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生指南-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仲铨,你不要以为这事简单,不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元波驾轻就熟,觉得简单,做起来你就知道琐碎了。还有,以后奴仆的选拔会越来越少,最多偶一为之,族学以后的入学将会以这一块为主……”

“是!我一定用心。”

张律对张涵这个兄长一向敬爱,被张涵说了句,脸有点红,这才重视起来,连忙正色应了一声。把张律塞进了族学,也算是搞平衡了。以张律的身份,他的存在本身就无法忽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张涵有意培养他,这才多说了几句。见张律听进去了,张涵便不再多言。

“经过这几年的剿灭,鲁国的盗匪数量大为减少,随之而来,我们实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张奂环视一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

项奉走神中,张律低头不语,岑涛摇摇头……张奂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张涵身上。张涵蹙眉想了想,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去边郡肯定有许多机会,可惜危险太大不合算。

“嗯,暂时就先这样好了。实战机会留给最优秀的人,族学里加强训练和对抗性演习。需要实战的话,就把实习人员安排到商队里去。八哥,你看……”

“那就这样吧!不过,当初我加入郡国兵,主要是为了提供实战机会。现在既然没了实战机会……”

“八哥,你做到眼下这个位置不容易,听说近期还会更进一步的,就继续待在郡国兵里吧!鲁国是张氏的根基所在,需要有人留在这里守候。张角蛊惑人心,野心勃勃,不出几载,必有不测之祸。这个时候,八哥可不能离开。

不光不能离开,八哥你还要想办法,在郡国兵里树立威信,提拔些儿信得过的,以便切实有效地控制住郡兵。一旦有事,也好保护好家中。”

“行!这事不难。不过,想要切实控制郡国兵,我还需要人手……”

“多少?”

“五十,要不,三十也中!”

张涧的脑袋摇的像个拨楞鼓,

“那不可能!族学去年才毕业117,今年也不会超过170,哪里能给你那么多,商队、鲁南、海曲,向族学要人的地方多了,今年还有十七那里。老八,十个八个的话,兴许还能凑出来,多了就不要想了……”

“那也行,不过,人手得随我挑!”

“老八,你一早就是想说这吧,不可能的!是人才,总不能都留给你……”

“好了,好了,这事一会儿你们私下讨论,继续说正事!”张涵打断了两人的争论。

项奉字子承,比张律大一岁,中等身材,眉清目秀,也是个小白脸。他是项让的长孙,与项让智计百出不同,项奉对数字非常敏感,对经营、商业和帐目有特殊的天份。在张涵组建纺织作坊的时候,项奉替他节省了不少钱,此后便作为纺织作坊的一员,参与作坊的经营管理。

项奉简单介绍了一下去年的开支情况。大致说来,就是前年没少挣钱,但没够去年花,缺口在二千多万,用去年的收益补上了,今年还有八千万可支配收益,预计还会有不小的云云。

“好了,事情就是这样,我就不再多说了,大家能节省,还是要节省一些,将来用钱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

纺织作坊就交给子承了,大家需要钱,在额度内的,可以直接找子承要——过后把帐目交上来就好。有额外需要的,可以找八哥商量,如果不能决定,再给我写信,反正临淄与鲁国也不远。

还有,船队需要人手,我看了一下记录,去商队的最多,留在族学的也不少,去植物园、作坊和造船场的也有一些,却没有愿意去船队的,这可不行,今后船队会越来越重要……”

船队的事,并没有讨论出结果来。老实说,换了张涵自己,他也不会愿意去的。年纪轻轻,前途广阔,有的是地方可去,谁愿意去船队,又艰苦又危险,说不准何时一场风暴,便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成为失踪人口了。就算是学子个人愿意了,他的家人也不会同意的。

岑涛未上任就接了这么个倒霉差事,不禁愁眉苦脸。

最后,张涵只好告诉岑涛,要进行深入宣传动员——能骗几个是几个,遍地黄金、珍宝、仙境什么的,但艰苦也要讲清楚。当然,这事很难,好生恶死,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实在没人去,那就只好专门为船队特招一批了。

小作坊改进了弩、弩车、指南针和望远镜,发石车模型也造出来了。这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只拿出极少量用于训练和实验。船队装备的巨弩等,都是仿制大汉国制式装备改进的。此外,纺织机械也已进一步完善,新型水力纺纱机拥有三百个纱锭,用于纺织丝绸的缫丝机、织机也已经完成,效率十倍以往。值得一提的是,以棉花为原料的扎棉机等纺织机械的出现。虽然简略粗糙,有各式各样的缺陷,但当初的纱机、织机也是这个样子的。按照惯例,张涵举办了庄严的仪式,亲自宣布了嘉奖,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刻苦钻研。

