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洵集-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页面 25…

苏洵集                                                              ·24· 

食如王者;一见彭越而以为相国。当是时,三人者未有功于汉 
也。厥后追项籍垓下,与信约期而不至,损数千里之地以畀之, 
如弃敝履。项氏未灭,天下未定,而三人者已极富贵矣。何则? 
高帝知三人者之志大 ,不极于富贵,则不为我用。虽极于富 
贵而不灭项氏,不定天下,则其志不已也。至于樊哙、滕公、 
灌婴之徒则不然,拔一城、陷一阵,而后增数级之爵,否则, 
终岁不迁也。项氏已灭,天下已定,樊哙、滕公、灌婴之徒, 
计百战之功,而后爵之通侯。夫岂高帝至此而啬哉,知其才小 
而志小,虽不先赏,不怨,而先赏之,则彼将泰然自满,而不 
复以立功为事故也。噫!方韩信之立于齐,蒯通、武涉之说未 
去也。当此之时而夺之王,汉其殆哉。夫人岂不欲三分天下而 
 自立者?而彼则曰:“汉王不夺我齐也。”故齐不捐,则韩信 
不怀。韩信不怀,则天下非汉之有。呜呼!高帝可谓知大计矣。 

                                 【任相】 

      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议者常曰:将与 
相均。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国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有 
征伐无征伐,相皆不可一日轻。相贤耶,则群有司皆贤,而将 
亦贤矣。将贤耶,相虽不贤,将不可易也。故曰:将特一大有 
司耳,非相侔也。任相之道与任将不同。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 
顽钝无耻,非皆节廉好礼不可犯者也。故不必优以礼貌,而其 
有不羁不法之事,则亦不可以常法御。何则?豪纵不趋约束者, 
亦将之常态也。武帝视大将军,往往踞厕,而李广利破大宛, 
侵杀士卒之罪则寝而不问。此任将之道也。若夫相,必节廉好 

… 页面 26…

苏洵集                                                              ·25· 

礼者为也,又非豪纵不趋约束者为也,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 
      古者相见于天子,天子为之离席起立,在道,为之下舆, 
有病,亲问,不幸而死,亲吊。待之如此其厚,然其有罪亦不 
私也。天地大变,天下大过,而相以不起闻矣,相不胜任,策 
书至而布衣出府免矣。相有他失,而栈车牝马归以思过矣。夫 
接之以礼,然后可以重其责而使无怨言。责之重,然后接之以 
礼而不为过。礼薄而责重,彼将曰:主上遇我以何礼,而重我 
以此责也,甚矣。责轻而礼重,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故礼以 
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廷而不 
恤其私。 
      吾观贾谊书,至所谓“长太息者”,常反复读不能已 。以 
为谊生文帝时,文帝遇将相大臣不为无礼,独周勃一下狱,谊 
遂发此。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 
夫汤、武之德,三尺竖子皆知其为圣人,而犹有伊尹、太公者 
为师友焉。伊尹、太公非贤于汤、武也,而二圣人者,特不顾 
以师友之,以明有尊也。噫!近世之君姑勿责于此,天子御坐, 
见宰相而起者有之乎?无矣。在舆而下者有之乎?亦无矣。天 
子坐殿上,宰相与百官趋走于下,掌仪之官名而呼之,若郡守 
召胥吏耳。虽臣子为此亦不为过,而尊尊贵贵之道,不若是亵 
也。 
      夫既不能接之以礼,则其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 
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 ,则其心不服 。故法曰:有某罪则加 
之以某刑。及其免相也,既曰有某罪,而刑不加焉,不过削之 
以官而出之大藩镇。此其弊皆始于不为之礼。贾谊曰 :“中罪 
而自弛,大罪而自裁 。”夫人不我诛,而安忍弃其身,此必有 
大愧于其君。故人君者,必有以愧其臣,故其臣有所不为。武 
帝尝以不冠见平津侯,故当天下多事,朝廷忧惧之际,使石庆 

… 页面 27…

苏洵集                                                              ·26· 

得容于其间而无怪焉。然则必其待之如礼,而后可以责之如法 
也。 
      且吾闻之,待以礼,而彼不自效以报其上;重其责,而彼 
不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者,天下无有也。彼人 
主傲然于上,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 
之为利。宰相利其君之不责而丰其私者,孰若自勉以全其身, 
安其禄位,成其功名之为福。吾又未见去利而就害、远福而求 
祸者也。 

