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冷暖人生(之二)-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目的。几千人跟着我干,跟着我送了命,我自己怎么能不难过。提起战斗,当时自己能忍耐着就过去了,最后一想起来,哎,自己每吃饭就想起来,都是同在一块儿的弟兄,受伤三四次,回来仍然战斗。    当年与仵德厚并肩战斗的几千个弟兄,大多都送了命。想到这个,仵德厚重重地敲打着自己的胸脯,也重重地敲打着自己的愧疚。战斗的艰苦,所遭受的磨难,自己都可以忍受,可惜他们没能看到八年抗战的胜利!  因为哭泣,老人的嘴一直张着,短暂的沉默后,他继续说,颤抖而铿锵有力:“我说中国人民有这样的好儿女,中国亡不了。”  还有什么能让一位94岁的老人哭泣呢?    陈晓楠:直到今天,如果你去北京图书馆去查阅有关台儿庄战役的记录,你会在某些书上发现这样一个名字,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不过我猜想,那本书的作者一定不敢想象,这个队长依然健在,也一定无法想象,他现在到底生活在哪里。仵德厚是在几年以前才知道自己被载入史册了,他说他当时非常的激动,也非常欣慰,哪怕那本书上写的只是这短短的半句。他对我们其实也说了同样的话,他说他完全想不到,到现在了,还有人过来和他聊人生的这一段经历,他说这是对他人生一个莫大的肯定,他要感谢我们的恩情,他甚至还用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字,恩情。以前的那一切对他来讲,他说完全历历在目,他甚至记得身边的每一个人,是如何牺牲,而当年那个手抡大刀片,腰束手榴弹的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专家说,他已经成为了台儿庄战役当中幸存并且依然健在的最后一位指挥官。


第一部分从将军到囚犯(1)…(图)

  1948年7月,数十万人民解放军对山西太原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解放军先后发动七次总攻,1949年4月太原被攻破。时任国民党30军27师少将师长的仵德厚被俘。    仵德厚:解放军部队扛着大旗,就过来了,来了以后,我说跟士兵说停止战斗,现在解放军已经进了城了,你不白送死吗?现在打也不行了,共产党进来扛着旗子。    本来是两只手扶着拐杖,但说到这里,仵德厚腾出一只手,用那只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    我说我是国民党的27师师长,我说他(共产党)是敌人,打了多年,该杀的就杀,该剐就剐。到了最后,审讯了两个多月,带了脚铐,脚镣,手铐。被俘了以后,绳子绑着,绑着,那时候绑得吊起来。    仵德厚有些自嘲地笑了。当时他知道:作为国民党师长,自己跟共产党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也有过寻死的念想,他走到一眼井前,曾想跳到井里自杀算了。结果(被人)感觉出来。在审讯了两个多月后,8月初他接到——有期徒刑10年判决。  仵德厚服从判决,没有上诉。    仵德厚:为什么(不)上诉,(我)真正拿着枪,跟共产党打了很多年,只要能保障我的生命,不上诉。判了10年,我说应该。我是国民党的师长,拿着枪杆子打了共产党的。


第一部分从将军到囚犯(2)…(图)

  由一名国民党将军变成了一名囚犯,仵德厚被押送到山西太原市第一监狱服刑,开始了10年漫长的监狱生活。过去的一切,已经非常遥远了,遥远得都有些不真实了,但是他还是能够清楚的记起当时的生活。    仵德厚:参加劳动干啥,纳鞋底子,做鞋,也为自己(做)。我到那儿以后,那时候没有反动思想,也没有逃跑思想,就是在监狱的时候,认罪服罚。叫我带领纳鞋底子的人,带了一段时期以后,厨房里又缺人做饭,又派我在厨房里做饭,做了一年零七个月的饭。我可以扛一袋子,180斤的米,我可以这么扛起来,搁在一个大锅里面,四尺的大锅,拿铁锹这么捣。(我)可以做饭,一般人说起来,我是四号锅的,一般劳改的人员都愿意吃我做的饭,认为我做的饭好。    仵德厚的脸上浮现出孩子似的骄傲。但我们不得不打断他,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难道他心里就没有任何想法吗?    仵德厚:啥都不想了,那时候整个一点都不想,光想着好好劳动,争取能减刑,这就好了。


第一部分从将军到囚犯(3)…(图)

