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兄C,早我两年毕业,先是在一家汽车经销公司干业务。2004年年底,跳槽到了给某国际大牌车企作整合营销外包的一家公关公司。从最基层的文案干起,到2009年年底,他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年薪二十多万。他们从事的是创意工作,压力相当大,很多时候为了应付客户临时的紧急任务,一天一夜都不能合眼。几年下来,收入确实能对得起自己了,但内心已经疲惫不堪,甚至是非常讨厌。2010年春节过后,他选择了辞职创业,在自己居住的燕郊开了家社区便利店,并代理某品牌儿童枕头。起初,他觉得自己策划能力强,开的店面营业状况应该比别人好得多。他倒是要求也不高,每月下来赚5000多元即可,能够还还房贷,有点零花钱,再做一个本地信息网站养着,坚持几年,就能实现真正的财富梦想。

经过半年多的运作,情况与想象中差别较大。房租一个月800元,水电和话费每个月100元,日均流水1000元,毛利15个点,一个月下来获利3600元左右。夫妻两人打理,人均产出1800元。虽然项目本身运作得还算顺利,但每个月需要还房贷1000多元,孩子上幼儿园花1000多元,剩下1600多元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费。他本来是为了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收入大幅下降也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会降得如此厉害,同时一大堆事情照样繁杂,千头万绪,忙里忙外,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他目前希望本地信息网站能够获得重大突破,也就不枉此番辛苦。

被誉为“中国打工皇帝”的唐骏,早年也曾创业,但似乎不是太成功。如果他的项目坚持到现在,很有可能也就是个有一定特色的中等规模的企业,他自己可能只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普通商人,名气绝对没有现在这么响。他后来选择了微软,一个已经成熟并处在高速发展期的平台,从基层技术员做起,一直干到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后相继加盟盛大网络和新华都集团,年薪达到上亿元。按他一亿的年薪来算,实际上就相当于自己经营了一家年营业额为13亿~17亿的公司,大多数行业的纯利润率也就在6%~8%之间。在我国,年营业额超过13亿的民企虽然并不鲜见,但比例已经相当低了。按照正常发展水平,唐骏当年的项目坚持到现在,年营业额达到13亿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诚然,唐骏的案例非常极端,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仍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每一个人拥有的资源和机遇都有很大差异,究竟是选择创业还是打工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化,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本人也不敢妄言。如果能够找到一个非常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也许打工要比创业强得多。倘若您点儿背,职场发展流年不利,找不到合适环境,自己又确有能力创建更好的平台,也许选择创业更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铁律17 在大公司的锻炼和沉淀是创业的另一笔资本

对个人而言,最好在正规的单位踏踏实实锻炼上3~5年之后,再正式加入创业行列。这样一来,在资源储备、沟通能力、协调技巧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和角度方面都会有一定积累,在项目运作细节上能够做得比较到位,更有利于创业成功。

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找项目和创业才是有前途的正事儿,才是真正的上进,现在的工作应付一下就行了,没有必要认真对待,一切皆须服务于自己的千秋大业。这种想法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是极其有害的。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很多东西都是需要锻炼和沉淀的,比如你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时间管理、细节把握、思维结构等。这些东西实现起来其实并不难,在合适的平台上用心锻炼3~5年时间,基本上都能具备。前提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许许多多事情去磨炼你,需要有一个来自外界的标准和规范去约束你。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积累,即使你已经走上创业之路,交学费也是难免的。尽管你也可以不断实践、不断领悟、不断进步,但你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在不少细节上仍会存在欠缺。更为要命的是,你可能对所存在的问题浑然不觉。正因为如此,一进入社会就直接创业,或者尽管工作多年,但一直三心二意、吊儿郎当的,创业过程中遭受的挫折、付出的代价要比别人多得多。

做事情,无论做好做坏,最终都是你自己的。如果抱着一种应付了事的心态,可能短期来看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时间一长,巨大的负面作用就会暴露无遗。首先,这样容易形成应付差事、做事浮躁、拖拖拉拉、随意无序的坏习惯。其次,本应当沉淀下来的资源、经验和能力没有积累到位,难以承担更大责任,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当某天机遇真的出现在面前时,你只能望洋兴叹。再次,好自以为是,盲目自信,本来自己能力欠缺、判断力有瑕疵,还总是感觉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最后,沟通协调能力差,团队精神欠佳,未能真正尊重别人,成绩都归自己,问题总是客观造成的,自己没有责任,总是抱怨人心不古,别人太坏,怀才不遇和受迫害感较强。如果你一进入社会就直接选择创业,就会出现各方面储备不足或者干脆没有积累的问题,以上几方面危害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

