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504-中国人三书-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与亚洲各民族接触之后,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天性和我们完全不同,处在相反的两端。亚洲各国语言中有许多敬语的累赘,有的甚至比汉语更加复杂和麻烦,我们学习汉语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中国人的举止有时候很有趣,就是在他下决心把不好的事情告诉给别人的时候。可能那件事情已经不是秘密,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了,但传消息的人还是一脸慎重,拐弯抹角、不着边际地说着,好像他现在说的是一件绝对不能说的事。    
    他先环顾一下四周看有没有人偷听,然后压低声音神秘地耳语。他伸出三个指头,暗示那个没说出来的人是他家老三。他含糊了一番,也指出了事情的重要性。正说到关键时刻,他停住了,不再做进一步的说明,看着对方,意味深长地点点头,像是在说:“你明白了吗?事情就是这样。”    
    整个过程中,外国人听得莫名其妙、一头雾水,不知道他到底说了什么事情。传消息的人说到这种程度,如果你还是不明白,他也不会再说下去了,只会对你说,将来你会发现他说的没错!    
    对坏消息的处理办法,尽可能长时间地隐瞒,并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表达,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特性。对于他们这种做法,在我们看来是毫无必要的。    
    曾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奶奶的孙子不幸去世了,她的两个朋友特地来告诉她,但就怎么说一直确定不了,正当两个人小声商量的时候,却意外地碰到了老奶奶,他们没有开口告诉她,而是反复强调他们在一起只是闲聊,虽然后来不到半个小时,老奶奶孙子去世的消息就人尽皆知了。    
    还听说,一位离家几个月的儿子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他的朋友,劝他不要逗留快点回家,他就从中推断出他的母亲去世了!事实上也是如此。    
    曾经帮一个中国人把一封信带给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信封上用大字写着“平安家信”,可信的大意是:他不在家的时候,他的妻子突然去世,邻居趁机拿走了他家的理应属于他的东西。    
    在数字的运用上,也表现出了中国人爱绕弯子的特点。很多该用数字的时候,往往不用,比如说,一部五卷本的书,每一卷不是用数字标示,而是用“五德”的恒定顺序来排列,即“仁”、“义”、“礼”、“智”、“信”;《康熙字典》有很多册,但也不是用我们预想的数字来区分,而是用天干地支来标识;考试的时候,学生的隔间的顺序号的标明是按照《永乐大典》的字目次序。    
    中国人的拐弯抹角,还表现在向已婚的妇女了解她及其他人的情况时。已婚的妇女,是不能用原名称呼的,而是用其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姓合成的两个字来称呼。平时则被叫成“某某他妈”。    
    可能你熟悉的一个中国人会对你说,“黑蛋他妈”病了,他以为你知道谁是“黑蛋”,但事实上你从未听说过。但是,如果没有孩子,或许这妇女就会被称为“黑蛋他婶”,或者另外一个拐来拐去的称呼。    
    对丈夫的称呼也是如此。结婚多年的妇女,会很自然地称自己的丈夫是“在外的”,即忙家务之外的事;结婚不久也没孩子的妇女,就显得为难了,因为没有合适的词汇来称呼她的丈夫,有时称为“先生”,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甚至用他干活的地方来称呼他——“油坊是这么说的!”    
    中国一位著名的将军曾做过这么一件事:在去战场的路上,途经一片沼泽,这位将军停下来,深深地向青蛙鞠躬,他希望他的士兵们明白,像青蛙这样的英勇是值得称赞的。每个人都知道,将军这么做是在鼓舞士气,对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这也不算什么,还是能理解的。但有些事情,理解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在中国,过春节的时候多是人们借债之际,一个外国人的中国朋友前来拜访他,中国人没有说话,只是做着一些手势,指指天,指指地,指指对方,又指指自己,似乎包含着很深奥的意思,但外国人惭愧地表示不明白他的意思,但是他仍是不说话。他以为通过他的手势,对方能推知他的意思,即他希望能借些钱,但是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愿意别人知道!    