张涵在卞南庄来去匆匆,只待了短短三天,但收获是巨大的。在会议的最后,所有人一起,用正式的礼仪确立了主从——所有人无一例外,无论是已经行过礼的张涧、项奉,还是张涵的亲弟弟张律都在狂热的气氛中,向张涵献上了自己的忠诚。这里的每个人都清楚,时近乱世,张涵有能力,也有志向做一番事业。

张涵努力了许久,这才正式建立了他的小班底。但是,张涵也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青蝇之飞,不过数武,附之骥尾,可至千里。众人是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张涵身上,若张涵不能回应这种期望,终究会被抛弃。

第十一章 构陷'上'

“东安平令有心了,劳你专程前来!”

张涵身穿官服,头戴进贤冠,笑吟吟地一拱手。

“哪里,张大人年少有为,不才适逢此会,得睹大人风采,幸何如哉!”

东安平令孙安国连忙回礼,他是个老练的商人,本是听说了张涵的背景,专程赶来拍马的,却故意选择了一件重要的公事,前来请示齐国相,作出一幅碰巧的样子。眼看齐国相田文只派了五官掾左丘林前来迎接,孙安国说话就更谨慎了。

张涵闻言笑笑,不再与他多说,向着来迎接的众人团团一拱手。

“诸位百忙之中前来迎接,张某感铭于心。只是诸位公事繁忙,张某也不便久留。迟些时候,张某必扫榻以待,还请诸位不吝赐教。”

临淄的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便作为齐国的国都。它地处于泰山之北,“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的大平原腹地;东濒淄河,西依系水,其地“宜桑麻”;又近海,多鱼、盐之利。临淄手工业与商业十分繁荣,是大汉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与雒阳、邯郸、南阳和成都并称“五都”。

临淄城巍峨耸立,在张涵见过的城市中,仅次于雒阳。临淄城结构特别,它是“大城咬小城”的格局。大城为平民所居和商业场所;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是齐王居住和官吏办公的宫城。临淄是齐王首府,也是青州的治所。现任齐王姓刘名喜,身体不是很好,不太管事。话说回来,大汉国对诸侯王管制极严,刘喜能够管的事也很有限,张涵平时一般不用理会他的。

光和三年(180年)正月底,张涵抵达临淄的时候,前来迎接的人就是在临淄小城南门外守候。见张涵如此说,众人纷纷一拱手,乱轰轰的散了。

左丘林出身于齐国望族左丘氏,乃是《左氏春秋》的作者左丘明的后裔。当然,左丘氏在大汉国并不得意,只是地方上的望族。

左丘林回了国相府,一路上若有所思。想起张涵憨厚的笑容,左丘林就有些不是滋味。不知道张涵是否真的不懂规矩,但是,不管张涵清不清楚,总有人会告诉他。这一回,是大大的得罪张涵了。

本来,左丘林对这个万金刺史并没放在眼里。驺县张氏抱上了中常侍张让的大腿,以此起家的‘暴发户’,在名门望族中本就颇受非议——就算张氏子弟官声再好,钱财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张氏子弟善于做人,做事周密,滴水不漏。

何况,田文也不是一般人。田文是阳陵人氏,是杨赐的门生。

阳陵(今陕西高陵西南)田氏本出自齐地,曾为齐国王室,汉高祖强迁关东豪族于关中时,被迁移到阳陵,世为京兆望族。大汉国四世三公的家族屈指可数,连同现任的司徒杨赐,弘农杨氏也名列其中。田文出身显赫,又是现任三公的门生,如何会看得起张涵。

“元木,回来啦?”

左丘林一进后园,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赶紧做了个揖。

“是,我回来了。”

田文回礼笑道:“元木不要这么多礼,快来坐,给我说说这个张万万!”

国相田文在城东说刺史,张涵也在城西说国相。城西的刺史府与大汉国的官府衙门都一样,是坐北朝南。前面是办公的场所,家眷则安置在衙门后宅。

“看来,这位齐国相不大欢迎大人呀!”

戏志才饮了口酒,取笑道。

“……”

张涵笑而不语。梳洗过后,又换了身青衫,整个人神清气爽。安顿的琐事自有王眸打理,张涵索性带着众人躲到了花园中。初春的天气,花园里草木凋零,也没什么景致,几人转了一圈,就闲聊起来。

“欢迎不欢迎,却由不得他!”

接触了几个月,彼此之间都已熟悉。伍子方说话也不客气。

“说这些有什么意思,不知这田文有何来历?”

