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晋书-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以吴未可平,抗表请班师。充表与告捷同至,朝野以充位居人上,智出人下,

佥以秀为知言。

及充薨,秀议曰:“充舍宗族弗授,而以异姓为后,悖礼溺情,以乱大伦。

昔鄫养外孙莒公子为后,《春秋》书‘莒人灭鄫’。圣人岂不知外孙亲邪!

但以义推之,则无父子耳。又案诏书‘自非功如太宰,始封无后如太宰,所取必

己自出如太宰,不得以为比’。然则以外孙为后,自非元功显德,不之得也。天

子之礼,盖可然乎?绝父祖之血食,开朝廷之祸门。《谥法》‘昏乱纪度曰荒’,

请谥荒公。”不从。

王濬有平吴之勋,而为王浑所谮毁。帝虽不从,无明赏罚,以濬为辅国大将

军,天下咸为之怨。秀乃上言曰:“自大晋启祚,辅国之号,率以旧恩。此为王

濬无功之时,受九列之显位,立功之后更得宠人之辱号也。四海视之,孰不失望!

蜀小吴大,平蜀之后,二将皆就加三事,今濬还而降等,天下安得不惑乎!吴之

未亡也,虽以三祖之神武,犹躬受其屈。以孙皓之虚名,足以惊动诸夏,每一小

出,虽圣心知其垂亡,然中国辄怀惶怖。当尔时,有能借天子百万之众,平而有

之,与国家结兄弟之交,臣恐朝野实皆甘之耳。今濬举蜀、汉之卒,数旬而平吴,

虽举吴人之财宝以与之,本非己分有焉,而遽与计校乎?”

后与刘暾等同议齐王攸事,忤旨,除名。寻复起为博士。秀性悻直,与物多

忤。为博士前后垂二十年,卒于官。

史臣曰:齐献王以明德茂亲,经邦论道,允厘庶绩,式叙彝伦。武帝纳奸谄

之邪谋,怀绍终之远虑,遂乃君兹青土,作牧东藩。远迩惊嗟,朝野失望。曹志

等服膺教义,方轨儒门,蹇蹇匪躬,慺慺体国。故能抗言凤阙,忤犯龙鳞,身虽

暂屈,道亦弘矣!庾氏世载清德,见称于世,汝颍之多奇士,斯焉取斯。谋甫素

疾佞邪,而发因醉饱,投鼠忌器,岂易由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子玄假誉攘

善,将非盗乎!

赞曰:魏氏维城,济北知名。颍川多士,峻亦飞英。长岑徇义,祭酒遗荣。

谋甫三爵,酗醟斯作。象既攘善,秀惟瘅恶。旉献嘉谋,几趋鼎镬。

 卷五十一 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谧(子方回)挚虞束皙王接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

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

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

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

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沈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

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作《玄守论》以答之,曰:

或谓谧曰:“富贵人之所欲,贫贱人之所恶,何故委形待于穷而不变乎?且

道之所贵者,理世也;人之所美者,及时也。先生年迈齿变,饥寒不赡,转死沟

壑,其谁知乎?”

谧曰:“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

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吾闻食人之禄者怀人之忧,形

强犹不堪,况吾之弱疾乎!且贫者士之常,贱者道之实,处常得实,没齿不忧,

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又生为人所不知,死为人所不惜,至矣!喑聋之徒,天

下之有道者也。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为益也。

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之

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夫唯无损,则至坚

矣;夫唯无益,则至厚矣。坚故终不损,厚故终不薄。苟能体坚厚之实,居不薄

之真,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之表,则我道全矣。”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

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叔父有子既冠,谧年四十丧所生后母,遂还本宗。

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谧曰:“柳为布衣时过

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

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乡亲劝令应命,

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其辞曰:

相国晋王辟余等三十七人,及泰始登禅,同命之士莫不毕至,皆拜骑都尉,

或赐爵关内侯,进奉朝请,礼如侍臣。唯余疾困,不及国宠。宗人父兄及我僚类,

咸以为天下大庆,万姓赖之,虽未成礼,不宜安寝,纵其疾笃,犹当致身。余唯

古今明王之制,事无巨细,断之以情,实力不堪,岂慢也哉!乃伏枕而叹曰:

