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风云-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一章 大清首辅
    李鸿章给冯承乾的第一印象,是一个精明能干、处事老练、身材干瘦的老头子。
    “听闻伯爵是德皇陛下的救命恩人,只是不知道,伯爵是旅德侨民,还是”
    “祖上多年前旅居欧洲,所以”
    冯承乾没有说下去,因为他不擅长编造谎话。李鸿章显然不大相信,因为冯承乾的汉语说得非常流利。
    “让首辅见笑了,虽然祖上旅居海外,但是从未忘记故土。”
    “难怪伯爵的国语如此流利。”
    冯承乾笑了笑,没有搭理这句话。他现在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大臣,德皇腓特烈三世的臣民,德语才是他的国语。
    “伯爵千里迢迢赶来,略备了薄酒,不成敬意。”
    “首辅大人客气了,我此次前来,并非为了这桌酒席。”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我自幼在欧洲长大,说话较为直接,还请首辅见谅。”
    李鸿章显然觉得有碍面子,也勉强笑了笑,说道:“伯爵直来直去,是个豪爽人。那我们不谈风月,只谈风云。”
    “这么说,首辅有即席采购战舰的打算?”
    “大清中兴,肯定得整顿军备,需要采购的不仅仅是战舰。”
    “首辅肯定知道,我国是欧陆头号军事强国,十多年前就在色当会战中击败法国,致使法兰西帝国灭亡。”冯承乾故意提到法国,与结束不到五年的中法战争很有关系。“我可以向首辅保证,他国能够生产的武器、我们都能生产,而且质量更好、性能更优秀,价格也更加公道。”
    “伯爵不像大臣,更像巨商。”
    “为臣与为商是一个道理,为臣也以经营为主,帮助皇帝陛下经营。”
    李鸿章笑了笑,说道:“伯爵所言极是,你我都为人臣,各为其主自然可以理解,只是采购军火事关重大,所以”
    “次此,我带了一样新式武器,相信首辅肯定很有兴趣。”
    “是吗?”
    “如果首辅有空,何不移驾观摩一番?”
    “这”
    “择日不如撞日,下午就可进行。”
    李鸿章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也好,下午也没有别的安排,既然伯爵有心,我自然不好拒绝。”
    “战舰的事”
    “观摩之后再谈,如何?”
    冯承乾没再强求,立即让施密特去安排。
    到达宁波前,冯承乾就暗示了陈季同,他带了一挺最新式的机关枪,而陈季同肯定把此事告诉了李鸿章。
    如果冯承乾没有记错,一年之前,也就是他来到这个时代的时候,马克沁就带到大清做个演示。只是在问清楚情况之后,包括李鸿章在内的大清官员觉得,这种每分钟发射数百发枪弹的武器过于昂贵,也就没有采购。
    其中的缘由,冯承乾非常清楚。
    不是马克沁机关枪昂贵,而是弹药昂贵。
    虽然洋务运动开始之后,大清各地总督都在大兴工业,比如湖广的张之洞、江浙的左宗棠,都办起了军事工业,但是在此时,大清依然没有完整的工业基础,连普通的枪弹都得从国外购买。如果弹药从英国采购,一挺马克沁机关枪在一分钟之内打掉的枪弹就价值数十两白银。在大清,这笔钱能招募十多名兵卒,因此在李鸿章等人看来,买机关枪还不如多招兵卒。
    观摩机关枪射击的时候,李鸿章没有半点惊喜的样子。
    显然,冯承乾没有猜错,李鸿章仍然对这种“昂贵”的武器不感兴趣。
    “首辅大人,这是最新式的机关枪,全世界就此一挺。”
    “是吗?”
    “如有此枪,大清军队必定战无不胜。”
    李鸿章笑了笑,说道:“伯爵恐怕有所不知,去年就有个叫马克沁的英国人来大清推销这种机枪,只是”
    “此枪非彼枪。”
    “伯爵此话怎讲?”
    “马克沁是美国人,为英国效力,而我为德皇效力。”
    李鸿章打量了冯承乾一番,觉得此话别有深意。
    “与英国人做买卖,首辅大人肯定是在商言商。与我们合作,那就不仅仅是商场上的关系了。”
    “伯爵的意思是”
    “机枪虽好,弹药却贵,首辅大人,我没有说错吧?”
    李鸿章勉强笑了笑,算是承认了冯承乾的说法。
    “我的意见是,在贵国建立兵工厂,生产弹药,以此省去运输之资,从而大幅度降低弹药价格。”
    “伯爵的意思是,由贵国企业在我国开厂?”
