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拉美亲历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0年至12万年以前,一部分中国人,南下越南,经菲律宾、斐济、波利尼西亚群岛到达美洲。一般认为,中国和秘鲁两国人民的交流史应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商周时期。这次〃印加帝国〃之行,使我在这方面增加了一些感性知识。    
    到了库斯科和普诺,就如同到了内蒙和西藏,当地多数居民为黄种人,其相貌、衣着打扮、生活习惯同蒙、藏人相似。他们那宽阔的面庞,突出的颧骨,黑而且直的头发,眼睛和皮肤;头上戴的毡帽,身上穿的鲜艳条纹的衣服,跳着欢快的甩着两只胳膊的舞蹈以及伴奏的音乐,非常像中国的藏族和蒙族的同胞。普诺地区流行龙王舞,当地称为〃魔鬼舞〃(在欢迎我们的晚会上他们就表演了这种舞),其服装和舞蹈动作同西藏舞蹈极其相似。秘鲁山区和沿海一带的人,喜欢跳跑驴舞〃回娘家〃。狮子舞和踩高跷也很流行。    
    秘鲁印第安人使用的语言有33种,其中最重要的是克丘亚语,共同的特点是和汉语一样均为单音节。许多单词的发音、含义和汉语完全相同。如娃娃(WAWA)、娘娘(NANA)、瓦罐(HUACO)等。印加帝国时称印加王为〃TAWANTI  SUYO〃(SUYO为尊称)和汉语的〃大皇帝陛下〃相似;还有一种职位较高的官衔叫〃CHINCHAI  SUYO〃,译成汉语就是〃钦差大臣〃。在的的喀喀湖畔,我们还看到许多类似中国和尚墓地的塔林。当地人称为〃CHULIPAS〃,可译为〃耸立碑〃。这是有十米高的圆柱形石头建筑。传说,湖畔曾有一个国家叫〃TINHUANACO〃,音译即为〃天华南国〃。秘鲁有许多地名、河流、墓地的名称和中国的完全一样或极为相似。在秘鲁还发现了一些汉字,如武当山、天、禾等,以及额头带有〃王〃字的人头石雕。同中国古代一样,古印第安人也有象形文字,至今仍未被破译。    
    难怪有一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班禅大师在访问玻利维亚后路过秘鲁时,高兴地对我说:〃到了玻利维亚(该国曾同属印加帝国,印第安人很多)就好像到了西藏一样,那里印第安人的长相、打扮和藏人很相似,而且语言也差不多,有的话我都能听懂。〃    
    印第安人还有结绳记事的习惯,称为〃记普〃(Quipu)。印加人在马丘比丘修的梯田和灌溉系统、在普诺修的台田、农田耕作方法、纺织工具和手捻棉线等方法,都和过去中国人的习惯做法相似。    
    在秘鲁考古发现大量陶制鼎、三足盘、石臼、石笔筒、石磨盘、人头像、皇帝座像、龙王碑等文物,如同出自中国本土。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古代查文文化时期,竟有一块刻着我国战国时期邹衍关于宇宙的〃大九州学说〃图形的大石头。图中刻有横线的四个部分为阳,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刻有竖线的四个部分为阴,指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度;中间部分是人类居住的地方,因为居中,故称〃中国〃。邹衍生卒于公元前305年至前240年间,他的上述学说,竟在公元前10世纪至前3世纪的秘鲁查文文化中出现!


