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坛子挺勤快,而且有眼力劲儿。连蔓儿就想起她答应要给元坛送饽饽的事。



“我爹娘都在那,小坛子,你进来吧。”连蔓儿将元坛领进屋里,连叶儿也跟了进来。



张氏见了元坛,就招呼他上炕坐着,一面倒了碗糖水,又从柜子里拿了两块点心给元坛,让他吃。孤儿加上小和尚的双重身份,让张氏看元坛的目光特别的慈爱。



“……点心是素的,你放心吃没事。”张氏对元坛道。



元坛接了糖水,却不肯要点心。



“……留着给蔓儿和小七吃。”元坛看的出,点心是镇上才有的,是庄户人家孩子眼中的稀罕物。



“他们吃过了,柜子里还有,这是给你的,你就放心吃吧。”张氏笑道。她在财物方面,历来大方。



元坛这才接了点心,自己吃了一块,却将另一块包起来,说是带回去给他师父吃。元坛的师父是土地庙的住持,法号叫做善远。



“你师父身子还好?好些天没见到他了。”连守信就和元坛闲聊起来。



“娘,给庙里的饽饽准备好了没?”连蔓儿就问张氏。



“准备好了,正要让你爹给送去。”张氏说着话,就拉了连蔓儿出来。



两人进了园子。张氏早就将打算布施给庙里的饽饽装了一个麻袋,靠墙放着。



“刚才不是说开早点铺子的屋子吗,我和你爹都想好了。”张氏看看左近无人,就和连蔓儿说道,“咱就借土地庙那几间门房开咱的早点铺子。”



这是个好的办法。看来连守信和张氏在回家的路上,就决定要开铺子了。



“那房子,咱能借的来吗?”连蔓儿就问。



“不是白借,咱给租金。”张氏道。“那几间屋子空着也是空着,租给咱,庙里多点进项,他们肯定答应。还有桌子、凳子、碗筷。咱也先不用买。也从庙里借,不是租。”



虽是乡间的一座普通的土地庙,但是有时也会办一些法事,桌椅板凳杯盘碗盏都是很有一些的。这就是俗话说的,破船也有三斤钉。



租借土地庙的房屋和家伙事儿,便捷省事,可以让他们的早点铺子提前开张。而且,连蔓儿也可以猜到连守信和张氏的想法。开早点铺子。对他们而言,是摸着石头过河。能不能真的赚到钱,他们并没有完全的把握。虽然他们手里的钱,是足够早点铺子的本钱了,但是采用租借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风险成本。



连蔓儿想了想,觉得先这样也行。



娘两个就将一麻袋饽饽抬着放到了西厢房门口。



“小坛子。今年我家包的饽饽馅又大又甜,你记住了,我家用的叶子和别人家的不一样,到时候别弄混了。”连蔓儿走进屋去,关照元坛,意思是让他到时候挑自己家的饽饽吃。



元坛憨憨地笑着点头。



“我送元坛回去。”连守信就道。



元坛摆手说不用,他能背的动那些饽饽。



“我找你师父有事。”连守信就道,又扭头跟张氏说。“我去找善远师父商量房子的事,顺便请他帮咱选个日子。”



因为刚才听张氏说了,连蔓儿就明白连守信是要去找土地庙的住持,谈租房子和家伙事儿的事。



“我跟爹一起去吧。”五郎道。



连蔓儿也想说要一起去,转念一想,就没说出口。一家人刚才讨论了早点铺子的利润。他们能负担的房租钱大致是多少,也都心中有数了,不至于出什么差错。毕竟她连蔓儿不是三头六臂,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连守信是家里的顶梁柱,五郎是做大哥的,这父子两个性子都很谨慎,办成这样一件事应该没问题。



送连守信、五郎和元坛走了,连蔓儿就又坐回到炕上。



“娘,你说庙里能朝咱们要多少租金?”连蔓儿问张氏。



“那房子和东西闲着也是闲着,咱都是乡里乡亲的,庙里的善远大师父是个厚道人,不会往多里要。”张氏就道。



“四婶、蔓儿姐,你们是要借庙里的房子开铺子?”连叶儿惊讶地睁大眼睛问道。



刚才连叶儿跟着元坛一起来了之后,就没有走。连守信他们说话,也没特意避开连叶儿。



“嗯。”连蔓儿点头,“有这个打算。等会看能不能租到屋子。叶儿,这事咱自家知道就行,先别往外说。”



“我知道,蔓儿姐。我谁也不告诉。”连叶儿马上道。



屋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飘起了雪花,不过一会工夫,张氏就去门口张望了两回。连蔓儿知道,张氏这是心急,她也不点破。



“雪下大了,我给你爹和五郎送件衣裳去。”又过了一会,张氏说道。



“娘,还是我去吧。”连蔓儿说着话,就要下炕。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的门哐当响了一声,接着五郎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他走的急,进门的时候甚至忘了掸一掸肩头和胸背上落的雪花。结果被屋里的热乎气一熏,那些雪花迅速融化成水,浸入棉衣内。



“快掸掸,快掸掸。”张氏忙拿起笤帚,帮五郎扫身上的雪。



“哥,你咋先回来了,爹那?”连蔓儿就问,“事谈的咋样了?”



