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申天变-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蒙、汉官在外头吃饱了风,早就冻的哆哆嗦嗦。手下的仆役想着递个暖手炉子什么的,早被老爷小声的骂了回去。
    两位摄政王都迎着西北风等候呢,也不见用什么暖手的炉子。难道自己比摄政王还尊贵了?为了脑袋上的顶戴花翎,就是再冷也得冻着。
    这时候可真能冻死狗,地面都裂开了大大的口子,西北风一刮过来,骨头缝子都冒冷气,鼻涕眼泪都出来了,也只能悄悄的擦拭。
    再看看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端坐马上不动如山,面色间没有丝毫喜怒,仿佛没有感觉到这如小刀子一样的寒风。
    稍后几乎和多尔'并肩的就是郑亲王济尔哈郎,后面还有一大票的王爷贝勒,哪一个不是在吃风?
    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脚都站麻了,全身上下都没有一定点儿的暖和气儿,脑浆子都木木的,还得做出无所谓的样子来。
    “你们满洲人和蒙古人之间的狗屁烂事儿,拽着无名这些汉官来做什么?鸟的卓礼克图亲王还真当自己是什么大人物了,拿捏着就是不肯早点过来。其实你还不是和我们这些汉官一样?都是满洲人的走狗罢了……”很多人面子上一幅精忠为国的样子,心里早把多尔衮和吴克善的祖宗骂翻了天。
    在这样酷寒的季节站立在城外,可真不是这些养尊处优的大老爷愿意做地事情。往日的这个时候,正歪在软塌上捏女奴肥肥嫩嫩的胸脯子呢,绵软柔和,身边再有几个烧的红火地炉子,都能热出汗来,那才是真正地享受,谁乐意在这荒郊野地喝西北风?
    日头懒洋洋的爬起来有两杆子高低,阳光总算是有一点儿了,却没有丝毫的暖和气儿,前头的滚牌快马才奔跑过来。
    “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至——”
    在尾音长长的呼礼声中,吴克善一马当先出现在众人视野当中,身后是两百多匹手持衔旗官牌地蒙古大汉,俱是快马雄健,飞奔而至。
    吴克善肥肥大大的身子很是矫健地滚鞍下马,跪请圣安,然后由顺治小皇帝亲指的宣旨太监下抚慰旨……
    那个面色白净如女人一般的大太监好像是得了什么风寒病,哑了嗓子,所以临时换上盛京时代就跟随先皇的大太监海大富宣旨。
    圣旨是多尔'代拟的,就是印玺也是多尔衮“代”皇帝盖上去的,由谁来宣读已不重要。
    圣旨是什么内容,多尔衮很清楚,本就是他多尔衮弄出来地圣旨嘛,虽然换了宣旨的太监,这个海公公地嗓音也有点干,可念的也是一字不差。
    无非是说些“朕之至亲满蒙一体”地陈词滥调,虽然没有什么新意,
    足了朝廷的礼仪。
    请罢了圣安,吴克善爬起来再对多尔'和济尔哈郎行礼。
    大清国真正地主宰是谁,葛丹清楚的很。,
    多尔衮嘴角微微一动,刚要说几句早就准备好的温言,济尔哈郎却已越了上来,哈哈大笑着说道:“大贝勒别弄那么多礼仪了,再过不了多少日子,你就是咱们大清国正根子的国丈,难不成还等着我们这些老家伙给你行礼不成?哈哈……”
    济尔哈郎和蒙古人熟络的很,也没有多尔'那么大的威严,多尔'斜斜看了济尔哈郎一眼,微微点头,似在赞许一般。
    按照惯例,在这里还有顿饭食。
    这顿饭食可不是什么宫廷盛宴,更没有什么美味佳肴。而是依照满洲老风俗,满蒙众人席地而坐,几个重要人物围拢成一个圆圈,共用一只烤羊,以示亲密无间之意。(康熙初年还是如此——作者按)
    济尔哈郎的话语明显要比多尔衮多,或许也是这个郑亲王和蒙古人更加熟悉的缘故吧?
    “我说亲王,我记的咱们是在天聪二年相识的吧?”
