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玩鉴定辨伪-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了解书画作伪的方法。
一是古代很少有名家伪造当代名家作品的现象。故凡是伪作,其画风、自题虽然可能与原作相近,但细看用笔往往纤弱无力,徒有其形而无其神,多是专学某一名家的时人所作。二是时人摹古人之作。三是改小名家款为大名家款。今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幅《十八公图》卷,经考证原为元代卢生所画,但在其上落曹知白款,变成了曹画。四是将无款画添上名家款。五是改款原画。故宫博物院今藏有一幅明代宫廷画师朱端的人物故事画,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落款,下钤有印章两方,作伪者将“朱端”名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改为宋代马远《弘农渡口图》。上海博物馆藏的周臣《观瀑图》也被人擦去原款,补书唐寅诗题。六是将无名作与名作拼凑成套,或将一件作品割裂成几幅。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的伪造,象清代在苏州、扬州、开封、长沙、北京、广东等地皆有多人聚伙甚或开设作坊从事书画伪造。
如果一件苦心收集来的书画藏品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甚至面目全非,那将是得不偿失了。
1、对于名贵字画,可以制作长筒形专用布袋收藏,腾空悬挂,既防潮湿,又防鼠咬。如收藏在字画箱内,箱子应放在于燥地方,并且放人防虫剂,以防虫蛀。收藏的字画,要定期检查,并选择干燥天气,将字画一件件挂起,吹去潮气后再收起,册页也需一面面翻开,使潮气散失。南方梅雨季节尤其要注意。切忌将字画放在阳光下曝晒,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会使书画分子结构松散,褪色变淡,纸张翘起。
2、字画上的积尘切勿用干布和刷子揩擦,否则会损伤纸张,并使一部分微生钻进纸张孔隙。正确方法是将字画平铺于桌面,用鸡毛掸轻轻拂尘,下垂轴上灰尘可用长软毛刷轻刷。
3、字画既是收藏品,又是观赏品。有的字画长期悬挂,发生风化,使纸质发脆,画面缺乏光泽,严重者托纸难揭,无法重裱。最好的办法是将裱好的字画装人镜框,既避免了风化,又减少了灰尘污染。还有人将数张小件字画叠放在一起,经常从后面更换,保持常新,不失为一好办法。
王华 来源:华夏收藏网
书画化妆旧与自然旧
特邀嘉宾:肖运记者:一个读者告诉我们,他的一个朋友花200多万元买了一批古画结果专家鉴定说全是假货。许多投资者反映说,现在,书画市场上的作伪手段越来越高明,鉴别难度越来越大,请问,现在的作伪手段一般有哪些?
肖运:是的,现在书画市场的作假比较普遍。
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大家的作品都被复制过,而且手段越来越高明。比如,在仿古画上甚至用当时的纸墨、当时的印泥,这无疑增加了鉴别的难度。通常来说,在伪造古画方面,仿伪者为了达到旧的效果,常常用茶、醋等多次泼洒画面。对于近现代名家的书画,则比照画册,依样画葫芦。在复制印章时,为了更加逼真,则多借助现代电脑手段,鉴别难度确实大一些。
记者:那么,鉴别真假有哪些主要方法呢?
肖运:通常造假者感兴趣的,都是名家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
第一是看风格。名家作品都有着别人无法模仿的神韵,仿品即使能仿形,但仿不了神。在具体鉴别的时候,可以从用笔入手,由于仿者一味求像,行笔之间要么过涩,要么过滑,和被仿品本身的风格形成差异。其次是观察起落笔,仿品在墨的浓淡变化上会很不自然,包括在落款时也有这个特点,因为作假者流行的手段是打着强光,蒙着被仿品一笔一画地临摹,因此,会很不注意蘸墨等细节。
第二是看印章,现在很多仿刻的印章都是利用电脑技术合成的,因此,在笔画交叉处都是圆角,而不是直角,完全没有金石味。
第三,对于不需要做旧的现代书画来说,假货怎样辨别呢?首先看多幅作品的构图是否雷同,如果是,那说明这是批量生产,而不是书画家本人的作品。另外,如果投资现代书画,有一条捷径能保证绝无赝品,即找到书画家本人,从其手里亲手购买。
记者:你刚才谈了一些具体的方法,请问对投资者来说,要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该怎样做?
肖运:首先是要多在各种展览会上学习,尤其是自己希望收藏的大家的作品,对他的风格一定要熟悉,如果真的东西都没见过,又怎么认得了假货?
