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说论语-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犹豫半晌,弱弱而言:“我……我……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赵无言。

盖茨的同学在酒吧遇上了乔布斯的同学,酒酣,大不忿,盖茨同学怒言:“我班没毕业的家伙成了世界首富,为什么?”乔布斯同学哀叹:“我班退学的家伙改变了世界,为什么?”酒吧老板笑言:“人家是学而用之,你们是学而时习之。”

某人家,因为历史和非历史原因,街坊四邻不是冤家就是仇家,平时见面都不带打招呼。突然某日有网友跨省来访,大喜,奔走相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网友至家中,坐定,说:“大哥,收成不好,借点钱用用呗。”

1。2(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解析】这段对话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回到卫国期间,这时候吴国攻打鲁国,子贡代表鲁国前去与吴国谈判。子贡口才了得,竟然和吴国太宰伯嚭成为朋友,而伯嚭是仅次于吴王夫差的权臣,在当时的权力榜上位居世界第二。由于对子贡十分赞赏,伯嚭对子贡的老师孔子十分好奇,又被子贡一通忽悠,因此有了上述的问题。

子贡对孔子的赞扬,一半是真心佩服,一半是在忽悠伯嚭。不过孔子还是很老实地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多才多艺,那就是自己出身贫寒。

说说孔子的身世。

孔子本姓子,祖上是商朝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后来微子被周武王封在宋国,到春秋初期,宋国内讧,司马孔父嘉被杀,儿子逃奔鲁国。孔父嘉的后代叔梁纥是鲁国有名的大力士,不过家境一般。叔梁纥五十多岁的时候与颜家女子发生一夜情(《史记》称“野合”),之后生下孔子。孔子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并且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去世。孔子的母亲姓颜,颜姓在鲁国有两支,一支是鲁国公族,另一支是被鲁国所灭的邾国人的后代,地位高于野人,但是低于鲁国的士农工商,属于社会底层。不幸的是,孔子的母亲属于后面这个颜姓。万幸的是,叔梁纥死前承认孔子是他的儿子,因此孔子具有士的身份,社会地位高于母亲的族群。

随母亲生活的孔子生活十分艰辛,从小就跟随邻里挣钱糊口。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孔子的邻里们只能从事最低贱的社会分工,譬如助祭助丧等等,与死人打交道的时候多。不过孔子正是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体会周礼,并且成为丧葬祭祀礼仪的专家,这为他长大以后精通并且宣扬周礼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地位低贱,为了生活,从小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做,所以孔子才能够“多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样。

孔子并不避讳自己出身低贱的事实,同时认为,出身高贵的人往往缺乏才能。相反,倒是后世的统治者们处处“为圣人讳”,竭力淡化孔子是私生子以及出身低微,境界高下,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句话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君子会认为自己的技能太多吗?不会认为自己的技能多的。

【现实解说】12岁就开始做学徒,还不到15岁父亲去世,就要养活母亲和三个姐妹。先在茶楼跑堂,之后区钟表店做学徒,再之后去五金厂当推销员。这个人,是香港首富李嘉诚。

父亲是非洲黑人,两岁父母离婚,随母亲在印度尼西亚生活,之后由外祖父外祖母抚养。这个人,是美国总统奥巴马。

1。3(9。7)

子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解析】子牢,一说是孔子的学生。试,通仕,出仕的意思,也就是做官。孔子年轻的时候,是没有机会做官的。孔子所说的技艺,应当就是百姓谋生的技术。

通常,官宦子女由于生活无忧,很少回去学习谋生的技艺。而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当官,不得不多学些手艺来养家糊口,这也就是常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现实解说】一公务员处长已婚,与一女勾搭成奸。两人联络多靠电话,后来学会QQ,再赶时髦使用微博。一日,两人商量在酒店开房,以备行房,以为微博是QQ,发评论只能自己两人看见,于是使用手机微博商定时间地点并互递风骚,却不知暴露于网络之中。于是华夏一时震动,遂成一段佳话。

