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向东向东、再向东 作者:苏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出来打水的时候,他便叫骆驼跪在城外的水井那里。他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啊,求你施恩给我主人亚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见好机会。我现今站在井旁,城内居民的女子们正出来打水。我向那一个女子说:‘请你拿下水瓶来给我水喝’。他若说:‘请喝,我也给你的骆驼喝’。愿那女子就作你所预定给你仆人以撒的妻。这样,我便知道你施恩给我主人了。”
  话还没有说完,不料利百加肩头上扛着水瓶出来。利百加是彼土利所生的,彼土利是亚伯拉罕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 那女子容貌极其俊美,还是处女,也未曾有人亲近他。她下到井旁打满了瓶,又上来。仆人跑上前去迎着他说:“求你将瓶里的水给我一点喝。”  女子说:“我主请喝。”就急忙拿下瓶来,托在手上给他喝。女子给他喝了,就说:“我再为你的骆驼打水,叫骆驼也喝足。”
  看似井边寻亲传奇,实际上是王族联姻,因为找来的儿媳利百加竟然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的孙女,并且利百加还有乳母和使女仆人。哪有这么巧的,无非是王室婚前秘密调查。利百加的哥哥叫拉班,日后成为雅各的舅舅和岳父。
  从亚伯拉罕极力拒绝娶迦南地的女人,称自己的本族在美索不达米亚看,“迦南地”已经成为“含族”的代称,与他们所属的“闪族”有一定分别。闪族人的大本营在两河流域,而亚伯拉罕为“闪”的子孙。两河流域地区一直在闪族人中间闪耀着神圣的光辉,很可能因为那里曾经是伊甸园。
  这里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中国西北地区的“哈萨克”民族,其名称很可能来自“Isaac(以撒)”的音译,“Isaac”在另外版本的《圣经》中也被翻译为“艾萨克”,经过四千年的变异,“Isaac”之“艾萨克”最后成为“哈萨克”并非特别不可思义。但这只是一个推测,并无深入的研究和证据。但这个“Isaac”作为一个民族名称,假如确实来自一个人名那么该人肯定具有崇高的地位,亚伯拉罕的儿子“Isaac”在这方面是完全可以考虑的人选之一,他既古老又显赫。
  另外,就在中国西北顶角处“哈萨克”人生活的地带我发现一个同样应该来自“Isaac”的地名,在地图上你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湖泊,名字为“伊塞克湖”!方位大约东经77°北纬43°,目前为吉尔吉斯斯坦所有。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就是以伊塞克湖为背景,该湖历史上也曾经划归中国境内,著名的“乌孙”人就生活在这个大湖周围。
  距离“伊塞克湖”很近有一条“锡尔河”。大家对这个名字难道不耳熟吗?以色列人神圣的Mt。 Seir就叫“西珥山”,假如当初翻译为“锡尔山”也无不可。接着,这条“锡尔河”流入一个更大的世界著名大湖“咸海”。迦南最著名的湖恰是“Salt Sea”可以翻译为“咸海”(又名“死海”)。这些中东地名在中亚的重现我认为是有趣的现象。
  中国西北地区还有一个民族是从中亚细亚来到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他们曾经用过的名称有“撒刺儿”、“沙喇族”、“撒拉回”等,目前定型为“撒拉族”。“撒拉”是“以撒”母亲的名字。同时,亚伯兰的父亲“Thara”有时候被翻译为“他拉”(如本书),有时候被翻译为“撒拉”(如拉尔夫“考古风暴”系列)。无论这个撒拉是公公的撒拉还是儿媳的撒拉,都有道理。他们一家人或爷孙俩或母子俩的名字出现在中国的西北方不能是偶然的。
  这里出现另外一个有趣的典故:以扫又名“西珥”(Seir)①。那么“锡尔河”实际上就是“西珥河”、“以扫河”!瞧瞧,撒拉、以撒、以扫,一家三代全有了,他们都在中国的西域出现。这一切是偶然的吗?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但无论犹太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皆尊亚伯拉罕为圣。佛教则不然。我有一个仓促的解释:佛教的来源更为久远,并且发源于正宗的古埃及。其他几个宗教皆与4000年前的希伯来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腹地对于当初中东地区的人们来讲是远离文明的“乡下”,所以夏甲就带着她的孩子们来到这里。这基本上就是中原汉人与中国西域人的关系:同为亚伯拉罕的后人,只是出于不同的母系,同父异母也。
