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编过《凌烟阁功臣故事》、《令狐家传》等书,后亡佚。

(王瑞)


吕才(600~665)唐初哲学家。唐博州清平(今山东聊城)人。精阴阳、
方伎、舆地、历史诸书,尤长于乐律。太宗时任太常博士、太常丞、奉诏刊
订《阴阳书》,删减旧传讹伪、穿凿、不可信者,成书53 卷,合旧书47 卷,
共100 卷,颁行全国。确认“极微”与“气”是世界的本源,注意从对立关
系中寻求事物变化的原因。反对宗教迷信,对“禄命生成”说、“风水”说、
“五德”说进行了不懈的抨击。今《唐书》中《卜宅》、《禄命》及《卜葬》
等为其朴素唯物主义的著名代表作。贞观年间受诏参论乐事,为《秦王破阵
乐》协音律。显庆年间,亦奉高宗命修订《白雪》律。又曾参与著《文思博
要》《姓氏录》等书,其力作《隋书》(20 卷)今佚。

(王瑞)


刘知几(661~721),唐史学家。字子玄。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永隆年间举为进士。后任获嘉主簿十九年,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监
修国史。中宗时官太子中允、秘书少监等,参与编写《则天皇后实录》。玄
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后被贬为安州都护府别驾,原因是他直言敢谏为其子
犯罪辩解,最后死于贬所。毕生攻读史书,精研各史,曾参与修撰《三教珠
英》、《唐书》(80 卷),又与徐坚、吴兢共撰《则天实录》(30 卷),与
吴兢撰《高宗实录》,另外还自撰《睿宗实录》《刘氏家史》及《刘氏谱考》
等书。长期从事史馆修撰,洞悉史馆利弊,以为“史家”须兼“史才”、“史
学”、“史识”三长,而尤重“史识”。强调著史须直笔,不掩恶,不虚怖,
要以“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的态度修史。所著《史通》,是我国第一
部史学评论的专书,该书分析论证前此各种史书之优劣得失,各家史书及体
裁之源流特点,颇受历代史家推崇。

(王瑞)


《史通》唐刘知几撰。该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书共20
卷,原有52 篇,今存49 篇,分内、外两部分。内篇36 篇,外篇13 篇。综
观全书内容,内篇多论史籍源流、体例和编撰方法,外篇则多论史官建置的
沿革和史书得失。书中作者对与修史有关的许多问题,都具体阐述了自己的
观点,表现了卓越的识见和才能。书中,作者对过去的历史著作进行了认真
的总结。他把已往的史书分为《尚书》、《春秋》、《左传》、《国语》、
《史记》、《汉书》六家,一一探其源流,述其意义和作用,评其优劣得失。
同时,又把编年与纪传作为“正史”的二体,追本溯源,论其长短,辨其利
弊。对于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的《尚书》、《春秋》,刘知几敢于提出异
议,批评《春秋》“真伪莫分,是非相乱”,对书中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为亲者讳指责为“爱憎由己”,“厚诬来世”。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史学思想。
对于如何编写史书,刘知己作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不少值得重视的见解。
如他提倡编写纪传体的断代史,并主张增加都邑、氏族、方言、方物四志。
认为史书的内容应详近而略远,史家在编撰史书时,对史料应“博采”和“善
择”。他还认为编写史书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主张史书的语言措词应在如
实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前提下,采用当时的语言,反对摹拟古文和用浮词滥
调。这些主张在当时是颇有见地的。史家的品质才干直接关系到所编史书的
质量。对此,刘知几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提出了“才、学、识”为史学“三
长”的主张。认为史家应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者中“史
识”尤为重要。这一理论不但是对以往史学思想的总结,而且也是古代史学
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对后世史书的编写及历史评论学的建立,均有积极的
推动作用。总之,本书在史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肯定作者及其巨著的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者史学思想的局限。他对农民起义采取了轻蔑敌视的
态度。他一方面反对灾异说,认为灾样的存在属于自然现象,与人事无关,
但另一方面,在谈到编写史书的目的时,他又列上“族怪异”一条,这说明
其无神论思想并不彻底。另外,他虽提倡直笔,但为维护“名教”又主张一
定程度上用“曲笔”。这些都说明刘知几的史学理论仍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
务的。

(王军)


