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2-空军战士-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役中,“肯特”号主要执行后卫和增援任务,在主攻军舰把“沙恩霍斯特”号打哑后,才轮到“肯特”号冲上去,用266毫米的主炮猛轰一气。卢东阁、郭成森在见习副炮长的岗位上第一次体验了海上实战的滋味。  击沉“沙恩霍斯特”号后,英国舰队随即奔袭了挪威的阿尔塔港。一批接一批的“剑鱼”式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把数百枚1600磅的重型炸弹投向在港中“养伤”的德国海上巨舰“梯尔比兹”号战列舰。4。1万吨的巨舰被炸成了一堆废铁,直到二战结束也未能修复。德国军舰也发动了疯狂反击。战斗中,正在值更的郭成森一  眼看见了德军潜艇的潜望镜,他当即按响警铃,报告德舰正从右前方袭来。“肯特”号一个急拐闪避,两枚鱼雷擦着舷边掠过军舰左侧。  中国军官全部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  黄廷鑫上的是一艘美国制造的、名叫“搜索者”号的轻型航空母舰,万吨级,能载25架飞机。  “搜索者”号当时执行的多是护航任务。在没有军事任务时,出海训练也很频繁,每周要搞一两次。航空母舰训练最多的是飞机和舰上的联系,飞行员和舰上指挥人员甚至连对方的声音都能一下子分辨出来。黄廷鑫在舰上的主要任务是航海值更。军舰在海上的角度合不合适,在编队中的位置对不对,都由值更军官负责。在航空母舰上值更不是简单的事情,航母必须根据风向、水流来决定航行的状态,从而保证飞机顺利起降。  黄廷鑫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诺曼底登陆行动的。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作战计划是出奇制胜的。反法西斯盟军在准备阶段采取了一系列伪装欺骗措施,结果造成德军判断错误,以为反法西斯盟军的进攻重点是在加来,所以只留了一个装甲师在诺曼底驻防。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突然率领反法西斯盟军出现在诺曼底,德军毫无准备,元帅隆美尔还在德国为其妻子过生日。很快,反法西斯盟军就如怒潮般涌上海岸,突破了德军的“大西洋壁垒”。从此,法西斯德国陷入了苏联红军和英、美军队的夹击中,迅速走向灭亡。  “搜索者”号执行的是支持登陆的任务,主要是在外围反潜,防止德国潜艇给登陆行动制造麻烦。黄廷鑫回忆说,1944年6月5日晚上,“搜索者”号从贝尔法斯特出发,绕到英吉利海峡,由北往南游弋。那个时候,德国的海军已经不行了,海上没有发现什幺情况。当天晚上,黄廷鑫没有值班,第二天上午,在他当班时传来消息,说盟军已经在诺曼底成功登陆了。后来黄廷鑫才知道,他们这批在舰上实习的中国军官全都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他们有的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有的在战列舰上,还有的在航空母舰上,分别担任主攻和掩护任务。像卢东阁、郭成森、王显琼所在的军舰都在一线,任务是炮击海滩。郭成森在副炮长的位置上指挥发射了数千发炮弹,不仅摧毁了德军大量的岸防设施,而且还在布雷封锁作战中,击沉了一艘德国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  黄廷鑫及其夫人(程刚/摄)  差一点赶上对日作战  诺曼底登陆后,黄廷鑫紧接着就随“搜索者”号参加了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南部土伦港附近的登陆作战,时间是1944年的10月。黄廷鑫说:“我们的4艘航母一起加入了编队,这一次我们可是直接参加战斗了,当然主要还是由飞机攻击德军防线,掩护登陆。德国海军那时侯已基本没什幺战斗力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船只畅行无阻。在土伦登陆时,海面上全都是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商船。”  法国南部登陆胜利后,“搜索者”号开到马耳他稍作补充,就又出发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执行反法西斯盟军进军希腊的任务。在希腊海域,黄廷鑫到了克里特岛的外海,“搜索者”号的任务是空投希腊王族成员,让他们回国重建政府。1944年年底,“搜索者”号回到英国,黄廷鑫也结束了在航空母舰上的服役经历。接下来的一年中,黄廷鑫和他的同学们全都在学习正式的海军课程。  近一年的学习结束后,黄廷鑫又被派到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对日作战。他还没赶到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日本就宣布投降了。