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376-男人是不是东西-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什么时候,要想成为一个好男人,都不要逞英雄,英雄是给人看的,让人敬佩和效仿的。而男人,是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活着的。所以,男人的英雄情结遇到了障碍,就要到别的地方去寻求,比如玩车,蹦极,比赛,各种极限运动……一切挑战行为都成了男人为了满足自己心底的英雄情结的跳板。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就事业的都是男人,英雄只是男人的陪衬。做男人虽然风光,但那是一种累,做英雄虽然悲壮,但那是一种美。正因为这个世界上想做男人的太多,所以英雄才尤为显得难能可贵。    
    现实生活中,男人承受的东西太多了。男人们变了,变得很能容忍,忍得住屈辱,为了保住可怜的饭碗,而能忍受委屈,还要振振有辞,美其名曰:大丈夫能屈能伸。也容得下丑恶,当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凌辱女同胞,并最终将其强暴的时候,男人们可以若无其事,就像在欣赏一部情节刺激的电影。但有时候,男人也特别不能容忍,比如你缠着某踢球的名男人签名或合影什么的,他很可能突然来了脾气,踢球一般踢你一脚。    
    有句话说得好:“妻若向丈夫要钱要物,或为别人托人情,千万不可说别家男子,对待女人如何如何,否则即是自寻苦恼!”男人的英雄情节不仅表现在外,尤其在自己的妻子儿女面前,他希望自己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是个无所不能的男子汉。相信从妻儿口中说出的一句:“你真是个英雄”,足以让男人赴汤蹈火。    
    男人更像是一只生活中的变色龙,善于改变自己,其实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一九一二年,号称不沉的“泰坦尼克”号首航即在大西洋撞冰山沉没,堪称空前绝后的巨大灾难,也成全了男人们的光荣和骄傲。的确,大难临头,三分之二的人注定葬身海底的时候,男人们义无反顾地把三分之一的逃生机会让给了妇女和孩子,还有什么比这更悲壮的英雄行为?人们极度恐慌,争相逃命之际,四位琴师依然坚持站在逐渐倾斜的甲板上,尽可能平静,尽可能安详地演奏着无人倾听的音乐,直到沉船的最后一刻……即便是信手拈来的小细节,也足以令人感动一百年。    
    有多少男人能够在落魄时还表现得像个英雄?他们会跳脚、会叹气、会怨天尤人,这就是普通的、家常的、平平淡淡的男人。只有在酒醉微醺时才会喃喃自语:“我等这个机会等了三年,不是为了证明我比别人强,只是要证明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夺回来。”    
    正如鱼游于水,它很难体会没有水会是什么滋味。男人一出世也就被抛掷在竞争中,他们也很难想象没有竞争与竞赛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竞争是男人的本能,能胜利就更具有男子气概。因此,在男人的心目中,英雄往往是具有战士风格的。    
    成年男人摹仿他们心目中英雄的劲头绝不亚于孩童,不同之处只是他们现在是在一个稍微大些的舞台上摹仿,因而不那么显眼罢了。如今传媒英雄、体育英雄、影视英雄的遣词造句多数来源于对风云人物的摹仿。因此,可以说英雄情结是所有男人的心灵之结。    
    李文结论    
    男人在生活中时时都为自己披上各式各样的保护衣,不停地改变自己,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这样的男人即使是英雄,也只是一个假英雄。真正可以称得上英雄的男人,少之又少。    
    发贴:    
    到了今天的二十世纪,“英雄”的定义已需要更新的修正。一般什么神明、帝王,早该踢出“英雄”的行列,而该代以美人、戏子、电影明星、TVA的设计者、沙克疫苗的发明者、太空人、潜水人、试飞人。……他们这些,才是新时代的“英雄”,他们比旧时代的所谓“英雄”要高明一万倍、伟大一万倍。旧时代的所谓“英雄”们,他们要整天砍别人脑袋、切别人指头,才能成为“英雄”,然后发动大量的文警,制造宣传,使人们对他们“爱戴”“崇拜”,误以为他们是“英雄”。但是新时代的“英雄”们,他们却不这样,他们直指人们的内心深处,使人们从心底发出对他们的爱戴崇拜,不再砍杀流血,也不需要断头台。他们只凭他们的智慧、好心、灵巧和美丽,再加上对人无害的成名欲望,交织成一个百花齐放的世界。    
    ⊙李敖•;《上下古今谈》    
    跟贴:    
    李敖已是英雄!李文也是英雄,李文愿做英雄,不愿意做烈士。    
    发贴:    
    “善保尔阳具,谨防被阉!”    
    ⊙李敖•;《中国性研究》    
    跟贴:    
    中国男人应将此话抄之为座右铭!    
    又贴:    
    女人停经能变成中性,男人中性却只变成“人妖”。    
    ⊙李敖•;《李敖先生谈女人》    
    跟贴:    
    中国中性的男人太多了!