    “正是天聪二年,是在八月份,水草丰美马劲弓肥的季节……”
    济尔哈郎和吴克善哈哈大笑着说起往事。
    “这一晃都十几年过去了,那时候豪格还是个小娃娃呢,现在万岁都这么大了。”济尔哈郎如一个善于回忆的老人一般:“你我年岁都不小了,这以后的事情就要看他们年轻人的了,哈哈……”
    “天聪六年,郑亲王和我夹击察哈尔部,那一战……”吴克善仿佛也在回忆往事。
    多尔衮很不喜欢济尔哈郎说这些很久以前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的多尔'还没有掌握大权,在很多事情上都说不上话去。
    耐着性子听这两个老家伙说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陈年往事,好不容易找个话茬儿,这才有机会把正事提起:“自太祖武皇帝立国以来,满蒙俱为一体,今万岁富有四海才德兼备,必为一代雄主……”
    冠冕堂皇的话儿说了不少,无非就是说现在的满清今非昔比,已经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满蒙之间更应该团结如一,然后就很顺利的说出福临和冬木娜之间的婚事。
    福临和冬木娜本就是至亲,又有孝庄皇太后的的关系牵着,这事情其实早就是商量好的,今日提起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只要把这事情确定下来,至于什么时候成婚双方的礼仪往来等等这些琐碎的事情自然有各部官员去做。
    和预想当中的一样,孝庄的兄长冬木娜的亲爹——蒙古亲王吴克善没有表示任何反对,也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很是欢喜的感谢天恩。
    然后紧接着就是说起派兵助战之事,多尔'拿刀子削下一大片肥羊腿肉,连刀子递给吴克善,尽量笑的更加自然:“伪明余孽称赴死军者,纠集起万数乱民,兵临开封。我朝正是锐意进取之时,不想被这些乱民扰了大军调度……”
    蒙古人出兵帮助满洲人剿杀赴死军,自然也是早就商量好的,要不然吴克善也不可能带着好几千人马来到京城的眼皮子底下。
    “乱民见识到我蒙古勇士地骑射之功,一定就不会再给摄政王捣乱了,”吴克善胖胖的脸上满是笑意:“我这回带了七千部兵,俱是各部勇士,一个个骑得快马挽的劲弓,大军一到,什么样的乱民也能平了。摄政王不必忧心,对这些不服大清皇帝教化地贼子,就得用刀子给他们讲道理……”
    蒙古本部人马地战斗力和蒙古旗的战斗力差不多,逊色的就是这些蒙古本部人马多是拼凑而来,缺乏协同作战的经验,各部之间的配合肯定不如蒙古旗那么自如。但蒙古本部人马地单兵作战能力肯定不错,尤其是骑射之功,比蒙古旗要高一点儿。
    眼下这样的季节,也确实可以发挥出蒙古骑射地威力,或许可以弥补他们的不足。
    有了吴克善的这七千蒙古兵,多尔衮再从两白旗和两黄旗中抽调三五千人马出来。要想彻底把赴死军消灭确实有点困难,但是稳固开封,然后缓图,就显得很自然了。
    光是满蒙战兵,在兵力上就已经不让赴死军,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新附军,赴死军的威胁可以解除了。
    “何时可以发兵?”多尔衮最希望的就是吴克善赶紧去河南,虽然开封暂时还没有很大地危险,可早到一天是一天,这种事情宜速不宜迟。
    “我想进京给万岁请个安好,顺便再看看太后,然后就可以大军南下了。”
    吴克善说的也很合情合理,进京朝拜小皇帝是分内地事情,亲哥哥看看孝庄这个亲妹妹,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卓礼克图亲王能早日解开河南局面,就是对万岁最大的安好,太后那边也是这么说地。”多尔'说道:“太后也说了,亲王你就不必进京了,等平定河南之后再见也不迟……”
    吴克善想不到多尔衮会这么说,面色一黯,歪头看看济尔哈郎,似乎是在寻求帮助。
    济尔哈郎哈哈一笑:“睿亲王说的也对,国事总重于家事嘛。这时候见了皇太后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等凯旋回来再见。万岁和太后都忧心眼下地局,解开这个局面还要靠你这个至亲,大贝勒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行,那我就不进京城,直接率领大军南下!”
    ……
    相应的关防文书,一体的杂物琐事,都是早就准备好的,吴克善命人收好了,自是返身北去
    如了了一件大事一般,多尔衮也急着回去京城。
    从多铎战死以后,就有很多风传,无非是要摄政王亲征南明的调子而已。
    多尔衮亲征?这怎么可能?多尔衮就是再傻也不会撂下京城的这一大摊子去南边打仗。万一京城里头有了什么变故,岂不是悔之晚矣?
