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上午要逛的地方是商场和书店,一圈下来,差不多到中午。

    吃过午饭他们没再市区过多逗留,直接到车站等车。

    “刘正阳,你身上还有多少钱?”刘军浩看刘光全那小孙子正在摆弄买的东西,就随口问道。这熊孩子带的钱应该是所有人中最多的,不过上午转悠的时候他花钱也厉害,估计现在剩不了多少。

    “早花完了,还借了十块钱。”刘正阳不好意思的回答。

    “你小子真是花钱的大王。”刘军浩照着他的脑瓜子来一下。其实他也知道,这些学生还是孩子,第一次进城把双眼看花了,觉得什么都稀奇,家长给多少零花钱可能也不够用,能余下钱才见鬼。

    现在随便问个学生,估计兜里都没多少钱。

    到市里边游玩一趟,空着手回去没给家里带任何东西不是那么回事儿。如果带些水果之类的东西给家长和弟弟妹妹,肯定会得到赞赏。至少在家长眼中,自家的孩子出门一趟算是懂事了,知道孝敬家长。

    刘军浩清楚的记得自己上高中时学校附近有个大桃园,有次回家给爷爷带了二斤多桃子。

    结果老人家逢人就说孩子终于长大,知道家长不容易。

    当时他深受感触,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总要给爷爷带些东西回去。虽然这些东西街上也有卖的,但是对爷爷来说意义却不同(说句题外话,希望看本书的朋友出门回家时能给父母带些礼物,东西无分贵贱,关键是心意)。

    想到这里,刘军浩立刻跑过去和张倩、杜飞商量。大家完全同意,反正经费还有几百块的剩余,每人再分十元刚好。

    当刘军浩宣布没人还能分十块钱的时候,这些熊孩子们都欢呼起来,然后张倩则带领他们去附近的一个水果批发市场。

    上车的时候,每人手中多了几斤水果。

    由于出发的早,等车子赶到刘家沟才刚刚下午四点多。

    没有上课,直接让学生回家。

    他们两口子刚到家中,院中的动物立刻出来欢迎。尤其是鼠标和点点,两天不见刘军浩和张倩,显得分外亲热,赖在身边撵都撵不走。

    刘军浩将给悟空松鼠带的糖果瓜子拿出来,让几个小家伙分食,自己则把躺椅搬到院里,躺在上边歇息。

    这两天为照顾媳妇和一群学生,他的精神一直绷得紧紧地。现在回到刘家沟,总算可以歇口气。

    猴子太霸道,主人刚转身走开,它马上把半袋子糖划拉到自己跟前。

    点点一看傻眼,不过它不敢对人家龇牙,只能跑到主人跟前闹腾。

    刘军浩只好起身对着猴脑袋拍了两巴掌,这家伙才老老实实递过来一把糖。

    结果松鼠不知足,抓过糖藏好,跟着又来讨要。

    刘军浩一看这形势,只好给这家伙弄了个大苹果,总算堵住它的嘴。

    刚要躺下,又被老婆拉着整理相机,说是要把拍到的照片制成相册传到网上作纪念,这样以后学生上网的时候随时可以看。

    这主意倒不错,孩子们几年后再看旅游时的照片,绝对算得上不错的回忆。

    两天拍摄的照片有几百张,他们整理一个多小时才上传完。末了,张倩又选几张有代表性的传到十八楼上。

    任务办完,刘军浩终于可以坐在院里休息。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土窝”,在外边逛下来,还是觉得自家好。

    小风吹着,浑身舒坦。

    周围盛开的喇叭花和嗡嗡的土蜂子,晶莹的青葡萄和顶花带刺的小黄瓜,一切都那么地自然。

    平平淡淡生活,这才是人生真谛。

    五一,刘家沟的游客再次达到高峰,轰轰烈烈的钓鱼大赛也开始。

    刘军浩前几天刚过了次钓鱼瘾,自然不想凑热闹。闲着没事,他和赵教授在凉亭内摆上棋盘,楚河汉界杀起来。几个观鸟的游客拍完照片,也凑到身边看热闹。

    一局没下完,手机就响了。

    “刘军浩,快点过来,你知道堰塘东边那个凹洼吧?里边有条大火头”老常兴奋地说道。

    “知道,那里的陈刺很多呀,你想到那个地方钓鱼。小心点,别让陈刺扎住脚了。”提起那个凹洼,刘军浩就有些心怵。凹洼周围都是陈刺,连带水中也落不少。

    记得小时候刘启勇拿着网兜下去捉鱼,刚跳进水中就被扎到,那陈刺一扎多长,脚底板直接扎穿,水面上血红一片,当时把他们几个都吓傻了,站在岸上连呼救命。最后还是路过的大人把他从水里抱出来,幸亏没有扎到血管,不过这家伙也拄了整整一夏天的拐杖。

