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林哥哥来自外星作者:捕快a-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华在那深深宫门之内。

    贾母当年本是反对贾元春入宫的,觉得与其去博那镜花水月的恩宠,还不如找个年纪相仿的青年才俊,就像贾敏嫁与林如海一般,做平头夫妻得好。可是,奈何王夫人和贾元春的心太高,百般劝慰不住,只得由她去了,心里也抱着点侥幸的想法,若是真能笼络住皇帝,提振一下贾府也好。

    可是,有句话说得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贾元春满心以为只要初次侍寝时皇帝见识了她的容貌才情,就一定会为之倾倒,从此百般宠爱,生皇子,封妃,渐次往上。谁知道,皇帝自那一次侍寝之后就把她忘在脑脖子后面了,再也没有召过她。现在看着一年又一年地,宫里又选了新的秀女,急得不得了,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怨命不好或是怨家里没个顶事的人助仗,不然倒是可以在皇帝面前提上一提。可惜,贾元春怨来怨去,老天爷偏是没听到,反而怨得生起病来,一年里面有半年都是恹恹地。

    王夫人和女儿一条心,也是日夜难安地想着设个什么法儿叫皇帝想起女儿才好。可是,贾府说起来赫赫扬扬的,其实也就是个虚名儿,大老爷不过是仗着祖宗的体面领了个虚衔,老爷呢,做了十多年的官儿都才是个工部员外郎,五品的芝麻小官儿,别说给皇帝进言了,只怕连皇帝的面儿都见不着。另外托人吧,相熟的亲戚里只有娘家哥哥王子腾,他虽然官儿做得大,却最是察言观色明哲保身的,贾元春是他的侄女儿,能在宫里占得一席之地他当然乐意,可是那一日他小小心心地在皇帝面前刚露了一个话头儿,偏遇上皇帝心绪不好,反而招了一顿骂去,就再也不敢露头了。

    这边王夫人还真是冤枉了贾母,贾母焉得心里不疼的,毕竟贾元春也是她看着长大的、金尊玉贵一般娇滴滴养大的嫡嫡亲亲的孙女儿,就这般死不死活不活地丢在宫里她也确实是不忍心。但是,有什么辙儿呢,天家的事情哪有她们置喙的余地?更何况,君心难测,谁知道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也就只能静观其变了。

    但是,贾母的“无为而治”落在王夫人眼里,就是漠视,就是偏心眼,尤其是这会儿对比太明显了!一个是自家嫡亲的孙女,一个是别家的外孙女,一个是宫里的才人,一个是四五岁、病病歪歪的小丫头片子,结果呢,呵呵,老太婆实在是偏心得令人发指啊。

    又十余日,贾母专门遣人送去姑苏的两样珍贵的药材到了贾敏的手里,贾敏感念母恩至深,不过,对着信中提及的“待黛玉身子好转,你便携着煜哥儿、黛姐儿一起来京城住些日子,叫这里的御医好生给哥儿姐儿调理一二”的话,贾敏怎敢自作主张,只得拿着信去问如海。如海看了信,淡淡地说:“黛玉的身子虽然好些了,到底还是弱,怎么禁得起长途跋涉?再者,往日我记得你请什么高人大士给黛玉批过字,说是她最好在家里呆着,不见外人的好。怎么又好往京城里去呢?”

    就这一句话,贾敏便打消了去京城的念头。没多久,缠绵病榻数年的大嫂于氏撒手人寰,紧跟着二哥贾政的嫡长子贾珠病逝,贾敏心里为大嫂和侄儿哀痛,也怕贾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悲痛,满心里打算想去京城探视探视,实在是丢不下自己的一对儿女,最终未能成行。

    但是,贾敏心里未必就没有怨言。

    林如海当年才华冠京城,金殿奏对称旨,蟾宫折桂,御街夸官,荣摘探花之冠,连先帝都赞许有加,随即入翰林,前程一片看好,正是如火如荼之际却急流勇退,自请外放,从微末小吏做起,直至今日的从二品巡盐御史,虽然家财积攒了不少,也算不愧对林家之列祖列宗,不过,和一般清流读书人所崇尚的出翰林入内阁名列朝廷首辅的光耀前程相比还是有些黯然失色,而且,贾敏出嫁没多久就随他出京赴任,一别故里和父母高堂就是十数年,仅仅是当年父亲故世时回去过一次,思之令人惆怅。

    贾敏就闹不明白,夫君当初为何要自请外放。而且外放的官员三年一任,考核好的话托着京里的亲属或是好友活动活动、运作运作总能回京,故而这十多年来贾敏看着任上的许多官眷都随夫返京,尽管她嘴上没说过什么,心里却委实难受,不知为何夫君一直没动过回京的念头,不仅如此,偶尔有京中大哥二哥的书信过来,委婉暗示要不要在京中托人暗中运作好使他返京的时候,总被他一口回绝。

