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氏、五郎、连枝儿和五郎都热烈地议论起来,那买了二十个包子的三个男人,似乎是山上工程的监工。他们在店里吃饭的时候,谈到山上的工程。原来山上不只是要修一座庙,还有其他的工程,包括宅院、园林等。



整个工程修好之后,将赐给沈家,属于沈家的私产。只有那座庙对外开放,招待香客。



连蔓儿还在仔细地核对着账目。



“大骨汤和稀饭少收了两文钱。”连蔓儿抬起头,打断一家人欢乐的气氛。她一直有数着端出去的大骨汤和稀饭的数量而这两种吃食的钱也是分开放着的,是为了计算各种吃食的利润方便。现在她查出来,收的钱和端出去的碗数不一致,有两个人没付钱。



果然,跑单这种事古今皆有。



负责跑堂的是连守信、五郎和小七,三个人无愧是父子,做了一模一样的动作:皱眉、摸头。



“……肯定是最忙的那阵儿,好像有一个小个子,他没看见他给钱我看他长的挺老实的,还以为他把钱给咱爹了,我没看见。”五郎想起那时候的情形,有点沮丧。



至于另一个跑单的,他们三个人都没印象。



社会风气使然,这个时候的人大多数都是诚实厚道的。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也总免不了有喜欢占小便宜,滑头的人。连守信他们没有跑堂的经验,出现这样的事也算是意料之中。



他们还需要磨练,只少收了两文钱这个成绩算是不错的。



“以后人肯定更多,爹,你们应该分好工,定好哪几张桌子由谁看着,钱由谁收,这样就不容易乱了。”连蔓儿提议道。



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叠和遗漏,减少跑单的现象。



连守信、五郎和小七都点头。



连蔓儿将数好的钱又都放进钱匣子里,然后将记录出入账目的册子放到一边,又拿出一个用棉线订好的册子。



“今天这两文钱,要从你们的工钱里扣。”连蔓儿道。



“扣钱?”



“工钱?”



一家人的眼睛都睁大了有些不理解连蔓儿说的是什么。



连蔓儿心里偷笑。



“爹、娘,我是这么想的。”连蔓儿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她的想法,说起来也很简单他们都为这个早点铺子付出了劳动,虽然都是自家人,工资,也就是工钱,还是要算的。这是奖赏、激励大家的劳动积极性。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每个人每天挣多少钱,都记在这个账册上。按日子发给大家。”连蔓儿就拿起册子给大家看,每一页纸上分别是他们一家人的名字。“干活拿工钱以后谁要是自己想买东西,就花他自己的钱。



一家人都不说话对这个形式,他们太陌生了。



“这个钱也可以不领就存在账上。”连蔓儿看大家是这个反应,又继续解释道,“娘,以后你就可以不给我们零花钱了。



连守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说心里话,他们对连蔓儿的这个提议,是不以为然的。一家人,还领什么工钱。可是听到连蔓儿说到最后,夫妻两个心里都猜,这是连蔓儿几个孩子要存零花钱。



家里有了钱了,张氏心疼孩子,又手松,几个孩子要买什么,她都很痛快地掏钱。



“那行,我和你爹的不算,就给你们四个发工钱。”张氏和连守信商量了一下,就点了头。孩子们大了,手里是该有几个钱。而且孩子们都懂事,也不怕他们会乱花钱。



“要发工钱,当然大家都发。”连蔓儿就道,“那咱每个人的工钱咋算?”



这个问题也不难,首先张氏和连守信是两个主要的劳动力,然后是连枝儿和五郎,再然后是连蔓儿,最后是小七。



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张氏和连守信的工钱是每人每天五文钱,连枝儿、五郎和连蔓儿是四文钱,小七最小能干的活最少,在征求了他自己的意见后,决定给他每天三文钱。



“那、那等我再长大点,要给我加工钱。”小七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自己爹娘和哥哥、姐姐。



大家伙就都笑了。



“行。”连蔓儿忍笑,“你每天多吃饭、多干活,很快就能长大的。”



小七重重地点头。



连蔓儿提起笔,在账册上记下了第一笔。



“今天这两文钱,咋扣好?”连蔓儿又问。



小七就有些紧张,他只有三文钱,如果扣了,就更少了。



“就扣我的吧。”连守信道。



“别光扣爹的,扣我的吧。”五郎道。



“……”小七哭丧着脸,“扣、扣我的吧。”



“爹,哥,那就每人扣你们一文钱。”连蔓儿在账册上写了几笔。她目前能写的字不多,因为早就打算要记账,所以针对性地学了一些字。“小七今天就算了,明天可要注意。再亏钱,连你的也要扣。”



