,生活多美好。”
“……”他好像能明白,为何朝堂上的文官遇到伯爷都会三秒变脸了。
打发走亲卫,孟清和甩掉靴子,斜靠在榻上,懒洋洋的打了哈欠。
有亲卫,有护卫,府衙内外定然还埋伏着锦衣卫。
等到汉王和赵王抵达京师,他的安全更有保障。
再者言,他主动被关押,继续往他身上泼脏水,效果定要大打折扣。
捕风捉影,上嘴皮碰下嘴匹,随便怎么说。
衙门讲究的却是实证。
说他逼死了城门小旗,嚣张跋扈到不把魏国公府放在眼里,有证据吗?
他的确是嚣张了,可他嚣张的对象是锦衣卫,是身份不明的探子。按照朝中言官清流的判断标准,该算作“同恶势力斗争”的标准典范。
拼着名声不要,坐实嚣张的恶名,就为打乱幕……后…黑手的节奏,幸运的话,还能引蛇出洞。
杨铎应该不会计较手下被揍几拳踹几脚。
毕竟,他的恶名能传遍整个京城,连下辖州县百姓都有耳闻,没有锦衣卫动手脚,推波助澜,打死他也不信。
当然,动手的不会是杨铎,但绝对是他手下的人。找几个盯梢的揍一顿,也算是讨回点利息。
摸摸下巴,孟清和又打了个哈欠。
从军数年,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过,又和定国公朝夕相对,孟伯爷所信奉的,绝非以德报怨,退一步海阔天空,而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有机会就要找回场子,不然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宫里应该得到消息了吧。”孟清和眯眼,有道衍这个便宜师父在,他相信自己绝对不会吃亏。至于躲在背后策划这一切的人,敢把他当软柿子,就要有胆子承担后果!
正想着,窗外突然响起几声轻响。
孟清和立刻起身,几大步走到窗边,一支拇指粗细的竹筒,突然从窗缝之间掷了进来,落在地上,骨碌碌的滚了两圈。
竹筒上没有任何能表明身份的记号,只在靠近木塞的顶端刻有一个哨子的图样。
捡起竹筒,掂了掂,孟清和先是蹙眉,随即大喜过望。
拔…开木塞,一个寸长的纸卷落入掌心。
展开纸卷,寥寥的几个字,却是触目惊心。
“平王府,谷王,曹国公,前朝余孽。”
孟清和捏着纸卷,一瞬不瞬的盯着,几乎要将纸上的十二个字刻进脑子里。
片刻,听到门外传来响动,立刻将纸移到烛火旁。
白纸黑墨在橘黄的火焰中化为灰烬,孟清和攥紧竹筒,看来,汉王和赵王回京仍不保险,他得继续在应天府住一段时间,最好等到定国公班师回朝。
打定主意,碾过落在地上的几点灰烬,孟伯爷关好窗,躺到榻上,继续在梦里同周公相会。
悬了几天的心放下一半,今夜应该能做个好梦。
皇宫,奉天殿西暖阁
杨铎跪在地上,将北镇抚司辑录的口供和查明的线索上呈天子。
“都在这里了?”
“回陛下,据平王府长史及中官口供,此事确系平王妃所为。然参与密谋的宫人,是谷王安排。”
朱棣翻开口供,冷哼一声,“朕倒是小看了他。这几个探子是怎么回事?和关在应天府里的有无关系?”
“回陛下,北镇抚司所抓之人,同在应天府衙关押四人,均为前谷王护卫。应天府中关押四人,是在闹事被抓,此二人则是在曹国公府外抓获。”
“曹国公?”
“是。”
杨铎有取出一本册子,是这两名探子的口供。看清上面所载,朱棣连连冷笑,“好,当真是好!朕的好臣子,朕的好弟弟!”