“夫进者,身之荣也;退者,命之实也。设余不疾,执高箕山,尚当容之,况余

实笃!故尧、舜之世,士或收迹林泽,或过门不敢入。咎繇之徒两遂其愿者,遇

时也。故朝贵致功之臣,野美全志之士。彼独何人哉!今圣帝龙兴,配名前哲,

仁道不远,斯亦然乎!客或以常言见逼,或以逆世为虑。余谓上有宽明之主,下

必有听意之人,天网恢恢,至否一也,何尤于出处哉!”遂究宾主之论,以解难

者,名曰《释劝》。

客曰:“盖闻天以悬象致明,地以含通吐灵。故黄钟次序,律吕分形。是以

春华发萼,夏繁其实,秋风逐暑,冬冰乃结。人道以之,应机乃发。三材连利,

明若符契。故士或同升于唐朝,或先觉于有莘,或通梦以感主,或释钓于渭滨,

或叩角以干齐,或解褐以相秦,或冒谤以安郑,或乘驷以救屯,或班荆以求友,

或借术于黄神。故能电飞景拔,超次迈伦,腾高声以奋远,抗宇宙之清音。由此

观之,进德贵乎及时,何故屈此而不伸?今子以英茂之才,游精于六艺之府,散

意于众妙之门者有年矣。既遭皇禅之朝,又投禄利之际,委圣明之主,偶知己之

会,时清道真,可以冲迈,此真吾生濯发云汉、鸿渐之秋也。韬光逐薮,含章未

曜,龙潜九泉,坚焉执高,弃通道之远由,守介人之局操,无乃乖于道之趣乎?

且吾闻招摇昏回则天位正,五教班叙则人理定。如今王命切至,委虑有司,

上招迕主之累,下致骇众之疑。达者贵同,何必独异?群贤可从,何必守意?方

今同命并臻,饥不待餐,振藻皇涂,咸秩天官。子独栖迟衡门,放形世表,逊遁

丘园,不睨华好,惠不加人,行不合道,身婴大疢,性命难保。若其羲和促辔,

大火西穨,临川恨晚,将复何阶!夫贵阴贱璧,圣所约也;颠倒衣裳,明所箴也。

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于云路,浴天池以濯鳞,排阊阖,步

玉岑,登紫闼,侍北辰,翻然景曜,杂沓英尘。辅唐、虞之主,化尧舜、之人,

宣刑错之政,配殷、周之臣,铭功景钟,参叙彝伦,存则鼎食,亡为贵臣,不亦

茂哉!而忽金白之辉曜,忘青紫之班瞵,辞容服之光粲,抱弊褐之终年,无乃勤

乎!”

主人笑而应之曰:“吁!若宾可谓习外观之晖晖,未睹幽人之仿佛也;见俗

人之不容,未喻圣皇之兼爱也;循方圆于规矩,未知大形之无外也。故曰,天玄

而清,地静而宁,含罗万类,旁薄群生,寄身圣世,托道之灵。若夫春以阳散,

冬以阴凝,泰液含光,元气混蒸,众品仰化,诞制殊征。故进者享天禄,处者安

丘陵。是以寒暑相推,四宿代中,阴阳不治,运化无穷,自然分定,两克厥中。

二物俱灵,是谓大同;彼此无怨,是谓至通。

若乃衰周之末,贵诈贱诚,牵于权力,以利要荣。故苏子出而六主合,张仪

入而横势成,廉颇存而赵重,乐毅去而燕轻,公叔没而魏败,孙膑刖而齐宁,蠡

种亲而越霸,屈子疏而楚倾。是以君无常籍,臣无定名,损义放诚,一虚一盈。

故冯以弹剑感主,女有反赐之说,项奋拔山之力,蒯陈鼎足之势,东郭劫于田荣,

颜阖耻于见逼。斯皆弃礼丧真,苟荣朝夕之急者也,岂道化之本与!

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三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

而明切也;欲混混若玄流,不欲荡荡而名发也;欲索索而条解,不欲契契而绳结

也;欲芒芒而无垠际,不欲区区而分别也;欲暗然而内章,不欲示白若冰雪也;

