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苏洵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庐舍、徙城郭、易疆垅,不 
可为也。纵使能尽得平原广野而遂规画于其中,亦当驱天下之 
人,竭天下之粮,穷数百年专力于此,不治他事,而后可以望 
天下之地尽为井田,尽为沟洫。已而又为民作屋庐于其中,以 
安其居而后可。吁!亦已迂矣。井田成,而民之死其骨已朽矣。 
古者井田之兴,其必始于唐虞之世乎?非唐虞之世,则周之世 
无以成井田。唐虞启之,至于夏商,稍稍葺治,至周而大备。 
周公承之,因遂申定其制度,疏整其疆界,非一日而遽能如此 
也,其所由来者渐矣。 
      夫井田虽不可为,而其实便于今。今诚有能为近井田者而 
用之,则亦可以苏民矣乎!闻之董生曰 :“井田虽难卒行,宜 
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 。”名田之说,盖出于此。而后世 

… 页面 40…

苏洵集                                                              ·39· 

未有行者,非以不便民也,惧民不肯损其田以入吾法,而遂因 
之以为变也。孔光、何武曰 :“吏民名田无过三十顷,期尽三 
年,而犯者没入官 。”夫三十顷之田,周民三十夫之田也,纵 
不能尽如周制,一人而兼三十夫之田,亦已过矣。而期之三年, 
是又迫蹙平民,使自坏其业,非人情,难用。吾欲少为之限, 
而不禁其田尝已过吾限者,但使后之人不敢多占田以过吾限耳。 
要之数世,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至于贫,而彼尝已过 
吾限者,散而入于他人矣。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无几矣。如此, 
则富民所占者少而余地多,余地多则贫民易取以为业,不为人 
所役属,各食其地之全利,利不分于人,而乐输于官。夫端坐 
于朝廷,下令于天下,不惊民,不动众,不用井田之制,而获 
井田之利,虽周之井田,何以远之于此哉! 

… 页面 41…

苏洵集                                                              ·40· 

                      嘉祐集卷六·六经论 

                                 【易论】 

      圣人之道,得礼而信,得《易》而尊。信之而不可废,尊 
之而不敢废,故圣人之道所以不废者,礼为之明而《易》为之 
幽也。生民之初,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不耕而不沚,不 
蚕而不寒,故其民逸。民之苦劳而乐逸也,若水之走下。而圣 
人者,独为之君臣,而使天下贵役贱;为之父子,而使天下尊 
役卑;为之兄弟,而使天下长役幼;蚕而后衣,耕而后食,率 
天下而劳之。一圣人之力固非足以胜天下之民之众,而其所以 
能夺其乐而易之以其所苦,而天下之民亦遂肯弃逸而即劳,欣 
然戴之以为君师,而遵蹈其法制者,礼则使然也。圣人之始作 
礼也,其说曰:天下无贵贱,无尊卑,无长幼,是人之相杀无 
已也。不耕而食鸟兽之肉,不蚕而衣鸟兽之皮,是鸟兽与人相 
食无已也。有贵贱,有尊卑,有长幼,则人不相杀。食吾之所 
耕,而衣吾之所蚕,则鸟兽与人不相食。人之好生也甚于逸, 
而恶死也甚于劳,圣人夺其逸死而与之劳生,此虽三尺竖子知 
所趋避矣。故其道之所以信于天下而不可废者,礼为之明也。 
虽然,明则易达,易达则亵,亵则易废。圣人惧其道之废,而 
天下复于乱也;然后作《易》。观天地之象以为爻,通阴阳之变 
以为卦,考鬼神之情以为辞。探之茫茫,索之冥冥,童而习之, 

… 页面 42…

苏洵集                                                              ·41· 

白首而不得其源。故天下视圣人如神之幽,如天之高,尊其人 
而其教亦随而尊;故其道之所以尊于天下而不敢废者;《易》为 
之幽也。凡人之所以见信者,其中无所不可测者也。人之所以 
获尊者,其中有所不可窥者也。是以礼无所不可测,而《易》 
有所不可窥,故天下之人信圣人之道而尊之。不然,则《易》 
者岂圣人务为新奇秘怪以夸后世耶?圣人不因天下之至神,则 
无所施其教。卜筮者,天下之至神也。而卜者,听乎天而人不 
预焉者也,筮者决之天而营之人者也。龟,漫而无理者也,灼 
荆而钻之,方功义弓,惟其所为,而人何预焉?圣人曰:是纯 
乎天技耳,技何所施吾教?于是取筮。夫筮之所以或为阳、或 
为阴者,必自分而为二始;卦一,吾知其为一而卦之也;揲之 
以四,吾知其为四而揲之也;归奇于扐,吾知其为一、为二、 
为三、为四而归之也,人也。分而为二,吾不知其为几而分之 
也,天也。圣人曰:是天人参焉,道也,道有所施吾教矣。于 
是因而作《易》以神天下之耳目,而其道遂尊而不废。此圣人 
用其机权以持天下之心,而济其道于不穷也。 