    出了这事儿,他们那帮熊孩子记忆深刻,以后再不敢到凹洼边捉鱼。“已经扎到了,我穿的高腰胶鞋都差点扎个洞,幸亏是硬底子。”老常心有余悸的叫道。

    “你别是眼看花,那地方不应该有大鱼,是白鱼泛的水花吧?”刘军浩随口问道,他不相信堰塘斜尖的凹洼中会有大鱼。人们常说“水浅无大鱼”很有道理,首先水太浅鱼类不容易藏身,而且水域面积狭窄的话缺少食物。如果真有那么大的火头,每天消耗的食物绝对海量,根本不会在那里生存。拿自家水池中养的两条大火头来说,隔三差五他就要倒两桶小鱼小虾进去。

    不过凹洼岸边陈刺遮挡,一般人倒是很少往那里凑,周围树根下应该有不少黄鳝泥鳅。

    “真的有,绝对是大火头,我都看到头了,黑乎乎的。”老常听他不相信,忙开口强调,“原来也不知道那地方有大鱼,我和老冯刚开始在楝树下钓鱼,聊的带劲儿就忘了钓鱼的事儿,后来发现鱼钩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风吹到凹洼里。还没等我往上提鱼竿,鱼浮子一沉,提上来鱼钩已经空了。又试一回,结果鱼钩被硬生生的咬断。我这才打电话找你这个专家来了……”

    专家的名称出口转内销……刘军浩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还真有大鱼?”挂断电话,刘军浩自言自语了句。照老常说的情况,那鱼似乎不小。

    “什么情况?”赵教授见他停止下棋,就抬头问道。

    刘军浩将电话内容说了下,几个游客惊呼起来。能把鱼钩咬断,这鱼绝对小不了。

    “小浩,咱们去看看吧,很可能是火头在水边产籽”这个季节正是乌鳢产籽的时机,在浅水处出现也是有可能的。

    “也好,”刘军浩点点头,左右无事,当是去看热闹了。

    这凹洼水浅只是相对堰塘的深水处而言,其实也有一米多深。五月份陈刺花开的正旺,茂密的陈刺倾斜在水面上,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陈刺根下边的泥土已经塌陷,形成一个黑乎乎的倒凹洞,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水下泛着水泡。

    等刘军浩赶到的时候,陈刺边上早已经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游客,当然也有些资深钓友不相信那里会有大鱼,仍在坚守自己的岗位。

    他们来晚了,那边刘军奇已经往鱼钩上挂个红布条,在水面上来回蠕动,看样子也认为刚才是火头在作怪。

    产卵期的火头凶猛异常,水面稍有动静,就会发起猛烈攻击。

    可是让众人失望了,水面始终静悄悄的,连那些水泡也不再冒。

    “老常,你是不是看花眼,鱼钩挂到陈刺上自己拽断的,哪里有鱼呀。”刘军奇纳闷的问道。这地方一大片陈刺,水洼中肯定有不少陈刺根,稍不留神挂在上边很正常。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封钩

    第四百七十章 封钩

    “不可能,我感觉是条大鱼在吃钩”老常很肯定的回答。

    刘军奇抬头见刘军浩在人群中,就开口说道“小浩,你过来试试”

    刘军浩闻言接过鱼竿,可是晃悠几分钟,也没见火头碰钩。

    “不是火头”刘军浩失望的撤回鱼竿,就在他准备起身的时候,脚下一滑,一跟头栽进水中。

    “靠”他惊呼一声,赶忙站稳身子,结果大半截裤子都弄湿了。他慌忙掏出裤兜里的手机,万幸手机没弄湿。

    “小心点,别扎到脚”岸上的人忙把竹竿棍递过来,让他抓着上岸。

    “等会儿……”刘军浩不经意间一扭头,顿时愣在那里。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陈刺根下边模糊的显现出几道拖泥沟,再深处有个大洞。洞口呈喇叭状,上边一大丛压低的陈刺把洞口遮住,难怪以前没人发现。

    拖泥沟是黄鳝洞的典型特征,主要是黄鳝长期进出洞穴摩擦泥土造成的。

    如果单纯看到拖泥沟他并不会惊讶,但是眼前这拖泥沟之大,是刘军浩以前从未见过的。再根据老常先前的描述,他知道今天很可能碰到超大的黄鳝了。

    “是什么东西?”见到刘军浩脸上露出喜色,岸边的人忙追问道。

    “有条大黄鳝,我估计最少在五斤以上……等我上去做好准备,一定把它钓上来。”刘军浩心情非常激动,连话都说不囫囵了。

    这么大的黄鳝,他以前还没有钓过,很有挑战性。

    不过等兴奋过后,才觉得想把大黄鳝钓上来非常困难。

    这东西选择做洞的位置非常巧妙,恰好在陈刺树下,他根本没办法站在岸上钓黄鳝。想站在岸上钓,除非把这些陈刺都砍掉,冒出那么大的动静,估计早把黄鳝惊跑了。

    另外用什么钓钩还是问题,寻常的黄鳝钩根本不行,即使被黄鳝吞下,不是咬断也要被拉直。

    听说有陈刺下有大黄鳝,那些游客都很兴奋。不到十分钟的功夫,陈刺两边的岸上就围了几百人。现场非常热闹,好像开大会一样。

    刘军浩正发愁怎么钓,刘广聚闻听消息赶来开口说道,“我给你用伞骨做个封钩吧,这玩意儿钓大黄鳝很好使。”