☆、第8章 读书

  春日的阳光,透过窗外翠绿的树影,投射到垂挂着杏色湘帘的室内,铺撒出一室细碎的光影。
  一家人团坐着用过早饭,林如海便要起身去官衙了,他望着林煜,若有所思地说:“煜儿如今身体既然好了,该是是继续学业才是。”
  贾敏忙说:“老爷说的是,那便还是下帖子叫那贾先生继续来府里给煜儿授讲罢。”
  林如海略蹙眉,又摆手道:“贾先生的学问自是极好的,不过,他现在忙着很,恐怕无心为煜儿授讲,不若另请高明。”
  林煜在心里琢磨,这贾先生,不会就是书中提及的贾雨村吧?
  果然,贾敏和林如海接下来的话证实了林煜的疑问。
  贾敏听了便说:“那倒是可惜了的,我想着那贾先生是进士,尽管因着德行亏了点被罢官免职,教教煜儿倒是极好的。”
  林如海哼了一声,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着何也,乃为人立身之根本。他既然德行有亏欠,何能指点煜儿?”
  林如海又叮嘱贾敏说:“说不定他还会来我们府上纠缠,妄图凭着以前给煜儿授讲过的那点子情分叫我去给他运作复官起用的事情,你一概不要理会。”
  贾敏和林煜这才知道。原来贾雨村昔日得中进士,后外放为官,却被上峰和同僚弹劾后罢官来至扬州,他的才学是真的,又凭着花言巧语“晚生与大人之舅兄乃有同谱之荣”之类的鬼话骗得林如海动心,遂将其聘为西席,为林煜启蒙之用,当然这是林煜附身之前的事情,后来,林煜和黛玉身体都出了状态,这位贾西席就处于暂时放假的状况了。结果,他听说圣旨要起复旧员,便四处钻营,几次三番来找林如海求告帮忙,如海生平最恨这等营营汲汲之人,虽不屑之,却念着他于林煜有师友之德,不好明着拒绝,只能打着哈哈含混过去,哪有可能还把他请回家继续给林煜当师傅呢?
  最终,林如海磨不过贾雨村的厮缠,给他指了条路,写了封信给京中的舅兄贾政,含糊其辞地请其为贾雨村运作复官一事。林如海心里想的是,贾政不过是一从五品的工部官员,素日也不甚有手腕和交际,恐怕是帮不上贾雨村什么忙吧?且把这人支混走了,省得他天天来官衙和我府上求告。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贾政却不知怎么就和贾雨村一见如故,倒是竭力为他奔走,贾政虽然无能,他夫人王氏之兄王子腾却颇有能耐,愣是给这无根无基的贾雨村谋了个缺,起复为官了,倒是叫如海大跌眼镜,这是后话。
  且说把贾雨村糊弄走了之后,林如海便托人给林煜找了一位极好的西席。
  这一位李老先生年纪六十开外,当日也是进士及第,偏是个极恬淡的性子,不耐官衙的俗务,趁着给老母丁忧的机会三十多岁就急流勇退,回了故里,平时教教学生讲讲学问,江南天气湿润,极是养人,倒是自得其乐。
  林如海对儿子训诫说:“李老学生学问极好,虽然年事已高,却是才思敏捷,便是你们年轻人也多半不及。而且他一直给人授讲,最擅长科考应试之道,于你将来春帷之事极有裨益,你要虚心求教,不得懈怠,更不得以我之昔日探花之名而招摇师前,,不然,定不饶你!”
  林煜这些天没事就在研读那本书,对书中提及的社会现象风土人情已有所了解,见林如海这一副疾言厉色的样子略有些好笑,心想:“林如海算是全书中难得的慈父了,对待子儿子也是张嘴就训,和那迂腐的贾政如出一辙。这里的人好似全不懂后世赏识教育,不明白‘好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道理”。
  贾敏忙在一旁劝导:“老爷,好鼓不用重锤敲。煜儿是个懂事的,定会好好习学,我不担心那个,倒是忧愁着煜儿身子骨才好就要苦读,别太冒进了才好。”说着,一脸慈母专属的担忧之色,
  林如海叹气着说:“你呀,知不知道‘慈母多败儿’,唉,算了,煜儿身子才好,我去和李老先生说说,叫他暂且缓着点来,再者,贪多嚼不烂。”
  林煜再次在心里吐槽,原来这就是温柔的力量。贾敏算是厉害的,温言细语中就化解了许多,叫丈夫俯首贴耳,难怪书里的男人多是三妻四妾,偷鸡摸狗的,而林府之中却一片太平,林如海虽有两三房姬妾,却都是摆设,林如海几乎不往那几人那里去的,子嗣也仅至嫡出的一儿一女而已。
  林煜运用着书中看到的,一一去体会和理解这世界。
  黛玉的身子也好了,她歪着小脑袋听爹娘说话,对即将被授业的林煜面露羡慕之色,撅着小嘴说:“哥哥有师傅教课了呀,真好。玉儿能不能像书中好学的人一样凿壁偷光、偷师学艺?嗯,我不妨着哥哥,我就搬个小板凳在窗户外面听听便是了。”
  贾敏揪了揪她耳边垂下的两条小辫,说:“那如何使得?你女孩子家家地,就跟着娘学着识几个字便是了,闲暇时你爹爹和哥哥再教你些女训女诫。”
  黛玉嘴巴一扁,眼眶里一颗大大的泪珠似坠而未坠。
  此女自小聪明伶俐,灵气逼人,识文断字一教就会,且过目不忘,林如海心爱此女,不忍拂其心意,便温声说:“要是玉儿想跟着哥哥一起读书,也未为不可。只是,有一点你须要记得,闺阁女儿,以贞静为要,现在爹爹允你读书,是为了叫你明理,有一层学问和道理提着,便是繁琐家务也都能删繁去芜,知其要义,可不是叫你学了诗书却去与人卖弄招摇,不然,就不许你再去了。”
  贾敏略略忧心地问:“可是,到底是男女有别,玉姐儿这……要不,给她隔个帘子吧。”
  林如海说:“不妨。李老先生六十多了,黛玉才几岁,能有什么名节的妨碍,就是煜儿,也是自家嫡亲的哥哥,引不来什么闲言碎语,再者,是在府里坐馆,又不是往别处去求学,家里的下人你约束得紧些,他们叨登得什么出来?”
  于是,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林如海特别弄了个大屋子给兄妹俩上课用,以老先生给林煜授课为主,间或点拨点拨黛玉。
  其实,论起学业来,三岁的黛玉只怕都优于林煜,但是,林煜有光脑啊,上课时候塞了满脑子的“之乎者也”回去,光脑自会帮忙整理成树状结构,将牵绊到的不懂的知识点细细地讲解一遍,而且,即便睡觉也像是睡在”能帮助记忆的枕头”上一样,当天学的东西就深深地印到脑子里去了,是以进展非常快,叫李老先生都不禁对着林如海发出惊叹:“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令郎如此触类旁通,博闻强记,只怕老朽肚里这点货不到三年就要倒空了。”
  黛玉虽然没有光脑,却有天生的聪明和好胜心,跟着哥哥亦是一点没被落下,但凡是哥哥能背能写的,她也八|九不离十,叫李老先生亦是赞叹不已,直言除了林家兄妹,还从未见过如此聪明的孩子。
  三年的朝夕相处,兄妹感情渐笃,林煜越来越把黛玉当作自己的妹妹,也越来越融入这个家庭。