  陈晓楠:从叱咤风云的将军,到在牢房里纳鞋底子、做饭的囚犯,仵德厚说起这一段的时候,谈笑风生,说实话,这让我们有点吃惊。我们不知道是什么能够让他说起这些人生的大起大落的时候,还依然能够那么平静,甚至也不仅仅是平静,他的脸上或多或少还有一点自嘲的笑容。或许是因为他认为军人就应该保持这一份豪爽,也或许回头看去,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1959年,仵德厚10年刑满释放,被指定到山西太原东台堡太原砖厂当了一名就业工人,但是他并没有获得彻底自由。1975年,毛泽东签署发布“凡在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的命令。他16岁当兵离乡,戎马半生,时隔半个世纪,已年届65岁,头发花白的仵德厚终于踏上了返乡之路。  仵德厚十分珍视这一次人生转折,他经常向访者出示被他珍藏多年的、公安部门发给他的《转业证明书》:仵德厚,65岁,现批准转业,享有公民权。1975年12月15日。


第一部分归乡的农民(1)…(图)

  他终于可以与亲人团聚了。  陈晓楠:提着一个小包,最终回到家乡。他完全没想到,当年从这个小山村走出去的那个年轻小伙子,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人到暮年,而且他也完全没想到,他生命当中两个最亲近的人,他的父亲,他的妻子,都已经离他而去,而他竟然一无所知。仵德厚完全不知道如何解释自己这样的命运。当他谈到战争的残酷,谈到牢狱的孤独时,都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我们以为那原来就应该是军人的个性,可是我们发现他谈到家人的时候,才开始判若两人。    1975年,仵德厚的父亲去世,1976年,妻子因患子宫癌去世。两个亲人在一年内先后辞世,仵德厚并不知情。当仵德厚背着一个破旧的小包,穿着一身极其普通的衣服,回到家乡,看到两个来接站的儿子都穿着白鞋,一见到他就失声痛哭。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当时就流下了眼泪,他意识到了发生了的事情。  父亲三人步行回家,从三原火车站到径阳县雒仵村,三十多公里路,三个人默默地走着,一路无语。    仵德厚:我自己觉得伤心得不得了,自己这一生弄得啥嘛,父亲死了,连女人死了都不知道,那心情还能痛快?回来确实,走到坟那儿我就大哭,走到我父亲坟那边,自己心里伤心得,那简直,哎,简直不能提。人生最惨的是生死离别嘛。    “生离死别”这四个字,仵德厚是咬着牙,重重地说出来的。  仵德厚觉得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一个人,就是他的妻子。


第一部分归乡的农民(2)…(图)

  陈晓楠:仵德厚的夫人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至今有一件事让仵德厚念念不忘,那就是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原本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娘家的仵夫人,执意要跋涉数百公里来到仵德厚的家乡。她怕一家人吃不上饭,有个三长两短,会饿死在外地。在她的信念里,这是对不起仵家的,她说死也要死在夫家,于是,这个曾经的大家闺秀,就真的只身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跋涉了数百公里,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村庄,在这里苦苦等待仵德厚的归来。仵德厚说,他从来不试图对自己解释自己的命运,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是什么造就了他的一生,可是他深深地知道,是他牵连了他夫人的一生。    仵夫人回到仵德厚的家乡,早起晚归和村民一起播种收割,带着三个孩子艰难度日,没有一句抱怨,守着几平米的土屋,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仵德厚的儿子,现在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十足的关中庄稼汉,他对当时和母亲一起回到雒仵村的情景记忆犹新。  


第一部分归乡的农民(3)…(图)

  仵德厚的儿子:回来以后,就是住了有五平方米一个地方,有四五平方米,搭的(房子),一直住了五年。那里一下雨就漏得不行,上面没瓦,拿泥抹的,做饭就在空地上。    仵德厚:自己回想起自己一生,没有没受过的罪,没有没受过的苦,结果呢,一辈子没有跟妻子在一块儿过过年。这一生,我对得起国家,就是对不起我家庭,对不起妻子、孩子,对孩子没有一点积蓄,自己两袖清风。    仵仵德厚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65岁了,从这时候起,他才开始了一个真正农民的生活。他开始学习如何放羊,开始学习如何种地,可是因为年事已高,又是重头学起。当时,他经历了一段非常艰苦的日子,而过去的那些岁月,都已经离他远去,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再问起。突然之间,大半生的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到这里好像戛然而止。他的生活回复了一成不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变得出奇的平静。可是对仵德厚来讲,能够这样的,平淡地走向人生的终点,他说他也是非常的满意。  回到家乡的仵德厚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每天种地,放羊。但是,军旅生涯在仵德厚的生命中留下了完全涂抹不掉的痕迹。直到今天,他的生活起居,仍然是极有规律。他一直像一个军人一样坚持晨练,几十年风雨无阻。岁月流逝,仵德厚的早操,由跑步变成了疾走。另外,他的饭量也很大,每顿要吃一大碗粥,配几大块馍。  由于身体原因,今年仵德厚老人已经不能下地干活了。但他坚持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    仵德厚:自己没事,觉得心里面做点事情好。自己觉得能干的事情,自己不干,是一个耻辱,并不是什么光荣。    说完这句话,他继续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揉搓着几件还没有洗完的衣服。