处长长叹:“吾试,故不艺。”

1。4(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己拿着十余块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解析】脩,就是干肉,基本上就是腊肉。孔子的学费就是腊肉,别以为腊肉不值钱,那年头,肉是很值钱的。

孔子长大之后,由于士的身份得到承认,孔子得到了在官办学校的六艺义务教育,六艺,就是书数礼乐射御,士以上贵族阶层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孔子学习非常刻苦,因此很有学问。二十岁之后,孔子应聘前去季孙家族担任管耕牛和管仓库的小官。到三十岁,孔子辞职回家,开设了私立学校。之所以开设私立学校,是因为孔子看到官办学校已经难以为继,大量的士无法接受义务教育,并且义务教育水平低劣。同时,大量的社会底层有学习知识的愿望。因此,孔子决定自己办学,广招学生,传授知识。

上面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就是说:“只要交学费,就可以入学。”为什么孔子要说这句话呢?两个原因,第一,很多人不敢来报名;第二,孔子迫切需要很多人来报名。

为什么很多人不敢来报名?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过私立学校,按照周礼的规定,士以上阶层拥有在公立学校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同时,并没有给平民受教育的权利。那么,平民有没有资格受教育呢?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态度。用现代话说,这是个法律空白。所以,孔子办私校就是打政策的擦边球,可以说,打擦边球的祖师爷也是孔子。但是严格来说,孔子私校是违背周礼的。

还好,当时鲁国国君被架空,掌权的三桓家族也懒得管这样的事情,孔子的私校因此才能够开张。

孔子的擦边球虽然成功了,可是谁来报名呢?士以上阶层可能质疑孔子的水平和私校的合法性,平民则很害怕自己没有资格受教育。因此,敢来报名的并不多。

为什么孔子迫切需要很多人来报名呢?因为这是孔子养家糊口的饭碗,没有人报名,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拿什么养老婆孩子?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孔子对大家说了这样的话,意思就是:来吧,只要交学费,就可以来学知识。

孔子的学校没有设招生门槛,只要交学费,不论出身,一概招收。

因此,孔子创办学校,也就是为了生活,谈不上什么社会担当。

有人会说孔子只认钱,是拜金主义。但是,拜金主义与等级制度相比,不是人性很多、公正很多了吗?钱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挣到的,可是那种基于血缘的等级制度就是拼爹,那是从娘胎里的不公正。

【现实解说】记得N年前我们就自诩义务教育了,不过那是家长的义务。后来好了,终于是国家的义务了。不过国家义务不是那么容易给的,要上公立学校,也就是要享受义务教育,需要很多证件的。简单罗列一下:出生证、身份证(全家的——身份证不是本地的,要暂住证或者居住证)、户口本、母亲的计划生育证、独生子女证(超生的要罚款处理书和发票)、房产证(租房的要租赁合同)、父母的社保证、非本地户籍的要在户籍地教育部门开具《就学联系函》等等。

农民工子弟要整这么多证……就算整到了,也未必能被录取。怎么办?农民工学校招生来了:只要交钱,就能上学。

农民工学校,孔子的学校,噢耶。

1。5(15。39)★★★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都可以来学知识,不分族类。”

【解析】这句话的翻译历来有些乱七八糟,字数越少,衍生的涵义越多,因此大家都来猜猜猜。从来没有人把这一句话与孔子私校招生联系起来,以为这就是孔子吃饱了没事干发明的名人名言。

这句话与上面的一段话是同期的,也就是孔子私校招收学生期间。

我们不妨来还原现场。

孔子私校门口来了许多人,有士有平民还有野人,大家都很好奇,但是没有人报名。孔子一看,要想办法忽悠他们入学啊。

“你们为什么不报名啊?不想学习知识?”孔子问大家。

“不是啊,我们不是士,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啊。”有人说。

“我们是士,可是不知道来这里学习合不合规定啊。”有人说。

于是孔子回答:“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加上“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就是孔子私校最早的招生口号。

