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157-中国历代战神-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统大漠成吉思汗    
    公元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全蒙古的贵族,功臣们在鄂嫩河畔举行大聚会,他命人在大帐前树起九足白旗,作为新诞生的蒙古帝国的国旗。大家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且在萨满教徒代表帖卜?腾格里(即“通天巫”之意,他让人们如此称呼他)见证的情况下,铁木真依靠自己的权威以“成吉思汗”头衔称汗,“成吉思汗”在蒙古语中为“强大”的意思。    
    之所以为成吉思汗进行加冕,是要表示成吉思汗称汗是顺应天意(“苍天”是古代突厥人和古代蒙古人的至高无上的神灵),是上天指定这位新的君主作为它在地上代表统治万民。“成吉思汗”这一称号也反映了这一确认:“成吉思汗”者,乃“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也。    
    这一年,铁木真44岁。成吉思汗成为全蒙古的大汗,标志着蒙古族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阿尔泰山的辽阔地域内,操着不同语言和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各个部落,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    
    成吉思汗统一全蒙古以后,建立了第一个蒙古政权——蒙古国。他在军事、行政、法律、文化等各方面都开创了一套新的制度。从此,成吉思汗和他的亲属、功臣和贵族,渐渐变成了封建主,原来的奴隶和自由民就成为封建牧民。成吉思汗把蒙古各部统一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改革,使这个游牧民族进一步封建化,并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威服四方,方显英雄本色:马背天骄成吉思汗第三节 铁骑铮铮,席卷欧亚

    蒙元大帝国的出现正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奋进,又一次探索。据《黄金史纲》记述,十二世纪的欧亚大陆是“时有肆虐其民者十二国,皆暴戾无道,民不堪其苦。天生成吉思汗铁木真,以次剪灭十二国,有天下。”成吉思汗“在位二十四年,灭国四十”。    
    地跨欧亚两大洲且大一统的元王朝,打破了欧亚大陆上各民族间此疆彼界的限制,大大便利了空前宽泛广大地域内的各民族人民的往来和物资文化交流,也为中华各民族的统一和共同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山雨欲来风满楼”强劲的蒙古旋风“横扫千军如卷席”给欧亚大陆带来了新的格局、新的景象。    
    西征起因历史评说    
    有人说,十二世纪的蒙古族作为草原游牧群体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有人说,蒙古铁骑只会征战抢掠,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也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但更重要的是,蒙元帝国征服了四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王朝、公国,并且成功地进行了上百年的巩固和发展。铁的事实证明,“落后”论和“破坏”论是有失公正和客观的。恐怕离历史的真实太远了,而且远的有点离谱了。    
    花剌子模位于咸海南、阿姆河下游,是中亚的一个古国。十一世纪末,塞尔柱国王任命其突厥大臣忽都不丁为花剌子模地区都督。忽都不丁四世孙摩诃末继位后,进一步扩张领土,建立了一个包括前苏联、中亚地区以及阿富汗、伊朗等地的伊斯兰大帝国。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国乌尔根奇)。    
    蒙古西征花剌子模并非成吉思汗的本意,更不是由成吉思汗挑起的。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先生在《翻开看世界历史》一书中曾客观地分析了成吉思汗西征与经商的关系。    
    他说:“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且想要同花剌子模沙拉和平相处。但是沙拉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拉不但没有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害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摧毁了花剌子模。”“沙拉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    
    十万铁骑一泻千里    
    当时的历史正是像尼赫鲁先生书中描述的那样,成吉思汗试图与花剌子模人建立起一般的商业和政治关系。但是,公元1218年,一支来自蒙古帝国的商队(商队成员中除蒙古使者兀忽纳外,其余成员全由穆斯林组成)在锡尔河中游的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受到阻止并遭到劫掠,商队的450名成员被贪婪的花剌子模守将亦纳乞克(又称哈亦儿汗)以间谍的罪名处死。    