其次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就我接触的许多买到大量假货的收藏者来看,多数是心态不够正常。盲目的占有欲,听说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价格高,就盲目买进,不研究作品本身,习惯跟风,不仅高位买进,还往往被一些媒子算计,不断以高价买进假货。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宋钧窑器与后世仿品辨伪
钧窑为我国宋代名瓷之一,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在河南省禹县、临汝、宝丰、郏县、鹤壁、辉县、林县、安阳、新安、宜阳、河北磁县、山西浑源、内蒙包头、浙江金华均有窑址发现。钧窑源于唐代花釉瓷,鼎盛于宋代,以后历代都仿烧有钧窑瓷器。
宋代的钧窑瓷器由于釉料中掺有少量的铜,并使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成功地烧出了铜红釉,这是宋代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与突破,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铜红釉的烧成对烧成温度、开温曲线,冷却保温时间都十分敏感,条件稍偏离规定要求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技术难度大。宋代铜红釉的成功烧制为以后红色高温釉的烧制奠定了基础,如元代釉下釉里红,明清宝石红,郎窑红等。
钧窑月白釉
紫斑莲花式碗(北宋)
蓝色乳光釉是钧瓷的又一大特色。蓝色较淡的称为天青,较深的称为天蓝,比天青更谈的称为月白,这向中釉都有莹光一般幽雅的蓝色光泽,色泽如青玛瑙和蓝宝石一般的美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北宋钧窑瓷器造型秀丽,古朴端庄,器形有碗,碟,洗盆,炉,瓶,缸,出戟尊,奁,花盆等。器物外形优美流畅,极富韵味,胎质坚实细腻,叩之,其声圆润悦耳,胎有深灰色胎,紫褐色胎等,以深灰色多见。器物外底部常涂以芝麻酱色釉,并留有支钉垫烧痕迹。宋钧窑釉汁凝厚施釉均净,窑变美妙,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葱翠青,胭脂红,鹦哥绿和天青,月白等。釉色绚丽多彩,光亮莹润,表现出一种优雅含蓄之美。
钧窑鼓钉洗(北宋)
釉表面是否有棕眼和蚯蚓走泥纹是鉴定真假宋钧窑瓷的重要依据。棕眼原本指动物表皮粗糙的毛孔。借喻到瓷器上指釉表皮细密的小坑点。宋代钧窑大多数都在棕眼的现象。钧窑器在上釉前为了避免瓷坯在高温烧造成破裂或变形,只用较低温度素烧坯体,以便于挂厚釉。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袭,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部分釉质流入孔隙填补裂痕,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隐纹,如象蚯蚓在泥中游走,因此称为蚯蚓走泥纹。传世器形较大的器物无一例外有这种现象。很小的碗,碟类器物上少风这一现象。
器物底部涂以芝麻酱色釉是宋钧瓷的又一明显特征。这种釉上聚集一块块不均匀的〃蟹甲壳〃色青釉,或称〃龟裙〃色,这是介于蓝绿之间的釉厚块层。是否有〃龟裙〃色也是鉴定真假宋钧瓷的重要依据。
宋代钧窑瓷器带铭文的很少,仅见〃奉华〃及〃省府〃两种。另外刻一到十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越大,一是同类器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一是最低口径最小的。金代制作的钧窑瓷一般器皿内里施满釉,器外常施半截釉,器底心施满釉,胎质细灰紧密,釉面润泽有开片,有的有晕斑或带小墨点,制作不甚规整。胎釉结合不紧密,经常有脱釉现象。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少数出现紫红斑窑变。造型较宋代简单,有碗,盘,罐,瓶,香炉等。釉色较单调,与宋钧艳丽多彩的丰富窑变相比,略逊一筹。
钧窑天蓝釉梅瓶
(元)
元代仿钧瓷器以碗,盘,炉为主,不见盆,奁,洗,尊等陈设物件,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用品。胎体修胎较粗糙,不规整,工艺不精细,胎质粗松,瓷土杂质多,淘洗不纯净,瓷胎烧成温度较低,叩之其声沙哑,个别的因为叠烧,碗内心亦露胎成素烧圈。底心多露胎且有明显凸起的鸡心点。釉面多棕眼,光泽较差。釉色单一,仅见天青,天蓝两种,施釉不到底。
钧窑天青釉紫斑碗
(元)
明代景德镇窖窑仿钧瓷从宣德开始。传世品有炉,盘,碗。炉胎骨厚重,器内施白釉,外壁挂玫瑰紫色釉,碗均为浅式,口外撇,里外施紫红色釉,底部无釉,修胎留有旋纹,圈足平削,盘,敞口,圈足,内外施玫瑰紫色釉,外底无釉,釉面泛橘皮纹。但明代仿品只注重釉色,造型为明代窖窑瓷器典型样式。