“成了!”五郎只答了两个字。



张氏、连枝儿、连蔓儿和小七都忍不住喜上眉梢。



“成了?这么快!”张氏拉着五郎在炕沿上坐下,“快跟娘说说,咋谈的。”



“娘,我渴了。庙里的茶水苦,不好喝。”五郎笑着道。



连枝儿就忙着给五郎倒水。



“哥,你可真出息。”连蔓儿白了五郎一眼,这家伙是欢喜坏了,还学会卖关子了。“姐,你别给他倒水。”



五郎已经从连枝儿手里接过了水,得意地朝连蔓儿眨了眨眼睛。



“别闹了,喝完水,快点说。”张氏看着几个孩子笑闹,眼睛里都漾起了笑纹,用笤帚疙瘩轻轻打了五郎一下。



五郎很快喝了水,没有再耽搁,就将连守信和善远谈话的过程简单地说了一遍。



“……爹一说就成了,门房三间都租给咱,还有桌椅板凳、碗筷这些,一个月只要咱一串钱。”



一串钱就是一百文钱,平均下来每天不到四文钱的租钱,这价格相当便宜了。连蔓儿几乎欢呼出声。



“爹陪老和尚说话,让我回来拿钱。”五郎道,“老和尚的意思不用写字据,依我说,咱还是写个字据好。一会我把纸笔也带过去……”



“嗯,嗯。”连蔓儿连连点头,“哥,说没说租多长时间的?”



“爹说先租一个月。”五郎道。



马上就进腊月,然后就是过年。过年期间,山上的工程肯定得歇两天,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意。连守信的意思,恐怕是想先做一个月,然后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干下去。因此先租一个月,免得浪费钱。



可是,如果生意好,过了这一个月,那房子他们还能不能租的到,可就难说了。到时候如果他们要继续开早点铺子,就不得不另外建房。建房期间当然做不了生意,就是房子建成了,也要面对已经成熟起来的竞争对手。



连守信本质上还是个庄稼人,庄稼人种庄稼,只要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可是做生意,竞争是残酷的。



有一些风险还是要冒的。丢掉几串钱,总比将来丢掉几十、几百两银子要好。



“一个月太短,咱要租,就租长一些。”连蔓儿想了想,就道,“咱租一年吧。”



连蔓儿就去柜里面取钱。



“开张的日子给咱算了没?”张氏问五郎。



“算了几个日子,最近的是后天,这个怕来不及。然后就是月底,再然后就是腊月初八。”五郎道。



腊月初八肯定太晚了,就是等到月底,张氏也觉得等的时间太长了。至于后天,又似乎太急,不知道预备不预备的来。



“娘,咱先去看看房子,要是有可能,咱就争取后天开张。”连蔓儿取了钱,看见张氏正在犹豫,就说道。



“就这么办。”连蔓儿的话正和了张氏的心意,她立刻就点头道。



一家人收拾齐整,就往外走。



“蔓儿姐,我也跟你们去行不?”连叶儿道,对于连蔓儿一家不是忙这个,就是忙那个,每天都过的热热闹闹的,连叶儿看在眼里,心里特别羡慕。“我能帮着干活。”



“行啊。”连蔓儿笑着点头。



一家人锁了门,顶着飘飞的雪花就往土地庙来。进了土地庙的大门,元坛就跑来将他们迎到后面的禅房里。



连守信正和善远老和尚相对坐着说话。连蔓儿走上前,就和连守信说了房子要租一年的打算。



“善远师父,你看,我们租一年行吗?”



