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丽与哀愁-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宋美龄就曾承认:“……我必须对艾森豪威尔总统的风度、宽大和友善致谢。他曾派霍华德把令人鼓舞的信息送给蒋总统和我,并向我们殷殷致意。霍华德先生是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系的执行委员会主席,也是我们多年来的忠实好友。这信息是强调坚守台湾和澎湖群岛对自由世界之重要性……”(见宋美龄作《畅谈年来所思所感》一文,该文辑于1986年12月15日出版之《妇联三十五年》一书第7页。)    
    美国《时代》杂志老板亨利鲁斯,也和蒋介石夫妇维持着相当友善的关系。基本上,类似亨利鲁斯当年对蒋介石夫妇如此“友善”、全力“配合”的原因,和美国若干报业人士向来就和当权派友好的传统有关。    
    这些美国新闻界贵人,成为宋美龄最重视的一群贵客,这可以证明宋美龄充分体认美国社会的特质,她晓得只要掌握了新闻界的一颗难以捉摸的心,就等于掌握了一艘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方向,掌握了美国的新闻界,对宋美龄推动国民外交,或是正式外交,都有神奇的功效,无论是对军火商,或是美国政府官员,掌握新闻界方向,可说是一个先决条件。    
    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讨好美国政府,也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抗战时美国的“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时常以物资援助中国,蒋介石为了回报美国政府和民间,便曾经在1941年,以四川特产的一对熊猫,馈送给美国当局,回报美国对中国的援助,这算是早期的“熊猫外交”!


中篇 大陆秘史之部第四章 丈夫授权,参与政事(9)

    4。9 统一战线,姐妹团圆    
    当国民党政府在蒋介石领导下,一开始宣布抗战以后,在延安的共产党组织亦对蒋介石政府展开笑颜,而斯时,一向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宋家姐妹,彼此之间封冻的情谊,出现了缓和解冻的迹象。    
    早些年,宋家姐妹之间的矛盾是异常激化的,宋庆龄和她的姐妹间,几乎到了彻底决裂的地步,但是,随着抗日战争的日渐扩大,姐妹间在公开场合同时出现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这正浓厚地意味着“国共合作”的明显形式。更让熟悉宋家姐妹间激烈矛盾的人不敢置信的是,宋家三姐妹居然在公开的场合,一起合照留念,十足表现一种姐妹同心抗日的气氛。早在抗日之前,宋家三姐妹原本就对儿童和妇女工作,做出了许多的努力,直到抗战发生,宋美龄和大姐宋霭龄组织了一个“妇女指导委员会”,作为战时妇女工作的主要机构,在战时的救济工作上,发挥了很大的功能。    
    “妇女指导委员会”是效法美国在欧战时期设立的“妇女委员会”,美国这一妇女组织是配置在官方的“国防会议”(THE COUNCIL OF NATIONAL DEFENSE),在这个妇女委员会之下,美国在各州设立分会,目标是组织全美国的妇女共同参与第一次大战的战时工作。同时,在当年的英法等国,发动了大批的妇女去从事供应军需粮饷、烘焙面包、缝制沙袋、缝补军鞋甚至取代原有男人应该做的事情,由妇女去做些农田生产、交通运输等粗重工作。    
    “妇女指导委员会”是中国妇女组织历来最庞大的一个,也是最具全国规模的一个。在宋氏姐妹的号召下,它在全中国拥有300多个分支单位,而据宋美龄的说法,在“妇指会”的领导下,“成群青年女子,穿着雄纠纠的军装,无畏无倦地出入于前线炮火和烈日之下,每成为中外战地记者惊异和称佩的对象。”在战时难童的照顾上,宋庆龄也继续以往的努力,做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宋庆龄的政治信仰,她创办的一所孤儿院是设在中共抗战时代的根据地延安。宋霭龄对儿童福利工作的奉献,也有不少的功绩,她的丈夫孔祥熙曾经为了儿童福利工作,大力捐输过。    