坤宁宫的首领太监,早年间曾受郭惠妃恩惠,甘心成为谷王内应,
得谷王拥护平王登位的承诺,平王妃串通宫内,在皇后的汤药上动了手脚。
李景隆利用京中关系,暗中收纳谷王秘遣进京之人,并派人为平王府和谷王府传递消息。
谷王主动削减护卫,貌似对朱棣忠心不二,却在暗中招兵买马,并效仿当年朱棣靖难,在王府中秘密铸造弓弩,刀枪。
供词上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巴掌扇在朱棣的脸上。
魏国公的麾下竟有建文余孽,自尽的守城小旗和被徐辉祖所杀的张成都在此列,朱棣更是怒不可遏。
“都瞒着朕,当朕眼睛瞎了,耳朵聋了!”
“陛下息怒。”
“息怒?”朱棣攥紧了供词,声音冷似数九寒冬,“不,朕不生气,朕该高兴。”
杨铎跪在地上,不敢出声。
侍立在一旁的侯显再也站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
“起来,都起来。”
“陛下息怒,陛下保重龙体!”
“朕说了,朕不生气,朕高兴。”
他的好弟弟,好儿子,好儿媳,好臣子!
先害皇后,再令魏国公府和兴宁伯产生龃龉,哪怕是为了安抚徐辉祖,安抚外戚,也定要处置了兴宁伯。
兴宁伯之后,就是定国公。
两人都被打成奸佞狂悖之徒,高煦高燧也定然要受牵连,便是连朱棣都要被史书记下重重几笔。
宠幸奸佞,识人不清,昏君!
谷王会动这样的心思,朱棣不意外。他的皇位是从侄子手里抢的,他的兄弟们,也不是能乐天知命的。
李景隆会卷入其中也不稀奇。建文旧臣,靖难功臣,都不屑同他为伍。永乐二年被参豢养凶徒,永乐三年被夺官,只留下国公的爵位,在家啃禄米。
他会不甘心,会对朝廷有怨言,甚至生出二心,在朱棣预料之中。
唯一没想到的,他竟有胆子和孤王联手,帮着孤王一同算计他的儿子,谋害宫中!
还有平王府。
“这次是皇后,下一次,会不会就是朕?”
朱棣在战火中出生,他的一切,都是从战场上得来。
明刀明枪的对抗,他毫不畏惧。
背后的阴谋,他一样不怕。
让他心凉的是,背叛他的人中,还有他的儿子!
平王妃所为,平王当真不知?
纵然不是那么喜欢朱高炽这个长子,更想立次子为皇太子,朱棣也从没想过将朱高炽打落尘埃。将平王留京,看似对他不放心,何尝不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保存他?
可是,朱高炽让他失望了,又一次失望了。
翻开最后一页供词,朱棣久久未动。
“杨铎。”
“臣在。”
“翰林院也有人牵涉其中?”
“是。”杨铎表情无波,声音极稳,“据查,翰林学士解缙,曾秘密向平王府传递消息,平王长史手中,有解缙亲笔书信可以为政。另,翰林侍读黄淮,杨荣,也有牵涉其中,然无实证,臣不敢断言。”
“解缙。”朱棣负在背后的手,缓缓攥紧,松开,再攥紧,“魏国公,可涉入此事?”
“回陛下,据顺天回报,魏国公与此事无干。只是其麾下百户张成实为前朝余孽,并暗中投靠谷王。”
“这么说,此事都是谷王一手策划?”