☆、第9章 分歧

  时光飞逝,转眼间林煜已经在林府渡过了三年的春秋,由八|九岁的孩童长成了如今初具风姿的少年,并且,在光脑的帮助下,他开始是努力地学着适应这个时空的生活,到后来,简直就是如鱼得水,一切尽在掌握。
  林煜十岁时参加童生试并轻松通过,十二岁参加乡试,亦是轻松过关,成为热乎乎出炉的举子一枚。扬州人见林家公子小小年纪便蒙此殊荣都啧啧称奇,断言此子不亏是林公之后,非同凡响,想来明年参加会试和殿试的时候,林公子定会像他父亲林老爷一般地力压群英,蟾宫折桂,也弄个探花什么的来,届时在京城打马游街、御街夸官。又津津乐道此子将来也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蒙今上的青目,先翰林后御史,或至于六部之长官,比之林公更进一步。等林家之子位极人臣之时,将来论起籍贯故里来,也是给咱扬州人长脸的一件风光事。
  这一日,恰逢是林如海四十岁的生辰,一般不到六十不做寿,但是,因为是整生日,又是林家家主,也须得热闹一日。
  贾敏早早地起来,令下人在院里设下天地香烛,又令两名得力的大丫鬟各去林煜和黛玉的院子去请大爷和大姑娘过来。
  一会儿,林煜和黛玉都到了。
  林如海亦起身,盥洗毕,穿着一身绛红色流云蝙蝠暗纹镶锦貂皮的羽缎长袍子,气质高华却又带着雍容贵气,越发显得隽秀不凡。
  贾敏携着一双儿女给老爷拜寿,丫鬟们及时递上跪拜用的蒲团,林煜个黛玉都跪下行礼,少年清朗的声音和稚女幼嫩的声音汇作一股:“恭喜老爷,贺喜老爷,祝老爷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林如海乐呵呵地受了他们的礼,丫鬟们搀扶起兄妹两个,林如海见林煜身着一件湖蓝色银线绣鹤纹的织锦缎长袍,腰间松松地束着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涤上系着一块蛟龙戏水的和田玉玉佩,身形挺秀如翠竹,他朗眉星目,姿容俊秀,加之一头鸦羽一般的头发只用一支白玉扁方别住了,并无多余的富贵饰物,越发显得清雅大方,风姿卓绝。
  再看女儿黛玉,今年六岁,因为年幼,又因为头发细软,贾敏生恐过早梳头挽髻会拉扯着她的头发和头皮,故而只令丫鬟们给她松松扎了两个发包包,缠了两圈红珊瑚珠子做装饰而已,饶是如此简单的妆饰,黛玉小小的脸庞上已经露出一点娇花照水的稀世容颜来。
  林如海见这一双儿女,如何涌上一层温柔的喜悦,拉着发妻贾敏的手,由衷地谢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