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和-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同知撇撇嘴,他就狐狸了,怎么着吧。

举起战刀,砍倒一名南军,继续向前冲!

仅仅一次冲锋,十几万南军便已溃散。

燕王瞅准战机,张玉朱能谭渊等都被派了出去,吴杰也领着一支骑兵冲阵,杀得酣畅淋漓。

被留下的邱福数次请战,却被燕王驳了回去。哪个成功者身边都会有一两个拖后腿的,朱棣比朱允炆成功之处在于,他提前看清了这些人的本质,非到必要,绝不轻易将他们放出去。

经过白沟河一战,邱福就成为了朱棣眼中有待观察的对象,其军事生涯势必不会那么顺遂。但比起资格更老,官位更小的何寿,已经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敢抱怨朱棣这个大佬?升职加薪别想了,丢掉饭碗也是分秒的事。

战场上,南军败退的速度简直是惨不忍睹。

城头观战的铁铉目瞪口呆。若非亲眼所见,没人会相信,十几万大军竟会如此的不堪一击。

接下来,还有更让人无法置信的事。

李景隆单人匹马冲出了战场,弃城再逃。

看到的士兵一片哗然,连声高喊:“主帅又跑了!”

“那个混账王x蛋又跑了?!”

铁铉的眼珠子掉在了地上,一直负责后勤工作的铁参政,委实不了解李景隆的长跑能力。看着他一骑绝尘扬长而去,整个人都石化了。

就这样跑了?

丢下正在战斗的十几万军队,头也不回的跑了?

这还要脸不要?!

还有下限吗?!

战场上,主帅逃跑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南军彻底丧失了斗志。事情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兄弟们被坑了多少回?继续玩命?那是傻子!

上千南军接连在阵中投降。被坑了这许多次,再忍就成了神龟,不能忍,跳槽!

城头的铁铉见势不妙,立刻召集城内余下的守军,下令打开城门驰援战场上的同袍,救他们回城。

开城门?

守城的裨将脚一软,差点坐到地上。

这个时候开城门,燕军趁势冲进来怎么办?

铁铉知道此举冒险,可任由城外十几万大军被燕军屠戮,更加危险!

没有了城外的大军,济南城危在旦夕,注定是守不住的!

铁铉坚持,裨将无法抗命,只能打开城门。

为救人,铁铉下了血本,把城内仅存的战马都拉了出来。出城的南军大都是铁铉收拢救回,对铁参政的活命之恩始终铭记在心,明知是送死也没人皱一下眉头。

战场上,燕军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南军即将被包围,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中军大纛之下,燕王抚须而笑,没有了守军,济南唾手可得。

在燕军的包围圈即将合拢时,异变突生。

一支从城内奔出的骑兵找准了突破口,在燕军的外围撕开了一条口子,为不愿投降的南军杀开了一条血路。燕军猝不及防乱了阵脚,阵中的南军趁乱向外突破。带头冲杀的正是盛庸。

被撕开的缺口一直未能合拢,燕军只能看着越来越多的南军冲出包围,向城内奔逃。

郑亨奉命前去阻击,迎头撞上城头飞下的箭雨,不得不退了回来。

令人心惊的是,高阳郡王朱高煦也差点被流矢击中,幸亏燕山后卫的孟同知以身挡箭,救了朱高煦一命。

看着左臂中箭的孟同知,朱高煦很是感动。

孟清和却只能苦笑,谁知道会这么凑巧,不过是没拉住缰绳,就平白的挨了一箭。好在有铠甲保护,箭头应该扎得不深。若像沈瑄一般,八成会直接掉下马背,被乱军踩成肉泥。

“孟同知随孤来!”

朱高煦发了狠,小宇宙顿时爆发,战斗力瞬间飙升。

一杆长枪如银龙出海,无人可挡。

不远处,沈瑄见到了孟清和受伤的一幕,周身杀意弥漫,仿佛染上了一层血色。不只是南军,连燕军都想离他远一点,实在太吓人了。

突袭的援军,城头的箭雨,为被困的南军打开了一条生路。

燕王开始调动军队,撤开包围,转而攻城,铁铉果断下令关上城门,拉起城外的吊桥。为城池的安全,还留在城外的南军只能另寻生路,他实在有心无力。

燕军试探着攻城,没取得任何战果。

朱棣下撤回攻城的队伍,先集中精力把城外的南军消灭,空出手来再去攻打城池。

作为伤员,又是为高阳郡王挡箭的大功臣,孟清和从战场上撤回,立刻有大夫为他诊治。

如他之前所想,左臂上的伤口并不深,清理过伤口,敷上药,用干净的布条缠上,一点也不妨碍行动。此次随军的是赵大夫,见孟清和起身准备走人,又把他拉了回来,取出一条布巾,直接把孟清和的胳膊吊了起来。

“伤势严重,近日不宜再上战场。”

孟清和瞪眼,沈瑄那么严重的伤口,依旧生龙活虎上阵杀敌。他不过擦破点皮,至于吗?

