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菜我可不敢贪功,主要是黄鳝好……”

    经过她这么一解释,周森对黄鳝来了兴趣,说回去的时候要带一些。赵振南就让儿子再去弄一些回来,谁知道周森也想跟过去看看这黄鳝到底怎么养的,于是他们就一道开车来到刘家沟。

    几个人进入院子,看到水池中的那只硕大的火头后,都有些惊呆了,一个劲儿的口中发出赞叹。

    刘军浩却只是笑了笑,几乎所有第一次到自己院子中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这位周老板一开口就要了十斤黄鳝,不过这次他们来倒是准备齐全,随车还带了一个大塑料桶。

    当周森看到那只正懒洋洋的趴在石板上晒背的老鳖时,眼睛顿时一亮说道:“这就是带寿字的老鳖,这么大个?别说还真像个寿字。”

    他正愁老爷子的生日没有东西送呢,这不是现成的吗?虽然生日送老鳖不合适,不过带个寿字意义就非凡了。

    他还没有等他开口呢,刘军浩已经抢先说到,“这老鳖不管多少钱都不卖”

    不卖,是不便宜了卖吧,周森立刻将价格加到了一万。

    “说不卖就不卖,去年还有人出一万五呢,”刘军浩丝毫没有犹豫,坚决的摇了摇头。现在这只老鳖已经不单单用价钱来衡量了,它的无形价值似乎更高一些。第一次来刘家沟的人都要过来看个稀奇,它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招牌。

    见他这么坚决,周森只得作罢,要不是这老鳖背部带个寿字恐怕也就值一两千块,自己原本以为一万块钱能买下的,谁知道有人出的更高。当然再多的钱他也出得起,不过是觉得不值罢了。

    第二天是逢集,刘军浩早早的就上街将包裹取了。他回家打开一看没有想到除了几本养蜗牛的书籍外,苏娜娜还给张倩也邮了两本书,里边特别注明是让她打发时间用的。

    因为这几天一直惦记着养蜗牛的事儿,因此刘军浩就坐在杨树下迫不及待的翻看着那几本书。

    春乏,春乏,人一到春天就容易犯困,这才看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他乜着眼睛打起盹来。

    刚闭上眼睛要睡着呢,那十来只水鸭子却跑过来嘎嘎的直叫着将他惊醒。刘军浩叫了几声小皮,然后用手一指鸭子,小皮立刻汪汪的叫着冲上去,将它们全部赶出院子。

    门外水沟里小鱼小虾螺壳多得是,水鸭子想找食儿很容易。刘军浩以前没有注意,前两天看到水鸭子在里边捉鱼,他就好奇的伸头过去看了一下,发现门前这条长长的水沟中几乎是突然之间鱼儿变得多起来,而且块头明显比别的水沟中的肥硕的多。

    这让刘军浩想起去年下暴雨的情景,看样子应该是院子里的泉水流到了水沟中。

    刚把水鸭子赶走,却发现那几只野兔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溜进了后院,正在菜地里啃上海青呢,这一会儿工夫已经糟蹋了一到片。

    无奈刘军浩只得又指挥着小皮将兔子也赶出院子,等院子里彻底的安静下来,他却又睡不着了,这个时候恰好赵教授养的老斑鸠飞过墙来,咕咕的叫着在他的院子里捉青虫。

    刘军浩看了也凑上前去,在麻叶上捉了一个大青虫放在手中,那斑鸠立刻就飞了过来,将他手中的虫子啄走,然后扑棱着翅膀飞走。

    他原本想等张倩过来的时候直接把书给她呢,哪知道等了半天也没有见人家过来,看看离中午还有个把小时。

    反正自己闲着无事,还是把书送过去得了。他刚走到六婶子家门口就听到张倩的声音在头顶喊着:“你接好呀,别光顾着吃,我准备扳树枝了”

    刘军浩赶忙抬头一看,却见张倩正站在六婶子家的大门顶棚上用竹竿钩子扳榆钱呢。而六婶子七八岁的女儿阿琴则略带兴奋的仰头望着树枝,手中不停的抓着一大把一大把的榆钱往嘴里塞。

    这个季节正是吃榆钱的季节,那一棵棵粗壮的老榆树枝头上都挂着沉甸甸榆钱吊子,一串串绿油油、嫩生生的榆钱光让人看了都眼馋。

    “小浩哥来了”阿琴倒是先发现了刘军浩赶忙打招呼。

    “啊……”张倩看到他正笑望着自己,顿时脸上一红,“你……你来了。”

    昨天下午的时候几个学生上树勾榆钱吃被她看到了还训斥了一顿,结果还是刘军浩求的情,没有想到只过了一天就被他抓了个现行,这让张倩分外不好意思。

    她也是早上看到阿琴偷偷的用竹竿勾榆钱吃才起了兴致,要了一串子尝尝,结果感觉很不错,嚼起来很有味道,于是两人就商量着再勾些榆钱中午的时候让六婶子包蒸菜吃。

    阿琴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是爬起树来一点也不比那些熊孩子逊色,听到自己的老师点头,立刻就要往树上爬,结果张倩怕她出意外,就说还用竹竿钩子勾,正忙乎着呢,刘军浩却过来了。