“嗯,嗯。”小七逃过一劫,欢喜地点头,表示他记住了。



“那,现在发工钱。”连蔓儿先数了三枚铜钱,递给小七。



小七接过钱,在手心里握了一会,又递还给连蔓儿。



“二姐,我的钱你帮着存着,行不?”小七和连蔓儿商量。



“行。”连蔓儿答应道,“你存了多少,我都给你记着,你要是用钱,就来我这领。”



“嗯,嗯。”小七连连点头,钱存在连蔓儿那,他放心。



连枝儿和五郎也没接钱,他们也让连蔓儿帮他们存着,连蔓儿都答应了。连守信和张氏就说他们还是不要工钱。



“爹,娘,工钱还是算给你们,也存在我这。”连蔓儿道,“以后谁要是没来干活,打坏东西什么的,就从工钱里扣钱。”



连蔓儿将他们几个人的工钱单独放起来,又将账本和钱匣子都收拾好。



“那现在咱们每个人都有工钱了,剩下每天挣的钱,除了每天的花销,就是咱公中的钱。这个钱咱都存起来,以后好买地。”连蔓儿就道。



大家当然都没有异议。



“那以后,咱们每个人要自己有花销,只能花自己个的钱。”连蔓儿又道,“公中的钱没有大事,不能动。就是动,也得咱一家人都同意,才能动。”



连蔓儿准备了三本帐,一本是早点铺子的进出账目,一本是他们的日常开销账目,另外一本就是每个人的收入账目。她记这些帐,说这些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后的事情也表明,她这么做,真是非常英明的决定。



“爹、娘、姐、哥、小七,你们都同意不?”连蔓儿挨个问大家伙的意见。



每个人都点头。



“咱蔓儿是个过日子的人。”张氏很欣慰。



连蔓儿又再问了一次张氏和连守信。



“爹、娘,你俩不反对吧?”



“不反对,我们赞成。”连守信道。



“那大家伙都听见了,就这么定了,以后可谁都不能破例。”连蔓儿又钉准了一句。



“这就是咱家的规矩,谁也不能坏了规矩。”连守信道,颇有一家之主的气势。



“对,家规。”连蔓儿点头。



晌午饭,连蔓儿一家也没回老宅子,就在早点铺子里吃的。有现成的三和面馒头、灌汤包子,还有汤,张氏又炒了一个土豆丝,大家围坐在桌子旁,饱餐了一顿。



吃过晌午饭,他们就将铺子的门窗都关好,上了锁,这才回老宅子来。



连老爷子正在院子当间站着,手里拿着旱烟袋,一口接一口地抽,似乎有什么烦心的事情,看到他们回来了,就问生意怎么样。



“今个儿是第一天,还行。”连守信道,他以为连老爷子是担心他们的生意。“爹,你放心。有山上的工程,这铺子就是辛苦点,亏不了钱。以后山上人多了,就更好了。”



“那就好,那就好。”连老爷子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你们都回来了,铺子里没留人?”



“门窗都关好了,我还让小坛子帮着留心些。没事的,过一会,我们还得去。”张氏就道。



“爷,外面冷,你还是回屋歇着吧。”连蔓儿就道。



“嗯,我就是出来走走,这就回去。老四啊,你们开个铺子不容易,要是需要帮忙,尽管说。”连老爷子扭过身,又停下来对连守信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蒸蒸日上



在连守信眼中,连老爷子是个热心的人,对连老爷子这样的问话,他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爹,暂时还忙的开。孩子们都懂事,啥话都能帮着干点。爹,你就歇着去吧,等我那真要帮忙了,我再和你说。”连守信道。



“那……好。”连老爷子迟疑了一下,就没再说什么,迈步回上房去了。



连蔓儿一家人回了西厢房。



“咱爹好像有啥心事。”连守信后知后觉地道。



连蔓儿爬到炕上,感觉炕是温热的。连蔓儿觉得有些奇怪,他们天还没亮就去了早点铺子,家里根本就没烧火,炕怎么会是热的?



张氏也发觉了异样,就转身去了外屋,这才发现,自家灶里的灰还有没完全熄灭的火星,再揭开锅盖,里面是冒着热气的水。



“肯定是你三伯娘她们。”张氏满脸的笑意走回来,“怕咱回来屋子里冷,还替咱烧了一锅的热水。”



你对我好,我对你好,两好并作一好,这才是人与人相处的正道啊。连蔓儿叹了口气,与周氏相处久了,真的会让人忘记,正常人之间是应该怎么样相处的。



母子几个就说连守信、赵氏和连叶儿好,无意识地将连守信的感叹给忽略了。



“咳咳,”连守信干咳了两声,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身上,这才又说道,“咱爹是不是放心不下咱,刚才特意等咱回来?”



