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天帅-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李儒与虎贲中郎将李肃进到寨内,闻得董卓之言。李肃拱手说道:“主公,我与吕布乃同乡,深知此人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劝吕布来降。”董卓闻言大喜,质问道:“你能说服吕布?”李肃称是。董卓大笑道:“哈哈!天助我也!快说说你将怎样说降他?”
李肃点头道:“听说主公有一名马叫做赤兔,可日行千里,乃绝世良驹,我说降吕布须仗此马。”
董卓听了李肃要问他要赤兔,这马可是他的宝啊,有钱也买不到啊!(PS:犹如现代有车一族,爱护自己的好车一般)要将赤兔送人那董卓可不干,问道:“难道没有赤兔,你就说不动吕布?”
李肃劝道:“主公,吕布乃当世虎将,武将所爱者有三,一是兵刃,二是坐骑,三是铠甲,此三样乃为将者安身立命之物,今观吕布所乘不过区区冲锋战马,他能不思良驹骑乘吗?赤兔宝马于主公说来不过宠物而已,但对战场厮杀,性命相博之武将而言,无异于性命一般。那吕布手上方天画戟,身上兽面吞头连环铠,皆非寻常之物,所缺者唯有胯下之坐骑耳。吕布若得赤兔宝马,则如虎添翼。主公若想收降吕布,肃以为:非赤兔马不足以动其心,也不足以示主公之诚意,不知主公可否舍得此马?”
听了李肃之言,董卓有些犹豫不决,站起,在帐内来回踱步,目光投向他的智囊李儒。李儒见自己岳父将目光投向他,捻着他那山羊胡,思考着言辞。李肃见董卓犹豫不决,又说道:“如有此马,再加金珠宝器先动其心,某再劝说,晓之以利,动之以情,料那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董卓更加犹豫,李儒见董卓如此开口说道:“岳父欲取天下。何惜一马?”董卓见李儒都这么说了,好吧,好吧!这马就送人吧!当下心疼道:“好!老夫舍马!”当下给了李肃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让他去劝降吕布。李肃此刻心中可高兴坏了,去劝降吕布,兴许自己还可以吃点回扣来贴补贴补家用。
李肃骑着赤兔马,带上两随从与两匹从马来到吕布寨前。巡逻的兵士见了将李肃拦下,李肃朗声道:“去报你家吕将军知道,就说有故人来访。”兵士到帐中禀报吕布。吕布奇怪在洛阳这地方他还有故人吗?遂与李肃相见。吕布端详着李肃,想不起这人是谁,当下问道:“你是何人?”
李肃见吕布不认识他,笑了笑,说道:“乡中故人,何故相忘?某乃李肃!”吕布一想,李肃,这人以前在家乡倒是听过,但是我和他不是很熟啊!算了,好歹也是老乡,当下说道:“原来是老乡啊!你来寻我有何事?莫不是想让我给你安排个差事?”
李肃笑了笑,道:“非也非也!某此特来送礼来。”
吕布见李肃是来送礼的,不能给别人脸色看,俗话说有便宜不占是混蛋,当下和颜悦色道:“哦?不知老乡为何送礼与我?”
李肃道:“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李肃不敢乘坐,特来献与贤弟,以助虎威。”吕布听罢,便将赤兔马牵过来,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吕布见了大喜,试骑一段路程,果然是匹千里良驹。吕布骑着赤兔马回来,下马大笑!携着李肃的手说道:“肃兄!真没想到你会来看我,还给我带了匹绝世宝马!哈哈!吕布我感激不尽。”对手下吩咐道:“来人!快快摆酒宴来。”
“肃兄,且与布痛饮!请!”
“请!”李肃也不客气。
酒酣,吕布开口道:“多谢肃兄赐我如此良驹,吕布我无以为报啊!”
李肃笑道:“宝剑归于壮士,宝马当属英雄,贤弟乃世之虎将,当世英雄,赤兔此等龙驹非贤弟莫属啊。”
吕布听李肃夸奖大笑道:“肃兄过奖,来!喝!”
吕布放下酒杯问道:“肃兄现在何处任职啊?”
李肃听吕布这么问心想机会来了,答道:“现任虎贲中郎将之职。”吕布惊讶道:“肃兄高就啊!”
李肃心中偷笑,表面上问道:“贤弟可得意否?”
吕布神情有些不自然,尴尬答道:“现在丁刺史帐前听用。”说完猛灌了口酒。
李肃笑了笑道:“肃与贤弟少得相见,却与令尊大人常常会面啊。”吕布听了大笑道:“兄醉矣!”李肃奇怪道:“何以知之?”吕布说道:“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多会?”李肃大笑道:“非也!我说的是丁刺史。”
吕布脸上尽显不愉之色,赔笑道:“兄取笑了!”