不过,他还是上了一艘重型巡洋舰实习,到过越南的西贡、菲律宾的马尼拉、日本的横须贺和香港。  1946年夏天,黄廷鑫从香港回安徽老家探亲,正准备返回时,接到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任务,到英国接回“重庆号”。“重庆号”原是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旗舰“亚历山大”号,二战结束后,作为英国征用在欧洲的中国商船的补偿,英国把“重庆号”给了中国。  接舰的中国官兵在英国按照各自的岗位学习了1年,这期间黄廷鑫提前下了舰。他还去了一次德国,从基尔港到汉堡,黄廷鑫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没有一座建筑物是完好的,街上的成年男子几乎都有伤残。对德国人来说,食物非常珍贵,英国士兵用一点牛油、面包、香烟就可以换德国的照相机之类的物品。  1948年回国后,黄廷鑫在国民党海军作战部任参谋。上海解放后,他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的海军,曾任护航舰“武昌号”副舰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大连海军学院教员。1958年黄廷鑫转业到地方教书,离休前在杭州丝绸工学院教英语。至今,他对海军、海防还十分关心。  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评论与链接《空军战士》的勇敢无畏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小说作家史蒂芬·安布罗斯,在两年前辞世之时,他被举世公认为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学教父。这不仅因为他留给世人的20多部重大作品大多涉及二战史实,而且至少有五部成为《纽约时报》排行第一的畅销书,尤其是《兄弟连》至今热销不衰,更使史蒂芬成为二战军事题材最权威的作家。    
      当我国的读者与观众刚刚领略了史蒂芬《兄弟连》小说中文版的热销,以及HBO梦工厂同名电视剧热播之后,作者的另一部绝笔之作——《空军战士——1944…1945年驾驶B…24轰炸机飞越德国上空的男人们》小说中文版,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    
      从这位史学家兼畅销书作家的笔下,我国读者将同世界各国读者一样,得以了解鲜为人知的二战期间被称为“解放者”的美国B…24重型轰炸机的故事。    
      一群在二战中驾驶B…24轰炸机的年轻人,面对重重危机,执行着一个又一个最危险、最苛刻的军事任务,承受着超过50%的伤亡率,成为另一支非凡的空中“兄弟连”。在书中,作者以他一贯的风格——生动的细节描述与细腻的感情描写,讲述了这群杰出的年轻人英勇、大胆、训练有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作者有着真实再现战时紧张战斗气氛的天分,他把读者带进了拥挤狭窄、低温难耐又极其危险的B…24机舱内,随着机组成员穿过浓浓的黑烟与随时致命的防空火力网,接近目标,摧毁德国的战争机器,他们中的许多人随着飞机被熊熊火焰所吞没。    
      《空军战士》的主要情节始终围绕着一架名叫“达科他女王”号的B…24轰炸机和741飞行中队飞行员乔治·麦高文的故事展开。这位来自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小伙子,当他驾驶B…24轰炸机时年仅20岁。他有幸成为荣膺飞行十字勋章,并在18000多名B…24空军飞行员中,后来仅健在人间的四人之一。由于麦高文在二战期间35次的飞行经历,以及1972年他竞选美国总统的传奇色彩,引来一些记者要为他撰写二战经历的回忆录。直到本书作者史蒂芬·安布罗斯1999年夏天找到他,麦高文终于表露,他一直希望史蒂芬来写这本书。于是,在科林斯基金会的帮助下,花费了130万美元修复了唯一一架还能飞行的B…24飞机,让作者亲身体验了曾在“二战”时期的飞机上飞行的各种刺激;并开始了作者每天六七个小时对已是美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的乔治·麦高文的采访。这种采访让作者感受到了与他早年采访艾森豪威尔时的不同,也让他感受了同几千名二战老兵访谈相比的特别之处。    
      美国《达拉斯早新闻》曾评论“《空军战士》给人的感觉是既不过分,又无不及……”。《丹佛邮报》也评论此书“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一页页细读”。对于忠实于史蒂芬的读者来说,《空军战士》确是一部“才华横溢……了不起的故事”(拉里·金《今日美国》)。    
