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775年中国盛衰之交-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玉环辞别寿王后,随玉真公主来到华清宫。杨玉环仪范出众,风采动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玄宗一见倾心。此次骊山相会,对于22岁的杨玉环和56岁的玄宗来说,各自的生活都揭开了崭新的一页。玄宗在相会当夜便赠予金钗细盒,以为定情信物,又拿着靡磨金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名,着于发簪,上有垂珠,走路时便会来回摇动,故此得名),亲自为杨玉环戴上,还兴高采烈地对高力士说:“朕得玉环,如获至宝,实是平生第一快事。”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特意制作了一支新曲,取名为《得宝子》,又叫《得子》。

  历史上最令人难以忘怀、最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从此开始上演。谁也不会想到,给李杨之恋画上句号的将是无比悲惨的结局。

  像一个被重新点燃青春之火的年轻人一样,玄宗开始陷入近乎疯狂的痴迷之中。他开始计划如何能给杨玉环一个名分。

  古时候,少数民族一直有子纳父妻、弟纳兄妇的习俗。西汉与匈奴战争时期,汉朝使者曾经讥讽匈奴这种习俗是乱伦行为,匈奴人对此辩解说:“父子兄弟死后,妻子如果另嫁,便是绝种,不如娶为己妻,还可保全种姓。所以匈奴虽乱,其实是出于立宗种的考虑。中国总说伦理,但亲族日疏,互相残杀,屡见不鲜。”唐朝建国以来,民风开放,父子兄弟争妃的事情也不乏先例。太宗李世民夺取江山后,曾纳弟弟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前隋朝公主)为妃。高宗李治所立的皇后武则天,原本是太宗李世民地位低下的才人(侍妾)。但玄宗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杨玉环是寿王李瑁之妃、玄宗的儿媳妇,原丈夫寿王李瑁还活蹦乱跳地活着。玄宗生怕直接册杨玉环为皇妃,为世人所讥,失了天子的颜面。于是,采取了“曲线”立妃的道路。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杨玉环上书,请求自度为女道士,担任宫中女官,为玄宗已故母亲窦太后祈福。玄宗赐号太真,居于宫内的太真宫。

  入宫不到一年的时间,杨玉环便赢得了异乎常人的宠幸,玄宗日夜围着她转,其地位上升之快,就连之前的武惠妃也无法相比。当时,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娘子”(杨玉环见玄宗称梅妃为“爱妃”,对自己却称作“太真”,不伦不类,因而颇感不满,玄宗为了讨好她,便改称她为“娘子”,杨玉环这才笑逐颜开),待她的礼仪规格和皇后一样。

  天宝四年(745年)七月,玄宗册命左卫中郎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寿王李瑁自从老婆杨玉环被父皇夺走后,便一直生活在恐惧中,现在有了新老婆,表明父皇不会拿他怎样了,这才略微放了心。同月,玄宗在凤凰园册立太真宫女道士杨氏为贵妃。自王皇后被废后,玄宗再没有册立过皇后,贵妃已经是后宫中最高的名分,杨玉环成了事实上的大唐后宫之主。

  这时候,谁也不会料到,10年后,将会有一场安史之乱。它成为唐朝盛衰易势、治乱更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使大唐王朝从如日中天的巅峰上一下跌如谷底,并从此犹如残阳晚照,江河日下,而后世将祸乱的根源归咎在被封为贵妃的杨玉环身上。

  对于女人而言,如果只有外貌,以色事君,总会有人老色衰的一天,那时候,君王的恩宠便要移情别恋,赵丽妃便是典型的例子。只有出众的才华和才智,才能使女人拥有真正而长久的魅力。这一点,在杨玉环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杨玉环是幸运的,不仅美貌出众,而且具有极高的舞蹈天份,是历代后妃中不可多得的舞蹈家。骊山初会时,她当场即兴为玄宗表演了《霓裳羽衣曲》的舞蹈。《霓裳羽衣曲》阵容庞大,乐师众多,仅配曲而歌的宫女就同时需要10人,共18章,分三大部,每部六曲。不仅乐器种类多,而且节拍先散后慢再快,对舞者的要求极高。然而,杨玉环一听就能领会曲中的意境,随兴为这部恢宏大曲配出完美的舞蹈来。她对乐曲的领悟之深,表现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玄宗将她引为人生第一知己,甚至亲自击鼓伴奏。当时,大臣张说有《华清宫》云:“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对杨玉环的舞姿,大诗人白居易写诗形容道: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当年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以擅长歌舞出名,赵飞燕体态轻盈,成帝担心她随风飘去,便为她做了一个水晶盘,令宫中的人用手掌擎着它,并让赵飞燕在盘中唱歌跳舞。基于这个典故,玄宗对杨玉环戏言说:“你却不管多大风,都能禁得住!”意思是笑杨玉环体态丰腴。杨玉环回应玄宗的玩笑说:“我舞《霓裳羽衣》一曲,可以盖过千古。”可见她对自己的舞技才华也是相当引以为傲的。

