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洵集-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 
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 
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 
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 
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 
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 
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 
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 
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 
之大,下而従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项籍】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 
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 
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 
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 
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 

…  8…

苏洵集                                                              ·17· 

天下之所为而余制其后,乃克有济。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 
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 
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 
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 
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 
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 
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 
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 
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 
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 
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钜鹿。籍诚能以必死 
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 
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 
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 
籍不能入哉?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 
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 
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 
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举 
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 
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 
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 
俱失焉。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 
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 
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 
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 
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 
门者而后曰险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 

…  9…

苏洵集                                                              ·18· 

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 
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 
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高祖】 

      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 
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 
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然天下已定,后世子孙之计, 
陈平、张良智之所不及,则高帝常先为之规画处置,以中后世 
之所为,晓然如目见其事而为之者。盖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 
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帝尝语吕后曰 :“周勃厚重少文,然 
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方是时,刘氏既安矣,勃又将 
谁安耶?故吾之意曰:高帝之以太尉属勃也,知有吕氏之祸也。 
虽然,其不去吕后,何也?势不可也。昔者武王没,成王幼, 
而三监叛。帝意百岁后,将相大臣及诸侯王有武庚禄父者,而 
无有以制之也。独计以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 
吕后佐帝定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以 
待嗣子之壮。故不去吕氏者,为惠帝计也。吕后既不可去,故 
削其党以损其权,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是故以樊哙之功,一 
旦遂欲斩之而无疑。呜呼!彼岂独于哙不仁耶!且哙与帝偕起, 
援城陷阵,功不为少矣,方亚父嗾项庄时,微哙诮让羽,则汉 
之为汉,未可知也。一旦人有恶哙欲灭戚氏者,时哙出伐燕, 
立命平、勃即斩之。夫哙之罪未形也,恶之者诚伪,未必也, 
且高帝之不以一女子斩天下之功臣,亦明矣。彼其娶于吕氏, 

… 页面 20…

苏洵集                                                              ·19· 

吕氏之族若产、禄辈皆庸才不足恤,独哙豪健,诸将所不能制, 
后世之患,无大于此矣。夫高帝之视吕后也,犹医者之视堇也, 
使其毒可以治病,而无至于杀人而已矣。樊哙死,则吕氏之毒 
将不至于杀人,高帝以为是足以死而无忧矣。彼平、勃者,遗 
其忧者也。哙之死于惠之六年也,天也。使其尚在,则吕禄不 
可绐,太尉不得入北军矣。或谓哙于帝最亲,使之尚在,未必 
与产、禄叛。夫韩信、黥布、卢绾皆南面称孤,而绾又最为亲 
幸,然及高祖之未崩也,皆相继以逆诛。谁谓百岁之后,椎埋 
屠狗之人,见其亲戚乘势为帝王而不欣然従之邪?吾故曰:彼 
平、勃者,遗其忧者也。 

… 页面 21…

苏洵集                                                               ·20· 

                      嘉祐集卷四·衡论上 

                                【衡论引】 

      事有可以尽告人者,有可告人以其端而不可尽者。尽以告 
人,其难在告,告人以其端,其难在用。今夫衡之有刻也,于 
此为铢,于此为石,求之而不得,曰是非善衡焉,可也,曰权 
罪者;非也。始吾作《权书》,以为其用可以至于无穷,而亦可 
以至于无用,于是又作《衡论》十篇。呜呼!従吾说而不见其 
成,乃今可以罪我焉耳。 

                                  【远虑】 

      圣人之道,有经,有权,有机,是以有民,有群臣,而又 
有腹心之臣。曰经者,天下之民举知之可也,曰权者,民不得 
而知矣,群臣知之可也,曰机者,虽群臣亦不得而知矣,腹心 
之臣知之可也。夫使圣人而无权,则无以成天下之务,无机, 
则无以济万世之功。然皆非天下之民所宜知。而机者,又群臣 
所不得闻,群臣不得闻,谁与议?不议不济。然则所谓腹心之 
臣者,不可一日无也。 

