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孙犁散文集-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88年6月20日下午,傅之公子送来此书,当即包装之,并题记焉。

智囊全集

读章含之文章,知毛曾从她家借阅此书。章士钊收藏此类书籍,无足怪。毛一生大智大慧,奇谋奇计,非古所有,尚以为不足,晚年仍借鉴不已,此可异也。见花山出版消息有此目,遂请屏锦寄一部来。亦辑缀古书,多为习见,本无足珍也。

1988年12月1日装讫记

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

田晓明代购。

自昨日起晕眩。睡起时甚剧,不能行动。在床前试探很久,方能扶墙而行。昨日下午请报社大夫,不顺利,颇激动。

今日晓达请电台大夫,给药。报社另一大夫来,同车数人,余烦甚,避入小室。病在脑血管,似颇不轻。

1989年3月11日下午

古今伪书考补正

山东邓基平寄赠。

国家形势堪忧,心绪不宁,午饭后装整之。

1989年5月18日

史记

民国五年涵芬楼影印。

余在中学,初读《史记》,购商务《史记菁华录》一部,亦未通读,于抗日战争中,遭敌抢劫,遗失。以后阅读,亦多为选文。进城后,于天祥商场得此本,线装共十四册,毛边纸印,字尚清晰。

今年入夏以来,国家多事,久已无心读书。近思应有以自勉,以防光阴之继续浪费。今晨找出此书,拟认真通读一遍,不知结果如何也。

1989年8月27日记

自去年八月间,迁至此处,读书与作文,几乎俱废。今年三月间,稍操旧业,又突发眩晕,停笔至今。每日无事,既感无聊,思虑反多。每思读书,又无系统,随取随收,不能坚持。乃念应先以有强大吸引力之著作为伴侣,方能挽此颓波,重新振作,此书乃当选矣。

8月28日下午

遵生八笺

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九日,邓基平寄。书价昂,已寄款去。

此书收入四部丛刊中,已不易得。余见有排印本,原想购置。然此本油墨纸张均甚差,所谓好书不得好印。且有删节,未能令人满意,然今日出版物,亦只能将就着看。

当日晚记。

晓明来谈,邹明脑中取出肿瘤二,手术顺利良好,系脑系科杨主任所做,老鲁所托也。手术时,老于一直在场,照顾周到,现邹明语言清晰,可慰也。

疾病无常,邹明发病前一日,尚在和面做饭。

10月14日中午

菜根谈

此昨日收到之山东邓基平所赠小书。余初以为明人议论,不甚注意。及见书后附傅连璋序,乃叹为珍本也。傅氏行医汀洲,红军至参加革命,随军长征,于我军医,大有贡献。

其序作于民国十一年,即一九二二年,参加革命之前。颇以国人之争权夺利为大病,认为不易医治。文中有“举国若狂,隐忧何极”之语。今日读之,如针时弊。所言,实目前有识者之同慨。世事变化,竟有如此出人意外者。傅氏已作古,不能重为“嗟乎”矣!

1989年11月10日下午装讫记

天津杨柳青画社藏画集

自去岁入冬以来,余时有寂寞无聊感。身体亦时有小毛病发生。邹明逝世,朋友多以预早体检告诫,余以年龄超期,有什么就带走回答,仍是人生无可奈何之意。然自停止写作以来,无所事事,精神既无寄托,空虚苦闷,时时袭来,绕室彷徨,终非善策。日前山东一青年名常跃强,专程送来字画各一幅,余观赏两日已收起。昨日下午,谢国祥同志送一山水挂历及此册来,又消磨两日时光。近况颇似儿童,遇人送来合意礼物,则欢欣形于言词,实可笑也。

1990年1月4日记

菜根谭

此又一版本,是保定河北大学哲学系学生所寄。他很喜欢这本书,购到后读至深夜,次日又买一册赠我,与我并不相识。

不到两月,先后收到两本,有些青年人,大概以为我也很喜欢这本书。

我不喜欢这类书,以为不过是变样的酬世大观。既非禅学,也非理学。两皆不纯,互有沾染,不伦不类。这是读书人,在处世遇到困扰时,自作聪明,写出的劝世良言,即格言之类的东西,用之处世,也不一定行得通。青年人之所以喜欢它,也是因为人际之间,感到困惑,好像找到了法宝,其实是不可靠的法宝。

至于据日本商人见识,以估本国文化,此种心理,更无足置论矣。

1990年1月10日下午,无事,包装之,并记。

三松堂自序

一九九○年一月十二日,宗璞寄赠。日前余曾致函求索也。原以为作者自撰,今知大部为他人记录。且篇幅如此宏富,像自传体式回忆录文字,则与古人于主要著述之后,所作自序,略有不同。次日又记。