所以,“有教无类”并不反映孔子的境界,而只是招生的策略或者说原则而已。而“有教无类”的反面依然是等级制度,以及后来的户籍制度。

事实上,孔子私校早期的招生情况很不理想,在为数不多的学生中,大多数都是平民阶层,譬如颜繇、子路等等。直到后来孟孙家的南宫敬叔来投学,才为学校撑起了一点面子,学生的层次也才开始提升到士一级。

为了扩大招生,孔子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镀金术”或者“留洋术”。孔子在南宫敬叔的帮助下,从鲁国公室申请到了一笔“留学经费”,于是在南宫敬叔的陪同下前往当时的周朝伟大首都洛邑(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游学,据称曾经前往当时天下第一学者老子那里请教,两人混得关系不错。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大肆渲染老子如何高深莫测,自己与老子怎样学术切磋之类。于是,整个鲁国都知道孔子去了伟大首都留学,并且与天下第一高人老子关系非同一般,这说明什么?说明孔子的学问也了不得啊。于是,很多人前来报名。

不要以为这是笔者的妄断,《史记》中太史公很巧妙地说明了这件事情,这样记载: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亦稍进焉。翻译过来,就是孔子从伟大首都回来之后,很多人前来报名了。太史公为什么要提这样一句?《史记》中很多这样的记载都颇含深意,太史公看问题的深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而言语之精妙只能让后人叹为观止。

【现实解说】××媒体前段时间猛烈抨击××市政府每年给机关幼儿园的数千万的财政补贴,机关幼儿园收费便宜、设施先进、服务周到。不过,不是人人都能上机关幼儿园,你要是公务员的子女才行。事实上,每座城市都有数量不等的享受财政补贴的机关幼儿园,而且只有公务员的子女能够享受。这就是:有教,有类。

此外,稍为大一点的城市,都会有一所学校主要面向官员子女招生。这,也是:有教,有类。

只有农民工学校例外,这里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

1。6(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南宫适问孔子:“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解析】孔子为什么赞扬南宫适呢?因为南宫适的问题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才无德,才能反而会成为灭亡自己的武器。品德高尚的人,即使你不去争夺,天下人都会遵从你。

羿,夏代有穷国的国君,善于射箭,曾夺夏太康的王位,后被其臣寒浞所杀。传说中后羿射日,就是他干的,嫦娥是他的老婆。奡(音奥),寒浞的儿子,后来为夏少康所杀。奡力大,善于水战。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大禹治水就是他老人家。稷,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南宫适就是南宫敬叔,是孟孙家族家长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的弟弟,鲁国的钻石王老五。孟僖子当初随鲁国国君出使楚国,因为不懂周礼而出丑,回国后就下决心让两个儿子好好学周礼,听说孔子精通周礼,就让南宫敬叔来学习。南宫敬叔就成为孔子学生中地位最尊崇的一位,也成了孔家私校的招牌。南宫敬叔虽然出身高贵,但是没有纨绔子弟的恶习,学习认真并且对老师很尊重。因为家族的地位,南宫敬叔还说服鲁国国君出人出车出钱,资助孔子前往周朝伟大首都洛邑参观学习,这让孔子感念了一辈子。从历史记载看,南宫敬叔很可能早夭。

那么,对于南宫适的这个问题,孔子为什么不回答呢?为什么要在南宫适走之后赞扬南宫适呢?大致的分析,孔子是一个讲周礼又讲面子的人,从社会地位讲,南宫适是上大夫,自己不过是个士,地位相差悬殊;但是,在学校里,自己是老师,南宫适是学生。因此,孔子可能觉得这个时候措辞比较困难,居高临下不好,太谦卑了也不好,当面表扬又容易被理解为奉承。因此,索性不说话。

类似这样不好回答干脆就不回答的情况,还有其他好几例。

【现实解说】乱世之中,炫耀武力接近于自取灭亡。相反,韬光养晦,低调发展往往能够笑到最后。

1。7(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译文】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解析】南容,就是南宫适,南宫适字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