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帝-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兄弟来助战!”
炎帝心里一样明白巫师说的出兵于谁,但他并不急于表态。
大巫师继续耸涌道:“郴夭部落复仇心更切,他们都希望炎帝能早日帮助他们打回去,恢复他们的家园!”
“此事就谈到这里,我得考虑考虑!”
当姜驾巫师离开后,炎帝静下来,走过去从一个大箱子里拿出他父亲少典氏让他暂时保管的权杖,他此时感慨万千:他三岁时,被他父亲少典氏从常阳山寻找回去,少年时代,他便跟随着父亲东征西讨,他手上的那根赭鞭不知杀死过多少敌人,如今他已老了,曾经威武的躯体,已经勾了下来,再也直立不起来了,鞍马一生,对自己的百姓施“仁道”,难道就为这一根“木棍”吗?他掂念了一下这轻飘飘的东西,却是用一种质地松软的白木雕成,再在上面涂上了一层连他都不知道的什么“红色”,这样它就变成了如同在士兵的骨头上抹的鲜血,再在它的头上镶上了一颗天然的巨大宝石,这根本来就没有价值的东西立即就熠熠闪光了,成了许多人觊觎的宝物。为了这无用的宝贝,他扩充了数万大军,在人数上,他是黄帝的两倍还多,在军事上,他有九分把握能够战胜黄帝,但在和平选举上,他只有一分把握了,那些表面上拥护他的人都会背叛他的——因为他们不会再要他这不太中用的老头子了,“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炎帝令卫士传大臣祝融来见。
祝融原本是中原燧人氏部落后裔首领的儿子,炎帝见他很有才华又是战将,便委以重任。后来是祝融建议炎帝他们自己也得冶铜铸剑,炎帝不仅采纳了他的建议,而且还任命他去监督。祝融花了三年时间才在西北的黄土地找到了露天铜矿,又花了一年多时间才炼出铜,铸出第一枝剑,可惜的是,他们的技术远远不及蛮夷人,而且还只能少量的生产,是无法满足炎帝数万军队的需要的。
炎帝急着召见祝融,其目的就是要询问铸剑之事。祝融也只有如实禀报。祝融一边报一边在想,炎帝为什么突然问起此事?他最近已经听到有人说,炎帝准备向西边的黄帝发动进攻,当然他不敢相信这究竟是谣言,还是真的。于是报告后,大胆地问道:“炎帝,外面有人传说炎帝准备向黄帝进攻!此事是否属实?”
“谁给你说的,这是谣言!”
“是谣言那就好!”
就这一句话,炎帝便知道祝融是不会支持他向黄帝发难的。
炎帝经过三天的沉思,终于下定决心,讨伐他的小弟弟黄帝。炎帝在他的宫殿里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宣布了他的决定,并以“讨伐无道,为女娃报仇”相号召。会上,大巫师第一个站起来拥护炎帝的决定,并吹虚说:“我们有黄帝三倍的人马,而且还得到了蚩尤部落、夸父部落、郴夭部落的支持,他们也将派兵参战,这样只要我们一战就能打败黄帝!”
因为炎帝和大臣们并不知道黄帝军队的虚实,只知道他的人数少,而并不知内情:黄帝在训练他的军队时,或者站岗放哨接待炎帝的使者时,都是用的竹剑、竹枪,而把由蛮民女首领铸造的铜兵器藏了起来,炎帝的大臣们还以为黄帝部落连铜兵器都没有,而他们虽然不多还有一些,这就更增添了他们打败黄帝的信心。会后同时向蚩尤部落、夸父部落、郴夭部落发出了出兵参战命令。
蚩尤得到了炎帝的命令,不由得一阵狂喜,好像他真的登上了天下部落首领的宝座似的。夸父收到了炎帝的命令,他这位决心与太阳赛跑的英雄仅仅嗤之一笑,他才不想在他的头上多一个什么部落联盟首领呢?让他们去厮杀吧!郴夭拿到炎帝的命令,见上面写的是:“讨伐无道,为女娃报仇”,他的心就凉了半截,他们兄弟之间的恩愿,与我们这个寄人篱下的小部落又有何干?我们何必多事呢?
