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6024-唐诗故事   -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把题目中的意义写完了,便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地硬要凑着了,所以小生就此交卷!”主考官听了,再次端详着祖咏的诗作,细细吟味之下,感到祖咏这诗果然含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襟怀,这是极为难得的诗人所应具备的素质,遂不由含笑地点了点头。    
    清代大诗人王士稹把他这首咏雪诗,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及唐代大诗人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相提并论,以为它们都是咏雪的“最佳”之作;事实上,从诗作的深度和对人民的关切度来说,还得算祖咏这诗出类拔萃。因为大凡文学作品,当然是极其讲求立意高低和韵味悠长而定其品质高下的。    
    所以,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他果然考取了被人们所羡慕着的进士。祖咏这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而又被主考官破格录取的事情,端的都是极为难得之事!但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怎么顺利,后来甚至到了以捕鱼砍柴为生的地步,这真是他乃至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无限悲哀了。所以,好友王维就在赠送祖咏诗中有句悲叹道:    
    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③    
    按:① 因“浮云端”三字为“三平”,而“三平”则属古体诗最为明显的标志,故此诗不应是近体诗“五绝”;但普通选本皆如此对待,姑从之。至于“霁”失律,则有“增”来隔句拗救,故仍合律而非“失律”也。②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河岳英灵集》及《唐诗纪事》等。③ 展,有作“废”者,误。


《唐诗故事》 第二部分何曾高士叹途穷

    ——品德高尚的司空图连寇盗也敬畏    
    河中虞乡人(今属山西省)司空图的父祖辈都是较有政绩的官僚;而作为晚唐知名作家的司空图,不仅在文学创作及文学理论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为人处事上他也获得了时人及后人的真心敬重。这当然并非没有其自身这良好的原因。    
    一个天色昏晦的夜晚,少年时期的司空图因事外出,半路上忽然风雨大作,此时有一柄古代的宝剑不知从何处飞来竟掉落在他的跟前,他高兴地把它拾起后便一直佩挂在身上。这件令人觉得稀奇的往事,即便在退休后他仍还念念不忘地写诗纪念道: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    
    得剑乍如添健仆,忘书久似失良朋。    
    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①    
    性情爱好苦吟的司空图,少年时期便已展露出他那非凡的才华。当年担任主考官的王凝来到绛州主持考试时,曾见司空彬彬有礼地专程前来拜访;而在离去时,司空就不再去亲友家里玩儿了。又有一次,司空去拜访亲友时,尽管那是路过府衙的,但他也没有去拜访王大人。因此,司空这些事情遂给了王凝一个用心专一的良好印象。    
    懿宗咸通十年(869年),②适值王凝知贡举,司空就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得到赏识,并被提拔为第四名进士及第。然而,同时考取的一些人却酸溜溜地说:“这次还不是由司空图得第一名吗?”闻听这个消息的王凝遂宴请所有考中的进士,并进一步宣布道:“我王凝有幸担任选拔人才的重任,今年确是为司空先辈一人而选拔的啊!”因此,大家也就不再去说什么闲话;但这样一来,司空的名气却越发大了。    
    没过多久,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司空旋即被辟为从事。而朝廷里要升任他为殿中侍御史时,因得到青眼赏识的司空此时却不忍离开王凝幕府了;但他为此却受到了一些人的弹劾。后来宰相卢携返回朝廷,在路过陕西时,知道司空人品极高,便特地去拜访;交谈之下,卢对司空既佩服,又很赞叹,当即赠诗道:    
    氏族司空贵,官班御史雄。    
    老夫如且在,未可叹途穷!     
    就在离别时,卢携还特意对当地观察使卢渥一再嘱托:“要知道,司空御史可是一位高士呀!您得好生照顾照顾他!”卢渥就上表请皇帝任命司空为他的僚佐,以便为人民多办些好事。等到后来卢携担任宰相,便召拜司空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又升任他为郎中。只是黄巢起义很快就爆发了,于是司空避乱到了河中老家。僖宗逃难到凤翔时,司空出任知制诰及中书舍人等职,为日薄西山的唐王出谋划策,以挽救其日渐衰颓的命运。昭宗景福年间(892年~893年),司空征拜为谏议大夫,但他已觉得在朝廷难以有所作为,遂不再出山做官。    
    就在他避乱中条山王官谷时,司空图谦称他并没有什么才能,也知道福分的大小,再就是他自己现在年龄也大了,有此三个原因,遂不再出去当官,从而把他所建造的亭子取名为“三休亭”;还在亭子上摹刻了从唐代开国以来讲究气节的文人学士及大将的画像,以供人们瞻仰。此时的许多文人官员都跟他有所来往;他预先还建造了一座坟墓,让人在里面放上一只大棺材,遇见好天气时,他就跟一班人坐在里面饮酒赋诗。有人责难他为何要这样做,他当即反问道:“你为何还这样看不开呢?生死其实只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罢了,我难道只是暂时到这里来玩玩的吗?”说得那些人的嘴便都噎住了。    
    当时寇盗纵横,杀人如草,但由于知道司空图是一位有道长者,寇盗们也就不再来骚扰他了。而许多读书人及普通老百姓知道这消息的,便都过来依附他,从而得以保全生命;于是来避难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得到他挽救的人也越发多了。此后不久,昭宗被朱全忠杀害不算,就连刚担任皇帝没多久的哀帝也被杀害了。面对这不堪回首的残局,忠于唐室的司空图就在接连呕血数升后绝食而亡。但他所撰写的诸多诗文却留给了人间,其中他的论诗专著《二十四诗品》,③在文学评论界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    
    按:① 失,一作“忆”,于义理论之似非确。为,去声;教,平声。② 此据《新唐书》卷194《卓行传》等;而《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则称“咸通十一年”,与此相异。又,《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则称“咸通中”,却未予确指何年。至于《唐才子传》既称“咸通十年归仁绍榜进士”,又称“主司王凝”云云,似涉前后矛盾之嫌。 ③ 一说此书系明人伪托司空图者。