    成吉思汗派正使要求严惩罪犯并赔偿,在遭到拒绝后,花剌子模杀害前来的使节,这直接导致了成吉思汗决定发动战争,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花剌子模人的所作所为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视与侮辱,这种事件即使发生在现代,也会引发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更何况成吉思汗这样的英雄及当时的势力,那更是无法避免了。但它又从一个侧面说明:打破东西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元1219年夏,蒙古军团在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上游集中。1219年秋,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十几万大军出征花剌子模。成吉思汗的军队让花剌子人模吃惊,大军如潮水一般从蒙古草原一泻而下,更让欧洲人惊呼:上帝的黑鞭出现了。    
    此时的花剌子模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军事贵族和太后势力结合,构成对国王摩诃末的严重威胁。争权夺利的斗争,使他们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抵抗蒙古军的进攻。尽管花剌子模军在总人数上占优势,但是他们在每一单独点上的人数比蒙古军少。    
    成吉思汗从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附近进入花剌子模境内。成吉思汗分兵四路向花剌子模大举进攻。他一面派二儿子察哈台、三儿子窝阔台攻打讹答剌城,一面派大儿子术赤攻打锡尔河下游各城镇,自己则和拖雷统率主力部队,横越沙漠,直趋西南方的不花剌(今布哈拉)城。    
    大兵压境,兵来如山倒。不花剌城的突厥守军被成吉思汗军队的阵势所惊呆。更是无心恋战,一心只求保命,企图突破围城的防线而逃跑,结果自然是城破人亡。不花剌城被很轻易的攻破了。    
    紧逼不舍无路可逃    
    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在撒麻耳干城前与刚攻下讹答剌城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会合。摩诃末以十万军队守城,撒麻耳干居民(有一部分仍是伊朗人)勇敢地企图出击,但被压住。城里有守军11万,5万为波斯人,6万为突厥康里部人。这些部队都是精兵良将,城防甚固,蒙古军一时未能攻下,于是派人向突厥人做思想工作。突厥人认为和蒙古人同种,蒙古人必会善待他们,于是第五日,20多名突厥康里族将领率3万人出城交出武器投降,城中大乱,蒙古军入城。其中,城中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    
    在蒙古征服河中期间,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被盲目的狂妄自大而招致的灾难所吓倒,从自负走向极端沮丧,最后完全迟钝了。以后他逃到巴里黑(巴尔赫),又从巴里黑继续逃到呼罗珊西部,在那里他避难于尼沙普尔(今伊朗霍腊散省内沙布尔),其后他在与日俱增的恐慌中又跑到与他的统治地区遥遥相对的另一端:伊拉克阿只迷(这不是现在的伊拉克,而在伊朗境内)西北的可疾云(今伊朗德黑兰省加兹温)。    
    但是,成吉思汗已经派出一支由他的两位优秀将领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的骑兵分队追赶他。这是一次疯狂的追逐。巴里黑城在哲别和速不台逼近时纳款获赦免,并接受了一位蒙古总督的统治。这两员蒙古大将继续追赶摩诃末,后来进入了伊拉克阿只迷,对列夷(今德黑兰之南)发起突然进攻。    
    然后他们火速穿过哈马丹(今伊朗西部哈马丹),抵达哈仑,摩诃末在此几乎落入他们手中,后来又溜掉了。他们摧毁赞詹和可疾云以泄愤怒。其间,倒霉的摩诃末在里海的一个孤岛上避难,在那里,他于公元1220年12月因精力衰竭而死。    
    直追摩诃末赶入印度河    
    摩诃末死后,其子札兰丁继承王位。公元1221年,札兰丁率六、七万军队北上进驻八鲁湾(今阿富汗喀布尔北),打败前来追击的蒙古军。成吉思汗是一个永不言败且执着到底的人,从他小时侯那替父报仇的信念到现在的直追摩诃末我们就可以看出。    
    这次的失败成吉思汗是不会罢休的。于是不久,成吉思汗又派遣3万蒙古军来战,结果又被札兰丁打败。成吉思汗再也无法熄灭心中的怒火,自己又重新跨上战马亲率大军与札兰丁激战。结果,札兰丁的军队伤亡甚众,札兰丁跃马跳进印度河,泅水逃往印度。    
    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命令哲别、速不台率领3万骑兵(包括脱忽察儿之1万骑兵)北越高加索探察。哲别、速不台率军由南面迂回里海,进入亚塞拜然(今阿塞拜疆)进行了乔治亚(或称谷儿只,即今格鲁吉亚)之战,扫荡高加索南北诸役,举行了帖雷克河之战、迦勒迦河之战,破俄罗斯联军10万,打开了俄罗斯大门,公元1225年回到蒙古。    
    占领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在中亚各地设置达鲁花赤(镇守官),并委派伊斯兰教商人牙老瓦赤总督负责中亚一切事务。成吉思汗率军于1225年回到蒙古,完成了第一次西征。