瓶外卮言

读晚报文章,知有此书。曾托郑法清询之古籍出版社,未得。近又托金梅问古籍书店。据说,前些日子尚无人过问此书,今不知为何,一下卖光。仍从书库找出一本。金梅云:得之不易,也不要书款了。

1990年3月26日记

此书为天津古籍书店翻印。原书出版于一九四○年,著者住英租界。何时,何地,能有何等文化,不足奇也。又记。

今世说

一九九○年六月四日装。此系早年所购,观所用图章可知。此章系在劝业场刻制,后送与张,为其兄磨制一章。张兄颇势利,亦其兄妹当时处境所致,不必深怪也。

下午,重庆出版社三同志,来谈解放区文学丛书出版事,值午睡起,精神好,所谈颇多。大意谓:出版社当有魄力,有出类拔萃之志。能出一套质量精萃的书,为学术界所承认,就会出名。如只印流行大路货,印多少,别人也记不住你的名字。近年出版界颇使人失望,我已经不愿再印书。希望你们努力云云。

续世说

一九九○年六月四日装。因读宛委别藏抄本,与之对照。

然精神不属,屡拿屡放,包装亦无什么兴趣,此真所谓一年不如一年矣。(第一册)

人皆以抄本为可贵,为其从古本移录也。然抄书人文化低,且愿多做活,自不免抄错,又不便改,遂将错就错。即如此书,最后之郑注条,余初读宛委本,颇多疑碍,不得不又将此书找出对读,乃发见短短一节,错误多处。故名人校本,不可不重也。(第二册)

余有倒读习惯,多施于无意通读之书。于此书,则为先观人之劣行,即所谓接受反面教育也。幼年读书,德行为先,那是正面教育,经历人生之后,乃知反面教育。不可不施于幼年也。这就是鲁迅先生常常告诉青年人,人可以坏到何种程度,使之遇到时,有准备,不感意外之意。然青年人天真,如柔石辈,常常不以为然,后遭不幸,悔之已晚。(第三册)

唐宋传奇集

此书购于一九五二年三月。系人文据旧鲁迅全集纸型重印,一九五二年二月出版。封面仍为陶元庆所画,可贵也。原包装用中学同学张砚芳包书法,甚严密,纸已破败,故重装之。时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新全集不收此书,余检寻未得。近读《太平广记》,连及此书。抚今思昔,感慨颇多。

先生编纂此书时,正值精力、情感旺盛之期,故序跋文字中,颇多妙语。余青年时,都能背诵。

(附)小引

余前辑存书衣文录,近二百条,已刊行矣。去冬整理书册,又抄存前所未录者若干条。前之未抄,实非遗漏。或以其简单无内容;或有内容,虑其无关大雅;或有所妨嫌。垂暮之年,行将已矣,顾虑可稍消。其间片言只语固多,皆系当时当地文字。情景毕在,非回忆文章,所能追觅。新春多暇,南窗日丽,顺序排比,偶加附记,藉存数年间之心情行迹云。

1986年3月4日记

书衣文录再跋

余向无日记。书衣文录,实彼数年间之日记断片,今一辑而再辑之。往事不堪回首,而频频回首者,人之常情。恩怨顺逆,两相忘之,非常人易于达到之境界也。堂皇易做,心潮难平。时至今日,世有君子,以老朽未死于非常之时,为幸事。读文录者,或可窥见余当时对生之恋慕,不绝如缕,几近于冰点,然已渐露生机矣。

1986年3月6日晨起改讫记——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十二 书衣文录  书衣文录摭遗

余已数次辑印书衣文字矣。尚有遗漏及当时顾虑未发表者,再抄存之。新作数则亦附。

1987年4月

都门竹枝词

苏州旧书店寄来此书。今日一帮忙人,托病辞去,不得其解,怅然久之。伊与病妻同龄,形体亦仿佛。灯下书此,以志纷乱之感想。

1966年2月10日

历代诗话

一、二年中,风波时起。猜疑深匿心中,遇机即暴发,恐终至于决裂。处事:明而后决,不留疑窦;行之而疑,我之大过。(上册)

1974年8月17日

自寻烦恼,不能尤人。又不能达,又不能忍,痛苦将愈来愈深。(下册)

同日夜记

脂砚斋红楼梦辑评

深念情欲惑人,踏入时,直如黑白不辨,是非颠倒。及至脚下感到泥泞,则又愈拔愈陷,灭裂而后已。

1974年8月17日晚记

植物名实图考

余先得长编,后于旧书肆,补购此本,书甚新而价少减,今并装之。

1975年2月8日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张赠厚皮纸半张,余选择藏书中之形体伟岸者,为之装潢,此书入选。

1975年2月8日晚

七种后汉书

十四日晚,余已睡下。因事激动。及起身小解,全身寒战不已,过去无此现象也。时时有伤身之忧,而又不能断然处置,后患正无穷也。

1975年5月

瘐子山集

地震后,久不从事于此,今春节又近。去年此时,家庭不安,今幸得清净矣。

此书购时未细检,缺两卷。然当此书籍难得之日,虽残本亦可贵,故珍重装之。

1977年2月12日

西藏纪游

寻觅他书,发见此书,毫无印象,如同新得。亦奇事也。(上册)

