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纪念传说中的婚姻之神而举行的祭扫活动,后来祭祖的内容省略了,变成了苗人择偶以至于野合的歌舞集会。正如后人所描绘的:“苗人之婚礼曰‘跳月’。跳月者及春月而跳舞求偶也。……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酣畅舞,交弛迅速矣。是时也,有男近女,而女去之者;有数女争近一男,而男不知所择者;有数男绕近一女,而女不知所避者;有相近复相舍,相舍仍相合。目许心成,笼来笙往,忽焉挽结。于是,妍者负妍者,媸者负媸者,媸与媸不为人负,不得已而后相负者;媸复见媸,终无所负,涕液以归,羞愧于得负者。被负而去者,渡涧越溪,选幽而合,解锦带而互系焉,相携以还于跳月之所,各随父母以返。而后议聘以牛,牛必双;以羊,羊必偶。先野合而后俪比,循蛮氏之风欤,呜呼苗矣!”不过此话源自于《尚书。大禹谟》中所说的:“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大部分苗民归顺了黄帝部落,但他们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民族风俗。
苗民的婚俗,已经比蛮民者又进了一大步,开始接近于少典氏时代的水平了。
第四章 浮丘公
那些逃离故土的苗民,迁到了大陆的最南端,在那里与土著人融和后,便成为后世瑶族、僮族是也。在这些苗民聚居区,有一颗巨石,叫做浮丘石。那是传说中广州古代的三颗巨石之一,其实是个小山岗。山上亭台楼阁,古井流泉,相当幽雅,是个著名的神仙之景,即所谓的“浮丘丹井”!
当时浮丘山下住有两个盲人,其中一个怕有五、六十岁了大家都叫他浮丘公;年纪轻的那个,二十多岁,叫做浮丘叔。他们两人总共才有一只眼睛,浮丘公双目失明,浮丘叔一双眼睛有一只残废。可是奇怪得很,剩下这一只眼却是两人共用,只要他们互相搀扶在一起,浮丘公也看得见路。于是他们经常互相扶着,到浮丘山后山砍柴割草,换粮食度日。每日都是天一亮就上山,到日落西山才回去,邻近的人看到这个样子,都经常施赠一些麦面、粟米给他们,可是每次得到施赠,浮丘叔都是先让浮丘公吃,而他自己却挑着重担,一步一踉跄地拉着老人回家去。
冬天,天寒地冻,寒风呼啸,他们照样背着柴刀,互相搀扶着上山来;夏天,烈日当空,一阵风,一阵雨,他们亦从未间断过。
山上到处都有他们的足迹,到处都洒下他们的汗水。邻居二叔婆看他们日子过得这么艰难,经常送一些麦豆给他们。这麦豆既可当菜,又可顶饱,浮丘公他们也很喜欢吃这种东西,只是拿得多,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自己也有手有脚,不能总依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
有一天,二叔婆又送麦豆来,浮丘公说什么也不肯再收了。二叔婆却说:“大家是邻舍,我的就是你的,你们眼睛又不方便,这有什么关系?”浮丘公委婉地说:“话虽是这样讲,但你们种这些麦豆也很艰难啊!”这一说提醒了浮丘叔,他想;别人能种,我们为什么不能种呢?我还有一只眼可以看得见呵!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浮丘公和二叔婆,把送来的麦豆收下来作种子。
第二年春天,他们又象上山砍柴割草时一样,互相搀扶着,到浮丘山上去开垦荒地。
这浮丘山,高不过一丈五、六,宽不过四百几步,哪有多少地方?能种植的别人早开光了,剩下东头一点地方,拨开表土,下面全是红色岩石,哪能种什么东西?可是没有别的地方,他们也只好在那里开荒了。浮丘公在前边掘,浮丘叔在后边种,掘一下,行一步,种一穴,摸一摸。别人一天种下三斤种,他们三天才种下一斤多。刚好那年又遇上天大早,谷雨都过了,还未见过一滴雨水。俗话说:谷雨无雨,交田还田主。这些旱坡地更加旱得厉害。两个盲人,就靠一只眼睛,摸着爬着抬水淋地,收工回来的时候,还要挑回一担柴草,换点油盐茶米,维持生活。
说来也怪,别人种的麦豆,虽然水多肥足,但结荚不多,据说是早先旱坏了,但他们两人种的麦豆,枝叶长得又黄又弱,却结满了一串串的豆荚;别人种的麦豆,开的是紫蓝紫蓝的小花,而他们两人种的麦豆,开的却是黄澄澄的金花。到收豆子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别人收的是平常的麦豆,他们收的都是一颗颗黄灿灿的金豆。呵,连那些豆秆,也变成了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人们传说:勤奋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仙人的助协,种成了金豆,后来他俩自己也成仙啦!