许陵眨着眼睛,问了一句。几人互相看看,都望向华歆。都是初到此地,只有华歆是高唐人,距离较近。

“田齐国官声还是不错的,是阳陵人……”

华歆皱着眉头想了想,高唐距离齐国也是好几百里地,中间还隔着个济南国。这几年他在高唐任吏也没时间到处走,对田文的了解只能说是道听途说了。好在官场上的传闻,多少有些影子,华歆只捡可靠的说,倒也没有大的误差。

张涵一到家中,就给华歆去了书信,说明他将到青州任刺史的事,邀请他来助自己一臂之力。接到书信,华歆也不推辞,辞了高唐的差事,就往临淄而来,路上恰巧遇到了张涵一行。

一同接到书信的,还有管宁、王烈和郑玄等人。当然,给王烈和郑玄的书信,是要他们推荐人才,而给管宁的书信,只是略述了此事,并没有邀请他来。张涵行的又不是光明正大的事,管宁未必能够接受,与其将来伤了情意,不如留一步余地。在书信里,张涵也解释说,他买刺史实是为张让所迫,迫不得已——这个不是事实,张涵笔削春秋了,然这个说法是很有说服力的。

华歆简单述说了下田文的情况,张涵有点苦恼,这田文倒好办,怎么也能对付。可是,张涵出身世家大族,很明白世族的力量,更别说弘农杨氏这样的名门了。就算杨氏眼下不能威胁到张涵的人身安全,也会败坏张涵的名声。这可真麻烦,他本来不想与这几个大家族对上的。

“好了,不说这个了,些许小事不要放在心上,也许田齐国真的身体不适……”

张涵把话题扭转过来,现在不是对付田文的时候,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看张涧、戏志才、伍子芳、许陵、张音、刘文标和华歆,张涵下定了决心。

“文臧,你把计划说一下,大家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但眼前这几个人,都要参与其中,瞒不过,不能瞒,也不必瞒。

“……。事情就是这样,我们第一步,就是派人去收钱。大家看看,谁去合适?”

这事就华歆不知情,只听得他嗔目结舌,目瞪口呆,环视了一周,但见人人跃跃欲试,这才晓得上了贼船。

“伯润兄,”华歆悲痛莫名,“难怪你没有邀请管幼安!

如果我说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一段时间,不知你信不信?”

“不信!子鱼呀,上了贼船,你还想下去吗?!”

戏志才不等张涵开口,就抢先说了一句。

“伯润兄,你如此行事,如何于彦方公交代?”

“……”

这个,张涵还真没考虑过,眼珠转了几转,也没想出主意来,他还真是一点也没想过这事。

几人都是年轻人,这些天下来,也有几分熟悉了,知道华歆的脾气很好,戏志才、伍子方和许陵便一起笑道:

“少说废话,子鱼,你就从了吧!”

第十一章 构陷'下'

看着一脸不怀好意的几人,华歆无奈地屈服了。说到底,若是想平平安安的当这青州刺史,那是很容易的,可张涵想做一番事业,就不得不用些儿手段。华歆少年老成,也毕竟是个少年,他同样想建功立业的。

“好了,不要开玩笑了。”

张涧拍拍手,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一路走来,张涵这个三哥,戏志才和许陵华是伸量过的。两人都是心有乾坤的读书人,不会明倒明枪,但温文尔雅中自有刀光剑影。

不过,张涧也是大家族中历练出来的。论眼光,张涧管着‘麻雀’,从商业情报网要到的资料,他那儿也有一份,山川地理,时势人物,张涧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很有独到之处;论处事,张涧管着族学的日常事务,手底下常有千百号人,自有他的手段;论学问,张涧家境不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每天手不释卷,用心苦学——张涵初时还跟得上,后来事情多了,他的心思也不在学习上,渐渐就落后了——如今说起学问来,他已远在张涵之上。

张涵已经告诉过张涧,此去他是要作治中从事的。张涧心性淡然,也知道这不是谦虚的时候——若是上下不服,必会耽误事。戏志才和许陵华一番试探下来,没有一件事能难住张涧,又见他平淡宽和,这才心服。

“主公,还是先确定一下各人的职位,再言其它。”

这话还真得张涧来说,旁人是不好开这个口的。张涧这话一说,在座众人便都不说话了。其实,人人都私下估计过,谁是什么职位,大致心中有数。但那毕竟是估计,真到了这个时候,不由自主都有些紧张。

张涵环视了一周,张涧神色不动,戏志才微微俯首,许陵眯着眼睛,华歆有点犹豫……

“好,要做事情,总要大家先定下心来,才好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