    “哦,这是苏娜娜给你邮的书,”刘军浩却没有笑话她径直将书递过去,然后问道,“你们想吃榆钱是吧?我给你们上树弄,筐子就放在树下吧”

    他上树也是溜快,双手抱住粗粗的树干,三下五去二就窜到了树腰。站在枝杈上用手搬过一个嫩枝,将榆钱一大串子一大串子的往下丢,刘军浩的眼力奇准,每次都恰好扔到筐里,根本不用她们两个费事。

    榆钱不管是生吃还是蒸成蒸菜都好吃,这里有“一树榆钱半月粮”的说法,过去在青黄不接的春三月,人们都是靠树上的榆钱度过饥荒的。

    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不过还有不少人家蒸蒸菜吃,因为这东西的确吃起来很有滋味。

正文 第七十四章 各种做法

    刘军浩也跳下树,捋了一大把嫩绿晶莹的榆钱揉在嘴里。估计是这些日子大鱼大肉的吃多了,这榆钱分外可口,只觉得嚼起来极有味道鲜嫩脆甜,吃过之后口中还淌满清香。

    他和张倩聊了一阵子,看时间不早了,就拿了几大串子榆钱往回走,准备将这些弄回去给赵教授尝个新鲜。

    没有想到赵教授一吃来了劲儿头,非要他再去弄些榆钱,说是中午蒸蒸菜吃。于是刘军浩只得和赵教授一起拎着大筐朝河滩上走去。

    刘家沟杂七杂八的树多得是,就拿榆树来说,这东西根本没有人种,但是却到处长的都是。尤其是河滩上,更是长出了一大片榆树林。

    他们刚走到河堤边,就听叫郑建学的女朋友不住的开口抱怨:“你到底会不会上树呀,死沉死沉的,快往上爬呀,我坚持不了多久。”

    刘军浩朝前走了几步一看顿时乐了,郑建学正一脸苦楚模样,双手死死地抱住榆树干,而他女朋友则咬着牙使劲将他往上推。

    看样子这两口子想吃榆钱可是却上不去树,只能在树下干着急。

    他刚想上前帮忙呢,谁知道文霞手上没有力气了,突然一松,郑建学“跐溜”一下子从树干上滑下来,屁股结结实实的摔在草地上。

    “笨死了笨,看我的,等下你推我”那女孩子突然将鞋子一脱,然后对着郑建学叫道。

    在郑建学的推抗下,文霞扶着树干,站在他的肩膀上,伸手一抓,就抓住了最下边的一个枝杈。然后她身子一纵,跃上了三米多高的树枝。

    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孩子竟然如此利索,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呀!赵教授和刘军浩二人都一个劲儿的口中发出赞叹。

    “你们也过来了呀。”这个时候郑建学才发现他们两人,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打招呼,刚才的场面太伤男人的自尊了。

    “嗯,我们准备弄些榆钱回去做蒸菜。”刘军浩强忍着笑意回答。

    “榆钱饭?!咱们也多弄点回去让我妈做榆钱饭吃。”站在树上的文霞听了也兴奋起来,双手搬着树枝子开始往下扔榆钱。树下全部是草地,因此他们也不用担心卫生问题。

    刘军浩二人也在另一棵树上开工,他可比文霞利索多了,三下五去二,就弄了半竹筐,然后从树上跳下来。

    他们要走的时候邀请郑建学两口子一起回去,没有想到文霞却在树上越玩越高兴,竟然不想下来了,还一个劲儿的让他们先走。

    这两口子真是的,看到什么都要新鲜一把,上次弄个碾子就折腾半天,这次又和榆钱飚上劲了。刘军浩感慨着背起竹筐和赵教授离开。

    他们刚走出百十米,文霞就哭丧着脸说道:“你赶紧想办法,我在树上下不去了。”

    “咳……”正在吃榆钱的郑建学一口将嘴中的食物全喷出去,“那……那咋办?要不你跳下来,我在下边接着。”他在树下着急起来,真是上树难下树更难。

    “太高了,我害怕”刚才没朝下看不觉得,现在她低头望了一眼,顿时吓了一跳,三米多高呢,跳下去非摔骨折不可。

    两口子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磨蹭了半天才想起用上树时的招式:文霞小心翼翼的双手抓住树枝朝下滑,而郑建学则站在那里用手抓住她的双腿,然后两口子喊着“一二三”来了个空中接力,总算安全着陆。