    1939年,宋美龄在一次讲演中说,“我们现在保育了2万个儿童,每月经费25万元,除国家补助大约1/4以外,大部分都是辛辛劳劳捐募得来的。”    
    4。10 工业合作,姐妹妥协    
    早在“新生活运动”期间,就有所谓的“工业合作社”的组织存在,可是,到了对日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军阀对占领区工业设施的大力破坏,当时有三位外国人(分别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夫妇和新西兰人路易·艾礼三人)提议,所以才创办了工业合作社。    
    据《孔祥熙先生年谱》的记载,工业合作社是在1938年的春天成立的,最早成立了所谓的“工业合作协会”,由孔祥熙任董事长,它成立的背景是有鉴于“民国廿七年春季,政府以沿海各省工业,尽被日寇摧残,沿海口岸又为敌封锁,内地工业产品,渐感缺乏,农产品亦感出路减少,于是成立工业合作协会,全力推动,以合作方式,组织当地人力,利用各方物资,就地取材,在全国各地发展小型工厂,既可避免敌机轰炸,复可利用后方丰富物资,增加工业生产,供应战时军民需要。”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一直到1941年11月,前后方的16个省份区内,设立了工业生产合作社近2000个,动员失业工人、荣誉军人及难民一共达15万人,参加战时生产,每月生产的总值超过2000万元整国币。    
    抗日战争使得原本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地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而在宋家三姐妹之间,原本亦是貌合神离的感情,却因为抗战而达到表面复合的效果。    
    就工业合作社而言,宋家三姐妹似乎是“各取所需”,宋霭龄因为本身家族拥有庞大企业的关系,她非常赞成企业和劳工之间的结合,虽然这种结合不见得能够行之久远;宋庆龄的立场,一向是主张团结工农;而宋美龄则是基于希望老百姓能在经济生活上,更加独立,而不依赖政府单方面的帮助。    
    三姐妹难得获得了一致的见解,这是难能可贵的一幕。    
    但是,宋庆龄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却并未因宋家三姐妹关系的融洽而解冻。    
    而且,在重庆时代的宋氏姐妹,还是由于一些不愉快的“意外”事件,双方发生了有趣的摩擦,当然,这些意外多半是从蒋介石的重庆官邸中,不经意传出来的。    
    另据一位抗战时期在重庆蒋介石官邸从事电话接听工作,后来留在大陆的王正元说:宋美龄有一次打专线电话给宋子文,她叫宋子文关照戴笠,要戴笠不要再在宋庆龄那儿“胡来”了,如果我听到什么的话,我不会放戴笠手下的人过去。(以上资料分别见大陆出版的《文史资料丛刊》和ISRAEL EPSTEIN著之《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书中,《宋庆龄》一书系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    
    据老一辈的资深记者表示,当年宋美龄所谓要戴笠手下不准胡来,是指有一次,戴笠的部下,对外宣称他们有一个情报来源,指左派的宋庆龄和一位美国士官长“过从甚密”。当时,宋庆龄年纪只不过30出头,又是孀居之身,女人首重名节,对此一“指控”相当生气。试想,和美军士官长“过从甚密”并不代表就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情报人员硬是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引起外界话题骚动,自是对宋庆龄名誉上的一大污损和威胁。    
    诸如此类的事情,听在宋美龄耳朵里,自然要为姐姐打抱不平!