第一百七十三章开业大吉



善远是一个身材矮小,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说话的声音不高,语气和缓。



“一年啊,是不是太长了?守信啊,那屋子空着,也没别人要用。你想租多长时间就租多少时间。”善远道。



老和尚这么说,其实就是不反对了。



“那合约上就这么写,租期一年。”连蔓儿道,“我们先付两个月的租金,以后就按月付钱。”



“不急,不急。”善远呵呵笑着说。



“那就先写个合约吧。”五郎将笔墨纸砚放到桌子上摆好。



“是啊,”张氏比较心急,“善远师父,咱把合约写了,我们去看看房子,也好打扫打扫收拾收拾,要是来得及,我们打算后天就开张。”



“乡里乡亲,合约写不写都行,我信得过你们。”善远道。虽然是和尚,但是他却并不自称老衲。看来小坛子不像和尚,是有渊源的,连蔓儿心里想。



“纸笔都拿来了,那就写吧。”连守信道。他做了几桩生意,已经习惯了用合约来保障和约束双方的行为。



这合约由谁来写那?连蔓儿的目光转向五郎,五郎的脸就是一红。他虽然很努力,可学着念书写字的日子太短了,写合约还不行。连蔓儿便又将目光转向善远。



“我的字可拿不出手。”善远摆了摆手,“你大哥在家不?哦不在家。那就让你爹来写吧。”



连蔓儿想了想,连老爷子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即便他们能找到别人写合约,但是不请连老爷子到场,落在同村人的眼里,怕是会有不利于他们的说辞。



“那我去请我爹过来。”连守信的话似乎是对善远说的,其实是在询问张氏和几个孩子的意见。



“娘刚才还说,要答谢住持师父给咱选日子,要预备一顿饭。就是不写字据,也要请我爷来一起吃饭。”连蔓儿道。



连守信看着张氏露出十分高兴的神情。



“这是件大事再把里正他们都请一请吧。”张氏就和连守信商量,还要请谁一起来。



村子里,每家有什么大事,比如上次连守信分家,一般也要请上里正,还有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到场。



“大师父,”连蔓儿就和善远说话,“酒席就摆在庙里,大师父把屋子的钥匙给我们吧,我们就在那屋做饭做菜。”



“好好,好。”善远连说了三个好字,却过了一会,才想起来招呼元坛拿钥匙。



“师父,我领他们去看房子。”元坛拿了钥匙就道。



“好,你去吧。”善远答应了。



一家人分作两拨,连守信和五郎去请连老爷子、里正等人,张氏、连蔓儿、连枝儿和连叶儿还有小七随着元坛就往门房来。



土地庙的门房共有三间,布置的不同于寻常庄户人家的屋子。从庙里面打开门进去,是一个灶间并排的两个大灶,两口大铁锅比连家的铁锅要大上一号。



灶间左右各有一扇门,通向两个房间。



灶间的右手是一个小间,里面有一铺土炕,与外面的灶台相连,炕上铺着苇席,有的地方已经破了。屋内并没有别的摆设。这本来是供看庙门的人住的,只是这庙香火不盛,也就没有和尚来这里住了。



灶间的左手,是一个宽敞的大间。



这间屋子没有炕只靠着墙壁摆放着一些桌子板凳之类的东西。这间屋子中间还有一扇门打开门,外面就是通往青阳镇上的那条官道。



连蔓儿将每个房间都看了一遍心里很高兴。这个大间里摆上桌椅,用来接待来吃早点的客人。灶间自然就是厨房,还有旁边那个小间,可以做他们的休息室。这房子非常适合来做早点铺子,根本就不需要改,只需要打扫一下。



三个房间里都有一层薄薄的尘土,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人住,也没人打扫过的样子。



“这屋子没人住,”元坛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师父没让人打扫,我就一个月来打扫一回。……我这就扫干净,很快的。”



元坛说着话,就拿起靠在灶台旁的笤帚,开始打扫了起来。连蔓儿没跟他客气,又让他拿来抹布,提了水,张氏立刻在灶下点火烧热水。



水还没热,连守礼和赵氏就来了。连守信回去找连老爷子,他们才知道连守信要开早点铺子,就忙着过来,看有什么能帮的上忙的。



都是勤劳惯了的人,不用人说,眼睛里就有活计。连守礼拿了笤帚,和元坛一起打扫,赵氏就将另一个灶下的火也点起来,帮着张氏烧火。



“爹还没来?”张氏问道?



“爹和老四一起去请里正他们了。”赵氏就道。



很快就烧好了两锅热水,张氏、赵氏、连枝儿、连蔓儿和连叶儿都拿起抹布,门窗、桌椅板凳、灶台上下,将能擦的地方都擦了一遍。



连蔓儿又叫了小七和她一起,仔细查看屋里的桌子和长凳是不是能用,并清点数目。



他们租借的就包括这些东西,一会要在合约里写明才好。



“这些桌子和长凳怕不够吧?小坛子,还有碗筷啥地,在哪那?”连蔓儿就问元坛。



“都在后面库房里,我跟师父说一声,给你们搬过来。”元坛道。



元坛就跑去和善远说了,善远又叫了两个和尚,打开库房,将些桌椅板凳、碗筷等什物都搬了过来。



连蔓儿就挑完好的留下,清点了数目,交给赵氏等人去擦抹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