欲醇醇而任德,不欲琐琐而执法也。是以见机者以动成,好遁者无所迫。故曰,

一明一昧,得道之概;一弛一张,合礼之方;一浮一沈,兼得其真。故上有劳谦

之爱,下有不名之臣;朝有聘贤之礼,野有遁窜之人。是以支伯以幽疾距唐,李

老寄迹于西邻,颜氏安陋以成名,原思娱道于至贫,荣期以三乐感尼父,黔娄定

谥于布衾,干木偃息以存魏,荆、莱志迈于江岑,君平因蓍以道著,四皓潜德于

洛滨,郑真躬耕以致誉,幼安发令乎今人。皆持难夺之节,执不回之意,遭拔俗

之主,全彼人之志。故有独定之计者,不借谋于众人;守不动之安者,不假虑于

群宾。故能弃外亲之华,通内道之真,去显显之明路,入昧昧之埃尘,宛转万情

之形表,排托虚寂以寄身,居无事之宅,交释利之人。轻若鸿毛,重若泥沈,损

之不得,测之愈深。真吾徒之师表,余迫疾而不能及者也。子议吾失宿而骇众,

吾亦怪子较论而不折中也。

夫才不周用,众所斥也;寝疾弥年,朝所弃也。是以胥克之废,丘明列焉;

伯牛有疾,孔子斯叹。若黄帝创制于九经,岐伯剖腹以蠲肠,扁鹊造虢而尸起,

文挚徇命于齐王,医和显术于秦、晋,仓公发秘于汉皇,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

垂妙于定方。徒恨生不逢乎若人,故乞命诉乎明王。求绝编于天录,亮我躬之辛

苦,冀微诚之降霜,故俟罪而穷处。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称草莽臣曰:“臣以尫弊,迷于道趣,

因疾抽簪,散发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群。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

陶振褐,不仁者远。臣惟顽蒙,备食晋粟,犹识唐人击壤之乐,宜赴京城,称寿

阙外。而小人无良,致灾速祸,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又

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

逆,或若温虐,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命呼噏,父兄

见出,妻息长诀。仰迫天威,扶舆就道,所苦加焉,不任进路,委身待罪,伏枕

叹息。臣闻《韶》《卫》不并奏,《雅》《郑》不兼御,故郤子入周,祸延王叔;

虞丘称贤,樊姬掩口。君子小人,礼不同器,况臣糠,糅之彫胡?庸夫锦

衣,不称其服也。窃闻同命之士,咸以毕到,唯臣疾疢,抱衅床蓐,虽贪明时,

惧毙命路隅。设臣不疾,已遭尧、舜之世,执志箕山,犹当容之。臣闻上有明圣

之主,下有输实之臣;上有在宽之政,下有委情之人。唯陛下留神垂恕,更旌瑰

俊,索隐于傅岩,收钓于渭滨,无令泥滓久浊清流。”谧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岁余,又举贤良方正,并不起。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谧虽羸疾,

而披阅不怠。初服寒食散,而性与之忤,每委顿不伦,尝悲恚,叩刃欲自杀,叔

母谏之而止。

济阴太守蜀人文立,表以命士有贽为烦,请绝其礼币,诏从之。谧闻而叹曰:

“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而以革历代之制,其可乎!夫‘束帛戋戋’,《易》

之明义,玄纁之贽,自古之旧也。故孔子称夙夜强学以待问,席上之珍以待聘。

士于是乎三揖乃进,明致之难也;一让而退,明去之易也。若殷汤之于伊尹,文

王之于太公,或身即莘野,或就载以归,唯恐礼之不重,岂吝其烦费哉!且一礼

不备,贞女耻之,况命士乎!孔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弃之如

何?政之失贤,于此乎在矣。”

咸宁初,又诏曰:“男子皇甫谧沈静履素,守学好古,与流俗异趣,其以谧

为太子中庶子。”谧固辞笃疾。帝初虽不夺其志,寻复发诏征为议郎,又召补著

作郎。司隶校尉刘毅请为功曹,并不应。著论为葬送之制,名曰《笃终》,曰:

玄晏先生以为存亡天地之定制,人理之必至也。故礼六十而制寿,至于九十,

各有等差,防终以素,岂流俗之多忌者哉!吾年虽未制寿,然婴疢弥纪,仍遭丧

难,神气损劣,困顿数矣。常惧夭陨不期,虑终无素,是以略陈至怀。

夫人之所贪者,生也;所恶者,死也。虽贪,不得越期;虽恶,不可逃遁。

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

地。是以神不存体,则与气升降;尸不久寄,与地合形。形神不隔,天地之性也;

尸与土并,反真之理也。今生不能保七尺之躯,死何故隔一棺之土?然则衣衾所

以秽尸,棺椁所以隔真,故桓司马石椁不如速朽;季孙玙П戎┖。晃墓裨幔

《春秋》以为华元不臣;杨王孙亲土,《汉书》以为贤于秦始皇。如今魂必有知,

则人鬼异制,黄泉之亲,死多于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