    还有,如果一个人已经有“吃、喝、嫖、赌”这样的恶习了,现在又开始抽鸦片,人们提到他时,就会张开五个手指,意思是说某人已经沾染所有恶习,“五毒俱全”了。    
    中国人的礼仪规定过于复杂,也就给人们创造了机会,采取一种拐弯抹角的方法去冒犯他人,这是他们爱绕弯子的又一表现。比如说,不同的叠信方式,就可以表现出尊重或蔑视;写信时,故意不把那个人的名字不单独放在首行,对他人来说是一种侮辱,其严重程度要超过英语中不用大写字母拼写一个人的名字;在社交场合,不说一句话,或说了不中听的话,就像不到合适的地点迎客或以客人的身份送客一样,都可以算是一种侮辱。    
    类似的规矩非常繁多,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简单或看似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有一种隐含着的侮辱。这对外国人很不公平,中国人一看就能明白的伤害,对他们来说,可能还以为是一种特殊的礼遇!    
    中国人在吵架而相互辱骂的时候,也不忘发挥各自的才华,用一种很精致的暗讽来表达恶毒的意思,水平之高,往往让人听不出真正的含义,仔细琢磨之后,才会看到糖衣包裹的丑陋的实质。    
    再比如,“东西”,字面上是指东西方向,也可以指一样物品,可是,如果用来形容人,那就是在辱骂了。同样的,如果说某人不是“南北”,意思就是,他是“东西”!    
    中国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即使最没知识的人,也会随机应变地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这种能力,在我们看来,实在是高超。其实,除了不知情的外国人,没人去认真对待这种借口,如果你想事情简单化,花费心思去追问,看吧,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一会儿水中的,让你更没有头绪。当他被你追问得走投无路时,他干脆就装着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他最牢不可破的防线,保证可以让他逃脱。“不知道”、“不清楚”这两句话,可以掩盖许多谎言。    
    对于可以说明我们观点的材料,在北京每天发行的《邸报》上可以找到许多。在中国,这份报纸最能清楚地反映政府的真实情况。古语讲的“指鹿为马”,在报纸上的运用更加高级、广泛;“事情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在报纸上也有更真实的写照。    
    如果中国人对一件事情不愿意讲出来龙去脉,只有从含蓄的话语中去猜测他的意思,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官员的生活,因为在那里,矫揉造作已经发展到了极点。    
    一些年老的官员表示渴望退出官位,现在遭受着各种痛苦的情况,在官方报纸刊登了整版,这有着什么含义呢?之后的报道就是他的迫切请求被拒绝,并被要求立即回到他的岗位上,这又意味着什么呢?一些长篇的编年史作为材料披露出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一位被指控的高官被认为只是犯了一些小过失、没有罪过,是起诉人的力量不够,还是被指控的官员真没做过那样的事?种种这些,谁能说得清楚呢?    
    仔细阅读过北京《邸报》上文章的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都能够比较正确地理解其中的言外之意,这也是最能了解中国的一种途径。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外国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人,还是一种据其言解其意的方法,岂不知这样会遗漏很多的方面,不得不对此表示担忧。


《中国人的气质》顺而不从(1)

    我们雇用的中国佣人,让我们对中国人有了最初的了解。虽然我们对他们总是不满意,但是他们确实是我们了解中国人特性的第一任老师。居住的时间越长,和中国人的接触也日益广泛,但我们与佣人相处时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因为佣人只代表部分个体而推翻,反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确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中国人都是整个民族的一个缩影。顺而不从,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矛盾,但也最能反映中国人的一种特性。    
    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在雇用的佣人中,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厨师,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左右着全家的安宁。新到任的厨师,简直就是服从的化身,对女主人的要求唯命是从,对家里的规矩也真诚地赞同。    
    女主人还不放心,特意告诫他,不要像前任厨师那样将没发好的面包坯放进烤箱,还有很多其他的事不按要求做,那是不能容忍的。对此,新厨师表示,无论有什么缺点,他都会改正,不会固执的。    
    女主人还告诉他,厨房是很讲究卫生的地方,不允许狗进来、不允许抽烟也不允许闲杂的人进出。他的回答令人愉快,他不喜欢狗,也不抽烟,是一个外地人,在城里只有几个朋友,都是正经人。    
    之后,他上任了,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没过几天,这个厨师把没发好的面包坯放进了烤箱;数不清的人在厨房里进进出出,许多人还带着狗;厨房里烟雾缭绕,终日不散。    
    女主人找他谈话,厨师自己承认,面包做得不是最好,但肯定不是揉面不够好,在那方面他是很讲究的;那些陌生人是他的“哥们”,但他们都没有狗,而且都走了,不会再来了(事实上,第二天他们又出现了);他们都没有人会抽烟,烟味肯定是从隔壁传过来的。这个厨师自认为是一个明事理的人,而且他没有做错,也不需要改变,他也就不知道怎么去改变了。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给苦力一把崭新的、锋利的外国镰刀,让他用来割草,他微笑着答应了。但干活的时候,在他手中的仍是一把中国镰刀,那种大概有4英寸的旧铁片加上一个短柄做成的。他的行动好像在说:“还是旧的好用。”    
    给洗衣工一台外国的洗衣机,洗衣服不仅省时省力省肥皂,而且洗得更干净;再加上一台用来绞衣机,不费力又不损坏衣服的纤维。但是,洗衣工仍然像往常一样搓洗和拧衣服,电器都成了“有用的废品”摆在一边。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只能是随时督促、纠正他们。    
    围墙坏了,让园丁用手头的砖坯把破损的地方修好,他答应了。但是等你再看到的时候,发现坏的地方插满了树枝,因为他认为这样会更好一些,并给你讲了很多的好处。    
    傍晚,把一包重要的邮件交给送信人,让他第二天早晨就出发,把邮件送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但是隔天下午你又看到了他,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要洗袜子,休息一天!    