某位小弟,初中毕业后在一电脑培训机构学习互联网技术,水平还勉强过得去。他于2006年踏入社会,当时正值互联网投资高峰期,李想们成了数以万计与互联网相关人士的光辉榜样和精神领袖。他父母帮着联系好了去京能集团一家新建的电厂做网管,刚开始月薪2000元左右。在很多人眼里,这应该是一份不错的差事,而这位兄弟总是感觉一旦进入,前程就一眼望到了头,没什么意思。于是他放弃了这次机会,选择创业,给一些中小企业维修电脑,并承揽网站制作业务,自己还创建了几个网站,试图靠别人的业务求得生存,通过自有网站实现发展。“玉不琢,不成器”,这个小弟将学生时代办事拖拉、时间观念差、随意性强等毛病无一例外地带到了项目运作过程中,又缺乏来自外力的直接性强制约束。办事能力严重不足尚且不说,沟通方面也自以为是,不管对错与否,总习惯于挑别人的刺,事情没有办好,客观理由一大堆。本来叔叔们在彼此领域大大小小属于领导,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帮帮他还算比较容易,但看到他这种状态,难免有些犹豫。他的一位舅舅,有次手中掌握着一个10万元预算的网站项目,左思右想打算交给他做,但几番斟酌之后还是不太放心,最终作罢。

这位小弟曾经运作过一个面向省会城市的本地论坛,本来就是个人网站,还偏要把栏目和板块细分到每一个街道、小区和学校。单从思路上讲,细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在于,设计了数百个板块,内容靠什么充实,由谁来维护。靠网友吧,前期来说肯定不大现实;靠你自己努力吧,一来根本没那么多本地细分信息,而且自己精力上无法保证。时间一长,势必会造成绝大部分栏目空白的现象,即使个别栏目内有更新,也会显得非常单薄,难以吸引用户。这样的网站,靠个人运作,关门是迟早的,基本没有任何悬念。事实上他在坚持了八个月之后,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不得不选择放弃。

还有一位朋友,毕业之后仅仅在父母介绍的一家公司干过三个月,便匆忙走上了创业之路,先后搞过四五个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合伙人。一方面,他总想自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给合伙人的股权比例太低。比如曾有年赢利二十多万的项目,他占70%的股份,一个合伙人占20%,另外一个占10%,结果另外两个合伙人对项目很不上心,在较为红火的时候还给他使绊。另一方面,他在与合伙人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一味坚持自己的主张,喜欢较真,缺乏必要的妥协、迂回和容忍,最终搞得不欢而散,项目基本搁浅,自己还经常叫屈。事实上,他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好的,绝大多数事情都能站在公平合理的角度考虑,但在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瑕疵,团队合作精神较差。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沟通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太喜欢揣测别人心理,总是说我太了解某某人了,太知道他的想法了。也许他真的很聪明,非常擅长揣摩别人的心理,然而即使你水平再高,也难以保证你的判断百分之百的正确。准确度达到85%,已经算是绝世高手了。要想了解别人真实的想法,当面作一个深入沟通,仍是最为可靠的方法。光靠揣摩,多少都有一些想当然的味道,在方法论上也存在重大缺陷。看他这么多年走了很多弯路,我有一次遇到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小子上班上得太少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本应该通过在打工、别人鞭策你的过程中获得,而你恰恰缺省了那个重要环节。

正规一些的单位,一般都会不时地有一些职场礼仪、时间管理、客户谈判、沟通协调和岗位技能方面的培训。即使没有这些培训,领导和其他部门的人也会给你经常挑刺,甚至还会言传身教。他们不一定会提住耳根教你,但只要你用心去学习和领悟,三五年下来,自然会有很大长进。