    济尔哈郎和几个满洲老王爷早就蠢蠢欲动,好像还和豪格有了什么勾结,虽然多尔衮没有拿到什么确实的证据,可也不会认为济尔哈郎这个老狐狸会对自己有什么好心。
    “等平定了河南,说什么也要找就机会把这只老狐狸弄下去。”多尔'越老越难以忍受来自济尔哈郎方面的牵制,准备找个机会除去这个绊脚石。以济尔哈郎的威望和地位,直接杀死完全不可能,但是一步一步削弱他的实力还不是很困难。
    尤其是南明的一小股军队登陆金州地界,确实是很让人感动震动,虽然这种小规模的突袭注定起不了多大的波澜,也完全没有必要惊慌。多尔'还是借此机会大做文章,把济尔哈郎的一部分力量调了过去。
    在削弱济尔哈郎等人势力的同时,多尔衮也敏锐的感觉到有人在挖自己的墙角。
    这种事情做的再隐秘,也不可能完全隐瞒的过去,一直把眼光放在内部的多尔衮已经开始觉察。
    虽然还查不出什么,多尔衮敢断言这里头少不了他济尔哈郎的鬼影子。
    是时候下手铲除这些不安分的老家伙了,再不下手地话,这些老家伙就会骑到脖子上来拉屎了。
    多铎一死,满清的锐气就下去一多半儿,各种隐藏在强盛兵威之下的阴影也就开始显露出来。多尔'用在内部的心思,远远多于外部。
    攘外先安内,这是也是多尔'不敢过多调集上手力量对付南边局势地一个根本原因。
    一个贴身侍卫急急忙忙地走来,在多尔衮耳边密语几句。
    多尔衮已是脸色大变,大骂了一句恨恨的看了看济尔哈郎,大声道:“备马,回城……”
    虽然济尔哈郎距离最近,也没有听到侍卫说的是什么,只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好像是在说苏克萨哈……
    苏克萨哈绝对算是多尔衮手心里的人物,一看多尔衮地脸色就知道两白旗内部起了什么变故。济尔哈郎忽然感觉到慈宁宫大佛堂里的那个科尔沁女人没有想象中地那么简单。
    一个后宫女人,能够把手伸到多尔衮的内部,连郑亲王这样重要的角色都不知道,这足以说明什么了。
    多尔'快步上马,有些恼怒的抽了坐骑一鞭子。
    坐骑并没有如往常那样飞奔而出,而是忽然人立而去如疯似狂的胡乱蹦跳。
    多尔衮猛然被战马掀了下来,众人惊呼着赶紧过去搀扶。
    一个缩肩塌背的身影一闪而没。
    多尔衮大骂着起身,抬起鞭子抽打身边地侍卫,暴怒之情让人不敢靠近。
    似乎是想着再次上马,多尔'刚刚行走几步,猛然就扑倒在地,不住的高叫:“传医官,快叫医官,我地脚断了,要疼死我么……”
    事起仓促,谁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尽管多尔衮疼地大叫大骂,还是等了足足有两柱香的功夫医官才小跑着过来。
    多尔衮也是久经战阵地宿将,见过的大场面不计其数,自然不会对这种跌打扭伤在意。
    撩开袍服,脱下靴子,卷起裤管,足踝处有一不大的伤痕,还正往外渗血。
    这绝对不是什么扭伤,多尔衮很清楚自己是被什么人给暗算了。可刚才身边确实没有外人,难道……
    多尔衮抬头一看医官,发现是个陌生的面孔,立刻大叫起来:“滚,滚开……”
    本要取药的医官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子事情,就被暴怒的多尔衮几鞭子抽打的血流满面。
    绝对是有人暗算,只因为阴差阳错战马忽然发狂,这才没有伤到要害。
    多尔'如雪地里的孤狼一般,警惕着看着四周人群,似乎是想在这些人里头找出那个刺客一般。
    “来人,抬我上马!”多尔衮明显不信任他贴身侍卫以外的任何人,大吼着让所有人后退,然后被几个侍卫架着上了战马……
    在亲信侍卫的护持之下,多尔'也不管这些官员,打马绝尘而去。
    这些满汉官员大眼儿瞪小眼儿,谁也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睿亲王这是什么怎么了?不就扭伤脚脖子么?值得这么惊慌失色?
    有些心思乖巧的,已经隐隐约约猜测到一些端倪。不过也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而已,不可能想的太多。
    真正目瞪口呆的还是济尔哈郎。
    多尔衮意外受伤,最大的嫌就是他济尔哈郎。
    可天地良心呐,济尔哈郎敢拿自己的生命发誓:绝对没有暗算多尔'。
    对于济尔哈郎这样的老狐狸来说,真正的敌人是多尔衮系的人马。在没有除掉这些人的威胁之前,动多尔衮这个人绝对是最愚蠢的行为。
    虽然多尔'只是受了点儿小伤,可他济尔哈郎绝对是最大的嫌人。
    不怀他还能怀谁去?
    济尔哈郎也知道这一点,这个天大的黑锅就是不想背也得背了。可真正要对多尔'下手的是谁?
    想来想去,始终绕过一个柔弱的身影。
    肯定是她!
    能在京城之内不动声色挖多尔衮的墙角,还能有谁?多尔衮要是有什么意外,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绝对不是
    哈郎。
    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动手?
    一想到这个,济尔哈郎脑门子上的冷汗都下来了。
    科尔沁精兵,就在几十里之外,一应地通关文书等物俱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就孝庄的亲哥哥,真要有什么事情发生,这些精锐蒙古兵肯定是慈宁宫大佛堂那个女人的力量。
    到时候,他济尔哈郎就是最大的替罪羊。
    明里暗里和孝庄互相勾结地济尔哈郎,一直以为自己是绝对强势地一方,现在才明白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
    “来人!”
    “王爷——”
    “调集所有人手,先把王府,不,先把皇宫……”饶是济尔哈郎见过市面,到了这个时候也是方寸大乱。
    “王爷,咱们的人多去了金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