秘鲁篇巴尔加斯·略萨做客中国使馆

    1989年5月30日晚上,正值秘鲁历史上一个重要时刻,全国各种政治力量都在忙于迎接1990年的总统选举。秘鲁著名作家、〃自由运动〃主席巴尔加斯·略萨也被宣布为〃民主阵线〃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工作繁忙,可想而知,但他还是抽时间光临我的晚宴,对此我感到十分高兴。    
    巴尔加斯·略萨于1936年出生在秘鲁南部阿雷基帕市。他曾在玻利维亚上小学,回国后1950~1952年在利马市普拉多军事学院学习,后进入圣马科斯大学攻读文学,获硕士学位。1956年创办《文学手册》和《文学》杂志。1958年以短篇小说《挑战》获法国刊物征文奖。同年去马德里中央大学上学,获博士学位。1959年赴巴黎进修文学。曾在伦敦的大学中讲授拉美文学。他提倡〃不妥协〃文学,主张〃文学要抗议、要控诉、要批判〃。他的创作方法基本为传统现实主义,但也吸收意识流小说的技巧,对小说结构进行了改革,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1963年他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城市与狗》,以其就读的军校为题材,揭露了整个国家的弊端,由此一举成名。他发表的长篇小说还有《青楼》(又译作《 绿房子》)、《大教堂》、《潘塔莱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利亚姨妈与作家》、《世界末日之战》等。    
    他到使馆后,我们交谈的话题正是从文学开始的。我对他说,你的重要作品《城市与狗》、《青楼》、《和世界末日之战》等,都已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很受欢迎。我也拜读过上述作品,被小说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所感动,对他的高超写作技巧和艺术十分敬佩。他对他的作品能被译成中文并为中国人所喜爱而感到高兴。他说,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出现过世界闻名的伟大作家和优秀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还了解和敬佩鲁迅、巴金和茅盾等中国现代的一些著名作家。他还应我的要求,介绍了当前拉美文学主要流派和思潮,使我受益匪浅。    
    我好奇地问巴尔加斯·略萨:〃你一直从事文学创作,并且造诣很深,享有盛名,现在为什么要开始从政,竞选总统?〃他笑了笑说,有不少朋友向我提出过同样的问题,这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作出的决定。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国家,因为现在秘鲁面临着政治经济危机,人民蒙受苦难,作为一个爱国者不能袖手旁观。他如果在大选中获胜,将努力使秘鲁摆脱危机,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但将继续进行文学创作。据说,他从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对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服,想在从政方面同他比一高低。关于这一点,我当然不便问他。    
    在饭桌上,我们的话题便转入秘鲁总统选举。巴尔加斯·略萨认为大选形势对他有利,对获胜很有信心。陪同他来使馆做客的自由运动总书记格鲁恰加解释说,人民党的阿兰·加西亚政府执政五年来,不仅无政绩可言,反而把国家推向了深渊,选民们不会支持它的候选人阿尔瓦。左翼政党四分五裂,也不可能取胜。〃改革90运动〃是由少数独立人士组成的小组织,力量很小。而〃民主阵线〃是由人民行动党、基督教人民党和自由独立运动等主要反对党组成的,又有工商企业界的支持,人力、物力都很雄厚,同时巴尔加斯·略萨又是个知名文学家,在秘鲁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相信会得到大多数选民们的支持。    
    在交谈中,我向秘鲁朋友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对外政策其中包括同秘鲁的关系,以及我国对台湾、香港、西藏等问题的原则立场。巴尔加斯·略萨听后表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向是正确的,成绩是肯定的,秘鲁也应进行类似的改革。〃他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这是客观历史事实,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他认为,秘鲁是太平洋国家,应该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民主阵线〃如能当选执政,〃将继续保持和加强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今晚初次访问中国大使馆,就意味着我们之间友好关系的开端〃。    
    后来,〃民主阵线〃第一副总统候选人、前利马市长、中国的老朋友奥雷戈对我说,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国际地位非常重要,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是秘鲁的基本外交方针之一,不管哪一派上台执政,都不会变。巴尔加斯·略萨从意识形态来讲是反共的,但并不能因此认为他不会成为中国的朋友,正像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一样,他们坚决反共,但都成了中国的朋友。    
    巴尔加斯·略萨兴致很高,晚上8点半到使馆,11点半才离开。他临别时对我说,在中国使馆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不仅品尝了世界闻名的中国的美味佳肴,而且同中国朋友进行了坦率和有益的交谈,加深了互相了解,这是一个难忘的聚会。    
    但因〃民主阵线〃在竞选中提出了以〃休克计划疗法〃整治国家为核心的竞选纲领,严重伤害了占秘鲁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选民的利益,使得巴尔加斯·略萨在后来的大选中失败。他又离开政坛,专心从时文学创作。