    “独资办厂也可,合资办厂也行,只要首辅赞同,这些都是小事。”
    这下,李鸿章动心了。
    由他发起的洋务运动,说白了就是向西方列强学习,吸收与掌握西方的工业技术,提高大清的国力。
    德国企业肯到大清办厂,肯定是巴不得的好事。
    只是,李鸿章很沉得住气。
    “伯爵的提议非常好,只是办厂事关重大,还得从长计议。”
    “这是当然,军备乃国家大事,自然得谨小慎微。”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只是听闻日本近来频频采购军备,大有扩军备战之嫌。虽然大清乃天朝上国,自然不用把区区弹丸小国放在眼里,但是也不得不防。”
    李鸿章的眉头跳动了几下,显然被冯承乾说中了要害。
    中法安南战争之后,最让李鸿章担忧的就是东海对面的日本。虽然冯承乾说得没错,大清上下没有人把日本放在眼里,连李鸿章都认为日本成不了气候,但是一山难容二虎,而且大清与日本近在咫尺,如果日本发展壮大,必然是大清的一大威胁,也必然会带来无尽的麻烦与烦恼。
    “伯爵前来,不是为了推销这挺机关枪吧?”
    “这只是开胃菜。”冯承乾知道,李鸿章已经动心了。“德皇陛下特别嘱咐,要与大清结为世代友邦。在采购战舰的事情上,能通融就得通融。我的建议是,大清不用花白银购买战舰。”
    李鸿章皱起眉头,非常认真的听着冯承乾的话。
    “德皇准备扩建基尔运河,但是国内缺乏劳动力,所以希望在此事上与大清合作。”
    “怎么合作?”
    “大清提供劳动力,用来抵充购买战舰、以及其他军火的费用。”
    “这”
    “当然,如果首辅觉得有必要在大清开办兵工厂,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
    李鸿章沉思了一阵,说道:“此事并不难办,只是民为一国之本,即便只是暂时去贵国劳作,也关系到国本。”
    “当然,一切都得以自愿为准,德皇不想强迫大清臣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冯承乾笑了笑,又说道,“至于酬劳,自然会一应支付,绝不会亏欠一分。如果首辅给予方便,德皇定感激不尽。”
    李鸿章又沉思了一阵,才说道:“如此的话,自然再好不过了。”
    “这么说”
    “德皇陛下如此看重,我自然不好反对,只是具体事务还需要详细协商。”李鸿章笑着对冯承乾说道,“想必伯爵也不会急于一时,所以暂且住下,等协商有了结果,我们再做最后决断。”
    既然李鸿章已经动心,而且在原则上答应了军火贸易,冯承乾没再纠缠。
    晚上,李鸿章设宴款待了冯承乾,比中午的时候热情多了。
    应酬到半夜,冯承乾才返回住地。
    这一天的事情还没结束,因为有个人已经等了冯承乾数个小时。
    “他是谁?”
    “殖民局的里希特霍芬,宰相派来的。”
    冯承乾叹了口气,说道:“请他进来吧,去准备些茶点。”
    施密特把里希特霍芬带进来的时候,也把茶点送了进来。
    “伯爵!”
    “里希特霍芬先生,听说你已经等了几个小时了,真是不好意思。”
    “伯爵事务繁忙,我也早就预料到了。如果不是事关重大,我也不会深夜前来叨扰。”
    “什么事如此重要?”
    里希特霍芬看了眼施密特,没有急着开口。
    冯承乾朝施密特点了点头,让他到门外守候。
    “伯爵是第一次来大清?”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别看我长得像大清人,这还确实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
    “那么,伯爵了解大清的情况吗?”里希特霍芬在大清活动了十多年,对大清的情况了如指掌。
    冯承乾非常老实的摇了摇头。
    “那么,伯爵做错事,也就难免了。”
    “做错事?”
    “伯爵今日是否跟李鸿章提起过军火买卖的事?”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李鸿章已基本答应,只是说还有待商量。”
    “商量?”里希特霍芬笑了笑,说道,“伯爵,你没有听出李鸿章的言外之意吗?”
    “什么言外之意?”
    “在大清做买卖,价钱是其次的,关键得打通关系。”
    这下,冯承乾明白了过来。
    “看来,伯爵无所准备。”
    “确实被你说中了,像李鸿章这样的人,应该”
    “只要是人,就有私心,是不是?”里希特霍芬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已替伯爵准备妥当。”
    “这”
    “十万两白银明天就能送到,主要用来打点李鸿章身边的人。此事不需伯爵操心,应付这些下属,也用不着伯爵亲自出面。只是有一件事情,必须伯爵亲自去办,而不能由我等代劳。”
    “什么事?”