                                 【礼论】 

      夫人之情,安于其所常为,无故而变其俗,则其势必不従。 
圣人之始作礼也,不因其势之危亡困辱之者以厌服其心,而徒 
欲使之轻去其旧,而乐就吾法。不能也,故无故而使之事君, 
无故而使之事父,无故而使之事兄。彼其初,非如今之人知君 
父兄之不事则不可也,而遂翻然以従我者,吾以耻厌服其心也。 
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曰:彼为吾君父兄,何 

… 页面 43…

苏洵集                                                              ·42· 

以异于我?于是坐其君与其父以及其兄,而己立于其旁,且俯 
首屈膝于其前以为礼,而为之拜。率天下之人而使之拜其君父 
兄。夫无故而使之拜其君,无故而使之拜其父,无故而使之拜 
其兄,则天下之人将复嗤笑以为迂怪而不従。而君父兄又不可 
以不得其臣子弟之拜,而徒为其君父兄。于是圣人者又有术焉 
厌服其心,而使之肯拜其君父兄。然则圣人者果何术也?耻之 
而已。古之圣人将欲以礼法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 
皆信其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故圣 
人曰:天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与之齿。而使天下之人亦 
曰:彼将不与我齿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以求齿于圣人。 
虽然,彼圣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何也?其微权也。 
彼为吾君,彼为吾父,彼为吾兄,圣人之拜不用于世,吾与之 
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行于此,无以异也。吾一旦而怒, 
奋手举挺而搏逐之可也。何则?彼其心常以为吾侪也,何则不 
见其异于吾也。圣人知人之安于逸而苦于劳,故使贵者逸而贱 
者劳,且又知坐之为逸,而立且拜者之为劳也,故举其君父兄 
坐之于上,而使之立且拜于下。明日彼将有怒作于心者,徐而 
 自思之,必曰:此吾向之所坐而拜之,且立于其下者也。圣人 
固使之逸而使我劳,是贱于彼也。奋手举梃以搏逐之,吾心不 
安焉。刻木而为人,朝夕而拜之,他日析之以为薪,而犹且忌 
之。彼其始木焉,已拜之犹且不敢以为薪,故圣人以其微权而 
使天下尊其君父兄。而权者,又不可以告人,故先之以耻。呜 
呼!其事如此,然后君父兄得以安其尊而至于今。今之匹夫匹 
妇,莫不知拜其君父兄。乃曰:拜起坐立,礼之末也。不知圣 
人其始之教民拜起坐立;如此之劳也。此圣人之所虑;而作《易》 
以神其教也。 

… 页面 44…

苏洵集                                                              ·43· 

                                 【乐论】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天下未知君 
之为君,父之为父,兄之为兄,而圣人为之君父兄。天下未有 
以异其君父兄,而圣人为之拜起坐立。天下未肯靡然以従我拜 
起坐立,而圣人身先之以耻。呜呼!其亦难矣。天下恶夫死也 
久矣,圣人招之曰:来,吾生尔。既而其法果可以生天下之人, 
天下之人视其向也如此之危,而今也如此之安,则宜何従?故 
当其时虽难而易行。既行也,天下之人视君父兄,如头足之不 
待别白而后识,视拜起坐立如寝食之不待告语而后従事。虽然, 
百人従之,一人不従,则其势不得遽至乎死。天下之人,不知 
其初之无礼而死,而见其今之无礼而不至乎死也,则曰圣人欺 
我。故当其时虽易而难久。呜呼!圣人之所恃以胜天下之劳逸 
者,独有死生之说耳。死生之说不信于天下,则劳逸之说将出 
而胜之。劳逸之说胜,则圣人之权去矣。酒有鸩,肉有堇,然 
后人不敢饮食。药可以生死,然后人不敢以苦口为讳。去其鸩, 
彻其堇,则酒肉之权固胜于药。圣人之始作礼也,其亦逆知其 
势之将必如此也,曰:告人以诚,而后人信之。幸今之时吾之 
所以告人者,其理诚然,而其事亦然,故人以为信。吾知其理, 
而天下之人知其事,事有不必然者,则吾之理不足以折天下之 
口,此告语之所不及也。告语之所不及,必有以阴驱而潜率之。 
于是观之天地之间,得其至神之机,而窃之以乐。雨,吾见其 
所以湿万物也;日,吾见其所以燥万物也;风,吾见其所以动 
万物也;隐隐谹谹而谓之雷者,彼何用也?阴凝而不散,物蹙 
而不遂,雨之所不能湿,日之所不能燥,风之所不能动,雷一 

… 页面 45…

苏洵集                                                              ·44· 

震焉而凝者散,蹙者遂。曰雨者,曰日者,曰风者,以形用; 
曰雷者,以神用。用莫神于声,故圣人因声以为乐。为之君臣、 
父子、兄弟者,礼也。礼之所不及,而乐及焉。正声入乎耳, 
而人皆有事君、事父、事兄之心,则礼者固吾心之所有也,而 
圣人之说又何従而不信乎? 