清代雍正七年,恢复了钧瓷的制作,一是仿北宋红釉,底部无釉,二是以天蓝,月白为主,雍正窖窑仿钧瓷大多有篆书刻款,较易识别。但如果不落款的仿钧器要仔细鉴别。其造型和釉色虽乱真,但雍正仿钧瓷器红釉色较谈而釉色较薄,有的器物有凸现的出棱部位能看到白色胎骨,其底部虽大多涂有一层黑色釉汁,但胎土却为白色,更为典型的是不见蚯蚓走泥纹。
仿宋钧玫瑰紫釉瓶(现代)
晚清民国直到现代,仿造宋代钧瓷之风甚盛。现代仿品胎细白,火候较高,叩之声脆。器物形态一种是比例失真,如瓶类,不是东歪,就是西斜,或是器腹过大,二是造型线条生硬拘谨,失却宋钧窑瓷器造型端庄厚重,线条流畅,形态优雅的韵味。仿品总体施釉薄且大多薄厚不匀。仿品火气较重,釉色大部分泛亮光,玻璃感强烈。少部分的仿品釉面因弱酸蚀或涂抹黄土等做旧处理,釉色呆滞,缺少宋钧瓷釉面那种熔化流动,厚润浑拙的质感。明代以前的钧窑产品均通过还原焰气氛烧成,施釉前先将坯胎烧素胎,待冷却后再在熟胎上施2-3次釉,然后再入窑烧成。面现代仿品基本上是氧化焰一次烧成。宋钧瓷窑变自然,各种色彩过渡无固定边缘,而现代仿品大多窑变无过渡,有固定边缘,人为痕迹较明显。
现代仿品中也偶见一些传统工艺方法仿制的精品,甚至也仿得〃蚯蚓走泥纹〃的现象,其逼真程度高,容易迷惑大家,故当鉴别钧窑瓷器时要仔细观察,从器物的胎,釉,造型,底足,成形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和判断。
来源:华夏收藏网
唐三彩辨伪新知
一件三彩器物上手后,究意应该怎样来鉴定呢?主要还应从下列几点来察看和思考。
一、看胎质。从出土情况看,河南洛阳巩县窑三彩真品多为白色陶胎,胎质较细腻、疏松、白中泛红,属藕粉胎。另一种胎质坚硬,白中泛青,听之声音清亮,属钢胎。用放大镜观察真品的伤残处可看到,胎质中含有少量黑色杂质沙粒,如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呈现中度粉红状。如用毛刷清洗脏土后,真品露胎部分会出现很多沙质小坑。
仿品胎质细腻洁白或者发灰,硬度大,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同时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和硫酸的气味。
二、看造型。古代工匠往往是长期从事陶瓷制作的,他们技艺娴熟,随心所欲,所制器物古朴生动,有粗糙厚薄不均的感觉。
仿品则在造型、大小尺寸上颇为相似,但器型生硬,整体与局部比例上欠谐调,马、骆驼、俑等器物底部四周有刀削痕迹,显得过于规整,给人一种刻意造作的感觉,器物的内部过于洁白,没有锈斑和自然尘旧土层现象。
三、看釉色。真品无论刷釉或者点釉,流淌自然,色彩较为光亮莹润,釉面有一种柔和的光泽,俗称“宝光”,有部分釉面出现白色银片,用水洗过后会出现鲜艳的光泽,干燥后会马上露出白色银片。
仿品釉面光彩夺目,有刺眼感,在日光灯下斜看仿品釉面时会呈现紫色、金黄色、鲜绿色三种颜色,釉面上的白色银片洗后很少出现银片,这是因为硫酸腐蚀过后才会出现的反应。
四、看纹片。真品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一种无色的细碎纹片,大片基本均匀,纹片四周轻微有上翘感,纹线多数是由左向右发展,纹线短中交错。
仿品纹片较大,没有上翘感,纹线多从上往下发展,纹线长而直。
五、闻气味。真品的气味近似土腥气,放入水中一尺内便可闻出,我们称它为葬气,真品在经过几百或者上千年缓慢的水土和尸体浸蚀,这种气味会被器物的胎质所吸收。
仿品经水后可闻到一种煤烟气味,是烧窑时的煤烟气。近年来有几家仿制高手为达到葬气的效果,曾采用农药六六粉水浸蚀陶胎,以求达到葬气效果。
六、看土锈。真品的表面及内部经过几百年水土的浸蚀后,三彩器物内部露胎处,会出现很多针尖大的铁红色斑点,整齐有序。
来源:华夏收藏网
唐三彩辩伪
唐三彩是我国古代艺术的一朵奇葩,其斑斓的色彩,丰富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无不令人赞叹。
三彩贴花纹瓶
唐三彩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魏晋南北朝单色釉及唐初彩绘釉陶(出现于贞观二十二年至高宗麟德元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低温釉陶器。它以高岭土作胎,经过素烧后,用含有铁、铜、钴、锰等呈色元素的矿物釉料作着色剂,在胎面上按一定的设计思想,将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釉汁巧妙搭配,涂沫在器物表面上,再入窑烧造。釉料在窑炉内,随着炉温的增高,在受热过程中向四周扩散流淌,各种颜色浸润交融,形成非常自然、明艳柔和,变幻莫测、绚丽多姿的色彩釉。在呈色元素中氧化铁呈褐红、浅黄、赫黄色;氧化铜呈绿色、兰色;氧化钴呈兰色;氧化锰呈紫色,再用铅作釉的助熔剂,利用铅在烧制过程中的流动性烧成黄、赫黄、翠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各种色调。
唐代盛行厚葬,唐典明文规定,不同等级的官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