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五军团传奇-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军各团沉着还击,打退敌一次又一次疯狂进攻。战至下午,敌仍未突破红军防守的阵地,恼羞成怒的敌人再次调来飞机,沿着大墩梁主峰阵地轰炸。由于这一带全是光秃秃的山梁,没有什么可隐蔽的,造成五军惨重的伤亡。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五点多钟,天已渐黑,敌人停止了进攻。

在把牺牲的同志掩埋好之后,董振堂命令机要参谋,给总指挥徐向前发报:

经三天激烈战斗,我军伤亡很大,罗南辉副军长牺牲,部队已完成总部交给的阻击任务,准备向会宁方向撤退。

董振堂

十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

此役,红五军伤亡二千余人。仅大墩梁这一天就损失了九百余人,占全军总人数的五分之二。残酷的华家岭阻击战,五军虽付出沉重代价,但也为北上的主力红军转移赢得了时间,为革命大局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十五、分兵

 八、分兵

红五军撤出阵地后,星夜向会宁进发,敌胡宗南、毛炳文、王均等部紧紧追了上来,由东、西、南三个方向节节推进,妄图将主力红军聚歼于会宁、通渭一带。根据中共中央10月11日发布的《十月份作战纲领》,四方面军的任务为:

以一个军率造船技术部迅速进到靖远、中卫地段,选择利于攻击中卫与定远营之渡河点,以加速的努力造船。11月10号前完成一切渡河准备;四方面军主力在通(渭)马(营)静(宁)会(宁)地区就粮休整,派多数支队组成扇形运动防御,直逼定西、陇西、武山、甘谷、秦安、庄浪、静宁各地敌军附近,与之保持接触,敌不进我不退,敌进节节抵抗,迟滞其前进时间,以其可能在10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我手中。

中共中央之所以要进行宁夏战役,主要目的是打通国际路线,争取获得苏联的援助。在当时,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答应提供一批武器和经济援助,按照这份作战纲领要求,红四方面军要有1个军进至靖远、中卫地区,选择抢渡黄河的地点和造船,作为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的西征部队渡河北上,夺取宁夏。据此,红四方面军总部作出如下布署:

以第30军开至清远的大芦子一带秘密造船,侦察渡河点。

以第4军、第5军、第31军沿会宁、界石铺、华家岭、马营、通渭、宁远镇、静宁等地,梯次配置,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以第9军置于会宁、靖远之间,作预备队,如30军渡河成功,9军则迅速跟进。

10月中旬,红30军88师在军政委李先念同志的带领下,秘密进抵靖远县境,开始造船。李先念是木匠出身,在他的指导下,造船队进展非常顺利,平均每天能打造出二、三条船,根据中央下达的《十月份作战纲领》,到11月10日前完成各项渡河准备,到那时可以造好四五十条船,足够渡河之用。

可是敌情日益严峻,强敌从三面合围过来,参与防御的各支部队都快顶不住了,渡河必须提前进行。

10月24日,英勇的红30军利用仅有的十六条船,抢渡黄河成功。敌人在发现我军战略动向后异常惊恐,立即出动大批飞机对渡口实施狂轰滥炸,同时令黄河以东的追击部队迅速推进。25日,东岸的各防御部队压力已至极限,26日中午,中革军委电令红9军跟进渡河。同时还指出待2、3日后,如证实胡敌无北进之意,再以一个军渡河不迟,这个军到底是哪一个军,中央没有明确。27日拂晓,徐向前、陈昌浩率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也抵达河西。此时,南面形势急转而下,红4军、5军、31军在强敌的压迫下,被迫采取节节防御的战法,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许多部队建制被打乱了,事先构筑好的防御阵地也被敌分割包围。为了给渡河部队赢得时间,战士们各自为战,用血肉之躯,抗击着数十倍于己的强敌。

29日,中革军委电示朱德、张国焘:

为迅速取宁夏起见,三十一军可以立即渡河,在九军、三十军后跟进。

此电因彭德怀的建议,要留三十一军在河东作战。中革军委遂于30日改变了命令,令31军折向麻春堡开进。

战至30日夜,红四军、三十一军且战且退,终于在打拉池附近稳住了阵脚。而在黄河渡口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已被敌三面合围,无法再向打拉池的红军主力靠拢。董振堂见突围无望,即电示四方面军总部,总部回电令五军急渡黄河,向河西转移。可以说,五军的西渡黄河,完全是因战场形势突变而被迫执行的。

过河前,董振堂已预料到此次西征可能会导致失败,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他提笔给毛主席、朱总司令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倾诉了自己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以来与张国焘斗争的经历,并表达了希望早日率部重归红一方面军建制和走上抗日战场的宿愿。

接着,他来到警卫队驻地,找到队长高志中说:“你现在的身体怎么样?还能骑马吗?”

