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阿拉伯通史 (1-25章) 作者:希提-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把基督教和犹太教传入也门。

南阿拉比亚的宗教,就本源来说,是一种拜星教,崇拜月神的仪式是普遍的。月亮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哈达拉毛人叫它“森”,米奈人叫它“瓦德”(爱、爱者、父亲),赛伯伊人叫它“艾勒麦盖”(赐予健康之神),盖特班人称为“阿木”(伯父或叔父),在万神庙里是居于首席的。月亮被认为是一个阳性的神,地位高于太阳,太阳是他的配偶②。“阿斯台尔”(金星,相当于巴比伦的女神“伊什台尔”,腓尼基的“阿什台尔”)是他们的儿子,是三神小组中的第三个成员。从这一对天体的配偶,生出其他许多的天体,都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北方阿拉比亚人所崇拜的“拉特”(《古兰经》里提及的偶像③),可能是太阳女神的别名。

一性派的基督教①,在很早的时候,就从北方,特别是叙利亚开始流入。逃避迫害的叙利亚传教士,在我们所不知道的时代,大概已潜入也门,但据历史的记载,到南部阿拉比亚来的第一个基督教代表团,是东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356年所派遣的代表团,团长西奥菲拉斯,是一个阿里乌斯派教徒。这个传道团的真实动机,在于国际政治活动,在于罗马和波斯两大帝国在南部阿拉比亚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西奥菲拉斯曾在阿登(亚丁)建筑一所教堂,在希木叶尔国其他的地方建筑两所教堂。相传有一个名叫菲米雍的圣徒,把一神教会从叙利亚传入纳季兰,纳季兰的人民在公元500年前后就接受了这种新的宗教。伊木·希沙木②和泰伯里50000492_0069_2③都告诉我们这个隐士的轶事,他是被一个阿拉伯队商虏来的,他们把他带到纳季兰。撒鲁支的叶耳孤卜(公元521年卒)曾用叙利亚语写信慰问纳季兰的基督教徒。第二位哈里发欧麦尔,于公元635—636年,把他们中不愿意接受伊斯兰教的人放逐到伊拉克去④。迟至公元840年,我们还听到有一个名叫马尔·佩特勒斯的人,担任萨那和也门的主教。

在希木叶尔第二王朝时代,犹太教在也门也流传很广。犹太教必定早已传入北部阿拉比亚,这或许是由于公元70年泰特斯征服巴勒斯坦,而且毁灭耶路撒冷的结果。据保存下来的人名来判断,阿拉比亚的犹太教徒,大多数一定是犹太化的亚美尼亚人和阿拉比亚人,都不是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子孙。在第六世纪初期,这种希伯来的宗教在也门的势力很大,甚至希木叶尔最后的国王左·努瓦斯(图伯儿·艾斯耳德·卡米勒的后裔)也是一个犹太教徒。事实上,也门所有的十万犹太人,1948年以后已被移送到以色列去了。

南部阿拉比亚人,对于新近传入的这两种一神教,有改宗这教的,有改宗那教的,互相竞争,遂引起激烈的仇恨。左·努瓦斯显然是代表爱国主义者的精神的,他因为痛恨信奉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人对于也门的统治,连带着也痛恨本地的基督教徒。据说,公元523年10月在纳季兰屠杀基督教徒的,就是这个信奉犹太教的国王(《古兰经》85∶4)①。据阿拉伯的传说,道斯·左·特拉班(Dawsdhu…Tha‘labān或Thu‘lubān),死里逃生,曾向拜占廷皇帝查士丁一世求援,因为当时他被认为是各处基督教徒的保护者。查士丁一世曾写信给阿比西尼亚的尼加斯(国王的称号,阿拉伯语叫奈查史'Najāshi')(据铭文的记载,他的名字是克里卜·伊拉·艾斯比哈),因为他代表距离惨案发生处最近的基督教强国。据说尼加斯曾派遣艾尔雅兑统率大军七万人横渡红海到阿拉比亚。这次战役遂陷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的罗网之中,因为拜占廷的政策是企图通过阿比西尼亚,而使阿拉比亚各部族受拜占廷的影响,并且利用他们去反对波斯②。阿比西尼亚人曾于公元523年和525年两次取得胜利。第二次战役的统帅是艾卜赖海(Abrahah,Abraham'亚伯拉罕'的变形),他原是艾尔雅兑手下的将官,但此次与长官不和,并接管了总司令部。据泰伯里说,左·努瓦斯策马而驰,“奔入海涛中,从此与人世永诀”①。希木叶尔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至此告终,而也门独立的时代,也从此结束了。古代希木叶尔朝的光荣历史的遗迹,现在仅存的只是亚丁之东的一个不著名的部族的名字——希木叶尔。

阿比西尼亚人,原是来援助阿拉比亚的基督教徒的,但他们象在通常情况下一样,作为征服者停留下来了。他们变成殖民者②,自公元525年至575年,他们停留下来管制那个地方的人民,他们的远祖原是从那里迁移到非洲海岸的。被公认为是阿克苏姆总督的艾卜赖海,在当时的首都萨那,建筑了一座当代最壮丽的主教大礼拜堂,阿拉伯的作家称为盖里斯(al…Qalīs,al…Qulays,al…Qullays都是希腊语 ekklēsia一音之转,这个字本义是教堂)。这个主教大礼拜堂,是用古时马里卜城的已坍塌的石料建筑起来的,现在只剩遗址了。