“孟同知认为,你与沈指挥可比?”

“……”好吧,没法比。

他是正常人,沈瑄……已经不能用普通意义来衡量了。

傍晚,燕军收兵回营。燕王得知孟清和的英勇事迹,特地派郑和前来慰问。

“同知竟伤得如此严重。”见到孟清和吊起的胳膊,郑和哎呀一声,面现忧色,“咱家看着都疼。”

郑和说得夸张,脸上的表情却十足的真挚。

“王爷慈爱,卑职不过做了分内之事,如此,着实是……”

有感于燕王的关怀,孟清和哽咽了,在哽咽中表示,他对燕王殿下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如果还有机会,他仍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郑和眼圈红了,显然被孟同知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抹了抹眼泪,说道:“如孟同知一样的汉子,当是我辈楷模,咱家一定以孟同知为榜样,为王爷的大业鞠躬尽瘁。”

被宦官视为榜样?

孟十二郎嘴角一抽,还是不要了吧,压力太大。

郑和离开后,孟清和舒了口气,看看胳膊上的布条,眼珠子一转,还是留着吧。重伤员该有重伤员的样子。

晚饭是在帐篷里吃的,孟清和胃口大开,连吃了五个馒头,一大碗菜。

吃饱喝足,简单洗漱之后歪在塌上,打了个哈欠。

帐外走过巡营的士兵,孟清和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梦中似有羽毛拂过脸颊,用手去拨,手腕却被扣住了。

睡意朦胧,半睁开双眼,满目昏暗,只隐约辨别出一个熟悉的轮廓。

“指挥……”腰侧被扣住了,掌心的温度让孟清和的睡意退去一大半,“子玉?”

“恩。”

低沉的声音,缓缓敲击着耳膜。

嘴唇被含住了。

孟清和合上双眼,伸臂揽住了沈瑄的肩膀,意识重又陷入了昏沉。

隔日醒来,沈瑄已不见了踪影,摸摸嘴唇,应该不是梦。

走出帐篷,两名亲兵守在帐外,其中一人告知孟清和,沈指挥已同王爷出战,作为重伤员,孟同知被留在了营中。

“沈指挥说,同知若有精力,可到提调官处核对一下押运的军粮。”

这是又被调入后勤部门了?

扯了扯嘴角,囫囵吞了两个馒头,正打算去后勤部门点卯,亲兵又道:“昨夜,高阳郡王曾来探望同知。同知已经睡了,是沈指挥代同知谢过郡王。”

“哦。”孟清和点点头,“还有其他事吗?”

“赵大夫也来过,叮嘱同知记得服药。”

孟清和含糊了应了两声,他的伤根本不重,又不再上战场,根本用不着吃药。况且,赵大夫的药不是一般的苦,能不吃还是不吃的好。

当日,孟清和按照沈瑄的命令去后勤部门报道,受到自提调官以下诸多同侪的热烈欢迎。

手不能动,干脆动嘴,后勤部门的办事效率立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燕军在济南城下再次无功而返,鸣金收兵时,将士们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懊恼。他们都相信,城内的人不过是子负隅顽抗,有粮有枪,人也不缺的大军,早晚会将这座城市攻破,将不肯投降的敌人碾碎。

沈瑄回到帐中,摘下头盔,正解铠甲时,孟清和端着一碗汤面走了进来。

这碗面是火头军给孟同知开的小灶,汤头没用多少香料,原汁原味的肉汤,撒上点蒜末,味道相当不错。

沈瑄站在帐中,手持解下的长刀,目光落在孟清和身上,一言不发。

帐帘放下,孟清和看看满脸尘土大战归来的沈指挥,再瞅瞅一身清爽手捧大碗的自己,有点心虚。

“指挥出战辛苦。”孟清和堆起笑脸,“这是卑职特地为你准备的,趁热吃,味道相当不错。”

沈瑄眯起眼睛,放下长刀,接过孟清和手中的大碗,筷子挑起面条就是一大口。

孟清和有点傻眼。

如此豪迈的吃相,还是第一次在沈指挥身上看见。

眼见大碗就要见底,孟同知实在不敢说给他留一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沈瑄吃完了面,慢条斯理的将面汤喝得一干二净,姿态那叫一个贵气,动作那叫一个优雅。

孟十二郎摸摸肚子,等着和小兵们一起啃馒头吧。

放下面碗,沈瑄的神情变得格外柔和,向孟清和伸出手,将他拉进怀里,“十二郎的心意我明白。等打下山东,回到北平,我会再备厚礼,登门拜访。”

他的心意?再备厚礼登门拜访?孟清和蹙眉,没出声。

“十二郎生肖为何,生辰是何日?”沈瑄避开孟清和受伤的手臂,额头抵在他的发顶。

问他生肖和生辰?孟清和抬起头,接下来是不是还要问他的出生时辰?

弯起嘴角,沈瑄十分坦然,“十二郎知晓?甚好。”

孟十二郎:“……”到底谁才是古人?