    这些年刘家沟的大黄鳝少了,二三十年前还很多的。

    一般的黄鳝钩对大黄鳝不起作用,因此人们就琢磨出一种封钩。这种钩钩底比平常的黄鳝钩要往上翘很多,而且钩尖角度也很独特。钓到黄鳝对拉时,上翘的沟底条可以把鳝鱼受力点移到钩条处,这样不容易将封钩拉直。

    听说要做封钩,毛孩子立刻将自己的黄鳝钩奉上。刘广聚看看伞骨一个劲儿摇头,现在的雨伞做的都很巧薄,伞骨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这东西根本不经拉,根本没办法做封钩。

    最后他回家找了个粗弹簧,让人用手钳拉直,在砂轮上打磨尖锐后开始改造。

    趁这个机会,刘军浩和人抬了两块盖房子用的竹笆横在水洼上,打算等下钓黄鳝的时候蹲在上边。

    这一耽搁,半个小时过去。不过人们的兴趣并没有减退,反倒是围观的人在持续增多。

    封钩终于磨好,刘军浩串好黄鳝就要下钩,再次被刘广聚拦住:“你这熊孩子就这样下去想钓到黄鳝,门都没有,要戴手套,不然一会儿拽黄鳝的时候使不上劲儿。”

    听人家一说,刘军浩只得又让刘启勇回家弄了双手套,为防止等下黄鳝把自己拽进水中,脚上也套了双胶鞋。

    本以为黄鳝钩下去,那东西立刻伸着脑袋咬钩。谁知道等了五六分钟,洞口没有任何动静,无论刘军浩怎么晃动黄鳝钩,黄鳝都没有吃钩的意思。

    无奈他只得用手崩水,发出咚咚的声响,可惜仍然没有反应。

    “不会刚才放捞网的时候惊动,黄鳝逃掉了吧?”一个等不及的游客推测道。

    “不可能,钓这种大黄鳝必须要有耐性,等半个小时很正常。”刘广聚在岸上解说。一般上年限的东西都成精了,特别警动。

    十几分钟过去,黄鳝钩上的诱饵仍然没有被吃掉,刘军浩蹲这么长时间,两腿有些发麻,他刚要移动下身子,突然发现洞中有缓缓地水流涌出,当即做了个停止的手势。

    “都别吭声,黄鳝出来了”一看这动作,刘军奇忙小声吩咐道。

    岸上顿时鸦雀无声,不少人压住嗓子紧盯着凹洼。

    水越涌越急,单从水流上,刘军浩已经能够感觉到这黄鳝绝对超出想象。他下意识晃动了几下钩,然后轻轻一摆,将钩朝洞内递过去。哪知道只感觉到钩上一重,没等来得及拉钩,跟着又没了动静。

    “怎么样……”刘广聚在岸上小声问道。

    “探了一下钩,还没吃呢。”刘军浩小声回应。以前钓黄鳝的次数不少,一两斤的也钓过几次,可是这种大黄鳝还是第一次,心中很有些紧张。

    只试探了一下,洞中却再也没有动静。

    岸上的人再次不耐烦起来,刘启勇也催促着提钩。

    黄鳝钩脱离水面,围观的人顿时傻眼:钩上空空,诱饵早不见踪迹。

    好家伙,自己刚才根本没有感觉到黄鳝吃钩的动静,还以为那下只是试探呢,没有想到竟然是吃钩。

    只要这东西吃钩就好办,刘军浩又从瓶中弄了两条蚯蚓交叉并穿起来放在洞口边。

    这次黄鳝牙刚碰了下钩,他就利索的将钩提起,诱饵又被拽掉大半。

    “你这熊孩子,刚才交代过你,不能拉不能拉,要往黄鳝肚子里扎,你咋忘了。”刘广聚看他一连几次没有钓到黄鳝,顿时着急起来,在岸上不住的呵斥,“你这个样子,一会儿把黄鳝都喂饱了。”

    刘军浩刚开始打算不伤丝毫把大黄鳝捉到岸上,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按刘广聚说的方法做。

    他取了一条十几厘米长的蚯蚓,整个穿在伞骨上,再次下入水中。

    大概前几次没有危险,这黄鳝胆大起来,钩刚入洞,立刻一股大力传来,显然黄鳝钩被吞入腹中。

    凭刘军浩的直觉,这次钩至少进去五六公分。他的心顿时开始咚咚直跳起来,手使劲攥紧黄鳝钩。戴着手套,也感觉到手心汗水直冒。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 巨型黄鳝

    第四百七十一章 巨型黄鳝

    过了一两秒钟,钩上的力量陡然加大,显然那黄鳝开始要后退了。刘军浩攥紧黄鳝钩猛然用力朝里一插,然后抓住滚环翻转,再外拽。一股巨力传来,前所未有的大,他一只手根本拉不住钩,差点被带下去,幸亏另一只手抓着绳子,否则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