    王老师虽然有几十年没有做榆钱饭了,但是这一套程序还记得顺溜。

    她将榆钱洗净,放上剁碎的小葱,再加上鸡蛋、芝麻盐、荤油等搅拌,然后将拌好的馅包在面团里,贴在热锅上用温火煎了起来。

    不到半个小时,外焦里香的榆钱饼子就出锅了。再用蒜汁、香油一调和,闻起来那叫一个香呀。

    随着星期天城里人的到来,榆钱变得更加火热起来,基本上都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到树上捋榆钱,一连两天河滩上的人都是络绎不绝,一家三口的更是占了大多数。

    河滩上那一片榆树有几十棵呢,榆钱多得是,他们就是想摘也摘不光。

    其实单纯的榆钱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关键是他们都享受着自己动手的乐趣:既可过把农夫的瘾,又能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还能让从小就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增长一点乡村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不少人回去的时候还特意带了几大串子显摆。

    随着到乡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网站里的乡村板块也逐渐的火热起来。

    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游玩时的照片放上去,在网友的赞誉声中体验一把快乐。

    这些有关榆钱的照片放上去后果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帖子很快火爆起来,几乎所有的网友都学过《榆钱饭》那篇文章,现在这些照片瞬间将他们的回忆勾起,一个个都在下边跟帖讨论如何将榆钱做成美味。

    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快各种各样的吃法就出现了,做饼子、包饺子、做窝窝头、熬粥、凉拌榆钱等等。

    ***

    刘军浩终于又盼来了一场春雨,刚吃过早饭,他就拿起网兜领着小皮冒雨到田间转悠。

    这次就是为了捉草蜗牛,自从收到那几本养殖方面的书时,他就一直期盼着下雨,老天爷仿佛也听到了他的心声,这才几天时间,春雨再次到来。

    如他所料,河滩上的树林子里这个时候草蜗牛很多,不少树上都爬了五六只。刘军浩披着雨衣忙乎了一个多小时,就捡了满满一网兜草蜗牛,不过这些蜗牛都没有自己院子里找到的大,最大的也不过斑鸠蛋那么大,根本够不上吃。

    回到家里后,他将这些草蜗牛全部倒在大木盆中,然后又把石锁中的那些蜗牛弄出来,准备做个对比。可是当他碰到一个鸡蛋大的草蜗牛时,突然有些兴奋起来,那蜗牛竟然在沙土地上产了一大堆卵,个个卵壳都有绿豆粒那么大小,外边包着一层白色发亮的薄膜。

    看来这些蜗牛很适应石锁中的生活呀,不然也不会这么快就产卵,以后他只要喂喂食物就不用再管其他的事儿了。

    书上说了,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他后院靠墙的一侧因为树木的遮挡,每天的日照时间都很短。地上一直湿漉漉的,长满了厚厚的青苔,这个地方用来饲养蜗牛再合适不过。

    他琢磨着是不是找两个人在这个位置弄个饲养棚,毕竟蜗牛如果在后院中乱爬的话,自己种的那些菜就要毁在它们口中了。

    不过他想了想就打消了请人的念头,自己养这东西主要还是自产自吃,因此也不需要弄多大的棚子。只要沿着墙根用砖头围上一个小圈,然后再在上边弄一层窗纱就齐活了。

    蜗牛喜欢阴暗,并不是不需要阳光,这纱窗恰到好处的起了遮阴的作用,再合适不过。

    刘军浩说干就干,第二天就找人从镇上弄了一车青砖过来,现在大青山通车后,镇里的青砖就卖不动了,主要是这种土砖不结实,很容易断。

    那些熊孩子学电视上练功夫的时候最长做的事情就是手劈青砖,只要把青砖搭成桥型,然后使劲的用拳头砸下去,十次有九次都能砸断。

    刘军浩倒是对砖头的好坏无所谓,反正他只是准备用垒一个棚子而已。

正文 第七十五章 天敌

    养蜗牛的事儿不知道怎么就在村里传开了,二麻子是第一个跑过来问的:“我说小浩,你小子真的准备养蜗牛了?”

    “呵呵,上次不是说我弄到啥大项目你也跟吗?现在养草蜗牛不养,我卖给你几只?”刘军浩一边垒圈子一边笑着打趣。

    这圈子也没有用石灰水泥凝固,而是直接就用青砖那么一铺,然后用搅和好的泥巴糊一遍就算完事。因此只是个把小时他就弄得差不多了,只差最后覆盖窗纱。

    “老子买你这草蜗牛干啥,想弄我自己没长手?下雨随便到树林子里转悠半天,就能弄七八斤”二麻子笑着骂了一句,继而又有些疑惑的问道:“你这还真准备养蜗牛?”

    “我骗你干啥,这不蜗牛都弄好了。”刘军浩说着将刚从河滩上弄得细沙朝里边倒了一大片。他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草蜗牛养殖书上根本就没有提及。苏娜娜选书的时候虽然找了半天,可是也没有找到一本关于养殖草蜗牛方面的书,因此她就将各种书都买了一本给刘军浩邮来。

    而这边刘军浩也估摸着蜗牛的习性都差不多,就把它们当成白玉蜗牛养得了。

    “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