信奉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人,显然一心要想使当地人变教,并且一心想与崇拜偶像的麦加抗衡,因为麦加是北方的朝觐的中心,而朝觐的人,会给圣地的居民和沿途的居民带来大宗的收入。阿比西尼亚的藩王显然顺利地建立起一个能吸引广大群众的南方的圣殿,来损伤希贾兹的圣寺(克而白)。这种半经济半宗教的竞争的史迹,在本地的传说中保存下来;相传属于弗盖木部族的两个阿拉比亚的多神教徒,恋恋不舍地崇拜克而白,在一个节日的前夕,他俩亵渎了萨那的主教大礼拜堂,艾卜赖海遂兴问罪之师,进攻麦加。这事件据说是发生在先知诞生的那年(公元570年或者571年),那年被称为象年(‘ām al…fil)。艾卜赖海骑着一只大象到北方去,希贾兹的阿拉比亚人,见所未见,大为感动,故以象纪年。阿比西尼亚的军队,是因出天花而毁灭的,《古兰经》里的小圆石(sijjīl),就是指天花而言的①。

在这个时代,还发生了一个重大的事件,这件大事,在伊斯兰教的文献中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马里卜的大水坝因山洪暴发而崩溃了②。伊斯法哈尼以所著编年史(公元961年脱稿)第8卷专门叙述希木叶尔王朝③,据他的考据,这灾难的事件发生于伊斯兰教之前四百年,但雅古特的考据更接近真实,他认为这件事发生于阿比西尼亚人统治南部阿拉比亚的期间④。这个大水坝的遗址,直到现在还可以供人凭弔。艾卜赖海曾树立一块碑,碑文是用阿拉伯语写的,内容是叙述大水坝某一次的破裂,碑文的年代,相当于公元542—543年,碑文已被格勒泽尔发见,而且发表了⑤。

在艾卜赖海时代的这次破裂之前,还发生过一次破裂,那就是在公元450年山洪冲破大水坝。但大水坝的工程后来又修复了。《古兰经》(34∶15)所讽示的最后的灾害,一定是发生于542年之后、570年之前的。在古代某次大水坝破裂之后,接着就有加萨尼人和莱赫木人两个部族的迁移,前者迁移到叙利亚的豪兰地方,变成东罗马帝国的藩属;后者迁移到伊拉克的希拉地方,南方阿拉伯语的铭文新近有许多在那个地方被发掘出来了。加萨尼人是以大水坝破裂之年为自己的纪元的⑥。除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加萨尼人和台努赫人外,泰伊人和肯德人以及北部和中部阿拉比亚其他许多强大的部族,也都自称原籍是南部阿拉比亚人。现在,叙利亚还有许多家族,把他们移入叙利亚的年代追溯到大水坝破裂的时候。

有些后期的阿拉伯学者利用山洪暴发、水坝崩溃的惊人事件,去说明南部阿拉比亚商业和农业逐渐衰落,以及经济繁荣情况和国民生活状况逐渐下降的长期过程①;其实,这种衰落,如上文所述,是罗马船舶进入红海,两种新宗教互相倾轧,和后来受外国人统治的结果。我们把后来的编年史中所载的大水坝崩溃的故事加以分析之后,就可以知道,那不过是把促成南部阿拉比亚社会分崩离析和最后崩溃的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加以集中的和戏剧性的渲染而已,不过是把长期腐败的许多结果都算在一件事情的帐上而已。著述编年史者对于造成这件悲剧的真实原因的无形的性质,似乎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所以传说一只老鼠翻转了五十个男人所不能移动的一块大石头,整座大水坝因此而崩溃②。依据传说,当穆宰伊基雅在位的期间,这只老鼠做了这件重大的划时代的工作。

依据传说,从阿比西尼亚人的统治下解放也门的爱国运动,在希木叶尔古王朝的后裔中找到了它的英雄——赛义夫。赛义夫的成功的斗争史,他的传奇,在阿拉伯史话中颇有地位。这种斗争史,十四世纪时在埃及又经过人们的修润,现在,阿拉伯的说书人,还在开罗、贝鲁特和巴格达的咖啡馆里讲说这个故事。依据传说,赛义夫请求君士坦丁堡援助他抵抗阿比西尼亚,这种要求当然不会被接受的,因为阿比西尼亚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所以和拜占廷是亲善的。于是希拉城的阿拉伯国王介绍他到麦达因(塞琉西亚—泰西封)的萨珊朝廷去见波斯皇帝克斯拉·艾努舍尔旺①。当时,世界的命运,大半是在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廷人和信奉祆教的波斯人的手里,阿克苏姆扮演着拜占廷非正式的代理人。信奉基督教的阿拉比亚人是亲拜占廷的,他们仰赖君士坦丁堡的保护和眷顾;犹太教徒和崇拜多神的阿拉比亚人是亲波斯人的,他们希望获得泰西封的援助。公元575年,波斯皇帝应赛义夫的恳求,派遣韦海赖兹统兵八百名,击溃阿比西尼亚驻防军,从可憎的非洲人统治之下解放了也门。起初,建立了一个联合政府,以赛义夫为有职无权的元首。赛义夫定居于古代的雾木丹堡宫,在阿比西尼亚人统治的期间,雾木丹显然成了古迹。但不久,也门就变成一个波斯州,南部阿拉比亚人发现自己仍然是亡国奴,不过换了一个新主子而已。