… 页面 22…

苏洵集                                                              ·21· 

      后世见三代取天下以仁义,而守之以礼乐也,则曰圣人无 
机。夫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顾三代圣人之机,不若后 
世之诈,故后世不得见耳。有机也,是以有腹心之臣。禹有益, 
汤有伊尹,武王有太公望。是三臣者,闻天下之所不闻,知群 
臣之所不知。禹与汤、武倡其机于上,而三臣共和之于下,以 
成万世之功。下而至于桓、文,有管仲、狐偃为之谋主,阖庐 
有伍员,勾践有范蠡、大夫种。高祖之起也,大将任韩信、黥 
布、彭越,裨将任曹参、樊哙、滕公、灌婴,游说诸侯任郦生、 
陆贾、枞公,至于奇机密谋,群臣所不与者,惟留侯、酂侯二 
人。唐太宗之臣多奇才,而委之深、任之密者,亦不过曰房、 
杜。 
      夫君子为善之心与小人为恶之心,一也。君子有机以成其 
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有机也,虽恶亦或济,无机也,虽善 
亦不克。是故腹心之臣不可以一日无也。司马氏,魏之贼也, 
有贾充之徒为之腹心之臣以济。陈胜、吴广,秦民之汤、武也, 
无腹心之臣以不克。何则?无腹心之臣者,无机也,有机而泄 
也。夫无机与有机而泄者,譬如虎豹食人而不知设陷井,设陷 
井而不知以物覆其上者也。 
      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 
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 
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燕安, 
田文所谓“主少国危,大臣未附”,如此等事,何世无之 。当 
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 
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 
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 
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传》曰: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彼冢宰者,非腹心之臣;天子安能举 

… 页面 23…

苏洵集                                                             ·22· 

天下之事委之,三年而不置疑于其间耶?又曰 :“五载一巡狩。 
 “彼无腹心之臣,五载一出,损千里之畿而谁与守耶?今夫一 
家之中,必有宗老,一介之士,必有密友,以开心胸,以济缓 
急。奈何天子而无腹心之臣乎? 
     近世之君宴然于上,而使宰相眇然于下。上下不接,而其 
志不通矣。臣视君如天之辽然而不可亲,而君亦如天之视人, 
泊然无爱之之心也。是以社稷之忧,彼不以为忧,社稷之喜, 
彼不以为喜。君忧不辱,君辱不死。一人誉之则用之,一人毁 
之则舍之。宰相避嫌畏讥且不暇,何暇尽心以忧社稷。数迁数 
易,视相府如传舍。百官泛泛于下,而天子茕茕于上,一旦有 
卒然之忧,吾未见其不颠沛而殒越也。圣人之任腹心之臣也, 
尊之如父师,爱之如兄弟,握手入卧内,同起居寝食,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尊其爵, 
厚其禄,重其权,而后可以议天下之机,虑天下之变。太祖之 
用赵中令也,得其道矣。近者寇莱公亦诚其人,然与之权轻, 
故终以见逐,而天下几有不测之变。然则其必使之可以生人杀 
人而后可也。 

                                 【御将】 

      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而御 
才将尤难。御相以礼,御将以术,御贤将之术以信,御才将之 
术以智。不以礼,不以信,是不为也。不以术,不以智,是不 
能也。故曰:御将难,而御才将尤难。 
     六畜,其初皆兽也。彼虎豹能搏、能噬,而马亦能踶,牛 

… 页面 24…

苏洵集                                                              ·23· 

亦能触。先王知能搏、能噬者不可以人力制,故杀之。杀之不 
能,驱之而后已。踶者可驭以羁绁,触者可拘以楅衡,故先王 
不忍弃其才而废天下之用。如曰是能踶,是能触,当与虎豹并 
杀而同驱,则是天下无骐骥终无以服乘耶? 
      先王之选才也,自非大奸剧恶如虎豹之不可以变其搏噬者, 
未有不欲制之以术,而全其才以适于用。况为将者,又不可责 
以廉隅细谨,顾其才何如耳。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 
李勣,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 
盛彦师,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苟又曰 
是难御,则是不肖者而后可也。结以重恩,示以赤心,美田宅, 
丰饮馔,歌童舞女,以极其口腹耳目之欲,而折之以威,此先 
王之所以御才将也。近之论者或曰:将之所以毕智竭虑,犯霜 
露、蹈白刃而不辞者,冀赏耳。为国家者,不如勿先赏以邀其 
成功。或曰:赏所以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 
说,非通论也。将之才固有小大,杰然于庸将之中者,才小者 
也,杰然于才将之中者,才大者也。才小志亦小,才大志亦大, 
人君当观其才之大小,而为之制御之术以称其志。一隅之说不 
可用也。 
      夫养骐骥者,丰其刍粒,洁其羁络,居之新闲,浴之清泉, 
而后责之千里。彼骐骥者,其志常在千里也,夫岂以一饱而废 
其志哉。至于养鹰则不然,获一雉,饲以一雀,获一兔,饲以 
一鼠。彼知不尽力于击搏,则其势无所得食,故然后为我用。 
才大者,骐骥也,不先赏之,是养骐骥者饥之而责其千里,不 
可得也。才小者,鹰也,先赏之,是养鹰者饱之而求其击搏, 
亦不可得也。是故先赏之说,可施之才大者,不先赏之说,可 
施之才小者。兼而用之,可也。昔者,汉高祖一见韩信而授以 
上将,解衣衣之,推食哺之;一见黥布而以为淮南王,供具饮 

… 页面 25…

苏洵集                                                              ·24· 

食如王者;一见彭越而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