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蒋氏家族全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教仁被刺时,陈其美就在现场,他当时是亲赴车站为宋教仁送行的,故尔亲眼目睹了这场血案的全部经过;他旋即下令全力侦破此案,务须缉拿真凶,为他的革命战友报仇雪恨。
  不久,案情大白于天下。在全国进步舆论同声谴责袁世凯的暴行的情势下,袁大总统终于按捺不住,撕下了拥护共和制的假面具,加速了专制独裁的步伐,调动军队南下包围国民党人当权的湘、赣、皖、苏四省,随时准备用武力对付国民党了。
  正式成立还不足一年的中国国民党一下子就面临着灭顶之灾了。
  当时正在日本考察访问的孙中山,闻知宋教仁被害之后,立即赶回了上海,按孙中山的主张,他要立刻组织军队,兴师讨伐袁世凯。可是,陈其美等一些国民党要员认为当时的军事准备不够充分,力主“法律解决”,并坚持认为现在已是民国时代,为了百姓的安定,不能轻言动用武力。双方争执不下,意见始终不能统一,以致延误了讨伐袁世凯的最好时机。直到当年7月,袁世凯得寸进尺,先下令撤免赣、皖、粤三省都督,继而又公开指斥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捣乱”,要“举兵征伐”,派北洋军进驻江西,这才使江西都督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于7月12日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并组织讨袁大军。揭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
  紧随李烈钧之后,苏、皖两省分别于7月15日和7月17日宣布独立。陈其美也于7月18日宣布上海独立,并通电讨袁,建立了上海讨袁总司令部,陈其美自任讨袁军总司令。
  这时候,蒋介石正积极准备赴德国学习军事。战事爆发后,蒋介石立即赶到上海,投奔陈其美。不过,蒋介石来上海找陈其美,初衷并不是想要协助讨袁的。他在日本呆了一年,边学习军事边办《军声》杂志。可惜,杂志因故停刊了。蒋介石便从日本返回国内,回到溪口老家,开始为赴德学习做准备。蒋介石是不肯轻易改变主意的。他到上海,找到陈其美之后,并未改变赴德的计划。后来,还是在孙中山的“劝说”下,他才同意留在上海,帮助陈其美组织武装讨伐袁世凯。
  蒋介石按照陈其美的命令,只身到驻沪袁军第九十三团去做“发动起义”的工作。这个九十三团当时驻扎在龙华,是陈其美的旧部。蒋介石来到九十三团后,召集各部官兵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大家倒戈反袁。直说得唇干舌焦,好歹算是说服了一个营。当时陈其美准备用来举义讨袁的兵力很可怜,包括被蒋介石说服的这一个营,加上陈果夫组织的军校学生奋勇军。刘福彪的福字营和居正控制的吴湘炮台等,总共只有不足万人的兵力。
  不过,陈其美这个人毕竟还算个英雄人物。复杂的人生经历,十里洋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加上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使陈其美抱定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信念。陈其美自己也曾说过,他素来是“以冒险为天职”的。所以,在根本无法像“第一次革命”那样动员光复会、民团、商界和会党力量的情况下,虽然讨袁义军势孤力单,他还是下令起事了。
  7月23日凌晨,陈其美一声号令,指定制造局为首攻目标,起义开始了。
  在陈其美的统一指挥下,蒋介石率九十三团的一营兵力向高昌庙进攻,松军向龙华守敌进攻,陈果夫的学生奋勇军主攻西炮台。双方在黑暗中激战数小时,由于守军枪械精良,弹药充足,且人数也大占优势,讨袁义军虽付出了较大的死亡,仍未能获胜。攻击开始后,海军的三艘兵舰也协同守军开炮猛击讨袁部队,战至大亮,讨袁义军终于无功而返。
  7月24至25日,讨袁军再次发动攻击。可是守军占据有利地形,加上明显优于讨袁军的火力支持和随后赶来的援军参战,所以,尽管讨伐袁世凯是义军全体官兵同仇敌汽的精神支柱,尽管大家不畏牺牲,个个奋勇,却到底未能越过雷池一步。
  至8月上旬,全国讨袁的形势的日益艰难,袁军乘胜挥师南下,将上海讨袁部队重重包围。8月13日,讨袁失败了。
  在历时一个多月的二次革命中,蒋介石从上海举事开始到讨袁失败,一直跟随陈其美“躬赴火线,往来指挥”。
  二次革命后,国民党被袁世凯宣布取缔,刚刚组建一年的年轻的国民党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革命陷入了低潮。
  但是,蒋介石本人也未曾预料到的是:二次革命讨袁的迅速失败,反而成为他接近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契机。