李肃见吕布如此,叫了声贤弟,看了看周围,给吕布一个眼色,吕布不知道李肃想说什么,但也喝退左右。李肃见左右皆退,说道:“贤弟,不是为兄多言,以弟之才,为何要屈身于丁刺史之下呢?岂不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吕布无奈地叹了口气,道:“这也是出于无奈啊!”吕布心道:这男人要养家糊口,容易吗?
李肃听吕布无奈之言,心中已有了底,笑道:“贤弟有擒天驾海之才,四海之内谁不钦佩,若取功名富贵犹如探囊取物一般,为何要说出于无奈呢?”吕布心说,不就为了养家糊口,现在女儿还小,这花费可大了,若不去赚钱,老婆孩子吃什么啊!
李肃见吕布不答,又道:“贤弟岂不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当今天下豪杰之士,英雄人物多矣。贤弟追随丁建阳,呵呵!如何建功立业呢?”
吕布闻言叹气道:“唉!难逢明主啊!”李肃心道时候到了,于是说道:“愚兄此番正是为贤弟前程而来。”
吕布喜道:“哦?兄观当今天下谁堪称世之英雄?”李肃心中得意,小样儿,就等你这句话。哈哈一笑也不说话。吕布见李肃不说话,他可急了,你这不是调我胃口吗?说道:“肃兄但说无妨!”李肃呵呵笑道:“无妨?”
“但说无妨!”李肃也不掉吕布胃口,说道:“好!某纵览天下,遍观群臣,以为皆不如……”吕布追问道:“谁?”
李肃一字一顿地说道:“董!卓!”
吕布闻言大惊,脸色微变,指着李肃‘你’个半天说不出话来。李肃大笑。吕布听李肃大笑,心中不爽,质问道:“为何发笑?”
“贤弟,像汝等英雄,闻董卓之名也为之变色。”李肃顿了顿竖起大拇指接着道:“董卓真英雄也!”随后哈哈大笑。吕布见李肃哈哈大笑,他心中很不爽,你很能笑吗?我比你更能笑,遂也大笑,道:“兄弟真会说笑,怎会以此贼为英雄?董卓专横跋扈,怀篡逆之心,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而你竟然以他为当世英雄!真是愚蠢至极!”
李肃听吕布如此说他也不恼怒,耐心道:“贤弟你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
吕布奇怪地哦了一声。李肃接着道:“当今,天子懦弱不足以威慑群臣,满朝文武哪个心中不知?而陈留王精明强干,聪明好学,强天子百倍!满朝文武又有哪个心中不晓?人人心中皆明,而人人口中皆不说,这是为何也?无非是怕负不忠不孝之名,怕当乱国篡逆之罪,天子懦弱则好欺,天子精明则难奉。满朝文武明里是做忠臣,暗里却是为己,有谁真正为国家社稷着想?董公则不然,他敢讲他人不敢讲之话,敢言他人不敢言之语,敢负不忠不孝之名,敢当乱国篡逆之罪。董公之心何其光明,董公之行何其磊落。”李肃这话说得慷慨激昂,好似董卓的确是大大的忠臣一般。
吕布被李肃他那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有些意动,点头道:“此话虽闻所未闻,但也不无道理,然而妄行废立,终是篡逆之道。”
李肃呵呵笑道:“贤弟,自古以来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今陈留王与天子皆是先帝之子,辅陈留王承继大统,又怎谈得上是篡逆呢?此其一。其二,听说先帝在位时就喜欢陈留王有意让他承继大位,是何后何进强行立嗣,以至铸成大错。董公此时废天子而立陈留王正是尊先帝之初衷,还陈留王之地位,何篡之有?”
吕布闻言大笑,抓着李肃的手说道:“肃兄一席话令我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呀!”
李肃拍着吕布的手,打铁趁热道:“贤弟,切不可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啊,如我之不才,在董公手下尚可为虎贲中郎将,以贤弟之大勇大才,若依董公,则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贵不可言啊!”
吕布心意已决,叹息道:“我意从之啊!只恨无有门路!”
李肃笑道:“呵呵呵!贤弟请看!”李肃将黄金珠宝摆在案几上。吕布不解道:“这是?”
李肃说道:“董公久慕贤弟大名,有意结交贤弟,这是董公特命我奉献与你的,此外还有五百两黄金放于帐外。”顿了顿又道:“那赤兔宝马本是董公心爱坐骑,也是董公特意赠与你的。”李肃这人吃回扣吃得多啊!一下就私吞五百两黄金啊!