中篇 大陆秘史之部第四章 丈夫授权,参与政事(10)

    4。11 “总统特使”,风靡美加    
    在二次大战期间,宋美龄不断风尘仆仆于国境内外,代表蒋介石的中国政府出使美国,这是宋美龄另一个生命起伏高点。作为蒋介石的妻子,加之拥有丰富的国际常识,她有充分的条件代表蒋介石出使美国。    
    1942年11月18日,宋美龄启程飞美,表面上的理由,宋美龄是到美国“治疗皮肤病”,可是稍具一些外交常识的人都会觉察,这个理由只是一个外交辞令的“白谎”,明显的,宋美龄是想利用美国和日本参战的机会,劝募更多的美国援助,帮助中国人民和她丈夫领导的财政日渐枯竭的政府。    
    为了掩人耳目,宋美龄确实在纽约的哥伦比亚长老医学中心,住了一段可观的时间,专心治皮肤病,她在这家豪华的医院住了将近4个月。    
    不久,宋美龄在哥伦比亚长老教会医学中心治病的消息,被美国媒体知悉,经美国白宫证实,引起了美国大众对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来访的高度兴趣。    
    宋美龄出院之后,在白宫接受了罗斯福总统夫妇一个星期的款待。随后,宋美龄在罗斯福夫妇的安排下,到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表演讲,她成为当时美国新闻媒体的最热门人物,不但是因为她是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的第一位非官方身份妇女,而且也是中国和美国缔交以来的160年间,第一位“国家元首夫人”,到美国国会殿堂演讲的。宋美龄无疑是缔造了一项历史纪录,更相对提升了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是宋美龄此生最感荣幸之一刻,也是当时的中国人最感到晕淘淘的一刻。宋美龄在美国参众两院演说,以及各地的旋风式访问,宋美龄已经成为那时全美最风靡的外国公众人物。    
    美国当时已经是最权威的《时代》(TIME)杂志就以宋美龄为封面人物,将宋美龄好好吹捧赞扬了一番。    
    她美丽的外表、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博得了美国友人的欢心,可是,她的本性却在罗斯福家族的面前露出了真相。    
    她无论是住在医院或是白宫,宋美龄始终坚持她睡的床铺,一定要用丝质床单,理由是她患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不睡丝质床单,这种讨厌的疾病就会复发。    
    这一点让白宫的工作人员大为不解,为什么一个中国的“第一夫人”,在公开的场合不断强调中国在对日抗战火线上的苦难和悲惨,而自己却连睡觉都得挑选丝质的床单才行。    
    早先在白宫,罗斯福夫人对宋美龄的印象非常好,她曾经向人说,宋美龄是一个“很可爱的女人,意志坚强,绝对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就因为罗斯福总统夫人对宋美龄的深切同情,透过罗斯福夫人的引介,宋美龄在罗斯福夫人的带领下,去美国国会山庄,对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以她那字正腔圆的北方口音英语,向国会议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那两篇讲稿是她和她的外甥孔令侃的共同杰作。    
    但是,罗斯福总统对她似乎有一种成见,也许是罗斯福拥有一种穿透人心的眼睛。他可以从宋美龄尖锐的眼神中,找到他的结论。    
    宋美龄去白宫之后没几天,恰逢美国煤矿工人准备罢工。在一次晚餐的聚会上,罗斯福总统问到宋美龄对罢工的看法,以及国民党政府如何处理类似的罢工领袖时,宋美龄只做出了一个很小巧的动作,她把一只纤细的手,在自己的脖子上一抹,做出要杀人的动作,这个动作着实让罗斯福夫妇都不约而同吓了一跳。    
    罗斯福总统夫人后来在向人追忆这段往事时,曾经说过,她实在没有想到一只有如花瓣般的手,会是掐断贫苦大众脖子的手,从这里,她实在不晓得宋美龄到底懂得什么是“民主”?    
    或许,正是宋美龄这些内心世界的外露,招致罗斯福对她的缺乏信任。所以,宋美龄原本期待能够在美国得到一些实质上的利益和支援。可是,罗斯福总统似乎对这位中国的“第一夫人”十分小气,1942至1943年的美国行,只给宋美龄带来美国民众对她的虚幻声望,中国从美国得到的援助,依旧杯水车薪。    
    4。12 开罗会议的翻译兼秘书    
    如果说,抗日战争让宋美龄在中国国内的声望达到最顶点,那么,开罗会议无疑是宋美龄在国际间声望达到最高潮的一刻。    
    开罗会议是由美国、英国、中国三国领袖参与的一个战时国际高峰会议,其主要宗旨是在讨论如何重新分配美英等国,战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以及亚太地区的战后国际秩序等问题。    
    出席开罗会议的三国代表,分别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以及中国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美国和英国间是没有语言隔阂的,因此,罗斯福和邱吉尔并没有翻释的必要,倒是蒋介石因为不会英文,而宋美龄无疑便是责无旁贷地成为蒋介石的翻译兼秘书了。    
    开罗会议是中国从鸦片战争以来,正式进入国际社会的一个契机,也是中国经过6年的抗日战争以后,真正能够让中国跻身国际社会的重要会议,宋美龄对美英等国的充分认识,加上她尚称上乘的国际知识,对提升蒋介石的切身地位,以及中国的国际声望,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贡献。罗斯福在他的联合声明中赞誉蒋介石:“我所会见的蒋主席是一个具有大勇、大智,并且对于当年及未来的各种问题,都是特别精明而充分了解。今天我国和中华民国在友谊和目标一致上,有前所未有的更密切关系。”(见黄仁霖著《黄仁霖回忆录》第十章《开罗会议外记》)    
    不论罗斯福是否是对蒋介石做了溢美之词,但是,真正让蒋介石有系统地了解国际形势,终究还是宋美龄从旁协助的关系。    
    开罗会议的结论,是美英和中国达成一项共识,主张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必须迫使日本把二次大战前从中国夺走的所有领土,无条件归还中国,这些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和东北等地方。    
    


中篇 大陆秘史之部第四章 丈夫授权,参与政事(11)

    4。13 “打虎”放虎,母子心结    
    人都是有私心的,宋美龄自不例外。    
    内战,让国民政府统治区的经济情势日渐恶劣,恶性通货膨胀的势不可遏,经济崩溃的危机如影随形。    
    为了挽救金融危机,蒋介石在1948年8月13日,于庐山牯岭设计“经济紧急处分方案”,作为实施“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的先期政策规划。6天以后,也就是8月19日,政府想当然宣布实施“经济紧急处分令”,自8月19日起,发行金元券。    
    这项政策,蒋介石决定先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