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瑞)


《通典》唐社佑撰。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专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通史。
从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开始,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 年),撰述时间长
达35 年。该书所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至于肃宗、代
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在注中加以记述。今本《通典》共200 卷,分为食
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各门再分子目。对每
一种制度,都综贯古今,溯源明流,通其原委,极有条理。书中不仅保存了
大量有关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史料,成为考据唐以前掌故的“渊海”,而且
为编写制度通史开创了先例。这种体例虽来源于纪传体史书的书志,却超过
了以人物纪传为叙史中心的范围,发展成为专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典章制
度的文化专史。尤其应指出的是该书计有九门,而以“食货”为首,在“食
货”中,又以“田制”为先。这种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历代土地
关系的变革放在历代典章制度的首位加以叙述的作法实为作者首创。由此也
可看出,作者是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封建社会政治与文化发展基础的,在
当时有其进步意义。同时,本书对唐代记载特别详细,主张经世致用,这也
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史学思想。本书不足之处在于作者从维护封建礼教的观点
出发,以相当于全书过半的篇幅,记述礼、乐,致使全书臃肿,实属不当。
不过,该书毕竟为史籍编纂学开辟了一条新路。书成之后,“大传于时”,
对后代影响极为深远。

(王军)


李吉甫(758~814)唐宪宗时大臣。字弘宪,唐赵州赞皇(今治河北赵
县)人。父栖筠,德宗时御史大夫。子德裕,武宗时宰相,为唐代名门世家。
早年即以门荫入仕,唐德宗时历任太常博士,出为忠州、郴州、饶州等州刺
史。宪宗时,由考功郎中升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参与策划讨平剑南节度
使刘辟之叛。元和二年(807 年),出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策
划讨平镇海节度使李琦叛乱。并在一年多时间里,协助宪宗削平三十六个藩
镇,大大削弱诸藩力量。转而任淮南节度使,任职期间,筑富人、固本二塘,
溉田近万顷,又筑高邮堤,以利漕运。六年(811 年)任宰相,致力裁撤冗
员,共裁撤官员八百,吏一千四百员,为唐代著名改革家。并使魏博节度使
田兴(即田弘正)、淮西叛将吴元济归降。毕生多著书,而又以地理著作为
多。《十道图》(10 卷),《古今地名》(3 卷),《删水经)(10 卷),
《元和国计簿》(10 卷),以及《元和郡县图志》(40 卷)等皆为其著名作
品。

(王瑞)


李翱(772~841)唐朝史学家。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治甘肃秦安县
东)人。唐韩愈侄婿。贞元年间举为进士,授校书郎。元和初年,转任国子
博士,史馆修撰,积极跟随韩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及参与者。精于
史学研究,为人耿直,刚直不阿,曾直言上疏痛斥史官对大臣作传所记不实
虚饰之辞,主张对上交史馆的行状,应以事实为根据,少以褒扬浮夸之词,
得到宪宗的赞同和重用,命任考功员外郎、札部郎中,庐州刺史等职。文宗
时,继续担任要职,历任谏议大夫、中书舍人、桂管防御使、湖南观察使等。
著作有《论语笔解》(2 卷),《五木经》(1 卷)是其现存的代表作。另有
《李翱文集)18 卷行世。

(王瑞)


郑处海唐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字延美,一作廷美。太和进士,
官至检校刑部尚书、宣武节度使。任校书郎时,以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叙
事不详,乃于宣宗大中九年(855 年)撰《明皇杂录》3 卷,记玄宗一代杂事,
间有肃、代二朝事。

(刘双合)


《明皇杂录》笔记。唐郑处诲撰。二卷,别录一卷。因所记多为唐玄宗
轶事,故名。对于当时朝政,颇有不满,但不尽是史实,杂有神怪之谈。

(刘双合)


韦昭度(?~895)唐末史学家。字正纪,唐末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咸通年间举为进士、唐僖宗时任兵部侍郎,同平章事。后为昭宗重用,拜为
相。因与户部侍郎崔昭纬有隙,遭其从中挑拨,被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和凤翔
节度使李茂贞所杀。曾奉诏与杨涉共同编著《续皇王宝运录)(10 卷),叙
述唐朝末年史事,可惜今已散失,而其好多史料为《资治通鉴考异》所征引。

(王瑞)