当然,可能你没有基础,悟性较差,在一个平台上没干多久,就被人家礼送出境。但不要紧,你只是走人而已,最起码他还要付你工资。吃一堑长一智,到下一家后吸取一下教训用点心,还是有机会的,对自己来讲并没有致命损伤。倘若你自己创业,情况就远非这么简单。想一想,你真金白银投入进去了,很多还是东筹西借,一旦失败,就非常有可能伤筋动骨、肢体残缺。如果是由于基础能力欠缺而导致的,那失败就未免太冤枉了。

老天总是公平的。前期抱着要出去的创业想法,用一种应付的心态去对待工作,也许你确实占了老板很多便宜,但当你真正开始运作项目之后,你欠别人的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加倍偿还。这是本人给正在打算创业的职场人士一个非常真诚的忠告,也是建立在大量真实案例长年跟踪基础上的一条铁律。

铁律18 保持商号、公司、品牌名称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商号、公司、品牌和项目名称与图形组合,以及VI体系,是和商誉、知名度及各种配套资源联系在一起的。如同一个人的名字,一旦确定,就要保证其严肃性和稳定性,切忌改来改去,进而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当中,姓名涉及血缘、家族甚至辈分,如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般,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因此便有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说法。即使到了现在,如果一个人频繁更改姓名,最起码会带给别人如下几种印象:一是非常浮躁,与这类人打交道需要谨慎;二是此人可能发展很不顺利,或者遇到的麻烦事较多;三是性格偏执和异常迷信,容易被人洗脑与误导;四是到处招摇撞骗,抑或干着很多见不得阳光的事情。

其实,作为项目和公司也一样,如果你频繁变动你的认知系统,就会给人留下很多非常消极的印象。商号、公司、品牌和项目名称与图形组合,以及VI体系,甚至网址、邮箱和电话号码等,一起构成了企业的认知体系。它们只有通过在各个方面、多个领域、诸多渠道不断重复和强化,才会变得颇具价值。企业认知体系任何部分的推广,哪怕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400免费客服电话,都需要用时间、金钱和精力去沉淀。任何一次改动,所耗费的资源都是巨大的,而且企业规模越大、使用的时间越久,就越是这样。抛开别人的印象不谈,频繁改动这些企业认知元素,在相当大程度上意味着前功尽弃,推广工作需要从头来过。对创业者而言,更意味着项目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资源本来就紧缺,现在又被极大浪费。

正因如此,如果原有体系不存在严重缺陷,或者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原有的任何要素都不要随意改动。即使改动,也要考虑过渡性和连续性,不能彻头彻尾两张皮,否则只能是跟自己过不去。

一位朋友营销背景出身,非常信奉精准定位,但好像对自己的感觉不是那么自信,做事情总是变来变去的。人家毕竟喝过墨水,见过世面,又有长达十余年的实战经验,有些大师风范,无论变成什么样,总能找出一大堆理论和细节依据论证其合理性。听起来,还真的难以挑剔。他从2005年开始运作行业网站,为了寻找跟行业的最佳结合点,在半年内对自己的网站调整了六七次,而且还不是微调,不光换网站的名称,就连网址、框架结构和背景风格都统统换掉。每一次完成之后,他都会向我推销他的大作如何如何完美,怎样怎样切中市场要害。也许是本人愚钝的缘故,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并没有实质性变化,怎么也感觉不出其中精要所在。

然而他自己就惨了,每一次改版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每天休息不到五小时。半年折腾下来,人整整瘦了八斤。同时,由于前期模式迟迟不能确定,下一个阶段的营销和推广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本来就准备不多的资金,在基本什么事情还没干的情况,一天天消耗掉。他自己倒是没什么,半年多下来还是有收获的,最起码对那套网站程序越来越熟悉,改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但他老婆想的可就复杂了:一个大男人,上有老下有小,天天宅在家里盯着电脑,阴阳颠倒,吃饭须人叫,睡觉得人催,人都快变成机器了,但钱好像还是看不到半点影子,房贷、生活费、小孩幼儿园学费每个月还是要雷打不动地支出的,于是心里着急,未免时不时地数落一番,夫妻关系渐渐紧张了起来。

无论你着急还是不着急,很多时候结果都是一样的。创业本身就是非常困难和极具风险的一件事情,更何况他又这样变来变去,每次好不容易有些进展,又一次次归零。他的网站项目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着,但已经不抱多大希望,主要收入来源靠给一些企业当顾问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