      今年6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当世界各地由此揭开从二战结束到明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年的纪念活动序幕之时,《空军战士》的中文版问世了。巧合的是,这段反映美国空军飞行员英勇战斗事迹的真实故事,恰恰也相隔60年。这无论对于我国读者,还是书中那些为二战胜利作出贡献的“空军战士”们,都具有特殊意义。本书的出版正好表达了作者史蒂芬在书中,以及他生前每一次采访二战老兵之后所重复的那句话:“谢谢你们为赢得战争从而拯救世界所做出的一切”。    
    


相关评论与链接登陆诺曼底的中国军人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反攻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过筹备,召开了一次旨在加强海军建设的特别会议。会议达成共识:特派遣一批精英出国留学,为海军的发展做准备。    
      随即,军事委员会筹备处着手选派一批青年海军军官去英、美留学深造。通过严格筛选,在上千名海军军官中挑选了85人,其中25人去英国。一切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训练。学习和训练告一段落后,英国皇家海军根据战时需要,将他们派往各个战区,到现役大型军舰上实习。    
      鏖战大西洋和北冰洋    
      郭成森等21名留学英国的中国海军军官全部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他们有的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有的在战列舰上,还有的在航空母舰上,分别担任主攻和掩护任务。郭成森在这次大决战中表现出色,指挥发射炮弹数千发,不仅摧毁大量德军的岸防设施,而且还在布雷封锁作战中,击沉一艘德国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    
      21名中国军人自始至终参加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无一人伤亡。实战实习之后,他们又返回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学习,不久又转到朴茨茅斯海军专科学校,专修鱼雷、电讯、航务和航空飞行等专科业务,最终完成了海军战术、技术训练专业深造。    
      随“肯特”号护送丘吉尔    
      “肯特”号在诺曼底登陆及登陆前几次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盟军指挥部的信任。1945年初“肯特”号护送英国首相丘吉尔率领的代表团参加了雅尔塔会议。郭成森随“肯特”号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在顺利完成任务返抵伦敦港后,丘吉尔首相破例接见了“肯特”号全体军官。21名中国军人于1946年2月经香港返回祖国。    
      学成回国有四人参加人民海军    
      学成回国的青年军官立刻得到国民党海军的重用,很快被分配到海军各部队担任舰长、参谋教官等职。其中有些人逐渐醒悟,参加到人民海军中来。    
      卢东阁 回国后在国民党海军中先后担任过中校参谋、舰长、海军总司令部上校作战处长。1949年2月25日,随国民党海军巡洋舰“重庆”号起义,参加了人民海军,历任大连海军学校航海系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技术教授学会副主任、海军学院军事学术研究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1997年在北京病逝。    
      郭成森 1949年4月参加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活动,8月加入华东军区海军,后被任命为旗舰“南昌”号首任舰长。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该舰参观。1955年,调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官,船艺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舰长等基层海军军官。1985年从舰艇学院研究员岗位离休。    
      王显琼 1949年5月参加华东军区海军,历任军事学院海军系教员、海军学院兵种教研室副主任,编写教材上百万字,被评为先进教员。10多年前病故。    
      黄廷鑫 1949年7月参加华东军区海军,历任护航舰“武昌”号副舰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大连海军学院教员,1958年转业至杭州丝绸学校任副校长,后离休。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