第一部分归乡的农民(4)…(图)

  老汉从1976年释放到1986年没领到一分钱。仵老汉说,现在政府每月给他发300元钱的生活补贴,这让他非常满足,他说他感谢共产党的恩情。仵德厚觉得他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一个人,就是他的妻子。仵夫人是个地道的大家闺秀,她的爷爷是翰林院的院士,是清朝皇帝的老师。他们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战中由孙连仲将军介绍认识并喜结连理的,婚后一周,仵德厚就上了抗战前线。结婚30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两年。    仵德厚:结了婚以后,她在后方留守,我在前方作战。结婚以后,我劳改就业,27年中,抗战时能见几次,就是就业以后,每年可以回来一回。就业,17年,那不能回来,顶多回来10年(10次),这就是跟她一辈子这么长时间,我对不起她,她对我确实非常忠实。  (她带着孩子)我没有管过,都是她自己管。


第一部分归乡的农民(5)…(图)

  现在,仵老汉患有严重的前列腺疾病,因为没有钱根治,他一直吃一种很便宜的药,吃完就昏迷几个小时。因为路途远,加上身体不好,仵老汉已经好多年没有去坟上看看妻子了。我们特意和老人一起去看望他五六年没有到过的夫人的坟茔。  在我们离开之前,我们特意从径阳县要了一辆出租车,和老人一起去看望他夫人的坟。这时候,时间已快接近黄昏,空气中多了些寒意,风也呼呼地吹了起来。仵夫人的坟离仵德厚的家有十几公里,她的坟很矮,没有墓碑,坟上斑驳地长了些绿草,在夕阳中越发显得孤独。儿子在母亲的坟前磕了头,告诉母亲,父亲来看她了。而仵德厚则自己对着妻子的孤坟,悲从中来——    仵德厚:今年有香港(凤凰)卫视的几位把我带这儿来,我今生没有再拜你的时候了,这是最后一次,我到你坟上来看你。我对不起你,一生也是30年的夫妻,能在一块儿(才)几天,孩子们是你养大的,我没有照顾你们一天。你临走,我连面都没有见,我对不起你,也很伤心。    陈晓楠:仵德厚的一生当中经历了很多种角色,士兵,将军,囚犯,农民。几十年之后,我们还能在他身上找到一些很特殊的痕迹,比如说,在村子里,不过年不过节,他也永远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而且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那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蓝色帽子,被他自己改造了一下,折来折去,而且呢,里面还塞上了一些硬硬的东西,变得很像是一个军帽的感觉。在这个不知名的小山村,这位种地的老汉,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军人。  我们曾尊敬地称仵德厚老汉为“将军”,可是他却说:“实在不敢称将军,我实在担不起那么一个高尚的名称,只是抗日战争一个幸存的老——兵——。这就够我光荣的啦。”老兵两个字他拉了很长的声调,我们知道,他是认真且严肃的。  走之前,再回头望了一眼老人,他为我们敬了一个军礼,虽然拄着拐杖,但能看得出他站得笔直,目光坚毅,手臂齐眉,那,分明是一个将军的军礼。


第一部分文献记载(图)

  文献记载  1938年3月出版的《中央日报》报道仵德厚的粗心记者将“仵德厚”错写成了“许德厚”。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关于台儿庄战役的记载中,有这么一句话:“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这是让老人聊以自慰的13个字。    韩国宣布为抗日老战士提供特殊福利待遇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为了表彰独立战士(指在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期间,坚持抗日斗争的战士)对结束日本殖民统治所做出的贡献,韩国宣布独立战士将享受一系列新的福利待遇。  韩国爱国者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称,这些新的福利待遇包括可免费进入机场的要员候机室、在乘坐飞机和火车上可免费升级至头等舱以及免收高速公路费和停车费等。


第一部分节目回访(图)

  节目回访  《老兵》播出后,激起了全世界华人的爱国热情,他们纷纷打电话或寄钱慰问仵德厚老人。半年后我们带着大家的重托,再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