    “回扣。”
    冯承乾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首辅都如此这般,大清的腐朽可见一斑。

第二十二章 只缺舰队
    次日,冯承乾主动去拜会了李鸿章,当面提到了回扣的事情。
    这是里希特霍芬交给他的办法,毕竟冯承乾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大臣,并不精通大清的人情世故,把话摆明了说比拐弯抹角好得多。李鸿章也是聪明人,早年就与德国人打过交道,深知德国人的性格。
    显然,军火贸易的事情到此才算有了一点眉目。
    与直接拿白银去行贿相比,暗中给回扣不但更为掩人耳目,好处也更大。扩建基尔运河需要数十万劳动力,帝国政府做了初步统计,至少需要从国外雇佣二十万劳动力。即便大清的劳动力价格低廉,每月的劳务费用也高达数十万两白银,一年下来就是数百万两。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回扣,那就是一笔资了。除了从大清雇佣劳动力,还要在大清开办兵工厂,自然也少不了回扣。如果把大清采购其他军火的费用也算上,仅此一次就能给李鸿章带来上千万两白银的好处。
    相比之下,里希特霍芬准备的十万两白银简直是九牛一毛。
    三日后,李鸿章与冯承乾签署了意向协议,大清用两千万两白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订购四艘铁甲舰,其中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以输出的劳动力支付,另外五百万两以帝国企业在大清开办工厂征用的土地、税务等支付。李鸿章提出了一个特殊条件:大清采购的铁甲舰必须装备帝国海军。
    说得简单一些,卖给大清的战舰,必须是帝国海军订购了的战舰。
    虽然只是意向协议,但是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三月三日,冯承乾回到宁波,搭上了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邮轮。与细节有关的谈判工作由外交人员负责,不再需要冯承乾操心。
    邮轮起航前,冯承乾给德皇与宰相拍了封电报。
    可以说,此次大清之行收获颇丰,用四艘铁甲舰就换来了二十万劳动力,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问题是,李鸿章提到要帝国海军首先采购战舰。
    这不是无理要求,因为大清之前订购的“定远”与“镇远”二舰,名义上是专门为大清建造,实际上连帝国海军都看不上。这两艘装备了三百毫米巨炮的战舰不可说不强大,却存在很多问题。
    显然,北洋舰队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
    在冯承乾看来,这不是麻烦,而是一个机会,即可以借用李鸿章的特殊要求,为帝国海军建造新式战舰。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规划建造一艘先进的战舰。
    冯承乾早就有了想法,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帮他创造了这个机会。
    回国途中,冯承乾大多时候都呆在舱室里,只是偶尔跟提尔皮茨去甲板上透透风。
    “你的山东之行有什么收获?”在大清的时候,提尔皮茨没有跟着冯承乾去与李鸿章谈判,而是装扮成传教士,在里希特霍芬的安排下,去山东各地转了一圈,重点考察了冯承乾提到的胶州湾地区。
    “胶州湾是天然深水良港,我肯定选此处做帝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母港。”
    “民风呢?”
    “还算朴实吧,问题不大。”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我们缺的只是一支舰队了。”
    提而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直以来,我们缺的都是一支舰队。”
    “放心吧,面包会有的,舰队也会有的。”冯承乾拍了拍提尔皮茨的肩膀,说道,“李鸿章提出,要我们首先采购一艘。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帝国海军的绝佳机会。至少能够为帝国海军建造一艘主力舰。”
    “仅仅一艘?”
    “你想要几艘?”
    “至少要有两艘战舰,才称得上是一支舰队。”
    “不用急于一时,现在我们做的是打好基础,而不是扩充舰队实力。”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这几日,冯承乾花了很多时间跟提尔皮茨谈与海军有关的事情,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海军技术革命。
    虽然提尔皮茨有点怀疑冯承乾的判断,觉得在十年内出现技术革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无法否认随处可见的现实。比如,柴油机已经问世、蒸汽轮机也已成熟、炼钢技术有了重大进步、还有各种新式工业机械。这些工业与科技领域的进步,都将对海军发展、特别是战舰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伯爵希望打造一艘什么样的战舰?”
    “一种全新的,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战舰。”
    提尔皮茨笑了笑,说道:“伯爵如此有信心,看来早已胸有成竹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我们努力之后,不见得会有结果,但是什么都不做,只会一事无成。”
    “那么,伯爵打算从何着手呢?”
    “建造战舰的根本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