威服四方,方显英雄本色:马背天骄成吉思汗第四节 兵发西夏,气贯长虹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盖世英名与祖国统一大业紧密相连。然而,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谁也想不到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生死相关的联系。    
    历史竟是如此的巧合,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踏平了西夏疆土,摧毁了西夏王国,他自己却在六次征讨西夏,即将大获全胜之时,于归程中在西夏境内的萨里川命归黄泉。    
    这是成吉思汗的最后一战,也是成吉思汗付出最多精力和心血的一战。那喊杀冲天,战马嘶鸣的声音仿佛还回荡在今天人们的耳旁。那气吞山河,铮铮铁骑的千军万马之势仍旧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西夏形成锁定突破口    
    公元1038至1227年间,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王朝,又称大白高国。因其疆域主要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西夏。    
    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建立西夏王朝。虽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西夏曾时而对宋称臣纳贡,时而与辽联姻结盟,但正是因为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避重就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立足策略,反而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中国历史上敢与宋、辽抗衡,使之不敢小觑的重要力量,最终形成宋、辽、西夏三足鼎立之势。    
    在成吉思汗统一漠北以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高原上的各个部落之间相互征战,争夺霸权,尚无暇顾及更大范围内的对外扩张。他们与统治河套和河西走廊的西夏王朝基本上没有发生直接的关系。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前夕,漠北的游牧部落才开始与西夏有了接触。    
    最初,成吉思汗的主要目标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目的是反抗、摆脱金国的统治。但是,作为战略家的成吉思汗,“深沉有大略”、“未敢轻动”。金国物产丰富,文化发达,筑有三千里界壕,军力雄厚,当时尚能击败南宋称雄一方,因此不可轻视。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虽攻占了金国的部分土地,但蒙、金仍处于对峙状态。成吉思汗审时度势,没有首先把矛头指向金国,而是选择了在辽、北宋及金、南宋两大势力斗争夹缝中求生存的西夏为突破口。最终于公元1227年第六次亲自统兵征服了西夏,为进军全国打开了通道,也为他的后代消灭金国而最终统一中国开辟了道路。    
    三攻西夏愈加强大    
    公元1204年,成吉思汗击败乃蛮部,擒杀其首领太阳罕,统一蒙古诸部。统治区域东起黑龙江上游,西达阿尔泰山草原。鉴于女真统治集团长期对蒙古族的残暴压迫,力量日益壮大的成吉思汗决计灭金。为防止称藩于金的西夏的牵制,遂先发兵进攻西夏。    
    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向南袭来,大军像洪水一样相继吞并了西夏力吉里寨经落思城与乞邻古撒城(今地不详)。昏庸的夏桓宗纯祐对成吉思汗准备灭亡西夏的企图毫无察觉,因而当蒙古退兵后,以为从此可以太平,于是下令大赦国内,做起西夏再度“中兴”的美梦,对蒙古军的再次征掠没有任何防备。    
    公元1207年8月,成吉思汗以西夏不纳贡为借口,率兵再次进攻西夏,破其边防要塞斡罗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随即遣兵继续攻打。夏襄宗安全马上召集右厢诸路兵进行抵御,挡住了蒙古军凶猛的攻势。成吉思汗见夏国兵势尚盛,不敢骤进,屯兵五个月,因粮饷匮乏,于次年2月自引兵还。    
    紧接着1209年3月,金叛将李藻、田广明等建议蒙古攻金,成吉思汗担心夏军袭其后,率军出黑水城(今内蒙古狼山山脉西北喀喇木伦之滨),三度攻夏,袭击西夏边防关口斡罗孩。夏襄宗安全命其子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督兵5万阻击。蒙古军集兵猛攻,夏军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    
    4月,蒙古军进围斡罗孩城,遣人临城招降被西夏太傅西壁讹答拒绝。城被攻破后,西壁讹答率兵巷战,兵败被俘。蒙古军乘胜南进,直抵西夏都城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外围要隘克夷门(今内蒙古乌海西南)。克夷门地势险峻,关外两山对峙,仅一径可通,悬绝不可登。    
    夏襄宗命嵬名令公复率兵5万凭险据守。开始,蒙古军屡被嵬名令公击退。双方相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