  讨袁失败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国内无处安身,只得再度流亡日本。蒋介石和陈其美在上海东躲西藏了一阵子,因为袁世凯悬赏5万元缉拿陈其美,陈其美在上海也难以容身,遂于1913年9月偕同蒋介石到了宁波,企图运动浙军起义,但未能成功。10月初,陈其美奉孙中山电召去了日本,留下蒋介石负责上海讨袁事宜。蒋介石坚持了两个月,工作无法开展,袁世凯又缉拿得紧,无奈,也去了日本。
  蒋介石这一次赴日本,完全是流亡。但是,由于孙中山、陈其美也在日本,在陈其美的引荐下,他与孙中山相识、相熟、相知,由此逐渐取得了孙中山的信任。
  蒋介石第一次面见孙中山,是1910年的事。那时,蒋介石加入同盟会还不到3年,能面见同盟会总理,完全得益于陈其美。这一次,又是因为陈其美,蒋介石才接近了孙中山,得以追随左右。所以,说陈其美是蒋介石的“革命引路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头一次与孙中山见面之后,孙中山对蒋介石的看法就颇令人鼓舞。孙中山曾对陈其美说:“我们的革命运动实在需要这样的人,对同盟会来说,是很难得的人才,他一定会成为革命的实行家。”
  初次见面就留下了如此印象,殊为难得。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孙中山的眼里变得更成熟、更坚强了。
  短暂的二次革命讨袁行动遭到惨败,刚组建的中国国民党被袁世凯抓的抓、杀的杀,弄得七零八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成了袁大总统政治餐桌上的一盘菜,而苦心孤诣制作了这盘“菜”的“厨师”们孙中山及其一大批革命党人都不得不亡命海外,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在中国大地上为所欲为。一句话,二次革命给中国的革命者们除了留下遗憾、沮丧和血的教训之外,任何有益的东西都没有留下。
  可是,对于蒋介石来说,他应当感谢袁大总统镇压二次革命的果决和迅猛。因为,如果不是二次革命的失败,他也许永远没有机会接近孙中山。
  因此,我们可以说:二次革命的失败,使蒋介石成为最大受益者。
  2.誓为第二化身
  1927年,北伐军打到上海后,蒋介石曾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举行了一个“陈英士先生殉国十一周年纪念会”,并亲自到会主持。
  在上海各界为欢迎北伐军而举行的集会上,蒋介石还发表了一篇题为《纪念陈英士同志》的演说,十分动情地说:“我们追溯前源,我们的成功,也就是陈烈士遗留下来的”,“我们追溯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成功,我们第一纪念总理,第二要纪念陈烈士。没有陈烈士就没有国民党!”“诸位今天来欢迎我,不是欢迎我,是欢迎陈烈士的化身。我希望大家都做陈烈士的化身”。
  “第二化身”,是蒋介石为向陈其美表忠心而说的一句名言。1915年初,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准备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举国愤怒,反袁、讨袁的呼声日益强烈,革命时机日趋成熟。这时,留在上海等地的一些革命党人纷纷催请陈其美回国主持讨袁斗争。孙中山这时正在抓紧筹划建立中华革命军的事,于是命令陈其美赶回上海,召募革命队伍,建立中华革命军东南军,准备再举讨袁义旗。形势虽然有利于革命,却并不利于陈其美回国工作。因为当时陈其美是袁世凯的北京政府悬赏5万元重金通缉的“国事犯”,他一旦回国,处境必将万分危险。
  陈其美明知回国后凶多吉少,却仍然义无反顾,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毅然决定返沪。蒋介石送陈其美到日本横滨道别,曾对蒋介石说:“吾愿牺牲一己,以偿我党之代价,以挽我国之弱风。吾愿扫除中国之恶魔,吾愿建造世界之平等”。蒋介石闻听这一番深情的表白后,也激动万分地回答说:“此去万一不幸而为袁贼所害,我一定要成为兄之化身,为革命赴汤蹈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以完成兄的未竟事业。
  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后,就“发起重新党帜,为卷土重来之计”。他表示:“国民党已成一盘散沙,党员不听号令,这个党我不要了!”遂决定重新组建一个新党,名为“中华革命党”,其目的是要发动“第三次革命”,继续讨袁。
  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组建,孙中山为总理,陈其美为总务部长,张静江为财政部长,居正为党务部长,胡汉民为政治部长,许崇智为军务部长。在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上,孙中山当众宣誓入党,并指定陈其美和居正为他的入党介绍人。仅此一点,也足见孙中山对陈其美的倚重和信任。