我们从这个传说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阿拉比亚的两边,各有一个强国——信奉祆教的波斯和信奉基督教的阿比西尼亚(以拜占廷为后盾)——这两个强国都想继承他们的邻国——新近灭亡的南方阿拉比亚王国,故彼此竞争。信奉基督教的阿拉比亚人同情于拜占廷,故招致了阿比西尼亚的干涉,犹太教徒和多神教徒倾向波斯,故予波斯以可乘之机。北方的叙利亚—阿拉比亚沙漠阻拦着世界强国,南方的阿拉比亚却变成那些强国进入这个半岛的通路。

公元628年(回历纪元6年),波斯驻也门的第五任州长巴赞信奉了伊斯兰教。自这个新宗教诞生以后,人们对这个半岛的兴趣,已移到北方去了。从此以后,阿拉比亚历史的水流,在北方的河床里流动,希贾兹取也门的地位而代之,也门不再为世人所重视了。

 



① Bk。IX,ch。4,§2。 
②  Tr。W。H。Schoff(New York,1912),§24。 
① Erythraean Sea,§29。 
② Ibid。§20;D。H。 Müller,Die Burgen und Schl(sser S(darabiens nach demIklil desHamdànì;2 pts。(Vienna,1879—1881)。 
③  以实玛利人是易司马仪的子孙,就是北方的阿拉伯人。——译者 
① Bk。VIII,ed。Nabih A。Faris(Princeton,1940);The Antiquities ofSouth Arabia(Princeton,1938);Bk。X,ed。Muhibb…al…Dīn al-Khatīb(Cairo,1368)。 
①  参阅Corpus inscriptionum Semiticarum,pars iv(Paris,1889 ff。)。 
① 参阅Nielsen,Handbuch,vol。i,pp。64以下;F。 V。 Winnett in Bulletin,American Schoolsof Oriental Research,no。73(1939), pp。 3—9; G。 Ryckmans inBulletin,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vol。xiv(1952), pp。1以下;Jacques Ryckmans,L’Instituiion monarchique en Arabie méridionale avant l’lslam(Louvain,1951),pp。257以下。 
② MKRB这个尊号的发音是不确定的。 
① 参阅本书第37—38页。 
② Ahmed Fakhry; An Archaeological Journey to Yemen;vol。i( Cairo; 1952),pp。 29—56;Wendell Phillips;Qataban and Sheba (New York;1955); RichardL。Bowen and Frank p。 Albright; Archaelogical Discoveries in South Arabia(Bal…timore; 1958)。 
③  Faris; p。45。 
④ 关于废墟的描写可以参阅al…Azm,pt。2,PP。 50以下。 
① Murūj al…Dhahab, ed。 and tr。 de Meynard and de Courteille, vol。 iii(Paris。1864),p。 366。 
② Ta’rīkh Sini Mulūk al…Ard w…al…Anbiyā, ed。Gottwaldt(Leipzig, 1844),P。126。 
③ Buldān,vol。iv,P。383。 
④ 这是列哈彦人的首都,约在公元前500—300年。参阅本书第42页。 
① 参阅 Phillips, p。 247。关于历代国王的名单,可以参阅 Müller, Die Bur…gen,pt。2,PP。60—67;G。Ryckmans,Les noms propres sud…sémitiques,vol。i(Lo…uvain;1934), pp。 36以下; H。St。J。B。Philby,The Background of Islam(Ale…xandria 1947);pp。 143—144。 
① 古实(Cush)本义是黑人,这是埃塞俄比亚人的祖先的名字,后来成为他们的名称。——译者 
①  Buldān,vol。iii,p。811,1。8。 
② 骨尺(cubit),是指从肘到中指尖的长度,约合18至22英寸。——译者 
③ 这种薄石片是当地出产的质量极好的白云母片,可以当玻璃用,商业上叫做千层纸。——译者 
④ 雅典娜在希腊神话里是司智慧、学术、技艺、战争的女神,是雅典的守护神。——译者 
① 孟菲斯(Memphis),埃及古都,位于尼罗河左岸,在开罗南12英里处。——译者 
② 参阅《古兰经》34∶17-18。 
③ Bk。XVI,ch。4,§4。 
④ Pliny,Bk。XII,ch。41。 
① 参阅 George F。Hourani文,载Journal of Near Eastern Studies; vol。 xi(1952),pp。291—295。 
① 哈伯舍就是哈达拉毛。参阅 Nielsen,Handbuch;vol。i;p。104。(哈达拉毛有一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