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出现膨胀。1993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61%;银行工资和对个人其他现金支出增长367%,大大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增长。

四是工业增长速度过快,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进一步强化。1993年上半年,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5,1%6月份当月增速高达302%,导致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越来越难以支撑。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十分紧张,一些干线通过能力仅能满足需求的30%40%,电力、油品供需缺口扩大,有的地方又出王见停三开四现象,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猛涨。

五是外汇结存下降,人民币贬值严重。1993年上半年,对外出口增速由1992年的182%跌落到44%。下滑10多个百分点;而进口则增长过快,达232%,进出口逆差为354亿美元。到6月末,国家外汇结存比上年同期减少63亿美元。同时,由于国内需求过旺和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加上持有外汇单位囤币待涨,外汇调剂市场全国加权平均价格最高曾经达到108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6月22日),黑市外汇一度高达118元人民币才能换l美元。

六是物价上涨明显加快,通货膨胀加速。自1992年10月开始,物价上涨幅度逐月加快。1993年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47%6月份当月涨幅高达529%。消费品零售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1月份上升84%3月份开始超过10%6月份达到139%,上半年平均为108%:35个大中城市生活费用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其中6月份当月高达216%。由于通货膨胀,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建设项目造价提高,城乡居民意见很大。为了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势头,经过统一思想,着眼于加快改革步伐,决定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中心治理经济,从1993年下半年起,进行了大量工作。

1992年下半年开始积聚、1993年和1994年逐步释放的通货膨胀,成因是多方面的。

改革力度加大,基础产品价格调整积累下来的成本压力加快释放,市场和物价管理又滞后,是这次物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如前所述,这几年国家对长期偏低的订购粮棉、能源、原材料、交通筹价格进行了调整,调价总金额累计有2000多亿元,同时还放开了一大批产品价格,这对于理顺价格、调整经济结构、减轻财政负担起了积极作用。但价格调整,直接推动了物价上升,据统计,1992年1-10月零售物价上涨指数中,国家调价影响占3/4,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较低,消化基础产业提价影响的能力很弱,加上市场放开后,缺乏相应规范市场价格行为的法规,管理措施也明显滞后,在经济过热、需求过旺的背景下,企业不但向消费者转嫁涨价因素,乱涨价、乱收费现象也相当普遍,推动价格总水平不断上升。

但根本的原因是盲目攀比速度,经济秩序混乱,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投资结构严重不合理,拉动物价猛烈上涨。

自从中央决定加快经济发展,国家已主动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增长指标,为各地加快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有相当一部分人盲目追求和攀比速度,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片面理解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建设规模,多上、快上短平快项目,大搞开发区建设。这时在改革中迅速兴起的要素市场,助长了投资的失控。由于要素市场发育处在初始阶段,各种规则和秩序尚未形成,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构建,流通秩序、尤其是金融秩序陷入混乱。银行以及包括财税部门在内的行政机构纷纷大办金融机构,非法吸收存款,趁金融改革制度尚不健全之机,为牟取高利,大搞违章拆借和股票炒作;不少企业挪用流动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并以高利大搞社会集资。据统计,仅1993年一季度,社会集资额就高达500亿元以上,以至居民储蓄下降,大量资金体外循环,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1992-1994年三年发行和投放的现金高达4111亿元,占现金流通总量的56。4%;广义货币扩张更为显着,与上年相比,三年分别增加了24%和345%。这些,为投资超常规增长大开了方便之门。据统计,1992年投资增幅高达44。4%后,1993年进一步上升到61。8%1994年有所下降,仍有304%,都大大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从而首先推动了投资品价格的上升。在投资大幅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特别是集团消费增幅逐步增大,1992-1994年银行工资性现金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40。5%,都大大超过同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与投资一起拉动了整个物价猛烈上涨。

这次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不仅总量增幅大,而且结构严重不合理。除继续搞了许多低水平童复建设的加工工业外,大量资金(包括引进的外资)流向了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和开发区建设。据报道,1991年全国有3000多家大小房地产企业,1992年猛增到12万家,商品房投资1992年比上年增长94%1993年上半年又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分别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0和72个百分点;据对25个省市统计,全国各类开发区共批准1993个,规划面积9150平方公里,如加上未经批准县乡自定的开发区,数量更多,其中不少开发区大量跑马圈地,又引不进项目和资金,大片土地撂荒。需要指出的是大量流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有相当部分主要从事投机炒作,股价、房价、地价因此急剧上升,更使巨额投资陷入泡沫的泥坑。而急需增加投入的农业、能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却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一直努力设法加大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但实际建设的结果,这些部门在全国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特别是农业∥七五期间国家基本建设对农业支出的资金占同期全部投资的比重已由六五的5%下降到33%,其中年最低为3%。治理整顿期间有所提高,1990年和1991年分别这到39%和4%,但1992年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重新下降为37%1993年又进一步降为28%。农户是农业投入的主体,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也呈下降趋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欠账不断增多,加上大量土地资源被开发区和房地产建设所占用,农村资金和劳动力也受比较利益的影响加速外流,1吏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1993年起出现滑坡。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高产地区,这几年由于大量生产要素向非农产业转移,粮食由自给有余转为大量调入,1994年12个沿海省份中有9个粮食减产,约占全国粮食减产总量的60%。这种由资金投向失控引起的结构失衡,加剧了供需的矛盾,特别是农业短腿矛盾再次加剧,成为这轮物价过猛上涨的突出原因。据有关部门计算,1994年当投资增长大幅压缩后,物价的上涨指数中有60%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的。

