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恶之来源,则《通书》云:〃诚无为,几善恶。〃(《诚几德》第三;全集卷五,页十)几者,动之微,所谓〃动而未形,有无之间者,几也〃(《圣》第四,全集卷五,页十七)。人性本善。但其发动于行事,则未必皆能合乎中。若使发而不合乎中,则此不合乎中者,即是恶也。《通书》云: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十一聿周《溪、邵康节
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矣。不达。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故圣人主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师》第七,全集卷五,页二十一)
阳为刚,阴为柔。人禀阴阳之气,故性亦有刚柔。刚柔失当,以及〃五性感动〃之不合中者,皆是恶。故恶是消极的,善是积极的。〃几善恶〃,〃故君子慎动〃(《慎动》第五,全集卷五,页十九)。
《太极图说》下文谓〃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通书》亦云:〃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人极者,即为人之标准也。中正之重要,巳如上述。所以于中正外再加仁义者;《通书》云: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顺化》第十一,全集卷五,页二十
八)
《太极图说》下文引《易?系辞》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综合观之,吾人必以中正律己,以仁义治人,而修养以成圣人之方法,则在于主静。主静者;濂溪自注云:〃无欲故静。〃《通书》云:
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虛则明,明则通。动直则
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圣学》第二十,全集卷五,页三十
八)
无欲则静虚动直者,今举一例以明之。如孟子云:〃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此例为宋明道学家所常举者。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不假思念,当时即起之恻隐之情,乃系直起;本此而发生之行为,亦是直动。此等直起之念,及本此而发生之行动,无个人利害之见,参于其间,故是公的。故曰〃动直则公〃也。若此人一转念,则〃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之意;〃要誉于乡党朋友〃之意,相间而起,此等意即是〃欲〃,其起非系直起,本此而发生之行为,亦不是直动。此等转念,及由此而起之行动,有个人利害参于其间,故是私的,所谓〃私欲〃也。语谓初念是圣贤,转念是禽兽;意义即如此。若吾人心中无欲而静,则心如明镜,无事则静虚,有事则动直。《通书》曰:〃寂然不动者,诚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圣》第四,全集卷五,页十五)〃寂然不动〃即静虚,〃感而遂通〃即动直。此为以后宋明道学家所常讲者。不过濂溪于此虽说及〃欲〃,而人之欲在形上学及伦理中之地位,及其与〃理〃之关系,濂溪尚未朋言。
〃明则通〃者,吾人心中无欲而静,则心如明镜,寂而能照。明则能如此;不明则不能如此也。〃公则溥〃者,《通书》云:
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谓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公》第三十七,全集卷六,页二十二)
天地至公,故无不覆载,所谓〃溥〃也。公则能如此;不公则有私覆私载
而不能如此矣。〃圣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故曰:〃明通公溥,庶矣乎!〃欲达到此〃无欲故静〃之境界,亦须经过相当阶级,《通书》云:
《洪范》曰:思曰睿,睿作圣。无思,本也。思通,用也。几动于
彼,诚动于此,无思而无不通为圣人。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思》第九,全集卷五,页二十四)
无思即寂然不动,思通即感而遂通。然欲达到此〃无思而无不通〃之境界,则须先经思之功夫。不过所谓思为若何之工夫,则濂溪未明言。大约此等工夫,即常注意于吾人心中之状况,如孟子所谓〃必有事焉〃者。'《太极图说》下文谓:〃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云云,《通书》云: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下》第二,全集卷五,页八)