                                 【诗论】 

      人之嗜欲,好之有甚于生,而愤憾怨怒,有不顾其死,于 
是礼之权又穷。礼之法曰:好色不可为也。为人臣,为人子, 
为人弟,不可使有怨于其君父兄也。使天下之人皆不好色,皆 
不怨其君父兄,夫岂不善。使人之情皆泊然而无思,和易而优 
柔,以従事于此,则天下固亦大治。而人之情又不能皆然,好 
色之心殴诸其中,是非不平之气攻诸其外,炎炎而生,不顾利 
害,趋死而后已。噫!礼之权止于死生,天下之事不至乎可以 
博生者,则人不敢独死以违吾法。今也,人之好色与人之是非 
不平之心勃然而发于中,以为可以博生也,而先以死自处其身, 
则死生之机固已去矣。死生之机去,则礼为无权。区区举无权 
之礼以强人之所不能,则乱益甚,而礼益败。 
      今吾告人曰:必无好色,必无怨而君父兄。彼将遂従吾言 
而忘其中心所自有之情耶?将不能也。彼既已不能纯用吾法, 
将遂大弃而不顾吾法。既已大弃而不顾,则人之好色与怨其君 
父兄之心,将遂荡然无所隔限,而易内窃妻之变与弑其君父兄 
之祸,必反公行于天下。圣人忧焉,曰:禁人之好色而至于淫, 
禁人之怨其君父兄而至于叛,患生于责人太详。好色之不绝, 

… 页面 46…

苏洵集                                                              ·45· 

而怨之不禁,则彼将反不至于乱。故圣人之道,严于《礼》而 
通于《诗》。《礼》曰:必无好色;必无怨而君父兄。《诗》曰: 
好色而无至于淫,怨而君父兄而无至于叛。严以待天下之贤人, 
通以全天下之中人。吾观《国风》婉娈柔媚而卒守以正,好色 
而不至于淫者也;《小雅》悲伤诟讟,而君臣之情卒不忍去;怨 
而不至于叛者也。故天下观之曰:圣人固许我以好色,而不尤 
我之怨吾君父兄也。许我以好色,不淫可也;不尤我之怨吾君 
父兄,则彼虽以虐遇我,我明讥而明怨之,使天下明知之,则 
吾之怨亦得当焉,不叛可也。夫背圣人之法而自弃于淫叛之地 
者,非断不能也。断之始,生于不胜,人不自胜其忿,然后忍 
弃其身。故《诗》之教,不使人之情至于不胜也。夫桥之所以 
为安于舟者,以有桥而言也。水潦大至,桥必解而舟不至于必 
败。故舟者,所以济桥之所不及也。吁!礼之权穷于易达,而 
有《易》焉;穷于后世之不信,而有乐焉 ;穷于强人,而有 
 《诗》焉。吁!圣人之虑事也盖详。 

                                 【书论】 

      风俗之变,圣人为之也。圣人因风俗之变而用其权。圣人 
之权用于当世,而风俗之变益甚,以至于不可复反。幸而又有 
圣人焉,承其后而维之,则天下可以复治;不幸其后无圣人, 
其变穷而无所复入,则已矣。昔者,吾尝欲观古之变而不可得 
也;于《诗》见商与周焉而不详。及今观《书》,然后见尧舜之 
时与三代之相变,如此之亟也。自尧而至于商,其变也皆得圣 
人而承之,故无忧。至于周,而天下之变穷矣。忠之变而入于 

… 页面 47…

苏洵集                                                              ·46· 

质,质之变而入于文,其势便也。及夫文之变,而又欲反之于 
忠也,是犹欲移江河而行之山也。人之喜文而恶质与忠也,犹 
水之不肯避下而就高也。彼其始未尝文焉,故忠质而不辞;今 
吾日食之以太牢,而欲使之复茹其菽哉?呜呼!其后无圣人, 
其变穷而无所复入,则已矣。周之后而无王焉,固也。其始之 
制其风俗也,固不容为其后者计也,而又适不值乎圣人,固也, 
后之无王者也。当尧之时,举天下而授之舜。舜得尧之天下, 
而又授之禹。方尧之未授天下于舜也,天下未尝闻有如此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