他们成仙以后,为了报答当年的施主,特别是二叔婆,他们把这些金麦豆撤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所以现在广州中山七路中华戏院对面,还有一条“撒金街”呢!他们肩上担的柴草,都变成珊瑚玉树了。就在当时便有童谣曰:浮丘公、浮丘叔,两人同有一只眼,撒豆成金无人知,修道成仙越天年。
黄帝为寻找母亲,驾龙车继续南行,来到今天的湖南境内,龙车正行之间,在那道路中有两个蛮人阻挡在路中,四匹马飞奔而来,他们却毫无惧色。那马夫不得不赶紧急勒住马,停下车来。
黄帝问:“为什么停车?”
“报告黄帝,前面有两个蛮人站在路中!”。
黄帝听后,脸色一沉,立即拉开车帘,一看,原来是一老一少,两个瞎子,于是,命车夫去问问他们为什么挡住道路?
车夫领命后,跑过去怒斥道:“你们为什么挡住我们的道路?你们不要命了?”
老者却不慌不忙地回答说:“你快去告诉车中的黄帝,我们有要事相告!”
车夫不觉一怔,两个瞎子怎么会知道车中就是黄帝?他不由得大惊,急速回转来,报告给黄帝。嫘祖见卫士还没有赶来,立即劝黄帝不能去,要去她代黄帝去。可此时,素女却说:“大姐姐,你太多虑了,两个瞎子要见黄帝一定是吉事,没有凶险!”黄帝手据铜长剑,心想:即使两个瞎子想暗算我,我也能对付。于是由车夫扶下车大步走向两个瞎子。浮丘公见黄帝真的来了,便躬身一拜说:“浮丘兄弟有礼了!”
黄帝还礼。
浮丘公进言曰:“黄帝陛下,我们受师傅委托,前来告诉您:您母亲元天大圣后当年被我师傅救走了!”
“我母亲被仙师救到了什么地方?”
“我们也不知道!”
“仙师说过吗?我们母子什么时候能相见?”
“师傅说,等陛下完成了统一大业,百年升仙后便能母子相见!”
黄帝虽然不能母子相见,但知道母亲被仙人所救,他也就松了口气。但对蛮民们的抢母之仇恨并没有因母亲被仙人所救就消除了。
黄帝见浮丘公被他的弟弟扶着,而已经不太年轻的弟弟也就只有一只眼,再见他俩仙风道骨,绝不象一般的蛮民,于是,当即请他俩做他的巫师。
浮丘公兄弟马上便答应了下来,虽然,他们不再为糊口而操劳了,但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来填饱肚子,填饱了肚子,还得做一番事业,能跟随着黄帝,正是能实现他们的心愿的机会。后来,黄帝善待浮丘公兄弟,使他俩成为他沟通神灵的得力巫师,并被派往太行山麓神龙池为黄帝养神龙。
第五章 阪泉之战
黄帝与嫘祖一趟南巡,南方部落纷纷向黄帝称臣,从此,黄帝的势力从渭水而达到了南海之滨,黄河、长江贯穿于全境,在这水网交错的河谷地带,终年四季盛产着一种野稻子,那些土著人不像北方的炎帝部落必须经过艰辛的劳作才能获得收获,而他们不动手种植也能以此为生。因此,这些土著大多数时间都化在了训练军队和制造更锋利的武器上了。当这些土著归服黄帝后,便为黄帝提供了兵源。所以,黄帝的军队也就迅速地膨胀了起来。后世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曰:“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司马迁叙述的炎黄之战中,黄帝出动了熊、罴、貔、貅、貙、虎等六个部落,这六大部落恰恰是南方土著人,他们是以熊、罴、貔、貅、貙、虎为部落图腾的。而且,这次大战发生在阪泉之野,阪泉不是在西北黄土高原上,也不是在中原的涿鹿,而恰恰是在中原与北方大草原的接壤处。从文献上,所谓的“阪泉之野”,亦非无迹可寻。《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文公出师勤王,令狐僵卜之,“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以为吉利。这里说的就是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根据《史记》及其它文献、考古发现,阪泉即在中原的北端——今天的北京市延庆县境内。
从上述传说中能够看出,由于年代久远,人们的记忆依稀,有关资料难得考实;加上传闻各异,各述所记,所闻不同,所记亦异;再者人神之间,漫无边际,禽兽鬼神,浑然一体;当然后人加工,取舍不同,各取所需,编成体系。自然,许多人事与神话纠缠在一起,各执备是,在所难免。