此外,在国内需求过大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平衡供求,进口大幅增长,出口减缓,加上有的外贸企业外汇收入不愿及时与银行结汇,大量外汇滞留在企业,甚至持汇从事炒买炒卖的投机活动,使国家外汇结存下降,市场汇价急剧上升,1993年6月由年初美元兑换74元人民币涨到11,8元人民币,成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另一种表现。

二、经济软着陆的主要措施

针对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1993年6月起,采取了下列措施,在继续保持经济适度高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1992-1993年经济发展中出现严重失控的苗头后,很快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1993年3月7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强调,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了的。目前我们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控制投资规模,菅好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量这两个闸门,调控国家财政收支,保持重大经济比例的基本平衡,按经济规律办事。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调赦八五计划若干指标的建议》即贯彻了上述思想,提出了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防止经济过热。

4月1日,江泽民再次指出!我们要注意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注意汲取历史上造成几次较大经济波折的经验教训,善于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力求在经济建设上,既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又争取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既坚持微观放开搞活,又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总量的基本平衡;既抓好沿海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发展,又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中央提出防止经济过热,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稳妥,避免大的起伏,避免大的损失,把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5月下旬,党中央作出了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强调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切实贯彻邓小平关于在经济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是要避免大的损失的要求,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上来。坚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持续发展出发,协调行动步伐,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同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政策。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其中重要内容。根据部署,年底至1994年初,国务院先后出台了有关金融、财税、外贸等改革方案和法规。

1994年初,当国民经济基本方针确定后,中共中央再次强调,各项工作必须服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一直把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同时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尤其是1993年末一度放松银根引起物价进一步上涨的教训,使各地、各方面对通货膨胀的危害性和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基本取得了共识。中央综合部门和各产业部门围绕抑制通货膨胀问题采职了一系列措施,地方各级政府普遍实行了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特别是围绕米袋子和菜篮子,组织各部门从生产、流通、储备、管理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使抑制通货膨胀形成首长负责、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二)通过整顿、改革,改善

经济运行和科学制定目标,恰当把握宏观调控力度面对通货膨胀,党中央清醒地指出,经济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从根本上讲,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没有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形成,那种盲目扩张投资、竞相攀比速度,缺乏有效约束机制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需要从加快新旧体制转换中找出路,把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经济中的突出问题,变成加快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

因此,从1993年下半年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立即采取了整顿经济的紧急措施,着重整顿了金融和财税秩序。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简称中央六号文件),其中提出的16条措施,有三分之二的内容属于整顿经济秩序,而且以金融、财税为主。

其中包括:

(1)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闸门;(2)正违章拆借资金,人民银行停止对非银行金融杌构发放贷款,已发放的限期收回,专业银行之间的正常资金拆借要严格按人民银行规定的用途、期限、利率进行,全面清理、收回不合理的拆借资金;限期清理、制止各种乱集资,制定集资管理条例,规范集资行为;(4)严格控制信贷总规模,对产品无销路、效益不好或挪用资金参与乱集资、炒房地产、炒股票的企业,减少以至停止贷款,对囤积外汇额度或不按规定及时结汇的外贸公司,从严控制贷款发放;(5)建立存款支付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统一调度资金,保证对储蓄存款的支付;(6)严格执行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利率,清理在利率外收取手续费或其他变相提高利率行为;(7)完善有价证券发行和规范市场管理,取缔有价证券黑市交易;(8)改进外汇管理,加强结汇纪律,对留成的外汇额度和现汇实行限期使用,取缔炒买炒卖外汇等投机活动;(9)强化税收征管,各地超越权限自行制定的各项减免政策,一律先停止执行,再逐项审核,做出处理;(10)组织全国财税大检查,重点检查偷漏税和越权减免税。【贺氏藏书·刘大海精校】

为了贯彻上述中央六号文件,国务院连续召开有关会议,统一思想,部署措施。

5日,朱镕基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前进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通过加快和深化改革就可以解决,没有必要实行全面紧缩,今后也不会采取全面紧缩政策。因而在整个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一直着眼于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软着陆的方针。当然,改革必须建立在整顿的基础上,以便为改革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加快金融、财税、投资体制改革,强化宏观调控,首先要从整顿经济特别是金融入手。7月23日,朱镕基在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上又发表《整顿财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强他税收征管,加快财税改革》讲话,强调通过整顿和改革来强化宏观调控。同时,国家对金融部门和财税部门都提出了约法三章,要求它们除坚决执行停止违章拆借、不再提高和变相提高利率、严格控制税收减免、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外,立即与自己所办各种经济实体脱钩,使这些部门加强自律,从混乱局面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执行整顿金融和财税的任务。

8月16日,国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