  顺便提一句,唐朝妇女以丰腴为美,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体肥的杨玉环宠倾后宫所致。

  除了歌舞,杨玉环还精通音律,能将好几种乐器演奏得出神入化。《谭宾录》中记载道:杨玉环擅弹琵琶。她所用的琵琶,是中官白秀贞从蜀中所采,其木“温润如玉,光辉可见,用金缕红文,做成双凤”,成为乐器中的精品。这只音色清亮的琵琶在杨玉环的手指弹奏下,如同天外仙音一般动人。诸王、公主、以及内外命妇听过曲子后,都争相要做杨玉环的弟子,跟着她学弹琵琶。杨玉环琵琶技艺之高,可见一斑。《开元往信记》中还记载杨玉环擅长另一种乐器:磬。据说在她的敲击下,磬声“泠泠然”,“多新声”。即使是梨园中专业的击磬艺人,也比不上她的技艺。

  玄宗之爱杨贵妃,与汉高祖刘邦之爱戚夫人,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处。汉高祖刘邦好歌以述志,根据《西京杂记》记载:“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入云霄。”场面极为壮观感人。可见戚夫人高唱入云的歌喉不但征服了刘邦,而且征服了整个后宫。而杨玉环性格活泼,擅于歌舞声乐,各方面可以说与玄宗非常投契。因为这位皇帝本身就是“梨园祖师”,而且在这方面有造诣相当高。他这种音乐才华不光是天分,更是下苦功而来。著名的乐师李龟年善击羯鼓闻名天下,他自己也很自负地说:“为了练习,我打折了五十只鼓杖。”谁知玄宗听了却只是轻轻一笑:“你这哪里算是用了功夫?我的鼓杖打折了三柜。”

  史书记载杨玉环“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旧唐书·卷五十一·玄宗杨贵妃传》),表明杨玉环不仅仅美貌出众,而且善于揣摩玄宗的心意,努力迎合其爱好,令玄宗有心灵相通的感觉。玄宗对杨玉环情有独钟,是出于品貌才情的全面考虑,既有惜香怜玉的成分,更有志同道合的因素。杨玉环最初不过是因为玄宗的帝王身份而不得不曲从。随着时光的流逝,她发现这个白发老翁比她从前的小丈夫更有才华,她开始真正爱上了玄宗,不仅把玄宗看成是人间至尊的皇帝,而且把他看成是可托肺腑的挚友。两人之间的感情,逐渐由最初的玄宗一厢情愿而演变为两人相互依赖,相互眷恋,两颗心实现了真诚地碰撞与交流,一个“吹龙笛,击鼍鼓”,一个“皓齿歌,细腰舞”,成为古代帝后爱情传奇的代表。

  杨玉环性格随和,完全没有一般人沉湎权势自抬身份的行为。例如她为身边的宫女张云容做诗云:“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诗成之后,她还配以曲谱,亲自为云容配唱助舞。

  杨玉环在入宫后十几年间,循规守法,基本上不妄谈国政,史书中鲜见她干涉朝政、恃宠弄权的记载。玄宗晚年虽昏庸荒唐,但对后宫乱政的危害还是心存警惕。杨玉环对政事没有丝毫兴趣,反而加大了玄宗对她的信任。她的志趣只在歌舞,与玄宗极为投契,这是她得以固宠的重要原因。

  杨玉环以她的才华与性格,使玄宗神魂颠倒,很快就达到了“六宫粉黛无颜色”的程度。从此,玄宗把后宫其他嫔妃统统丢在一边,天天守着杨贵妃,形影不离,百官宴会,朝廷大典,无不把杨玉环带在身边。二人情爱弥笃,难舍难分。

  杨玉环得宠后,由于玄宗对她百依百顺,开始变得有些蛮横好妒。天宝五年(746年)七月,玄宗领杨玉环等一行人巡幸曲江。玄宗与杨玉环二姐虢国夫人在酒宴后私下幽会,被杨玉环得知。杨玉环盛怒之下独自回宫,连玄宗令其随侍左右的诏书也置之不理,这是犯了抗旨不遵的大罪。玄宗大怒,立即命高力士用一辆单车将杨玉环送回从兄杨銛的府第。然而,到了中午时分,玄宗开始烦躁不安,又想起了杨玉环的种种好处。此时,整个皇宫都被恐怖的死寂所笼罩,宫人们无不垂手肃立,生怕一时不慎踩到了马蹄上。不久,玄宗开始无端挑剔,不断有人受到他的怒声责骂和无情惩治。