张说(667~730)唐朝著名大臣。字道济,一字说之,唐范阳(今北
京)人,有说洛阳(今属河南)人。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一等,授太子
校书郎,曾参与修撰《三教珠英》,累迁风阁舍人。因得罪武则天宠臣张易
之而被发配岭南。中宗时,被召回京,任黄门侍郎。睿宗时,任太子李隆基
侍读,不久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劝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监国。玄
宗即位,擢中书令,封燕国公。力助其诛杀太平公主。曾三度为相,三度遭
贬。任过朔方节度使,天平军大使、幽州都督。文思敏捷,朝廷公文多出其
手。曾与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撰《今上实录》(2O 卷,与唐颖合作)
已佚。又曾主持修撰《唐六典》行世。写诗亦有特色,传世有《张燕公集》。

(林吉玲)


吴兢(670~749)唐史学家。唐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则天
时入史馆,编修国史。中宗即位后,任为后补阙、起居郎、水部郎中,与刘
知几等共撰《则天实录》。玄宗称帝时,任卫尉少卿、谏议大夫,兼修文馆
学士,累迁太子左庶子,并仍参与编修国史。前后任史馆三十载,致力于史
学著述,有《中宗实录》(20 卷),《睿宗实录(5 卷),《唐春秋》(30
卷),《唐书备阙记》(10 卷),《太宗勋史》等,据传其能秉笔直书,刚
直不阿,所著《则天实录》有叙张昌宗诱张说诬证魏元忠谋反事,后张说为
相,请其删改,不听。另有《贞观政要》行世。

(王瑞)


《贞观政要》唐吴兢撰。其认为玄宗即位前后的政治状况,不如“太宗
政化,良足可观”。故编写《贞观政要》一书,概述贞观年间政事的纲要,
希望统治者能以此作为借鉴,以便维持和巩固唐朝政权。该书是一部政论性
的历史文献,体例新颖,条理清晰,简明扼要,风格别致。全书共40 篇,合
为10 卷,约八万字。分类编辑贞观年间(627~649 年)唐太宗李世民与名
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刘洎、马周、
戴胄、孔颖达、岑文本、姚思廉等四45 人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所上劝谏的
奏疏,以及记载政治上的一些重大措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太宗君臣论政的
情况。书中所涉及的问题,颇为广泛。如对于治国的方针、原则及历代治国
的经验教训,对于官府的设置,法律的制定以及官员的选拔任用与培养,对
于君臣的作风和相互关系等问题,均有所论列,保存了许多有关贞观政事的
资料,是研究唐初政治制度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王军)


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大臣,诗人。字子寿,唐韶州曲江(今
属广东)人。武则天时进士,初任校书郎,后任右拾遗,迁左补阙。时吏部
选拔官吏,常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级,以公允著称于世。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任中书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为
官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玄宗怠于政治,他常评论得失。曾预知安禄山必反,
建议玄宗早作处置,未被采纳。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 年)由于李林甫背
后进谗言,被罢相。任相期间,曾继张说监修《唐六典》。罢相后,李林甫
改为监修,该书为盛唐官制重要典籍。其《感遇诗》十二首作于被贬之后,
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曲江集》、《千秋金鉴录》等书已佚。曾参
与《朝英集》的编辑工作。

(王瑞)


《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题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出于张九龄等之
手。30 卷。以三师、三公、三省、九寺、五监、十二卫等为目,述其职司、
官佐、品秩。这些制度规程在当时虽未完全实行,但唐人讨论典章,也常加
引用。其中内容很多能够反映唐代政治、经济实况。

(刘双合)


司马贞唐朝史学家。唐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毕生研究史学,尤长
《史记》研究,发现褚少孙所增补之《史记》漏洞百出,出现多处错误,而
诸家注释又简陋粗疏,遂作《史记索隐》,凡30 卷。前二十八卷博采诸家音
释之长,间参个人见解。后二卷乃自作之述赞及补《史记》条例,并补作《三
皇本纪》。该书与南朝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以及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共同补注于《史记》正文以下,后人将其合称“史记三家注”,大大便利了
人们对《史记》的研究,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版本。唐玄宗开元年间曾历任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后又出任润州别驾。以精于《史(40 卷),
该书上讫隋末,下到唐代宗末年,叙事详于《唐书》,原书已佚,多为司马
光《资治通鉴》所采用。后累官至左可郎中,集贤殿学士等职。

(王瑞)