诚为人性之本然。圣人之所以为圣,即在复其性之本然而巳。此李翱所说,而以后道学家所一致主持者也。
(二)邵康节
上述《纬书》中之《易》说,附在道教中,传授不绝。及北宋而此种《易》说,又为人引入道学中,即所谓象数之学是也。刘牧《易数钩隐图
序》云:
夫易者,阿阳气交之谓也。…?卦者,圣人设之,观于象也。象者,形上之应。原其本则形由象生,象由数设。舍其数则无以见四象所由之宗矣。(〃通志堂经解〃本,页一)
〃形由象生;象由数设。〃天下之物皆形也。有数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
形。数为最根本的。上述《易纬》中之《易》说,虽亦有此倾向,然此倾向至此得有明白的表示。
濂溪之太极图,即其象学也。濂溪有'象学而无数学;康节则兼有象学及数学。《宋史'道学传》曰: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
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莪八卦,六十四卦图象。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奇,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熙宁十年(西历1077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页十七至十九)
康节象数之学,受自李之才。程明道所作《邵尧夫先生墓志铭》中,亦言之。李之才则传陈抟之学(见上),谓〃之才之传,远有端绪〃,即谓此也。《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康节之宇宙论,大概即此推衍,而又以图象明之。康节曰:〃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不过所说之图,今本《皇极经世》中皆不载。《宋元学案…百
源学案》中所列之图,大概采自《易学启蒙》。其八卦次序之图,以阴阳为两仪;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为四象。与《皇极经世*观物篇》所说不合。兹取蔡沈《经#指要》及《宋元学案》中所列诸图,加以《观物篇》所说,以见康节一家之学。
(1)太极与八卦
蔡元定《经世指要》中有经世衍易图(《性理大全》引),此图有三层,看第二层(即中层)时,须连第一层(即下层)观之。如〃阳〃下之〃一〃;合
第二篇g学时代/第十一聿周*溪、邵)*ii273
〃动〃下之〃一〃为=,此即阳之象也。〃阴〃下之〃〃合〃动〃下之〃一〃为
=,此即阴之象也。看第三层(即上层)时;须连第二层第一层观之。如
第三层〃太阳〃下之〃一〃,合第二层〃阳〃下之〃一〃,及第一层〃动〃下之
〃一〃,即为一乾卦三,乾即太阳之象也。如第三层〃太阴〃下之〃一〃,合
第二层〃阳〃下之〃一〃及第一层〃动〃下之〃一〃;则成一兑卦=,兑即太阴
之象也。第三层〃少阳〃下之
太太少少少少太太柔刚柔刚阴阳阴阳
柔刚。阴阳
静动
〃一〃,合第二层〃阴〃下之〃〃,及第一层〃动〃下之〃一〃,即成一离卦离即少阳之象也。如是八卦之次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康节云:一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刚一柔交,而地之用尽之矣。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太柔为水,太刚为火,少柔为土,少刚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体尽之矣。(《观物内篇》,《皇极经世》卷十一之上,《道藏》七一八)
太刚、太柔、少刚、少柔,如何生出,此未明言。依康节之逻辑推之,则
〃动〃与〃阳〃与〃刚〃之象,皆为—;〃静〃与〃阴〃与〃柔〃之象,皆为。合第二层与第一层观之,则见动方面动中有静。故第三层之属于〃动〃方面者,可以有〃静之大者〃之〃太阴〃,与〃静之小者〃之〃少阴〃。依同理则静方面亦静中有动。对此方面亦可曰:动之大者谓之太刚;动之小者谓之少刚。静之大者谓之太柔;静之小者谓之少柔。
康节亦言〃太极〃。曰〃道为太极〃(《观物外篇》上,同上,卷十二之上,页三十六);又曰〃心为太极〃。(同上)又曰:
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易六位而成章也。十分为百,百分为千,千分为万,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技之有叶。愈大则愈少,愈细则愈繁。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是故乾以分之,坤以翕之,震以长之,巽以消之。长则分,分则消,消则翕也。(《观物外篇》上,同上,卷十二之上,页二十一)
康节又云:
〃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观物外篇》下,同上,卷十二之下,页二十三)
又云:?