近来关于西藏之话题颇多,想读一下,增加一些历史知识。(下册)

1987年10月26日晚

三余札记

大女儿归宁,谈及搬家后,与何人住一起事,无结果。(上册)

大院又有变动,亟欲搬家,一时又做不到。老年搬家,并非佳事。弄不好,会促进死亡。但势必有此一着,冷静淡然处之。

1987年10月26日

雷塘庵弟子记

今生不能为官,且看看达官贵人的经历,亦望梅止渴也。(第一册)

为自由而奔波一生,及至晚年,困居杂院。社会日恶,人心日险,转移无地,亦堪自伤。

自注:文途自如此,如当时转入宦途,情况将大不同矣。

病老心烦,环境恶劣。虽封窗闭户,心亦不安。居家遇此辈,反不如黑夜遇强梁矣。(第二册)

官家处处走过场,坏人处处钻空子。钻大空子发大财,钻小空子得小利,尚可谈人心向善乎?

下午雨。(第四册)——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十二 书衣文录  耕堂题跋

俞平伯序跋集

孙玉蓉女士赠。

近读《新文学史料》第四期俞平伯材料。中国所谓名门世家,书香门第出身的学者,俞氏为最后一人矣。

1990年12月22日

岳少保书武侯出师二表

姜德明寄赠。

病中只能读字帖,然遇到不识之草字,亦必翻阅原文,故此二表亦读熟。诸葛亮非文士,其叙事说理,简要通达,文无冗辞,意无虚饰,非文士所能为也。作文与处事同,其根基在所处地位,所操权柄。立在根基之上说话,则语无虚发,情无粉饰,忠诚义气,情见乎词矣。此二表仍为两汉文风,以实事求是为重。后随政治变化,魏晋以来,文章渐变为空谈。

诸葛亮秉公持正,用心自无论矣。即单就文章而言,亦毫无可挑剔之处。两汉政治家,多有文才,魏、晋亦然。至南北朝,当权者虽多武人,仍重文章,即如侯景之辈,亦聘用有才华之文士,掌文墨之事。从此政治家与文学家分开,文学与政治,不再是统一体,而是为政治服务了。

1991年1月10日

知堂谈吃

卫建民赠。

文运随时运而变,周氏著作,近来大受一些人青睐。好像过去的读者,都不知道他在文学和翻译方面的劳绩和价值,直到今天才被某些人发现似的。即如周初陷敌之时,国内高层文化人士,尚思以百身赎之,是不知道他的价值?人对之否定,是因为他自己不争气,当了汉奸,汉奸可同情乎?前不久,有理论家著文,认为我至今不能原谅周的这一点,是我的思想局限。

有些青年人,没受过敌人铁蹄入侵之苦,国破家亡之痛,甚至不知汉奸一词为何义。汉奸二字,非近人创造,古已有之。即指先是崇洋媚外,进而崇洋惧外。当外敌入侵之时,认为自己国家不如人家,一定败亡,于是就投靠敌人,为虎作伥。既失民族之信心,又丧国民之廉耻。名望越高,为害越大。这就叫汉奸。于是,国民党政府,也不得不判他坐牢了。

至于他早期的文章,余在中学时即读过,他的各种译作,寒斋皆有购存。

对其晚景,亦知惋惜。托翁有言,不幸者,有各式各样,施于文士,亦可信也。

1991年1月15日,旧历元旦,晨记。

莲池书院法帖

保定莲池,为余读中学时旧游之地。时有一同乡同学,在莲池内当图书馆员。当时莲池既非公园,游人寥寥。图书馆也没有读者。同乡只是看管那些旧存图书,每月领一份微薄薪金而已。这种生活,当然很无聊,很寂寞。但这一职业,还是靠他父亲在保定教书多年,认识很多文化界人士谋来的。很为穷学生如我辈所羡慕。

我有时找他去玩,即顺便逛逛莲池。当时石刻尚完好,镶于廊庑间。但青年时无心于此,走马观花而已。今老矣,保定来人送此帖,系初拓复制。细观之,其书法价值,实不下于一般名帖。莲池文物,在有清一代,因近京畿,主持者皆名流,实不可等闲视之。

1991年2月9日病中记

当时同学,亦不知下落如何?

昨夜醒来,忽记起此同学姓陈,名耀宗。其父在育德中学当音乐教员多年。音乐课堂在大饭厅,台上有一架钢琴,每逢学生不安静,陈老师即用力击键盘示警云。当时学校和学生,都不重视音乐、美术课,也从不计分考试,老师也只是应付。他系安平县北苏村人,所忆不知准确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