  (一)亚伯拉罕的后代在东方建立国家
  25:1 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 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约珊生了示巴和底但。底但的子孙是亚书利族、利都是族和利乌米族。米甸的儿子是以法、以弗、哈诺、亚比大和以勒大。这都是基土拉的子孙。
  亚伯拉罕将一切所有的都给了以撒。亚伯拉罕把财物分给他庶出的众子,趁着自己还在世的时候打发他们离开他的儿子以撒,往东方去②。
  这里的“东方”是哪里呢?不象是回到美索不达米亚,看情形他们根本回不去那里,当初亚伯拉罕就是从那里被赶出来的。那么他们是到印度半岛去了吗?或者是到更远的东方中国了吗?一般认为亚伯拉罕时期距今4000年前左右,这个时期也是中国的夏朝开端。
  一种猜想是,夏甲带着她的孩子可能到了“最远”的距离——中国,因为她的身份最低:妾。并且她的儿子少:只有一个。可谓势单力薄。基土拉名分上是妻,她生了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书亚等六个孩子,所以她可以到相对距离中东近一些的地方去。
  还有一种猜想是,两个女人一同带着他们的孩子到了中国,但是由于夏甲在前,所以她的身份为高,并且她的孩子最大,离开的时候可能她的十二个孙子都可以独撑一面天了。暂时基土拉这支的六个儿子就隐姓埋名地生活,但是他们以后是否会成为中国“六祖”呢,这方面的资料太少,无法推测,存疑。
  无论夏甲这个支系是否与印度有关,他们是否曾经还是其它途经印度而到中国定居,但是我们确实不能排除印度与中东有直接文化联结的短结。简要的几个中东与印度的对比如下。印度人与中东人一样重祭祀,并且实行火祭。印度最古老的以及影响力最久远的婆罗门教正是产生于亚伯拉罕生活的4 000年前。吠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前后)盛行的多神信仰中主要有“太阳神”,这正是中东最大的神。婆罗门教崇拜的神逐渐集中到一个力量强大的神(主神崇拜):“梵天”(Brahma)。他是一切神的根源;一切的神皆被认为由其所创。而这个“梵天”我认为不是别人而是希伯来人的祖先:“Abraham”(亚伯拉罕)。看看他们的语音表现是多么地接近!
  印度随着雅利安人的到来;吠陀文献开始出现;然后是“种姓制度”成立,请注意印度种姓的四阶梯,正是中东社会的四阶梯(大同小异):1,婆罗门…祭司;负责主持宗教祭祀之人(Brahmana;梵文原意是指“神学掌控者”);2,刹帝利…武士;王室贵族;3,吠舍…一般平民;农民;商人;手工业者;4,首陀罗…奴隶。
  印度的种姓“四阶梯”与埃及法老制度有差异,但是却与后来摩西倡导的社会结构接近:祭司为最高阶层。这是不是摩西等人最终要从埃及撤离的原因之一,存疑。
  印度与中东原始社会的接近还有他们在图腾方面的雷同:太阳神、龙、大蟒神,眼镜蛇、人身蛇头、人面鸟、金翅鸟(怀疑为凤凰)、莲花、鱼、狮子、猴子(中东为狒狒)。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印度后来又加进了大象。最重要的还有他们共同信奉的神牛!

《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创世记(7)
  亚伯拉罕一生的年日是一百七十五岁。至此,《圣经》中记载的人类历史11;746年已经过去了。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圣经》承认或记载的亚当到今天的人类文明是大约15746年。因为加上了亚伯拉罕以来的4 000年。
  以实玛利儿子们的名字按着家谱记在下面。长子是尼拜约,又有基达、亚德别、米比衫、米施玛、度玛、玛撒、哈大、提玛、伊突、拿非施、基底玛。这是以实玛利众子的名字,照着他们的村庄、营寨作了十二族的族长①。以实玛利享寿一百三十七岁。他子孙的住处在他众弟兄东边,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正在亚述的道上②。
  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去了中国,甚至更远。
  首先,从KJV的翻译(见注解2)只能看出他们是朝亚述(Assyria)方向走去,但目的地看来并非那里。当时的印度半岛已经被雅利安人占领,所以这批人至多可以从印度过境。
  另外,还有一个疑问是,4000年前的Assyria到底是准确地指两河流域地区呢还是所有亚洲地区?古代边界和地理概念。有那么清晰吗?大家是否注意到“Assyria”和今天的亚洲“Assia”是多么地接近!他们这个辞源上的联系怎么解释呢?围绕着这些一连串的语言问题需要一些专家来解答。