                                 【重远】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仁矣乎?非仁也,势也。天下之势 
犹一身。一身之中,手足病于外,则腹心为之深思静虑于内, 
而求其所以疗之之术;腹心病于内,则手足为之奔掉于外,而 
求其所以疗之之物。腹心手足之相救,非待仁而后然。吾故曰: 
武王之不泄迩,不忘远,非仁也,势也。势如此其急,而古之 
君独武王然者,何也?人皆知一身之势,而武王知天下之势也。 
夫不知一身之势者,一身危,而不知天下之势者,天下不危乎 
哉!秦之保关中,自以为子孙万世帝王之业,而陈胜、吴广乃 
楚人也。由此观之,天下之势,远近如一。 
      然以吾言之,近之可忧未若远之可忧之深也。近之官吏贤 
耶,民誉之,歌之,不贤耶,讥之,谤之。誉歌讥谤者,众则 
必传,传,则必达于朝廷,是官吏之贤否易知也。一夫不获其 
所,诉之刺史,刺史不问,裹粮走京师,缓不过旬月,楇鼓叫 
号,而有司不得不省矣。是民有冤,易诉也。吏之贤否易知, 

… 页面 28…

苏洵集                                                              ·27· 

而民之冤易诉,乱何従始耶?远方之民,虽使盗跖为之郡守, 
檮杌饕餮为之县令,郡县之民,群嘲而聚骂者虽千百为辈,朝 
廷不知也。白日执人于市,诬以杀人,虽其兄弟妻子闻之,亦 
不过诉之刺史。不幸而刺史又抑之,则死且无告矣。彼见郡守、 
县令据案执笔,吏卒旁列,棰械满前,骇然而丧胆矣。则其谓 
京师天子所居者,当复如何?而又行数千里,费且百万,富者 
尚或难之,而贫者又何能乎?故其民常多怨而易动。吾故曰: 
近之可忧未若远之可忧之深也。 
      国家分十八路,河朔、陕右、广南、川峡实为要区。河朔、 
陕右,疆域之防,而中国之所恃以安。广南、川峡,货财之源, 
而河朔、陕右之所恃以全。其势之轻重如何哉?曩者北胡深入, 
西寇悖叛,河朔、陕右尤所加恤,一郡守、一县令,未尝不择。 
至于广南、川峡,则例以为远官,审官差除,取具临时,窜谪 
量移,往往而至。凡朝廷稍所优异者,不复官之广南、川峡, 
而其人亦以广南、川峡之官为失职庸人无所归,故常聚于此。 
呜呼!知河朔、陕右之可重,而不知河朔、陕右之所恃以全之 
地之不可轻,是欲富其仓而芜其田,仓不可得而富也。矧其地 
控制南夷、氐蛮,最为要害。土之所产又极富夥,明珠大贝, 
纨归布帛,皆极精好,陆负水载,出境而其利百倍。然而关讥、 
门征、僦雇之费,非百姓私力所能办,故贪官专其利,而齐民 
受其病。不招权、不鬻狱者,世俗遂指以为廉吏矣,而招权鬻 
狱者又岂尽无?呜呼!吏不能皆廉,而廉者又止如此,是斯民 
不得一日安也。方今赋取日重,科敛日烦,罢弊之民不任,官 
吏复有所规求于其间矣。淳化中,李顺窃发于蜀,州郡数十望 
风奔溃,近者智高乱广南,乘胜取九城如反掌。国家设城池, 
养士卒,蓄器械,储米粟以为战守备,而凶竖一起,若涉无人 
之地者,吏不肖也。 

… 页面 29…

苏洵集                                                               ·28· 

      今夫以一身任一方之责者,莫若漕刑。广南、川峡既为天 
下要区,而其中之郡县又有为广南、川峡之要区者。其牧宰之 
贤否,实一方所以安危,幸而贤则已,其戕民黩货,的然有罪 
可诛者,漕刑固亦得以举劾。若夫庸陋选耎不才而无过者,漕 
刑虽贤明,其势不得易置,此犹敝车躄马而求仆夫之善御也。 
郡县有败事,不以责漕刑则不可,责之,则彼必曰:败事者某 
所治某所者某人也。吾将何所归罪?故莫若使漕刑自举其人而 
任之。他日有败事,则谓之曰:尔谓此人堪此职也,今不堪此 
职,是尔欺我也。责有所任,罪无所逃。然而择之不得其人者 
盖寡矣。其余郡县,虽非一方之所以安危者,亦当诏审官俾勿 
轻授。贼吏冗流,勿措其间,则民虽在千里外,无异于处甸中 
矣。 