赵莹(885~951)五代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字玄辉。后唐明宗时,
为石敬瑭部属,敬瑭建立后晋,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在相位中,选任
史官,纂补唐代《实录》,并组织人员,制定方案,编写《唐史》。出帝开
运二年(945 年)撰成,他时已罢相,由继任相位的刘昫领衔奏上,故题刘
昫撰。次年,复相位,契丹入汴,被俘北上,仕契丹太子太保,卒于幽州。

(刘双合)


刘昫(887~946)五代时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字耀远。后唐庄宗
时,由太常博士擢至翰林学士,后自瑞明殿学士拜相。执政期间,曾革除财
政弊端,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在唐、晋两朝都监修国史,后晋出帝
开运二年(945 年)领衔《唐书》(即《旧唐书》)200 卷。该书编修缘起于
晋高租天福六年(941 年),编撰者为赵莹诸人。刘昫出力甚少。

(刘双合)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 年)二月,高祖石敬瑭
命张昭远、贾纬等人修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出帝开运二年(945 年)
六月,书成。时因刘昫接替赵莹任宰相,按唐朝以宰相监修国史之例,由刘
昫奏上,故署名刘昫撰。本书原名《唐书》,后为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编
撰的《新唐书》相区别,改名《旧唐书》。全书有本纪20 卷,志30 卷,列
传150 卷,合计200 卷。上起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年),下迄哀帝天祐四
年(907 年),记载了唐朝290 年的历史。该书本纪前半部分,即穆宗长庆
(821—824 年)以前,多采用唐代官修实录和国史旧本的资料,取舍剪裁较
为得当,文辞颇为简明。长庆以后,因无本可据,均由编者根据所搜集的资
料编撰而成,故内容繁杂,差错较多。本书有志30 卷,较详细地记载了唐代
的典章制度。其中礼仪、音乐、职官、刑法、食货诸志编写较好。列传部分
因编写资料大体与本纪所依据的资料相同,共记载了一千多人的事迹,保存
了不少珍贵史料。如在李密等人的传纪中,记叙了隋未农民起义的一些情况。
人物传记中对李白、杜甫、姚思廉等人的生平事迹均有较详细的记载。本书
列传中关于国内外各民族的记载分量较其他各史多,史料也较可靠。对研究
国内少数民族的历史和中外关系史有很大的意义。该书不足之处在于对某些
人物的传纪,仅列官阶履历,失之过简。又传记中时有重复,或一人两传,
或一事重见,实属不当,故后人对此曾加指责。明嘉靖十七年(1588 年)闻
人诠收集宋本校刻,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列入二十四史,与《新唐书》
并行。

(王军)


范质(911~964)五代,北宋大名宗城(今河北清河西南)人。字文素。
后唐长兴进士。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广顺间,任左仆射兼门下侍
郎,平章事。北宋初任宰相,封鲁国公。性卞急,好面折人,以廉介自持,
所得禄赐多给遗孤。曾著《五代通录》65 卷,欧阳修所作《五代史记》多所
取材,另有《邕管记》。

(许修仲)


宋辽金

薛居正(912~981)北宋史学家。字子平。仟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后唐清泰进士,历仕晋、汉、周三朝。后周时官至刑部侍郎。入宋后,任户
部侍郎,加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乾德初,任参知政事。开宝六年(973 年),
卢多逊、扈蒙等受命修《五代史》,由薛监修。旋拜门下侍郎、平章事。七
年,《五代史》成,又名《梁庸晋汉周书》,后世为别于欧阳修《新五代史》,
故又名《旧五代史》,计150 卷,保存史料丰富。太平兴国初,加左仆射、
昭文馆大学士。自参政至宰相,凡十八年。因服丹砂中毒而死。有《文惠集》。

(赵百世)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概而言称《五
代史》;后欧阳修《五代史记》刊行后,为区别起见,便冠以“旧”史,欧
书称《新五代史》。记事上起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 年)朱温称帝,下至
周世宗显德七年(公元960 年)北宋灭后周,计54 年的历史,全书150 卷,
有本纪61 卷,列传77 卷,志12 卷。编撰方法是以五个朝代断代为书,详细
记载,十国史事则入《世袭》、《僭伪》两个列传中,记载较略。计有《梁
书》24 卷,《唐书》50 卷,《晋书》24 卷,《汉书》11 卷,《周书》22 卷,
志12 卷。薛氏编撰时,以范质《五代通录》和各朝实录为依据,加之作者经
历过五代各朝,许多史事耳闻目睹,修此书时离五代末仅十余年,所以该书
叙事比较翔实,史料价值较高。但在史料整理和文字润色方面又显粗糙。《新
五代史》问世后,《旧五代史》渐次湮失。至清代,邵晋涵等人从《永乐大
典》中辑出旧文,补以《册府元龟》等百余种书,但已非旧貌。乾隆四十年
(1775 年),钦定为正史之一。1976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旧五代史》的标
点本。