南京

燕王进军山东的消息传进建文帝耳中,一同传来的,还有李景隆连续两次刷新逃跑记录的壮举。

先弃德州,再抛济南。

看着通政使司递送的战报,建文帝已经不知该做出何种表情。

愤怒?义愤填膺?杀之而后快?就算把李景隆剁成肉酱,即成的事实也无法改变。

德州已经落入朱棣手中,济南靠着几万败军苦苦支撑,没人怀疑燕军会很快破城,包括建文帝在内。

丢了地盘还可以商量,更让朱允炆无法接受的是,燕王仁慈的名声,竟从德州一直传到南京。

燕王慈爱百姓,不忍百姓饥馁,下令开仓放粮。

燕王谦逊仁厚,不受长者拜礼,且口称愧疚,长揖到地。

燕军出德州时,百姓夹道流泪挽留……

情况愈演愈烈,如今竟有传言,燕王在白沟河与李景隆六十万大军对战,得上天相助,先在燕军大营降下吉兆,后有神…风助战,杀得朝廷军队大败,纷纷弃甲而逃。

还有人声称,凡燕王到处必有五彩祥云笼罩,亲眼所见绝无虚言。

更有不靠谱的,说燕王举兵前曾得太……祖高皇帝托梦,言朝中有奸佞,令藩王起兵靖难,方能保国家安泰。

五彩祥云,太……祖托梦?

建文帝怒极掀桌,对燕王的无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做了xx还要立个牌坊,还成功了,有没有这么气人的?!

曾几何时,建文帝也想这么干,可惜xx没做成,牌坊也让人推倒了,动手的是燕王,摇旗呐喊的却是自己人,建文帝血吐干了也无济于事。

“陛下。”王景弘躬身走进暖阁内,硬着头皮向建文帝报告最新消息,曹国公已平安返回南京。

王景弘也感到很不可思议,据下边的人回报,曹国公是乘坐建文帝御赐的座船沿水路跑回来的,除了神态憔悴点,衣着凌乱点,豪发无伤。

李景隆创造了一个奇迹。

靖难期间,便是有金钟罩保护的燕王都难免受些外伤,擦破点皮。接连战败的李景隆却连一条伤痕都没留下,这不是奇迹,还有什么才称得上是奇迹?

百万军中,全身而退,这样的奇迹不是一般人能够创造的。

建文帝已经没力气再发火了。事到如今,只能再玩一把掩耳盗铃,否则,皇帝亲命的主帅丢下军队跑回京城,跑路工具还是皇帝御赐的座船,这算怎么回事?

李景隆可以不要脸,建文帝却还要见人。

想起战报上拼死守卫济南的山东参政等人,建文帝长叹一声,同样拿着他的工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拟旨:升参政铁铉为山东布政使,诏曹国公李景隆回京。敕盛庸为大将军,配帅印。与铁铉共守济南。”

为了掩盖李景隆弃城逃跑的丑闻,建文帝不得不咬牙下了这道旨意。如此一来,李景隆回京就是奉旨行事,守卫山东的职责自然落在了铁铉和盛庸的肩膀上。

随后,建文帝下令魏国公徐辉祖和都督平安做好出兵的准备,一旦济南城破,立刻率兵进入山东。

无论是燕王还是建文帝,都对济南破城不抱有怀疑,区别只在时间的早晚。城中的几万南军队,连同铁铉和盛庸等人,都已被当做了弃子。

接下来的战局发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一堆弃子防守的济南城,竟然挡住了燕军进攻的步伐。

一个书生,一个败军之将,领着几万残兵守住了城池!

连打了三个月,燕军没能踏进济南城一步。

城下的燕王面色阴沉,又一次进攻被打退之后,下令收兵,升起王帐,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朱棣已经失去了耐心,他决定掘堤堵涧,水淹济南!

什么仁慈宽厚,都见鬼去吧!

听到此言,站在沈瑄身后的孟清和心头一跳,猛然间想起,在挂神牌之前,铁铉还做了一件事,以燕王水淹济南的计策为饵,派人诈降,差点提前结束了整个靖难。

想到这里,孟清和的脸色顿时变了。

第八十二章

明知某件事即将发生,却无法宣之于口,无疑使人懊恼焦躁。

孟清和目前便处于这种尴尬境地。

燕王下令水淹济南,为了自保,铁铉必定会如历史上一般设下陷阱,放出最诱人的饵料,等待燕王上套。一旦稍有差池,真让铁铉成功了,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王爷,此举恐引朝中非议。”

将领中也有提出疑问的,不是针对战术本身,而是淹了济南该如何善后。

城中有守军也有百姓。燕王打着靖难的大旗,喊着匡扶社稷,却放水把百姓淹了,不说朝中的言官,天下的读书人都能一蹦三尺高。如果建文帝趁机发动舆论攻势,燕王的名声定会一落千丈。此前营造的慈爱形象更会被骂做沽名钓誉,小人行径。

将领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无的放矢。朱棣下令之前也曾认真考虑过。为了一座城池赔上千辛万苦博得的名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