  担任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的陈其美,实际上是孙中山在党内的第一副手。孙中山曾明确规定总务部的地位和职权:“总务部为各部之领袖。各部事务应受其考试。凡总理发表命令或委任职员,必须总务部及有关部长副署,特别筹款及对外交涉,亦由总务部任之。”这种权限,在当时的中华革命党中,可说是:“一人之下,诸人之上”的股腑之臣了。
  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在原国民党内引起了极大的意见纷歧。因此改组的筹备策划用了很长的时间,一些同盟会元老如李烈钩、谭人风等人坚决反对孙中山的重组新党的举措,黄兴虽未便公开争执,但拒绝加入新党,毅然离日赴美,为的是避免与孙中山正面冲突。在众人纷纷反对和拒绝入党的情况下,陈其美和蒋介石是坚定地拥护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成立前不久,蒋介石即于1913年10月29日由陈其美的盟兄张静江为盟誓人,正式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他的“入党誓约”编号为第102号,这个中华革命党党员人数最多时只有500人左右,蒋介石是在上海宣誓入党的,是国内最早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几个人之一。蒋介石入党后不久,即于1913年12月离开上海,到日本协助陈其美做些杂事,空余时间无事可干,就孜孜不倦地阅读《曾文正公全集》等书,以致“两目成疾”。他真正喜爱这部《曾文正公全集》,也就从此时开始。
  中华革命党成立后,孙中山继续以反袁革命为号召,并任命了各省的中华革命军司令,派人深入各省进行联络,策动发起讨袁活动。陈其美被任命为湘沪司令长官,于1915年10月中旬从日本回到上海,秘密开展反袁军事活动。蒋介石那著名的“第二化身”的誓言,也就是这次送陈返沪时所说。
  陈其美秘密潜回上海,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5号安了个家。从此就以这个家作为反袁军事活动的总指挥部。
  陈其美将一切安排妥当后,立即给在日本的蒋介石发出“盼即回沪”的电报。蒋介石接到电报,立即启程返回上海。与蒋介石一起返回上海的还有丁人杰、余祥辉、杨庶堪等人。会同已在上海的邵元冲、周淡游、吴忠信等,齐集陈其美麾下,组成了上海讨袁总部,蒋介石分工主管军事工作。
  当时,袁世凯的势力还十分强大,军事控制极其严密,爪牙党羽遍布全国。因此,讨袁活动的准备工作只能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进行。蒋介石初返上海,深居简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不久便亲自拟订了一份详细的“湘沪起义军事计划书”,并在日后的起义中亲自参与讨袁作战的指挥工作。
  与此同时,陈其美等人分析了形势,决定首先诛杀袁世凯在上海的爪牙上海镇守使郑汝成,以灭敌人威风,振革命气势。为执行这次杀郑任务,埋伏在郑汝成的必经之路上。11月10日,郑法成前往出席日本总领事为庆祝天皇大正加冕典礼而设的酒宴,返回时途经外白渡桥,狙击手王晓峰掷出炸弹,当即命中,汽车瘫地原地不动了。王晓峰随即与杀手王明山分别登上汽车,各开数枪,将郑汝成当场击毙。完成任务后,在大量军警纷纷赶来包围现场的情况下,两位义士从容就捕,后被租界当局引渡给中国官方遭杀害。
  这时期内,陈其美与蒋介石多次身陷险境,都被他侥幸脱逃。
  第一次险情发生在陈其美、蒋介石策动上海军舰起义的当天夜里。当诛杀郑汝成成功之后,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人商议后认为,要想在上海起义成功,必须先袭取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海军军舰,然后利用军舰上的炮火支援陆地的进攻。这一方案付诸实施后,经几个月的努力,海军肇和舰舰长黄鸡球、舰员陈可钩等人被革命党争取过来。这时,海军当局似乎嗅出异常的味道,发出指令,命肇和舰于12月6日升火开船,调往广州。陈其美得到情报,立即决定发动肇和舰起义。
  12月5日,肇和舰宣布起义。蒋介石随同陈其美亲临南市工程总局火线督战。各路义军在陈其美和蒋介石的指挥下,分头攻击上海警察局、电灯厂、电话局等目标。但是,由于起义准备仓促,肇和舰开炮支援陆地作战的同时,未能及时组织陆战队增援陆地战斗。战至黎明,义军被袁军分而围击,伤亡惨重。陈其美和蒋介石等人只好退返指挥部。
  当天夜里,法租界的巡捕突然包围渔阳里5号陈宅,要强行入内搜查。楼下的陈果夫为掩护陈其美、蒋介石等人逃跑,机警地与巡捕大声争吵。正在楼上的陈其美、蒋介石、吴忠信和邵元帅等人闻知险情,立即从楼顶的窗户跃出,攀上屋顶逃逸。大家转移到新民里  119号蒋介石的住处,原以为肇和舰已经得手,计划转移到那里去,不料清早刚一出门,就遇到了曾率众攻占肇和舰的杨虎,这才知道肇和舰在应瑞、通济两舰的夹击下死伤惨重,起义失败。
  第二次遇险发生在19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