《唐诗故事》 第二部分性傲才高阻力多

    ——薛逢一再讥讽“差同学”当宰相    
    作为文人,有作品能丝毫不因“人情关系”入选后世著名的《唐诗三百首》,那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晚唐诗人薛逢就拥有这种荣耀,①但他在世时却因所谓的“褊傲”性格而在仕途上显得阻力多多;这可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蒲州人薛逢,字陶臣。他不仅天资聪明,学力深湛,而且性情也很耿直。只是在写作时,他却不大喜欢冥思苦想;就是作品写成后,他也依然能做到豪放自如,不再对句子进行细心检束。至于在谋略学方面,他却认为自己尤其有着独到的心得体会。    
    武宗会昌元年(841年),薛逢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取进士,很快便担任了万年县尉;没过多久,他又担任河中幕府里的文书职务。时值崔铉被任为宰相,而崔对薛很器重,遂让薛担任弘文馆里的学士;此后薛又担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务。在这个时期,他真可谓一路春风得意。    
    然而,意想不到的麻烦事就来了。生性高傲的薛逢由于自身才力不凡,加以少年得志,他往往在无意中得罪了人还不自知呢。当年跟他一样还没有发达的同学刘瑑,由于所写文章都在薛逢之下,所以经常不被薛放在眼里。然而,眼看着刘瑑后来居然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但生性高傲的薛也仍没向刘乞求拉自己一把。而此时,有人向刘推荐说,薛逢的才能足以担任知制诰这一职务而无忝。刘心里也知道这职务当然很适合薛,而且这还能使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但有着小人性格的刘瑑想起自己当年被薛逢所轻视的一幕幕时,遂借口说:“要知道,先朝的知制诰一职,都是由担任过州县等地方官之后的人才能出任的;而薛逢并不具备这一资格。”这样一来,薛逢就做不成知制诰这职务了。    
    其实,薛逢受到阻力的情况并不只是这一次。他开始跟杨收、王铎同年考取进士,而且薛的成绩最好。后来,杨收也成了辅政的宰相,而薛则仍还是原来的职位;他心中多少有些不平了,便写诗嘲弄他们。其中有句说:    
    谁知金印朝天客,同是沙堤避路人。    
    杨一见此诗,果然非常恼怒,先后调他到蓬州、绵州两地担任刺史了事。再就是王铎后来也担任了宰相,薛在赋诗时又有着这样的句子:    
    昨日鸿毛万钧重,今朝山岳一毫轻。    
    同样地,这带有讽刺意味的诗句也惹恼了王,使得薛被调到秘书监当他的闲差去。    
    一生中就这样尽是遭到冷遇的薛逢,晚年时也丝毫未能如意。一次,经济条件也不见佳的他正骑着一头老而跛的毛驴上朝,当时却正好遇见了新进士;他们意气风发地驾着高头大马,而那车夫则一路吆喝着过来。靠近薛的坐骑时,车夫居然大喝道:“请赶快回避新郎君!”薛逢一听,当即便不由冷笑起来,他也派一个人对他们说:“请不要再耍这样的贫嘴好了!想老夫在少年时,也曾经是一个东涂西抹过来的人啊!”    
    这时候,凛冽的大风竟把大路上的草木连根都拔起来了。而孤独地站立在寒风中的薛逢,终究赶不上那些新进士们耀武扬威的车尘马足,痴痴地静立在那儿,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按:① 薛逢七律诗入选《唐诗三百首》者,其题为《宫词》;兹不赘。