(朱玉婷)


王溥(922~982)五代北宋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字齐物。后周时
官至参知枢密院事,加右仆射。北宋初任宰相,进位司空。平生好学,藏书
万余卷,著《唐会要》100 卷记唐代典章制度甚详。又著《五代会要》30 卷,
对研究五代典章制度有一定价值。

(单建国)


《唐会要》宋王溥撰。100 卷,514 目。记述唐代各项制度的沿革变迁。
唐德宗时苏冕编高祖至德宗九朝事,为《会要》40 卷。为“会要”体例之始。
宣宗时杨绍复续修40 卷。宋初王溥重加整理,并补收唐末史事,编成定本。
内容体例与《通典》相近。其中有新旧《唐书》所不载的史实。原本残缺,
今本出于清乾隆年间整理重编。

(单建国)


《五代会要》30 卷,宋王溥撰。此书系作者据《五代实录》写成,全
书共分租税团貌、逃户、盐铁等280 目,记述了五代50 年间所有典章制度。
五代时期,战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因而留于后世的史书可谓凤毛麟角、
唯依新、旧《五代史》;然有关典章制度方面内容又略而不详,而王溥作为
五代时人,对当时情况颇为熟悉,材料收集也非常广泛,故《五代会要》成
为这一时期唯一不可或缺的典章制度专史,受到史学家高度重视。

(朱松美)


李昉(925~996)北宋文学家。字明远。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后
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五代后汉乾祐进士。后周时官至知制诰、翰林学士。
宋初加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八年(983 年)擢参知政事。后曾两次出任宰相。是北宋开国之初
的文坛宗师。太平兴国年间,主持编纂北宋四大书中的《太平御览》、《太
平广记》、《文苑英华》三书,在保存古代文献典籍方面有重大贡献。又曾
参与编纂《旧五代史》。著有文集50 卷,已佚。

(赵百世)


《太平御览》北宋李昉等编,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六
年后书成,初名《太平总类》(又名《太平编类》),太宗为显耀自己,改
名《太平御览》。全书1000 卷,约500 万字。分55 部,4558 类,按天、地、
人、事、物顺序编排,类下编排资料以经、史、子、集为序,依时代先后排
列,先列书名,再录原文。征引广博,有1690 余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佚书
遗文,其所引用古书,十之七八今已亡佚,其中汉人传记百种、旧地方志200
种,更是难得的珍贵资料。该书最大优点是引书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的文
字。但其缺点是校订欠精,多有讹谬之处。1960 年,中华书局缩印的商务印
书馆1935 年的影印本是目前较好的本子,共四大册。

(朱玉婷)


《太平寰宇记》200 卷,宋乐史撰,本书是作者在北宋初期闽越始平,
北汉得灭之时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而成,主要叙述此间各州郡地理沿革,
户籍人口,风俗人物及宋以前周边少数民族与外国,分州郡沿革,领县多少,
州境、四至八到、户、风俗、人物等九条,内容丰富,为研究宋代历史地理
之要籍,此书撰成后,经辗转保存抄录,终缺二卷半。

(朱松美)


李沆(947~1004)北宋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字太初。太平兴国
进士。通判潭州,迁著作郎、直史馆。雍熙四年,迁翰林学士。淳化三年,
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四年,知河南府。真宗即位,复参知政事。咸平元年,
迁平章政事。吕端监修重撰《太祖实录》,未几,吕端罢相,由沆代之监修。
累加尚书右仆射。为政远虑先识,时称“圣相”。

(范海沛)


钱若水(960~1003)北宋史学家。新安(今属河南)人。字澹成,一
字长卿。雍熙进士,授同州观察推官。淳化初,以文学召试。历知制诰、知
审官院、同知枢密院事。真宗时,加工部侍郎,改充集贤院学士、判院事、
监修《太宗实录》。又参与重修《太祖实录》。判吏部内拴,知开封府,出
知天雄军兼兵马部署。后拜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井州事。卒谥宣靖。

(李建春)


《宋太宗实录》80 卷。钱若水、柴成务、宋度、吴淑、杨亿等奉宋真
宗敕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