  高力士善于揣摸皇帝心思,总能在关键时刻给玄宗排忧解难。他察觉出玄宗此时的心境,不失时机地向玄宗奏道:“贵妃出宫时行色匆忙,换洗的衣物及日常用具皆未及携带,可否让我出宫,把这些东西给贵妃送去?”高力士的提议正中玄宗下怀,当下命人给杨玉环送去衣物酒馔,竟然有一百多车。

  此时,杨玉环一家正因担心遭到大祸而抱头痛哭,见到玄宗派人送来的赏赐后,才松了口气。入夜,高力士又请玄宗召杨玉环回宫,玄宗当即同意。于是高力士深夜出宫,将杨玉环接回皇宫。天明时分,彻夜未眠的玄宗见到杨玉环出现在自己面前,欣喜万分。二人相拥而泣。

  天宝九年(750年),杨玉环因喜爱宁王李宪的玉笛,于是向宁王借来一吹。这于礼不合。结果,玄宗看见玉笛便勃然大怒,立即下诏命杨玉环出宫。杨玉环哭着对送她出宫的中使张韬光说:“请您转告圣上,我罪该万死。我除了肌体发肤是父母所生,其余都是圣上赏赐的,我只有一死,以报圣上的恩德。”随即剪下一缕头发给张韬光转交给玄宗,以明心迹。玄宗闻讯大惊失色,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台。高力士见玄宗为难,立即为杨玉环大说好话,玄宗当即命他召杨玉环回宫。高力士又一次化解了玄宗与杨玉环之间的危机,成为二人之间的调停、斡旋的一个重要角色。 

  经过这两次分别后,玄宗与杨玉环的感情反而更加弥笃,杨玉环“恩遇愈隆,后宫莫得进矣”(《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

  天宝十年(751年)七月七日乞巧节的夜晚,夜阑更深,玄宗与杨贵妃携手到华清宫长生殿赏月,遥望夜空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相盟,誓约生生死死,永不分离,大有超越封建礼法、回归人间真爱的意味。这便是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誓罢,两人又都极其虔诚地对着星空施行三拜首礼。这对老翁少妇的浪漫情史,因为他们的凄凉结局,后来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长期在民间流传。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为了讨她的欢心,玄宗可谓费劲心机。杨玉环喜好打扮,当时,宫中专门为她织造锦绣的工匠就达700余人,雕刻器物配饰的又有好几百人。杨玉环日常生活也极其奢糜,一顿饭要做上千种食物,花销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财产。每当杨玉环乘马出游,玄宗宠臣高力土亲自执辔援鞭,沿途阿谀之吏纷纷进献珍玩异宝。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和广陵长史王翼因贡品多而精美,先后得以加官晋爵。于是,大小官吏争相进贡美味佳肴、珍异珠宝,巴结逢迎杨玉环成为一时的风尚。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下令在骊山大兴土木,增辟温汤为池,修造亭台楼阁和曲径幽林,筑罗城,置百司。王公贵族们也纷纷效仿,在骊山周围买地建宅,骊山行宫实际上成了又一个政治中心,甚至连一些重大的朝贺也在这里举行。大唐奢侈之风越来越盛。

  玄宗日益耽于声色,荒废国事,致使盛唐政治迅速滑坡。客观上来讲,杨玉环的专宠与追求奢华的享乐,加快了大唐帝国的由盛转衰的进程。这是后世史家、文学家常把杨玉环作为安史之乱罪魁之一的原因所在。

  中国有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封建宗法制度在家族方面历来有推恩的惯例。一旦某个嫔妃得宠,其家族成员极易借裙带关系享有皇帝赋予的各种特权,轻而易举地进入核心权力圈,从而形成庞大的外戚势力,轻则干涉朝政,重则危害整个国家。外戚专政的现象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西汉时的霍光专权,势力之大,连当时的宣帝(皇后为霍光之女)都感觉到“芒刺在背”。尽管有不少惨痛教训,历代君王却极少能制止它的滋生蔓延。

  外戚势力的滋生,也毫不例外地发生在唐玄宗身上。杨贵妃的兄弟姊妹借助皇帝的恩荫,在政治上、经济上日渐强盛起来。其亡父杨玄琰被追赠为太尉、齐国公;亡母李氏为凉国夫人;叔父玄珪为光禄卿银青光禄大夫;兄长杨銛为殿中少监;堂兄杨锜则与玄宗女太华公主成婚,为驸马都尉。杨氏一门自此贵盛,荣宠一时无二。连杨玉环的三个姐姐亦获夫人封号,大姐为韩国夫人,二姐为虢国夫人,三姐则为秦国夫人。玄宗亲切称呼她们为“姨”,表示亲近之意。三位夫人还每月享受国家的俸禄,钱10万,名义上是给她们买脂粉的花销。虢国夫人经常不擦粉就去朝见皇帝,表明自己是天生丽质。杜甫为此作诗说:“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后来玄宗又赐给虢国夫人夜明珠、秦国夫人七叶冠、杨国忠锁子帐,这些都是绝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