高志中刚伤愈归队,他回答到:“行,身体还好。”

“警卫队有多少匹马?”

“总共不到二十匹。”

“我来————看看你。”董振堂深沉的说道。

高志中从首长忧郁的眼神和深沉的话语里敏锐感到,首长此次来临绝不仅仅是为了看他,一定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要交给他办。但碍于警卫队里有黄超的耳目,于是紧随董振堂来到屋外,两人默默走出很远,董振堂停下来,环顾一下四周,随后说:“有个任务准备交给你去完成!”

高志中坚定的回答道:“军长下命令吧,保证完成任务!”

董振堂轻声说道:“你把马匹清点一下,不要多,要精,要挑马口轻一点的,体质好一点的,马背蹋一点的。”高志中仔细地听着。

“子弹还缺不缺?要把武器弹药集中起来配备一下。”

“嗯!”

“还有就是!”董振堂往高志中身边凑近一点,吩咐道:“你带哪些人,要把他们的情况了解一下,他们和你关系怎么样?能不能和你一条心,你要有个底。”

两人说着说着已来到军部门前了,董振堂再次嘱咐道:“你准备一下,明天晚上到我这儿来。”

第二天,高志中如约来到军部,董振堂问他:“准备的怎么样了?”

“打算去十二个人,已挑好十二匹马。武器有马枪、花机关、匣子枪,每人四、五十发子弹。”高志中一口气回答道。

董振堂又问他:“这些人的情况你都了解吗?”

高志中说:“江西的有两个,‘宁暴’过来的有五个,长征中参加的有四个,这些同志都是值得信赖的……。”

“不要带那么多人,有十个就行了。”董振堂打断了他的话:“准备工作都有谁知道?”

“谁也不知道。”

“有人问起你没有?”

“没有。”

“好!”董振堂满意的点点头,郑重的说道:“现在有一封信,你把它送到延安、或是瓦窑堡、或是保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那里。你无论如何要找到,把信交给他们。”董振堂从口袋里掏出那封信,继续说道:“万一出了问题或有不得已的情况,你可以把信毁掉,但要记住信的内容。你记住:我这封信主要是不同意张副主席西路军的策略。甘肃、青海一带的敌人全备有骑兵,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到那边十有八九要失败,就这些。”

高志中接过信来说到:“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

“这次你们要经过敌人七道封锁线,但是你有条件,你是陕西人,说话容易懂。”说完他用信任的目光看了小高许久,语重心长的说道:“你已跟随我多年,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我摸着黑瞎闯了好一阵子,好不容易才找到光,看到了中国光明的前途。这次你走了,今后我们可能还会见面,也可能见不了面,我有一句话你一定要记住:永远跟党走,革命到底!”

高志中从十三岁开始,就在董振堂身边任勤务兵,也可以说是由董带大的。小分队集合就要出发了,他流着热泪久久不忍离去,董振堂内心也很难受,干脆背过身去,严厉地说道:“立即出发,不要再担搁了!只要中央领导能看到我的信,我死而无憾!祝同志们一路顺利!”

高志中和警卫排长马金福带着首长的重托,率领这支十人小分队,历时六天,连续突破敌人七道封锁线,途中牺牲了五位同志。最后,他们终于在瓦窑堡一带追上了红军主力,找到了朱总司令,面交了董军长的亲笔信,圆满完成了任务。以后,二人都走上抗日战场,马金福于1940年在与日寇的战斗中英勇牺牲。高志中被分在了八路军一二五师,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受到总部首长的通报表扬。解放战争期间,高志中在东北警一旅、哈南军分区、以及警卫师任参谋长和副团长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高志中赴朝参战,任警卫四团团长。转业后,他先后在东北建筑总公司、一机部建工部、国家建委、城建总局担任领导职务。

至此,红四方面军分成了两部分,红四军和三十一军随总部转战到陕北根据地,后编入八路军129师,开赴抗日战场。渡过黄河的红五军、九军、三十军和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奉命编成红军西路军,开始了悲壮的河西大血战。

二十六、山丹血战

 一、山丹血战

一九三六年11月8日,西渡黄河的红五军、九军、三十军和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被中革军委授予红军西路军的称号,其编制如下:

总指挥:徐向前;