《唐诗故事》 第二部分叛臣空负射雕才

    ——“落雕御史”空有高才遭摆布    
    自古以来,幽、并、燕、蓟等地就颇多武艺高强之人。晚唐时期的知名文人高骈在习文作诗之余,对骑马射箭等功夫也是娴熟有加。由于他少年时期便已练就的过硬基本功,长大以后,他的膂力更是大得惊人。至于他跟文士谈论治国安民之道时,也颇能说得头头是道,娓娓可听。    
    刚开始时,高骈在长官朱叔明手下担任司马一职;不久他便升任为侍御史。一天,他在跟大家一起外出围场打猎,忽然见到有一对大雕正从天空中并排着飞翔。高骈因心有所感,遂默默地祈祷着:“我将来如果能够大富大贵的话,那么,请老天爷就让我把这对大雕射落下来吧!”祝罢这语词,只听得一声刚劲的弓弦声响,天空中遂扑楞楞地掉下了一对大雕。    
    “哇噻!高御史您的手段好不高强呀!”这可把在场的一干人等都震惊得喊叫了起来。正是由于这次奇特经历,此后人们便敬佩地叫他“落雕御史”。    
    不久,高骈由于攻取了安南(今越南河内),便受到朝廷中有关人士的赞赏。僖宗当政时期,他历任各地的节度使;当黄巢起义反抗唐朝的时候,高骈遂传檄天下,呼吁以“勤王”的方式来挽救唐朝,并讨伐黄巢;这使得他的声名一下子便大大提高了。不用说,当时的唐王朝也很是倚仗着他来挽救。诚然,他在四川时期曾因广筑成都四面的城墙40多里,朝廷自然很是疑惑,以为他定然别有用心了。一次,他在大摆筵席宴请有关人士时,有人就请他来赋咏《风筝》诗,正在酒力兴头上的高骈也不推辞,当场口占一绝道:    
    夜静弦声响碧空,官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①    
    谁知第二天,就有皇帝的诏命下来,说让高骈移镇渚宫去了。这样,人们便传说这大概就是由于他昨晚宴会期间所写的诗作,而遭遇了这件事的。    
    只是黄巢不久就攻陷了全国的许多城池,连两京这么重要的地方也遭到了沦陷的命运;仓皇之间,皇帝就只得逃难去了。面对这严峻的现实,高骈便再也无心去“勤王”了。即便皇帝再次命令他出兵,他也只是推阻着;其实,他是在等待时机起兵反叛。皇帝遂命王铎来取代他的职位,让他担任一个虽有官爵但无实权的渤海郡王。此时此刻,心中无限懊恼的高骈便写诗来表明自己的情怀道:    
    渔竿消日酒消愁,    
    一醉忘情万事休。    
    却恨韩彭兴汉室,    
    功成不向五湖游。②    
    话虽如此说,爱好弄权的人一旦失去了权利,心中自然就难以忍受那种寂寞的悲凉况味了。于是他在大骂唐王朝后,一时间却也没有什么办法。这时候恰有一些方士过来,用阴阳学术的名目来劝说高骈干有利于他们的勾当。像江西鄱阳市侩吕用之竟用迷信活动来蛊惑他,说他绝对可以役使鬼神等等;又请高建造神仙楼来迎接神仙的下降;而聪明一世的高居然也真个糊涂一时地听信吕的一派胡言。高的一些部下见此情景,也就纷纷地背叛他而去。后来高还跟名叫诸葛殷、张守一等的几个狂人搅到了一块儿;他们表面上说是在请神邀仙,事实上都是在分割着高的军权。尤为可笑的,原本跟将军全不搭边的这一帮无赖之徒,居然也自称起将军来;而高对此却视而不见。    
    悲哀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就在高骈沉浸于做神仙幻梦的时候,他的部下便发生了叛乱,同时把他和他家的七名子弟全给杀害,还用破碎的油毛毡布包裹着他们的尸首,并把它们埋在一个土坑里了。尤为可悲的,高骈在史书里是以叛臣的面目出现的;这固然令人不无深思。     
    按:① 移将,一作“风吹”。将、中,均为平声;任、听、调,皆读去声。② 忘,平仄两读,此为平声;兴,动词,平声。


《唐诗故事》 第二部分谗言终使官难做——张正直高才难道为赏钱

    整个晚唐诗坛的诗风都日趋萎靡不振,号称“十哲”的诗人群体尚在做着一些努力,从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