这么重要的军事会议,却没有让祝融出席,把祝融封锁起来。炎帝已经把军队集中了起来,一声令下即将出发,蒙在鼓中的祝融才大吃一惊,他一定要以死相劝,为何要兄弟相残呢?他站在路中间,阻住炎帝的战车。他是大臣,在出征之际,炎帝也只能好言劝劝他。而他却说:“如果炎帝不听他的劝阻,他将用铜剑当场自刎而死。炎帝一听,勃然大怒,传令卫士,立即把祝融抓起来,关进大牢,等他打败黄帝后再来问罪。
在人类文明起源的历史上,往往有一些战争的神话和传说,由这些神话般的战争拉开了文明的序幕。究其原因,恐怕是氏族部落开始裂变聚合为民族时所产生的。在原始社会中,部落以外的就是法律以外的,所以部落之间的纠纷通常要用武力来解决。通过连绵的战争形成的部落群体,就是原始的民族。当然,这种现象在原始社会的早期是不会发生的。因为那时的氏族部落之间隔着广阔的森林、草原地带及山川河流,人们的活动通常又不超出自己的生存空间,相互之间的交往更是有限的,或者说几乎是没有的,正所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氏族部落的数量随着人口增多,不断增加,交往日益频繁,部落的迁徙发生了,这就必然要发生冲突和战争,有时还是你死我活的极其残酷的战争。特别是在异姓氏族部落之间,双方都认为对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相互视为禽兽的。视同禽兽,自然要采取对付禽兽的手段了。所以说原始社会是通过战争的途径由野蛮转变为文明社会的。
就氏族部落演变为民族来说,这种社会形态的更迭同样是由武力来实现的。由于原始的氏族部落各有其图腾,又多以鸟兽虫鱼来命名,所以这类战争一般都以禽兽鬼神之战流传下来,成为奇异怪诞的神话传说。
黄帝控制南方后,听从了素女的建议,立即派出他的三分之一的军队绕过炎帝部落,迅速占领了阪泉的有利地势,摆出要与炎帝纠缠到底的架势。素女——这位传说中的才女,她最终悟透了少典氏为什么要把部落联盟大会定在阪泉的深义:神农氏、有熊氏发祥于黄河上游,那正是西北方,在八卦方位属开门,阪泉在东北方,在八卦方位属生门。少典氏并不懂八卦,但他却与卦象相吻合,这就叫“下合人心,上应天意”!谁先占据阪泉,谁就有了生存大权。
炎帝数万大军向阪泉滚滚而来,他想以他的人数优势一战就打败黄帝。军队卷起的尘土,都掩没了半边天空,可见炎帝来势之猛。
炎黄开战的那一天,天气特别的好,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艳阳天。黄帝占有天时、地利、人和,而炎帝也占有天时、人和,缺乏的就是地利,他们虽然人多势众,可要想打下那被黄帝站领的山头隘口,谈何容易。炎帝把那些从大草原征调来的土著骑兵部队作为先锋,这些土著骑兵虽然训练有素,然而,他们却并不想为炎帝去卖命,所以,当第一批骑兵冲上去时,许多人都死在了黄帝军队的飞箭之下了,人马杀伤无数,那在大草原称雄一世的骑士们,从此命归黄泉,真的成了文献上所说的“血流漂杵”,这便是后世所谓的“黄泉”的来历,“黄”即黄帝:“泉”即“血水”,引伸为“地狱”。
黄帝命令熊、罴、狼、豹、虎、貙、貅、貔为前锋,再命雕、鹰、鹫等扛大旗,别看这些名都像兽类、禽类,其实他们都是南方的土人。而他自己的军队却隐蔽在那些土人之后,伺机向炎帝猛击。黄帝再调令另一些以动物为图腾的小部落,四面出击,乘胜追歼炎帝的败兵。战场上的情形怎样呢?那真是兵败如山倒,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住的。战斗的失败,如同瘟役一样,立即传染给每一个人,瞬间使每一个人都得了恐慌症,好像脚上抹了油,向回奔逃,那管它足下是活人还是死人,败兵的求生欲望——不管一切保住自己小命!
败下阵的士兵不得不向炎帝报告:黄帝的守军都是使用的铜枪铜剑。炎帝听后才大吃一惊,他不得不把他军队中所有的铜兵器集中起来,再发给进攻的军队。炎帝重新组织好进攻的部队后,他驾车亲自到前方来督战,他想以铜武器对付铜武器,一举拿下山头和关隘。遗憾的,黄帝也调集了他的军队,在间隙中换上了另一批部队,犹如铜墙铁壁。炎帝的军队虽然使上了铜武器,人数也多,但地势不利,很多人中箭而亡,又在阵前弃下了一批死尸。
炎帝在战车上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暴怒起来,他下车,挥起他的赭鞭,就想亲自上去,用神鞭打开一条血路,可他已经老了,再不是年轻时候了,两个侍卫不得不上前来扶住炎帝,劝说道:“炎帝,杀敌之事,让我们年轻人去干罢!”