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同上)
太极不动,是性也。发而为动静,是神也。代表两仪之一及,及四象之=;=,及八卦之三,三,是象也。一、二、四、八等是数也。天、地、日、月、土、石等是器也。康节云:
神无方而易无体。滞于一方,则不能变化,非神也。有定体,则不能变通,非易也。易虽有体,体者象也。假象以见体,而本无体也。(《观物外篇》下,同上,卷十二之下,页十七)
〃器〃即特殊的事物,即所谓物也。〃器〃与神不同之处,其一即是〃器〃是决定的。如此物既是此物,即不能是彼物。所谓〃滞于一方〃之〃定体〃也。故易只言象,〃假象以见体〃。盖象为公式,而特殊的声物,则依此等公式以生长进行者也。康节之图,皆所以表示事物生长进行之公式者也。
(2)先天图及其他图
〃一分为二,二分为调,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六十四〃。此数也。一至八之数所生之象,即上图所表示。八至六十四所生之象,若以图表示之,即为六十四卦次序之图;其图(《宋元学案》引)如下:
坤剥比观豫晋萃否诛艮赛渐
小旅成遞咔蒙坎渙解未困讼升盘井異恒)*大噬随无明贪既家丰*苹同W損节f归睽兑履泰大需小大大*乾
过济过妄炙济人人車仏畜畜壮有
极太
上述经世衍易图,若将横排之八卦,自中间断之,复将此两半各折成半圆;更将此两半圆,合为一圆,即得先天八卦方位图,或名先天图。其图(《宋元学案》引)如下。所以名为先天图者,因此图所表之八卦方位,与
《说卦》所说不同。(参看本篇第三章第四节)故康节以此为伏義之先天八卦;而以《说卦》所说之八卦方位,为文王之后天八卦。

若将六十四卦次序图横排之六十四卦,自中间断之;复将此两半各折成半圆;更将两半圆,合为一圆,即得六十四卦圆图方位图。其图(《宋元学案》引)见下页:
此圆图即先天八卦方位图之更详密者,代表一切事物生长进行之公式。如就一年四时之变化言,则六十四卦圆图中复之初爻,为一阳生,即冬至夜半子时也。阳东行至南方之乾,即于时为夏。此时阳极盛,而阴亦即生矣。此图中娠之初爻,即为一阴生,于时即夏至也。阴西行至北方之坤,即于时为冬。此时阴极盛,而阳亦即又生矣。此即汉人所为卦气之说,而汉人所说十二辟卦,亦恰皆依序排列(参看本篇第三章第五节)。就一事物之成毁言,以一花为例。复为花之始开,乾为盛开。娠为花之始谢,而坤则为花之谢。一切事物有成即有毁,有盛即有衰,皆依此公式进行也。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十一聿周濂溪、邵康节
不过汉人所说十二辟卦,虽皆依序排列,而其间隔之疏密,则不一关于此点,康节无说。周谟问朱子云:
先天卦气相接,皆是左旋。盖乾接以巽初詬卦,便是一阴生,坤接一震初复卦,便是一阳生。自复卦一阳生十一月,尽震四,离三,一十六卦,然复得临卦十二月。又尽兑二,凡八卦,然后得泰卦正月。又隔四卦,得大壮二月。又隔大有一卦,得夬三月。夬接乾,乾。接垢。'自烯卦一阴生五月,尽巽五坎六一十六卦,然后得遁卦六月。又尽'艮七,凡八卦,然后得否卦七月。又隔四卦,得观八月。又塥比一卦,得剥九月。剥接坤十月,坤接复。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卦气左旋,而一岁十二月之卦,皆得其序。但阴阳初生,各历十六卦而后一月。又历八卦,再得一月。至阴阳将极处,只历四卦为一月。又历一卦,遂一并三卦相接。其初如此之疏,其末如
此之密。此阴阳盈缩当然之理欤?(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卷上,〃通志堂经解〃本,页三十至三一)
朱子答云:
所看先天卦气盈缩极仔细,某亦尝如此理会来,而未得其说。阴阳初生,其气中固缓,然不应如此之疏,其后又却如此之密。大抵此图位置,皆出乎自然,不应无说,当更思之。(同上)
关于此点,别人虽亦有解说者(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同上),然皆不
甚自然。
(3)特殊的事物之发生
上文已讲及日月星辰及水木土石之发生。此为具体的天地之基础。由此基础而万物均随发生。康节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