吕布听了大受感动道:“董公待某如此恩重啊!”李肃见成功了,又道:“贤弟大名,董公神驰已久啊!”吕布当下决定道:“董公如此厚爱于我,只恨我吕布寸功未立,无有晋见之礼啊!”
李肃献策道:“贤弟,功就在你翻手之间啊!董公最想除掉谁想必贤弟心里清楚!只怕你不肯而已啊!”
吕布一想,也罢!无毒不丈夫。不就是杀个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当夜吕布杀掉丁原,将其首级献与董卓,董卓大喜,当下吕布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他金甲锦袍。
第二十六章 董卓废帝
董卓自此威势更大,自领太尉,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李儒建议董卓早定废立之计,董卓于是在府中设宴,会集公卿,令吕布率军士千余,侍卫左右。
百官皆到,酒行数巡,董卓按剑道:“诸位今皇上暗弱,不足以奉宗庙,为万乘之主。如今陈留王虽年幼,但却比其兄机智,我将依照伊尹、霍光之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杀无赦!”群臣惶恐,不敢应对。王允挺身而出:“汉家君临天下,已历经四百年,恩泽深厚,万民拥戴。当今皇上即位不久,并没有失德,董公却想废嫡立庶,恐众心不服,还请三思!”董卓笑道:“自古以来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今陈留王与天子皆是先帝之子,况其仁德机智,谁敢不服?”
司隶校尉袁绍看不惯董卓独裁,出列质问董卓道:“当今朝廷初定,召尔等入京,以为辅佐天子,安定庶民,而董卓你却几次三番妄意废嫡长而立庶,岂不是蓄意谋反吗?”袁绍此言一出群臣皆是胆战心惊,面面相视。心想袁绍你这小子胆子真大!真是不怕死啊!
董卓勃然大怒道:“天下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
袁绍怒道:“天下之事在皇帝!在诸位忠臣,而你董卓!哼!只不过是一篡逆之辈而已,你又待怎样!”
董卓怒火中烧,吼道:“大胆小子!你要试试我的剑是否锋利吗?”
袁绍也随即拔出配剑,朗声大叫:“天下壮士,并不是只有你!你的剑利,我的剑未尝不利!”于是二人在筵席上对峙,杀气覆盖整个厅堂。吕布持戟大步来到袁绍面前,只等董卓一声令下,便将袁绍斩于戟下。
李儒急忙上前制止:“事还未定,不可妄杀。”袁绍遂手提宝剑,辞别百官,悬节东门,奔冀州去了。
董卓对太傅袁隗说道:“你侄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姑且饶恕他。废立之事如何?”
袁隗胆战心惊道:“太尉所言极是。”
董卓然后厉声道:“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我议已决,敢有阻碍此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说悉听尊命。
董卓遂到德阳殿,只是在殿外遇到一小伙人行刺,但董卓命大,将行刺之人逐个杀死后会同太傅袁隗等人,胁迫何太后废黜少帝。何太后为董卓淫威所迫,不敢发言,只有珠泪两行,滔滔不绝。
遂请少帝升殿,文武百官朝贺完毕,董卓拔剑在手,对众臣说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临天下。今有策文一道,为大家宣读。”
于是李儒上前宣读策文:“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今皇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宣读完毕,董卓命左右将少帝扶下殿,解下他的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叫太后脱去凤冠霞披听候敕令,帝后皆号啕大哭,群臣无不悲惨。
然后董卓率领百官,拥出陈留王协,奉上皇帝玺绶,请陈留王登殿,接受群臣朝贺。时年庚午岁,改为初平元年。
朝贺完毕,董卓命人将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扶到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严令群臣不得擅入。
所立陈留王协,表字伯和,灵帝中子,即是献帝,时九岁,改元初平。董卓晋位为相国,自封郿侯,加斧钺虎贲,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无比。
自从做了相国之后,董卓在李儒的劝说下,任用名士,以收好名。因为听说蔡邕有才,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是亲厚。
并且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冤案,悉复爵位,遣使吊祭,擢用子孙。所有宦官家产,一概抄没,丝毫不漏。
还拜黄琬为太尉,杨彪为司徒,荀爽为司空。举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众人皆非董卓亲信,得受重任,总算是董卓推贤进士,希望能够博得美名。
只是回忆袁绍抗命,董卓尚有余恨,特悬赏缉拿,严令迭下。
周毖、伍琼与袁绍是故交,见董卓为博得美名,而大肆任用名人,便趁机向董卓劝说道:“废立大事,原非常人所能为。袁绍不识大体,因恐惧而出走,并无他志。今若若追捕过急,反而会激成变乱。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充满天下,万[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一与公相拒,收豪杰,聚徒众,独霸一方,恐山东就非公所有了,不如从宽赦之,拜为郡守,则袁绍喜于免罪,必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