“回陛下,臣不敢断言。”
杨铎垂首,即使心中有六成把握,答案也不能出口。
建文帝,朱允炆。
在永乐帝面前,这是忌讳。
无论死了还是活着,都一样。
又过了许久,朱棣才开口道:“传朕旨意,曹国公李景隆罔顾法令,朕屡次宽宥,仍不思悔改,收留凶徒,行非法之事,夺其爵,下诏狱。”
“谷王穗贪…虐…残…暴,横征暴敛,不听直言,无视朝廷,朕顾念亲亲之情,多次劝谏,仍屡教不改,收回封地,削其王位,贬为庶人,下宗人狱。王府官属不能劝谏,且助纣为虐,交刑部大理寺问责。”
“平王……”说到这里,朱棣顿了顿,声音愈发低沉,“平王改封西南普安州,令下,即可启程就藩。给两百校尉,食禄八千石。无诏不得进京。平王妃有疾,赐侧妃二人随同就藩。平王世子聪颖好学,留京就学。”
“兴宁伯虽有不妥之行,然事出有因,其情可免,罚奉三月。”
比起对谷王,曹国公和平王的处理,孟清和只被罚俸三月,简直比毛毛雨还要毛毛雨。
朱高炽都在老爹一怒之下,被发配贵州当人猿泰山,孟十二郎当街行凶,流言缠身,却是轻拿轻放,不说杨铎,侯显都是吸了一口凉气。
兴宁伯恩宠之深,绝非一般人可比。
“还有,”朱棣话锋一转,“朕闻近有事佛先于事祖,简于祭祀而严于佛祭,此盖教化不明之故。朕于奉先殿旦夕祇谒,纵有微恙,亦未尝敢轻慢。世人事佛竭力而疏于事先,是昧其本,当诏令天下,以太……祖高皇帝御制大诰为本,率正其行。”
话音落下,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锦衣卫指挥使,终于身体石化,表情龟裂了。
比汉子还要汉子的侯公公,也瞪圆了眼睛,连“遵命”两个字都忘记说了。
天子这还是护短吗?
分明是自己孩子欺负人,也要挥起鞭子帮忙抽两下吧?
第一百八十八章
长沙,谷王府
谷王朱穗身着衮冕,站在圜殿前,面朝祭祀宗社,三拜叩首。
王府家眷惶惶不安,脸上都有泪水。
谷王妃牵着谷王的长子,跪在谷王身后,凤珠翠冠,红罗长裙,稍显平凡的面容,不见惊慌,端雅肃然。
“王爷,时辰快到了。”
锦衣卫和宣旨的中官在承运殿等候已久,却不敢贸然闯进后殿。
谷王终究是天子的亲兄弟,还有同母兄长蜀王在朝,虽被废为庶人关押宗人府,该给的体面还是要给。
王府祭祀之地,更不能轻闯。
谷王倒了,知道内情的都十分清楚,除非奇迹发生,例如永乐帝的脑袋被门夹了,否则,谷王这辈子都别想从宗人狱中出来。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将不再是宗室,只能作为普通百姓,一代代传续下去。
天皇贵篑,太…祖高皇帝亲子。
先有北疆威名,后有靖难之功。
如今却是英雄末路,被狠狠打落尘埃,再不得翻身。
如果皇位上坐的不是朱棣,如果事情没有发生不可估量的变数,如果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如果不是错估了兴宁伯,如果……
太多的如果,朱穗再不甘心,也无法让时光流转。
余下的,只有颓然。
他正值壮年,领兵,谋略,治国,自认哪一样都不比朱棣逊色。
可他还是败了。
败得太快,败得无比狼狈。
谷王挺直背脊,刚毅的面容,虎目充血。
是朱棣让他看到了,只要握有实力,身为高皇帝亲自,皇位不再遥不可及。
也是朱棣让他明白了,皇位不是谁都能抢。即便有实力,能成功者也是寥寥无几。
“我这一去,恐再无相见之日。”朱穗缓缓起身,看着王妃,温声道,“好好教养灼儿。”
“王爷……”
“我已不是皇族,只是个庶人,更是罪人。”朱穗的脸上带着无限萧索,抚过长子的发顶,“灼儿就交给你了。”
“王爷放心。”谷王妃眼中有泪,语气却无比坚定,“妾定教导灼儿成才。”
“好。”
谷王笑了,笑得释然。
既是洪武帝的子孙,自然继承了朱元璋骨子里的傲气。便是败了,也不会跪地求饶,更不会堕了先帝的名声。
“孤洪武十二年生人,洪武二十四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