秘鲁篇纳斯卡线条

    应秘鲁众议员安东尼奥先生的邀请,我们于1989年11月18日去参观世界著名的秘鲁谜样文化遗迹纳斯卡线条,同行的有我的夫人陈云清、邱小琪一秘及其夫人刘敏、司机赵信平,加上议员先生共六人。    
    我们吃完早饭一起从使馆出发,沿着泛美公路往南,4个多小时才到达伊卡省省会伊卡市,纳斯卡文化遗迹就位于该省东南部纳斯卡地区。这里有一个专门负责接待参观〃纳斯卡线条〃的接待站。    
    据介绍,这里是一望无际的沙石地带,海拔3000米以上。在这片长96公里、宽16公里的沙石表层,刻画着巨大的各种图形和线条,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纳斯卡线条〃。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该地区从来不刮风,不下雨,所以许多痕迹都能长久保留下来。    
    在伊卡市吃完午饭,我们即前往参观。由于纳斯卡线条很长、图形很大,在地面上走无法看清楚,只能乘小飞机从上空鸟瞰。一架小飞机一次只能坐3~4人,于是我们6人正好分乘两架,同时去参观。两架飞机一前一后,靠得很近,而且要越过几道崇山峻岭,驾驶员有时还逗着玩,一上一下,或左或右,或者并排飞行,我们真有点担心出事。据说,以前确实有过两机相碰,出过事,死了人。我提醒驾驶员注意,但他笑着说没事,安全绝对有保证。看来他经常飞,很有经验,我们也就放心了。    
    经过约半个小时的飞行,我们便到纳斯卡遗迹上空。从高处看,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大盆地,不过没有花草树木,如同用沙石铺成的巨大广场。当飞机到离地面较近的时候,则可看到长短不等、笔直的平行线或交叉的线条。这些线条大多数长达两公里以上。图形有面积达一平方公里的巨大梯形、三角形、长方形以及其他形状的几何图形;有翅膀长达120米的巨鸟、70米长的鳄鱼和鲸鱼、50米长的其他鱼类和46米长的蜘蛛;大小不等的猴子、鹦鹉、蜂鸟、乌龟、蛇、神鹰;还有大树等植物图形以及螺旋星云。另外,在一个悬崖上还刻有高达数十米的巨大人像。上述图像,从高空鸟瞰十分雄伟、壮观,确实是一大奇迹。    
    纳斯卡文化遗迹首先是由美国学者保罗·科索克1939年发现的,他称其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一部天文学著作〃。以后接着有许多国家的天文学家、历史考古学家到这里来考察研究。根据地质资料取样、射炭分析证明,纳斯卡线条修建于公元525年,地面上的鸟兽图形则出现于公元前300~200年间。一些考古学家们认为,纳斯卡文化是印加人到达之前另一个文化相当发达的民族创造的。而这个民族为什么要在这片沙石之上修建这些线条和图形呢?专家学者们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假说,有的说是用于祭神的大道、圣坛、祭祀中心、供神欣赏的图画;有的说是供古代秘鲁人在空中观赏的景点或的的喀喀湖及其周围的巨幅地图;有的说是灌溉系统、纺织术中的成形器;有的说是巨大的天文台、天文历法、年历、用于指示一年中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出没的方向;还有人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外星人所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纳斯卡文化遗迹至今还是一个谜,有待专家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我们乘坐的两架小飞机,在纳斯卡文化遗迹上空盘旋约40分钟,从不同的高度和方向较详细地观赏了这里神奇的风光和景物。它使我们陶醉,使我们流连忘往返。当天晚上,我们在附近安东尼奥议员的一个果树园中的别墅住了一夜,第二天上午才返回使馆。这次参观旅行受益匪浅,使我们对智慧的秘鲁人民所创造的光辉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丰富了秘鲁和全人类的文化宝库。


秘鲁篇我和藤森总统的交往(1)

    我第一次见到藤森,是在我出任中国驻秘鲁大使后举行的第一个国庆招待会上,即1988年9月30日中午,那时他还是利马国立农业大学校长。因当时客人较多,没有时间同他交谈,只是互相介绍认识而已。但他那东方人的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的学者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后在外交场合碰见,总要热情友好地交谈一番。随着交往的增多,我们也就成了朋友。但我同藤森的一些重要交往,还是在1990年秘鲁大选期间和他当选总统以后。    
    在1990年秘鲁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前夕,即6月6日中午瑞典国庆招待会上,我见到了藤森。我祝贺他在第一轮选举中取得的重大胜利。我问他:〃现在舆论普遍认为,你在第二轮选举中获胜的可能性最大,对此有何评论?〃他笑了笑说:〃我很有信心取胜,大多数选民们将会支持我,因为我的竞选纲领充分反映了他们的利益。如果我当选,将首先去中国访问,看看那里的令人向往的古老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我说:〃祝你好运。中国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着,你将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果然,他在第二轮投票中以绝对优势当选。    
    出人意料的是,藤森当选第二天,即6月11日晚上,他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将访问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台湾。当时我很纳闷,估计他可能还不大了解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我立即把使馆几个主要外交官找来,分析形势,商讨对策,决定大家分头做工作。我当晚给几个秘鲁朋友打了电话,其中有一位刚从中国访问回来的退役将军对我说,他也从电视中听到了这个消息,感到很突然,但请大使阁下放心,我相信藤森总统是不会去台湾访问的,这事由他去办。这时我才比较放心,因为这位将军同藤森的关系不错,藤森当时的外事顾问就是他推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