“老爷子是好人,怕咱做买卖亏钱,还怕咱忙不过来……”张氏说到忙不过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一下子卡了壳,没再往下说。



连蔓儿眼珠转了转,也想到了上次他们开作坊,周氏想让何氏和连秀儿进作坊干活的事。



连蔓儿没那么天真。她不会认为开一个早点铺子就是简单的做早点,然后等着人来买。比如说,昨天写合约,还要请里正和村里的村老们来吃饭。他们自己开的早点铺子,似乎不关别人的事,但是现实中,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请了里正和村老们过来,就是获得他们的认可。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也就等于获得了村中大多数人的认可。



这样,即便有人想生事,他要挑衅的就不仅仅是连守信这一家人。



请连老爷子。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孝道。连老爷子在村子里有人缘,而且还有一定的威信,虽然是孤姓,却也算是村老中的一员。他还是连家的大家长,将事情和他沟通好了,就表示连记获得了整个连家的支持。



连蔓儿并没有奢望连家会如何如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只要表面上大家和气,暗地里少搞小动作,就足够了。



连守信看着张氏和几个孩子都露出了“原来是这么回事”的表情。他也猜到了大家现在都在想什么,就有些尴尬。



“爹不能那样,咱别多想……”连守信道。



“可万一那,要是娘,还有他二伯他们……”张氏有些忧虑。



连蔓儿沉思起来,她认为张氏的忧虑是有道理的。他们的早点铺子肯定会越来越兴旺,到时候就会有看着眼红的人。包括家里人和外人。



外人还是比较好处理的,他们的铺子有了村里里正和村老们的支持,王幼恒为他们剪彩,那么王举人家也不好站到别人的背后去。只要他们自己行的端、坐的正,这村中,没人能把他们怎么样。



反而是“家里人”比较难处理。血缘的牵绊,连守信和张氏厚道、心软的个性,还有舆论。这些都是非理性的,处理不好,会很糟心。



开早点铺子和开酸菜作坊还不一样,在人情的处理上,应该更加圆融,才能做到和气生财。



“爹。娘,要是爷和奶他们想让人进早点铺子帮忙,咱也别硬往外挡。”连蔓儿想了想,就说道,“实在不行,咱就让三伯、三伯娘来吧。”



连守礼和赵氏手脚勤快,人老实,和他们的关系最好,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这个行,咱也能多拉巴他们一把。”张氏立刻就同意了。



连蔓儿笑了笑,三房还没分出来过,就是他们想拉巴,能做的也不多。比如说,不管是连守礼还是赵氏来铺子里干活,所得的工钱,那周氏必须是得要过去的。连蔓儿他们能做的,也就是让连叶儿、赵氏能吃饱饭。



“娘还有二哥他们能同意?”连守信脸上露出愁容。



连蔓儿就笑了起来,小声嘟哝了一句:“皇帝的新装。”



“蔓儿,你笑啥?”连守信被连蔓儿笑的有些不自在。



“没啥,我没笑啥。”连蔓儿连忙道。



她在笑连守信。听连守信这样说话,分明是对周氏、连守义等人的脾性是了解的,可他嘴上还要时时地替他们掩饰,为他们披上一件漂亮的纱衣,虽然这纱衣是透明的,根本就骗不了人。



“爹,你放心,奶他们肯定能答应。”连蔓儿就道,“早点铺子的活起五更爬半夜的,不能吃苦的人干不了。也就三伯一家还能干。不管家里谁来干活,工钱又不能自己拿着,也就三伯他们肯来,别人不会愿意的。”



“那是咱多想了。”张氏就道。



不,一点都没多想。不想来铺子里干活,不代表不想来铺子里吃饭。



一家人在家里歇了半晌,简单地吃了个晚饭,天擦黑的时候,就又往早点铺子来的。他们要把明天开铺子要用的东西提前准备好。



张氏和连守信负责准备面坯。不论是馒头还是包子,都要发面。这个时候,还没有发酵粉,发面用的是面肥,也就是老面。



老面,就是每次将发好的面留下一块,下次发面放进去,让面发的更好。这就好比在一杯牛奶里,加入一勺原味酸奶,在适当的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原味酸奶里的乳酸菌发育繁殖,将一整杯牛奶发酵成了酸奶,是一样的道理。



就是有老面,发面的时间也很长,所以晚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