  “and he died in the presence of all his brethren”中的“die”确实不能理解为“死”,已出版的汉语《圣经》版本也没有翻译为“死”是正确的。同时我怀疑《圣经》中许多所谓“die”都并非为“死”,而是“一种景况的转差”或者“被驱逐消失”。所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离开的时候众兄弟前来送行”。这个“die”用得很漂亮、传神。
  另外一个版本说到以实玛利建立的新国家的位置“在埃及的东方”。我的心在狂跳,以上所有这些信息表明,以实玛利的家族所处位置只能是印度半岛或者中国,甚至美洲!这是由《圣经》三种不同的版本表达的信息比照的结果。
  首先,地理上“在埃及的东边”只有三个地方:今天的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还有一个是东亚和北美洲。但是,“And they dwelt from Havilah unto Shur; that is before Egypt; as thou goest toward Assyria”却限定了他们是从迦南朝东北方向走的!既不可能是阿拉伯半岛,也不可能是非洲,更不可能是亚述,因为那里是他们祖先日思夜想的地方,他们就是从那里被分家出来的,现在连迦南这个次要选择也没有了,只能是个“下下选”,到更远更荒芜的地方去,那里只能是东亚!并且他们在新的地方“建立了他们自己的新的国家(their country)”。
  这支迁徙大军的突然到来,彻底改变了中国当时的政治面貌。中国原始社会就在大约4000年前这个时期嘎然而止,一般意义的国家雏形出现,尧舜禅让制突然变为家族血缘继承,青铜器突然出现并代替了红陶文化。从文明核心地区迁来的人们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至今在中国境内没有找到青铜这一发明的研制过渡期产品,直接就是成熟的青铜文明。青铜是一种多样合金,不是一种自然产品,是一种科学发明,与红铜不一样。那么中国人在4000年前突然间如何得到了青铜技术至今是个迷。假如是埃及人夏甲带来了青铜技术,问题将迎刃而解。
  夏甲如果就是“夏后”,则到达中国之后的以实玛利就是“禹”。禹既没有按照以往中国当时的原始社会进行禅让,同时也没有按照当时的传统把王位传给兄弟,而是传给了儿子“启”。传说这个安排曾经遭到一些元老的质疑,但马上被平息了。中国的统治地位世袭制由此开始。传说禹建都于阳城①。
  从发音上我怀疑“启”是以实玛利的这四子之一:基达、提玛、伊突、基底玛。但我最怀疑的是“伊突”,因为他的发音最有可能:Jetur。并且,我们不要忘记日后商朝有一位尊贵的俘虏就叫“伊”,当然尧的后代也有叫“伊”的可能。商朝的伊尹生活在我的河南老家嵩县。那里在古代是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从仰韶时期就开始了,夏朝时期为附属国。
  当我知道伊尹名叫“挚”时,我迷惑于他为什么又叫“伊”。不仅古代埃及国王自称为“太阳之子”,夏朝帝王也称呼自己为“太阳神”,难道“伊”也是一个自称为“太阳神”的人吗?因为古埃及“伊”就是“太阳神”。另外,“伊尹”又称“阿衡”,难道这是“Amon”的翻译吗?这是埃及人称呼“太阳神”的另外一种叫法。嵩县之“伊”很可能是个自称“太阳神”的部落首领,后来被俘,沦为商汤妻子的奴隶。“伊尹”一个人拥有如此多的名字其实是不奇怪的,在后面我们会看到古代中东人有改名字的习惯,一个人一生有三、四个名字是很常见的。这个多名的习惯甚至在上个世纪也一直存在于我们中国人当中,一个人不仅有普通名字,另外还有“字”、“号”,再加上一个小名,一个普通人起码会有四个名字。比如商末姜子牙,名尚,别号飞熊,字子牙。皇帝、大臣等还会多一个名字:谥号。但这个多名多号的传统想必自商周时期就有,并且只能王公贵族如此,至汉魏平民百姓才享受到多名的乐趣,这些史实令人玩味,背后颇有深意。
  嵩县这里曾经是豫州伊阕地,商代为有莘之野,又称空桑②。嵩县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其成为古代文化汇粹之地,我深为出身在这个具有如此特殊丰厚人文资源的地区感到幸运。我甚至怀疑,假如没有故乡深厚的人文背景,我是否可以做出这整个破译工程。
  夏朝姓“姒”(si)。“姒”的含义《辞海》解释为“诸妾年长者”,“夏甲”符合这个身份。《辞海》还说:妯娌之间也称呼“姒”。
  对以上我们可以解释为一句话,亚伯拉罕的其他妾也来到了中国,但总体以“夏甲”为大。事实上,《圣经》确实说只留下了“以撒”在迦南,其他的都离开了。
  自大禹开始,中国有许多治水专家出现,这应该是从埃及来的一种文化传统。埃及有著名的尼罗河,经常泛滥成灾,尽管一直没有彻底治服,但是埃及人肯定在几千年里积累了丰富的治水和测水经验,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就有大型水利工程。恰好中国的夏朝是中国人大力治水的开始,而且夏甲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