… 页面 30…

苏洵集                                                              ·29· 

                      嘉祐集卷五·衡论下 

                                 【养才】 

      夫人之所为,有可勉强者,有不可勉强者。煦煦然而为仁, 
孑孑然而为义,不食片言以为信,不见小利以为廉,虽古之所 
谓仁与义、与信、与廉者,不止若是,而天下之人亦不曰是非 
仁人,是非义人,是非信人,是非廉人,此则无诸已而可勉强 
以到者也。在朝廷而百官肃,在边鄙而四夷惧,坐之于繁剧纷 
扰之中而不乱,投之于羽檄奔走之地而不惑,为吏而吏,为将 
而将,若是者,非天之所与,性之所有,不可勉强而能也。道 
与德可勉以进也,才不可强揠以进也。今有二人焉,一人善揖 
让,一人善骑射,则人未有不以揖让贤于骑射矣。然而揖让者, 
未必善骑射,而骑射者,舍其弓以揖让于其间,则未必失容。 
何哉?才难强而道易勉也。 
      吾观世之用人,好以可勉强之道与德,而加之不可勉强之 
才之上,而曰我贵贤贱能。是以道与德未足以化人,而才有遗 
焉。然而为此者,亦有由矣。有才者而不能为众人所勉强者耳。 
何则?奇杰之士,常好自负,疏隽傲诞,不事绳检,往往冒法 
律,触刑禁,叫号欢呼,以发其一时之乐而不顾其祸,嗜利酗 
酒,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 
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 

… 页面 31…

苏洵集                                                              ·30· 

强者,则何病不至?奈何以朴敕小道加诸其上哉。 
      夫其不肯规规以事礼法,而必自纵以为此者,乃上之人之 
过也。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 
以恩,责之以措置天下之务,而易其平居自纵之心,而声色耳 
 目之欲又已极于外,故不待放肆而后为乐。今则不然,奇杰无 
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 
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今我 
绳之以法,亦已急矣。急之而不已,而随之以刑,则彼有北走 
胡,南走越耳。噫!无事之时既不能养,及其不幸,一旦有边 
境之患,繁乱难治之事,而后优诏以召之,丰爵重禄以结之, 
则彼已憾矣。夫彼固非纯忠者也,又安肯默然于穷困无用之地 
而已耶。周公之时,天下号为至治,四夷已臣服,卿大夫士已 
称职。当是时,虽有奇杰无所复用,而其礼法风俗尤复细密, 
举朝廷与四海之人无不遵蹈,而其八议之中犹有曰议能者。况 
当今天下未甚至治,四夷未尽臣服,卿大夫士未皆称职,礼法 
风俗又非细密如周之盛时,而奇杰之士复有困于簿书米盐间者, 
则反可不议其能而怒之乎?所宜哀其才而贳其过,无使为刀笔 
吏所困,则庶乎尽其才矣。 
      或曰:奇杰之士有过得以免,则天下之人孰不自谓奇杰而 
欲免其过者,是终亦溃法乱教耳。曰:是则然矣,然而奇杰之 
所为,必挺然出于众人之上,苟指其已成之功以晓天下,俾得 
以赎其过,而其未有功者,则委之以难治之事,而责其成绩, 
则天下之人不敢自谓奇杰,而真奇杰者出矣。 

                                 【用法】 

… 页面 32…

苏洵集                                                              ·31· 

      古之法简,今之法繁。简者不便于今,而繁者不便于古, 
非今之法不若古之法而今之时不若古之时也。先王之作法也, 
莫不欲服民之心。服民之心,必得其情,情然耶,而罪亦然, 
则固入吾法矣。而民之情又不皆如其罪之轻重大小,是以先王 
忿其罪而哀其无辜,故法举其略,而吏制其详。杀人者死,伤 
人者刑,则以著于法,使民知天子之不欲我杀人、伤人耳。若 
其轻重出入,求其情而服其心者,则以属吏。任吏而不任法, 
故其法简。今则不然,吏奸矣,不若古之良;民媮矣,不若古 
之淳。吏奸,则以喜怒制其轻重而出入之,或至于诬执。民媮, 
则吏虽以情出入,而彼得执其罪之大小以为辞。故今之法纤悉 
委备,不执于一,左右前后,四顾而不可逃。是以轻重其罪, 
出入其情,皆可以求之法。吏不奉法,辄以举劾。任法而不任 
吏,故其法繁。古之法若方书,论其大概,而增损剂量则以属 
医者,使之视人之疾,而参以己意。今之法若鬻履,既为其大 
者,又为其次者,又为其小者,以求合天下之足。故其繁简则 
殊,而求民之情以服其心则一也。 
      然则今之法不劣于古矣,而用法者尚不能无弊。何则?律 
令之所禁,画一明备,虽妇人孺子皆知畏避,而其间有习于犯 
禁而遂不改者,举天下皆知之而未尝怪也。先王欲杜天下之欺 
也,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