李文笑熬男人之虚荣第32节 男人的皇帝情结

    每个男人都梦想自己是个皇帝,除了三宫六院不说,更有成百上千的人伺候着,那才真是一种享受。    
    有人说:男人结婚是一个“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还有人说男人婚前是“跟班”婚后是“老爷”。    
    一个男人家里来一大堆朋友,妻子使出浑身解数做了一桌子美味佳肴,自以为劳苦功高,在客人们走后向先生撒娇讨功,先生却说:要是你把家好好收拾一下就更好了。    
    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曾说过:男人把自己当成第一性,而只把女人看成次要的第二性。换言之,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男人为什么结婚,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学校的单身男生宿舍,永远散发着臭袜子味、汗味和其他说不清的味道。婚后也同样,女主人要是出差几天,男人就完全有可能将它变成男生宿舍。    
    如果女性不幸失去了伴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她会孤独;若是男性,就连生活起居都成了问题。    
    在我国封建时代,最轻视女子,然而竟有女皇帝;民主国中,最尊重女子,反无女总统!却涌出这样多将女人视为奴仆,将自己视为九五之尊的大男人。    
    男人在婚前多对女人言听计从,在未来的老丈人面前也表现自己是合格的女婿。等进了围城,人家就“坐享其成”了。    
    男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天经地义的,风花雪月已逝,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尽管你可能和他一样在外面有个工作,挣着不少于他的工资。    
    此外,男人对女人还有高标准、严要求:“所谓女人,就应该在外像个贵妇,在厨房像个主妇,在床上像个荡妇。”真是一副皇帝的口吻!女人无论怎样伺候他,他还不满足,不是嫌女人服装没有品位,就是说女人做的饭菜不如谁谁的老婆。    
    结婚后的女人常常抱怨的是:男人们很少和她们交流。婚前追求她们,语言是必要的,甚至是甜言蜜语。婚后呢,女人想和他们商讨孩子教育问题,生活中各种琐事,他们倒宁可眼不见,心不烦。最好女人都能自己打理好,别来烦他!只有当他们需要倾诉的时候,他们才絮絮不休。他要宣泄对工作的不满,对老板的牢骚,要表达自己未来的抱负。至于女人的内心、女人的苦闷,他才不感兴趣。    
    李文结论    
    世上的男人都要跑去当皇帝,皇帝肯定要贬得一钱不值。中国人口的控制政策导致中国的孩子个个都像“小皇帝”,孩子们从小就有很强的唯我独尊的皇帝意识,这是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学生皇帝、丈夫皇帝、社会皇帝、企业皇帝……特别是在北京,在皇城根脚下生活的人心态都不太对劲。    
    发贴:    
    写到这里,想到一个故事:兄弟二人,入京赶考,兄中状元,弟弟落第。弟弟先返乡,弟媳不乐。入夜,弟弟语其妻曰:“别以为考上状元有什么好吧!考上后,那话儿就没有了!”弟媳信以为真,破涕为笑,反倒庆幸自己丈夫落第。第二天,偷偷告诉嫂嫂,说哥哥中了状元,可是那话儿却没了,嫂嫂闻讯大惊,惨然不乐。过几天哥哥衣锦荣归,人人笑脸相迎,惟独嫂嫂愁容满面。入夜,哥哥怪而问之,嫂嫂具以实告,哥哥听了,说:“胡说八道!那话儿好好的在此,谁说没有!”于是解开裤子,大势所趋一番,嫂嫂消受之下,破涕为笑。哥哥乃感慨道:“我做了这么大的官,竟赶不上一根鸡巴?”    
    ⊙李敖•;《中国性研究》    
    跟贴:    
    皇帝是最大的官……    
    又贴:    
    在中国传统意识形态中,有一个重要的主义,它曾被人信奉遵行,却未曾被人一语道破,这个主义,我把它定名为“处女膜主义”。    
    所谓“处女膜主义”,用抽象的字眼,就是“处女主义”。“处女”,照传统说法,它的定义该是指没跟男人性交过的女人,这个定义,除了对耶稣的妈妈不适用外,按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正麻烦出在对“处女”的鉴定上面,传统的鉴定办法很简单:只是看处女膜破不破,出血不出血,不破身不出血的,就被看做非处女。反之,就是“守礼谨严之处子也”!    
    ⊙李敖•;《论“处女膜整型”》    
    跟贴:    
    有皇帝情结的男人多了,才有了“处女膜主义”……这个主义让很多男人患上了“冠心病”,常常“心绞痛”……