总政委:陈昌浩;

副总指挥:王树声;

参谋长:李特;

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

全军共4个团,3000余人,枪1000多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

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

全军共6个团,6500人,枪2500支,平均每枪子弹15发;

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

全军共6个团,7000人,枪3200支,平均每枪子弹25发;

此外,还有直属骑兵师、妇女抗日先锋团等。全军共两万两千人。枪不到1万支,且粮、弹极其缺乏。特别是五军,实力最弱。每枪子弹只有5发,仅够保枪之用。

党中央和中革军委赋予西路军的任务是: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

直接打通远方即通向新疆,从那里获取苏联对我方的援助物资。

西路军所面对的敌主要力量是盘踞在甘肃、青海的军阀马步青和马步芳部。马步青为骑兵第五师师长,所部盘距在甘肃中、西部,辖三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另有手枪、工兵、炮兵各一个团。马步芳为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一百师师长,其盘距在青海,辖有三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炮兵、宪兵、手枪各一个团,另有青海警备司令部及三个旅的骑兵。

以上敌人兵力仅正规军就达3万,还有民团武装10多万,以骑兵为主。红军渡过黄河后,已威胁到二马的反动统治。如果西路军只是借道去新疆,一路不停留的走,对他们利益伤害不大。二马对此曾有过顾虑,不打,无以应付蒋介石;真打,弄得两败俱伤。当时,二马互有电报往来,其中马步青就曾提出:“如果红军只是过境,可以不打,若停下来,就打。”马步芳也曾说过:“红军只要无占城目的,可以让其通过,不打。”从中可以得出结论,二马是不想与红军为敌的。

11月份的河西已是滴水成冰的季节,英勇的红军指战员顶着凛冽的寒风和滚滚沙尘,艰难地向西挺进,他们中的大多数还穿着一身破烂的单衣。狡猾的马匪军在这荒凉的戈壁滩上不时以小股骑兵来袭击行进中的队伍,这着实让董振堂头痛。自从过河以来十几天,部队天天都有战斗,马家骑兵忽来忽去,飘乎不定。每次都能给队伍带来一定的损失和伤亡,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一向沉稳的董振堂这时也开始变得焦燥不安起来,他以前在西北军时曾接触过马家军,那时的马家军阀势力还不大。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时,曾任命刘郁芬为甘肃省主席,并将甘肃地方军阀的部队收编为冯部。青海省以马步芳为首的回族少数民族部队不服收编,与冯部在河西走廊的永登、古浪、永昌、武威一带大战一个多月,马部最后被打败,派人与冯部和谈,同意收编。其作战凶悍、狡猾,董振堂早就领教过。以西路军现有实力去和马家军拼,悬殊太大了。几天前,他曾主动建议徐总指挥:迅速西行,勿作停留,打通新疆,取得苏方的援助后再回过头来收拾马匪。徐向前听后完全赞同,这多少给了董振堂一点安慰。

夜里,董振堂像往常一样查完了哨,回到军部。所谓军部,也只是荒凉戈壁中一个被人抛弃的小院,门、窗皆无,顶棚也是破烂不堪,参谋长李屏仁正坐在火盆边烤着火,见军长回来,倒了一杯开水递过去。董振堂接过来喝了一口,然后坐下来对李屏仁说:“屏仁!明天叫骑兵团的吕仁礼加强警戒,要认真应付,敌人的骑兵动作迅速,来势凶猛,容易给我们造成一个措手不及的局面,这对我们十分不利。最近敌人几次偷袭得手,看样子还会故伎重演,我们要时刻准备好,抓住时机,狠敲他一顿,尽量争取多弄些马回来,加强骑兵团的力量。在西北这边打仗,没有机动的骑兵是要吃大亏的。”

李屏仁是董振堂宁都起义时带出来的老部下,这些年来一直在五军团工作,从班、排、连、营、团直升至五军参谋长,打起仗来很会动脑筋,属于那种文武双全的军事干部。他把烟头丢进火堆里,轻声说道:“总指挥,您放心,早点休息吧。我已安排好了,只要狗日的他明天敢来,我保管痛揍他一顿!”

董振堂点点头,凝视着燃起的火苗,若有所思的问道:“屏仁啊,你是九江人吧?怎么会想到来艰苦的西北当兵?”

李屏仁苦笑着回答:“说来话长,军长,我家在当地也算是名门大户。靠着祖传下来的家业,我本可以在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记得小时候在学堂,一位姓孙的先生常常教导我,要我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一个将来能对国家、对民族有用的人。说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