黄帝以主雷雨的天神而崛起,平定南方后,势力迅速扩大,与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炎帝发生了激烈的对抗,终于导致双方在阪泉之野展开了大战。这场战争的详细情节我们已经不很清楚了,但作为后人,它的意义却越来越明显了。虽然,只知道战争的起因是由于弟兄俩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这个“权杖”而水火不相容,而兄弟俩各有各的“仁义”,也各行各的“仁道”,于是一场剧烈的战争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炎帝用的是火攻;他手下有祝融这员大将,他本人又是太阳神,用火来摧毁敌人自然是再便当不过的了,但身为一方天帝的黄帝,他本人便是雷雨之神,主管雷雨,对炎帝的火攻似乎并不十分放在心上,因为水不仅能够克火,而且火还能生土,所以很容易就对付过去了。倒是后来黄帝统率着神兵神将,驱赶着老虎、豺狼、豹子、人熊、狗熊……种种野兽做先锋,大鹏呀,雕呀,鹰呀,鹫呀……种种猛禽做旌旗,在阪泉之野的战场上,狠狠地向炎帝作了几次猛烈的进攻,这势头却相当强大,使得炎帝只有招架之功,绝无还手之力,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炎帝部落,从此便被驱赶到南方去,成为偏处一隅的天帝了。
黄帝战胜炎帝之后,成为中央天帝。他位居天廷的中央,属神后土手里握着一根绳子,与后土共同统领四方。
当然,除去神话,而现世中的炎、黄两大部落,却是为争夺其父少典氏传给他们的权杖(部落联盟首领)而展开的一场生死大搏斗。少典氏在姜水召开他一生中最后一次部落联盟首领大会时,就规定:十个春秋后将在中原阪泉(今北京市延庆县境)召开天下部落联盟大会推举一位有才有德的首领来当任部落联盟首领。少典氏并没有去过阪泉,他也不知道阪泉是个什么样子,他之所以要把部落联盟大会的会址选在阪泉,是因为传说中阪泉是去北海的必经之路,成为中原通往大草原的门户,而那里不仅富裕、华美,是天下难得的鱼米之乡,更令人神往的还是那大草原中生长着成群的野马,据说那些野马,是被上帝从天宫中赶下凡间的,谁要是得到一匹那种神马,它不仅一日千里,而且还会腾云驾雾,如果用这些神马组建一支部队,那统一天下的大业就指日可待了。所以,在那大草原,神仙常常来光顾那些无人管理的野马。
转眼间十个春秋已经过了九个,这部落联盟首领的权杖究竟会落到谁人头上,是一件很难预测的事,大有“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之虞。炎帝他自己明白:他是用武力征服了中原许多小部落的,而且势力早已到达了大草原的腹地,他不仅得到了父亲所神往的神马,而且那些土著的牧马人还臣服于他了,因此他有了天下战无不胜的骑兵部队。如同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上所曰:“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炎帝不仅有这广袤的中原,而且“北逐荤粥,合符釜山”,其实,炎帝的势力已经到达了今天的蒙古草原,在那草天一色的无边无垠的大草原上,生长着成群的野马、野驴、野羊……在这广大的地域里,炎帝可以说兵强马壮,偏居西南的黄帝是无法与他相比的。但是,炎帝虽然给他们的臣民们以仁政,却仍然是面服而心不服的,特别是最强大的九黎族蚩尤部落、东夷族夸父部落是慑于他的威力而臣服的,如果通过和平竞选,这些人是不会要他的,这些人对他无情,可老天更是绝情,为什么要让他早生华发?
炎帝正在闷闷不乐,大巫师姜驾却走了来,向炎帝一躬道:“炎帝有何烦恼,使得你不开心?”
“明年就是阪泉大会之期了呀!”炎帝只说了半句,大巫师却心领神会,他进而挑逗说:“人心颇测,选举!选举!后果难测!”这位巫师,早把权力这块橡皮泥弄成了各种形状,那权杖不过是男人的生殖器,它还需要女人的阴津的润滑,这样才能顺利的运行,运行的结果不就是政治嘛!他原本一直追求着炎帝的四女儿女娃,可女娃却因黄帝而亡,对此他一直耿耿于怀——一个追求的美人死了,对他总有一种失落感,老天对他太不公平了!
炎帝欲言又止。
大巫师走近了一步,对炎帝别有用心地说:“黄帝这小子自从当上了夏国首领就没有把你做大哥的放在眼里。他不仅毁婚,而且还导制炎帝你的小女身亡!”
大巫师的挑唆,又激起了炎帝的怒火,因为他一直对他的小女儿女娃之死在他心中成为一种情结,但他现在已经老了,再不象年轻人那样容易暴怒了,他把怒火压在心里,半天才说:“爱卿,有何高见,尽管说来!”
大巫师神秘兮兮地说:“我到蚩尤、夸父部落去探听过虚实,他们的军队都配有铜兵器,这些蛮夷人就凭借'手 机 电 子 书 w w w 。 5 1 7 z 。 c o m'着这种兵器,杀人乱如麻,我也探过蚩尤的口风,他说只要炎帝出兵,他就会派出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来助战!”
炎帝心里一样明白巫师说的出兵于谁,但他并不急于表态。
大巫师继续耸涌道:“郴夭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