李文笑熬男人之虚荣第33节 男人假正经

    我的一个朋友曾讲起一个某医学院图书馆的老管理员,在搬迁图书时把所有带女人裸体画面的书刊全部挑出来,锁到自己抽屉里,说是搬书的都很年轻,怕他们看见了去做坏事。老管理员的责任心着实叫人钦佩。可没料到他自己却把头钻进抽屉里,一本一本地翻看去了!    
    人说:女子人头,多是用“磁石”做的;男子的头,多是用“铁”做的。她们的头愈美,吸力愈大。一个美人走过之后,男子多回头观看,就是证据。男人的本质说到底都是一样的,只是有很多男人善意地压制了自己,且看现在各式各样的所谓征女友者,不过是包暗娼的别名,既可防花柳病的传染,又可避免寻花问柳的声名。这种人反以文明自居,反说尊重妇女,我只以为是“大爷有钱,女子肉贱。”将一个活脱脱、赤裸裸的男人展现于眼前。    
    且说那些每日西装革履、道貌岸然、每日出入于高档写字楼的绅士们,他们每日严肃、认真地接物待人,夜色降临,徜徉于烟花柳巷的他们却又换上了另一副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嘴脸。    
    男人之所以惯于假正经,其原因之一,是为了虚假地解决道德与淫欲的矛盾。男人要在社会上“混”,没有好的名声是不行的。既要维护自己的名誉,保住既得利益,又要满足那难以抑制的淫欲,“假正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原因之二,是男人善于掌握作假的技巧。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和后天培养,如今的男人几乎个个都成了“天生的演员”。    
    凡是心理成熟的男人都会假正经。只不过有些手段高明,而有些则显得笨拙,往往需要多次吃亏碰壁,才不得不被迫学习耍滑的诀窍。这就如同被人偷过之后,总感到吃亏,于是自己也学去做贼一样。    
    李文结论    
    医治男人假正经的惟一方法:将男人一辈子都关在热气腾腾的澡堂子里……    
    发贴:    
    孔夫子也时常跟人开玩笑的,“前言戏之耳”,《论语》上就有这样的话。凡是圣人阶级,都是嘻嘻哈哈的,只有圣不起来的,才吹胡子瞪眼,作大师状。    
    ⊙李敖•;《李敖对话录》    
    又贴:    
    大文豪萧伯纳曾说:“别人夸奖我的时候,我总觉得很不安,因为他们夸奖得不够。”因此,萧伯纳常常夸奖自己。在文章中我谈到自己,其实都只是描述事实而已,别人或许会觉得我在吹牛,其实我不是在吹牛。我说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别人大概都会觉得我是在吹牛,其实我并不觉得我是在吹牛,我真的觉得如此。    
    ⊙李敖•;《李敖对话录》    
    跟贴:    
    如果世界上的男人都像老爸李敖这样,“假正经”的字眼将会永远消失!


李文笑熬男人之虚荣第34节 男人的气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中国的一句俗话,用以形容那些宽宏大量的人。中国大陆有句俗话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里就用“君子”来形容心胸宽广、气量大的男人。其实,一个人要是真能对他人的过错都采取宽容态度的话,他绝不会位及“宰相”,而只能做处处遭人暗算的“唐僧”。因为,能够当上宰相的必定极有心机,且深藏不露,对人宽容只是一个表面的假象而已。    
    有些男人的宽宏大量含有一定的虚伪成分。有的是为了收买人心,有的是遵循了“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古训,真正能做到大公无私的人,少之又少!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对女人的过错表示宽宏大量的了。有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A先生和B小姐,在将要结婚时,那B小姐为攀高枝,竟移情别恋,投入了某富翁之子的怀抱,差点儿没把A先生气得吐血。    
    于是,他“化悲痛为力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流名牌大学。这时,B小姐已被富翁之子抛弃,便又改弦易辙,找到A先生表示回心转意,对以往的过错表示痛悔。A先生对她的背叛既往不咎,把她娶进了门。所有认识这对新人的人们,都异口同声地赞誉A先生宽宏大量。并且预言,B小姐和这样一位宽容的丈夫生活在一起,必定是非常幸福美满的。谁知,结婚不到半年,夫妻之间便闹得不可开交。人们凭印象认为,一定是B小姐不好。结果,在法庭上B小姐哭诉道:“婚后他稍有不如意时,便以往事来为难我、讥笑我,让我去找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