    雇了一个车夫,告诉他走那条路,按常理来说其他人都会这么走,他同意了。可是,他却带你走另一条路,他解释说,听过路人说那条路不好走。厨师、苦力、园丁、车夫,他们只相信自己,根本不相信我们的判断。    
    这样的现象,也经常出现在外国人开的诊所和医院里。医生给病人做了仔细的检查,并开了药。医生反复叮嘱拿到药病人什么时间吃,吃多少,千万不要弄错等等。病人也生怕忘了这些规定,再三询问,总算弄清楚了。可是一到家就全忘了,他认为药效是和药量成正比的,吃的多好的也快,一下把两天的药都吃了下去。给病人贴一片膏药,告诉他几天之内不要去动它。可是病人怕膏药长到皮肤上下不来,那样就像长了硬壳的“乌龟”一样了,所以他随时揭掉膏药查看。    
    在一个诊所里,主治医生有着各种医学头衔,而且经验丰富。而他的助手可能一字不识,也不知道药品的名称和病的症状。但是,对病人来说,助手的看法和医生的同样重要。甚至看门的人或苦力的一句话,都可以使病人忘记医生的嘱咐,采纳他们的意见,这种做法可能愚蠢而且致命。这种事情有着丰富的实例,不得不让人皱眉头。    
    到目前为止,我们谈到的都是外国人遇到的例子,因为中国人的这种顺而不从,影响到了我们最实际的利益。但是,我们越是深入地研究中国的人际关系,就会发现“口是心非”的现象随处可见。    
    中国的佣人对待主人都是一样的,顺从而且极力讨好,作为佣人,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不能自行其事的,或者是因为中国的主人不要求他们惟命是从吧。这和外国不一样,外国的雇主要求雇员要切实地按要求做,不然雇主就会请他走人。    
    我的一位朋友住在中国,他有一大群的佣人,经常让他陷入两难,他们极其忠诚又极其固执——是既难得又让人讨厌的人,谈起这些奇怪的“家伙”,他不知道该炒他们的鱿鱼,还是给他们加薪!    
    中国的雇主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因为他知道他的指令可能会被撂在一边,在思想上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就像做生意留一些备用金似的,或者像机械学说的留些空隙减少摩擦一样。    
    中国的官员相互之间以及与上司之间,也或多或少有类似无视命令的现象。违反上级的命令,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自己比较懒,为了朋友,为了金钱。一个地方官,让他的佣人用水车到几里外的河里运水,因为他居住的地方的水有咸味。佣人并没有按部就班地听从命令,而是到附近有甜水的村子里取的水,很快将水就运回来了,而且少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即使这位官员知道他的佣人没有按照自己的命令去做,但只要有好水喝,他也就不多追究了,这应了中国的那句话:“会捉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中国人天生文弱,生怕得罪人,生怕出乱子,正因如此,如果有违反命令的行为,即使有500人知道内情,也不会有人去报告。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即表面上顺从,实际行为却相反:主人要求佣人把水池里的水用东西装起来,以后再用,他却把水全部倒进了井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