韦述(?~757)唐朝史学家。唐京兆万年(今治陕西西安)人。唐开
元年间举为进士,不久出任栎阳尉,参与修撰秘阁四部书录。又参照柳冲《姓
氏系录》,著《开元谱》(20 卷)。毕生所任多为史官,历任超居舍人、兼
知史馆、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等职。因有机会接触秘阁史料,史籍知识极
为丰富,著述甚丰。吸引令狐德棻、吴兢所撰纪传体唐史,著《国史》(123
卷),该书记事详赡雅正,为历代史家称道,是今行世之《旧唐书》(五代
后晋人著)前半部蓝本。另仿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体例,撰《西京新记》,
凡5 卷,今只有第三卷残卷尚存,据史料考证,曾参与修撰《唐六典》及自
著《高宗实录》(30 卷)、《唐职仪》(30 卷)、《唐春秋》(30 卷)及
《御史台记》(10 卷),今均佚。肃宗至德二年(757 年),因曾任伪官,
被流放渝州,不食而死。

(王瑞)


贾耽(730~805)唐宰相,地理学家。字敦诗,唐沧州南皮人。玄宗天
宝年间明经及第,由贝州临清县尉累迁至汾州刺史。后擢鸿胪卿,主持和各
族往来朝员,熟悉边疆山川风土,勤于搜集有关资料。历任山南西道、山南
东道、义成等镇节度使。德宗贞元九年(793 年),复入官至右仆射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居相位十三年,平生酷爱地理学,用裴秀制图法,
绘撰成《海内华夷图》和《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陇右山南图》、《贞
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及《吐蕃黄河录》等书。其中《古今郡国县道
四夷述》(40 卷),本土起自《禹贡》,外族起自《汉书》。郡县叙其增减
沿革,外族叙其兴衰,是一部地理沿革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瑞)


张守节唐代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尤精于地理。积半生精力,作《史
记正义》30 卷(或作20 卷)。对司马迁《史记》原文及裴骃《史记集解》
详加注释,保存了大量《史记》所据之原始资料。

(刘双合)


《史记正义》唐朝张守节撰,是注解《史记》之作,著名的《史记》三
家注之一。全书30 卷,以唐经疏体例。北宋时,与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合为一编,并把三家注散列于《史记》正文之下,
便利了阅读。该书保存了大量司马迁依据的原著文字、古代佚书、古文字等,
能纠正《史记》和徐广《史记音义》的失误;又征引古地理著作,释裴骃《史
记集解》,因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缺点是务博而拙于剪裁,显得繁而
冗。

(朱玉婷)


《大唐开元礼》唐开元中敕撰,150 卷。唐初礼司无定制,遇事临时议
定礼仪。开元中从张说奏,取贞观、显庆礼书,折衷异同,以为定制。由徐
坚等创始,萧嵩等完成,开元二十年(732 年)颁行,名为《大唐开元礼》,
分吉、宾、嘉、军、凶五礼。杜佑曾采其一部分,载入《通典》。新旧《唐
书·礼志》亦以此为蓝本。

(刘双合)


柳芳唐朝史学家。字仲敷,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幼好学,
酷爱史。唐开元年间举为进士,补为永宁县尉,因其史才,入直史馆。唐肃
宗时,奉诏与韦述共同续编吴兢所修盾史。编修期间韦述被贬,编修工作由
其继续进行,一直到肃宗乾元年才成,凡130 卷,成为五代后晋时所修《唐
书》之前半部主要蓝本,叙事清楚,很有参考价值。肃宗上元年因事被贬谪
黔中,巧遇亦被贬至巫州的高力士,遂询问史事于力士,乃感所续唐史之不
足,然《唐史》已成书,遂立志重著。即后来编年体《唐历》


杜怕(735~812)唐史学家。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少以门荫入仕,补济南郡参军、剡县丞。后入浙西观察使韦元甫幕府,又随
之至淮南节度使幕中,累官至检校主客员外郎。不久入朝任工部郎中,又迁
户部侍郎判度支。后历任岭南、淮南节度使。贞元十九年(803 年),擢检
校司徒同平章事。宪宗元和初年(806 年),封岐国公,兼度支盐铁等史,
主持财政,以三十年左右时间,著《通典》(200 卷)一书,是我国第一部
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开辟一新史学体裁的先河。该书上讫黄帝,下至唐天
宝,博采众史,将历代典章制度以类编排。是后又著《宾佐记》、《理道要
诀》,可惜均已失传。

(王瑞)


《通典》唐社佑撰。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通史。
从代宗大历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