炎帝部落再次丢下了大批的尸体,败下阵来,只得退后三十里安营扎寨。炎帝原本一战就打败黄帝,没想到二战都是自己败下阵来。他在大巫师姜驾的建议下,凭借自己的人力、物力优势与黄帝打一场持久战,最后来拖垮黄帝。这样,炎黄之间的战争进行了很长时间,双方都有重大伤亡,这是有史以来我国出现的第一次最残酷的战争。
黄帝部落又一次取得胜利,他亲自与嫘祖、素女一起扶慰伤员和战死者的家属,然后回到行宫中与大臣们商讨对策。
岐伯提出把三分之一的预备队连夜派出去,防守所有的山头路口,以防备炎帝包抄我们的后方。并派出两小股部队分南北出发,绕到炎帝之后,去烧毁他的粮草。
黄帝把一切安排之后,才回到后宫,素女接着黄帝。此时的素女再不是一个幼稚的小女孩了,她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性了。黄帝有四个嫔妃,可黄帝并没有封她为妃子,她自己也没有向黄帝提出,但在黄帝的家族里,除了元妃嫘祖,她这位侍女的地位比那些仅有一副好皮囊的嫔妃高得多。
黄帝的重大军事行动,一当他与大臣们决定之后,他总要素女为他占卜凶吉,使他心里做到有数。如遇凶,他总要与嫘祖、素女三人一起研讨解救方法。正因为黄帝有素女这位助手,使他干任何事都一帆风顺,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战争期间,黄帝是不能安眠的,他要听取各方面的战报,以便作出新的部署。
不除岐伯的预料,炎帝派出大部队企图趁黑夜,端了黄帝的老窝,他却没有料到,竟遭遇到黄帝的埋伏,这样再战再败,他的人马虽多,经过多次败战,那士气一下子就低落了。夜袭部队败回去后,炎帝与大臣们重新商量作战方案,并连夜派人去催蚩尤、夸父、郴夭他们。同时命令把战神祝融从大牢中放出来,逼他到战场上来负罪立功。这样,炎帝不得不休战,等待蚩尤他们的援兵的到来,再发动新的进攻。
可惜的是,黄帝决不能等待炎帝的的援兵到了再打。黄帝派出去的南方小分队,遭到了敌人的阻击,并被炎帝的大部队重重包围,虽然,凭借他们优良的武器,最后全军覆灭,大部分被杀,只有少部分人被俘。这一小部队虽然被消灭了,但却吸引了炎帝大部队的注意力,而北边的小部队却趁空隙,毫无阻挡地绕到了炎帝大部队的后方,在必经之道上设下埋伏,专门等待炎帝的辎重部队的到来。
炎帝的运粮草部队,本来就轻视黄帝的军事实力,而且他们还得知,黄帝派出的部队想偷袭他们的运粮草部队,已经被全歼了,所以,他们便放松了警惕,洋洋自得地走入了黄帝部队的包围圈还不知道。那押运部队的指挥官,正洋洋得意地对他的副将说:“黄帝算个啥?,如果在这里派一支部队埋伏……可惜他的部队已经被消灭了!”然而,他正在高兴时,一支箭飞来恰中他的左胸,他一个趔趄,忍痛拔出了毒箭,一看那是铜矢,不由得心中一紧:遭到蛮夷伏击!他还来不及下令,那些火箭便从山谷两边纷纷飞向他的粮草。
那指挥官中的那一箭正是蛮民蛮虎射来的,她是神箭手,却没有一箭把指挥官射死,因为她看到那指挥官年轻英俊潇洒,她岂忍心把一个俊男人杀死呢?但中了她的箭,没有她的解药,没有一年半载很难治好的。
那些火箭的箭头上都裹着油脂,火一烧便溶化了,那油淌到哪里哪里就会燃烧起来。火箭不断地射来,炎帝部队的人是扑灭不了的,一处着火很快就引起连续反应。十里长的运粮队伍,很快就有无数处燃起了大火,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一条十里长的火龙。黄帝埋伏部队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指挥官立即下令返回夏国。可三个蛮民还想冲下山去与炎帝的部队进行一番拼杀,指挥官立即抽出他的铜剑一挥道:“违令者斩!”三个蛮女才极不高兴地跟着部队走了,她们在蛮民队伍中,哪一个男人敢指挥她们,命令她们?真是岂有此理!她们心里忿忿不平。
炎帝等了两天,还不见蚩尤等人的援兵到来,炎帝正在帐中深思,侍卫报告他,大巫师来访。他让他进来。巫师便开门见山地说:“炎帝,我自己去催蚩尤!”炎帝在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巫师亲自去。这巫师不过是在为自己找寻退路了,他受他父亲的影响,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终于挑起了华夏部落间的战争,等到各部落元气大伤之时,或许他这没有兵权的人也能混水摸鱼,捞个首领做做,这就是阴谋吗?不搞阴谋怎么上得了台?岂不是笑话?
夜幕降临了,炎帝两天也没有等到蚩尤、夸父的援军到来。他此次远征,这样拖下去,时间一久,军心就已经涣散了,他更提心夜晚黄帝会来偷袭他,实际上黄帝每晚都派出了一小股部队来骚扰,使得他的大军人心惶惶,疲惫不堪。当炎帝在帐中布置已定,正准备在帐中就寝,他的卫士慌忙进来报告道:“炎帝!在我们后边火光冲天,请炎帝去看看!”
炎帝连忙披上麻衣,心中深知不妙,他走出帐篷,见东南方天空中犹如一条火龙,映红了半边天空。他断然下令:巫师立即设坛祈雨!
随军巫师们,早已准备好了家当,得到炎帝命令后,马上就把祭坛设好了,众巫师便开始作法祈雨。
连日的太阳,气温很高,加之那焚烧的粮草的热浪冲向天空,很快使空中的一团团乌云,化成了细雨,飘洒了下来。那雨由小到大。可这雨水对焚烧的粮草旱已无济于事了,而且这雨水反而给炎帝军队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