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然的话,一旦陛下之意受阻,便拿出此事来胡搅蛮缠,也确实让人难受。
    皇帝陛下的目的很好的达到了,多年心愿,终于迎来了曙光,成武皇帝的政治智慧,在这一刻,也显露无疑。
    事实上,这些都算是趣闻,对于长安晋国公府来说,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朝堂形势,在晋国公府几位幕僚看来,也已趋于缓和了。
    不再有什么文武或政见之争,现在闹的最凶的,其实就是这一轮人事任免之后,留下的那些空缺,或者,有些人还想着借此机会,制造更多的空缺出来。
    这样一来,会很纷乱,但总体而言,从成武六年开始的动荡,正在平息之中。
    之后的这些攻讦,这些争论,无非是各自利益作祟罢了,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激烈碰撞发生了。
    于是,对于长安之内的情势,赵石也算有了清楚的认知。
    随着家书到来的,还有朝廷战报。
    现在的战报,只能来自西北,来自草原,不会再有其他地方有战事发生了。
    也不出赵石预料,第一个,便是木华黎率兵大破不亦鲁黑汗,彻底消灭了中部草原上最后的一个割据势力。
    契丹人的西辽,送来了礼物,乞求和平。
    虽然没有称臣,但也差不了多少,契丹人已经没有了他们先祖的气魄。
    他们现在依旧横亘在大秦和西域交通的路途之上,但在和花勒子模的战争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正处于最虚弱的时节。
    其实,这个消息在六月间,就已经从大同方向传到了赵石这里,只是这一次,更加确切详细而已。
    木华黎罕见的弹劾了安远伯王览。
    也不知是什么人给他出的主意,他弹劾王览不听将令,一意孤行,攻击了黑水城。
    更言道,他本有意驱黑水城党项余孽往北投契丹,以做来日与西辽开战之借口,却为王览等所坏云云。
    大将争功,屡见不鲜的事情。
    不痛不痒,却又恰到好处,显然不是木华黎的风格。
    在赵石看来,这封奏疏,很有意思,他甚至可以想象的到,中书那些大人们看到这个,脸上故作深沉,心里却乐开了花的样子。
    王览和木华黎都是赵石心腹将领,这次却闹起了不和,正合朝廷用人之道,不是吗?
    赵石甚至不用猜,就能知道,这事肯定不是木华黎自己的手笔,他就算有那个智慧,也不会对汉人官场了解的这么通透。
    所以,不是李刑就是李之问的提议,肯定不会错。
    由此也就清楚了,对西辽的战事,将是赵石回到长安之后必定会被皇帝陛下问起的事情之一。
    此时,赵石在想,黑水城的战报,虽然还没有来到京师,但想来在王览和李池勋两部的合力围剿之下,又有木华黎虎视眈眈,黑水城,应该已是大秦囊中之物了。
    这样一来,从中部草原,到西边的玉门关,再到西北的黑水城一线,大秦开始全面和西辽接壤。
    这一战其实已是不可避免,而且,不用怎么动用大秦的军力,就能突破西辽,直面西域诸国,这样的好事,却还要想着怎么劝服皇帝陛下和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
    赵石想到这里也不由微微一叹,中原啊。。。。。。。。。
    而战报到来之后,枢密院和兵部的一些文书也转了过来。
    张承和种燧以及成峦的亲笔书信,都陆续到达。
    赵石瞅了瞅,数张承最为急切,原因不用问了,除了他从李承乾手里接过建立新军的事情之外,就是枢密使一职的归属了。
    显然,种燧和成峦也都各有心思,而且,种燧是张承最为强劲的对手。
    其实,如果此时还是景兴年间的话,这事轮不到他们两个纠缠,因为他们在朝堂上的根基,还是有些浅薄,尤其是张承。
    而更为合适的人选,在朝中也非是一个两个。
    最可能的,则是张培贤回京,顺势成为枢密使。。。。。。。。
    但。。。。。。。。。这却是成武年间,一个大秦最剧烈的变动时节。
    一大批正值壮年,精力旺盛,才干非凡的官员,在这个时节纷纷履任要职,老朽者,正在快速的被排挤出去。
    所以,枢密使这样的职位,两位四十出头,野心勃勃,又有大功在身的枢密副使,也就成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当然,如果赵石有意的话,枢密使之位,也轮不到他们。
    无论是皇帝陛下的宠信,在朝堂之上的根基,甚或是军功,在军中的威望等等,两人都难以与赵石相比。
    但赵石无意于枢密使之位,他们却都清楚的很,不然的话,当初也不会是李承乾捡了这个便宜。
    如今李承乾黯然离位,本来想着还要等上几年,应该能在这几年当中站稳脚跟的张承,终于着急了起来。。。。。。
    而既然有了这样的机会,种燧和成峦又怎么会客气呢。
    这么一来,赵石的表态就非常重要了。
    赵石最不想看到的一个局面,这个时候还是摆在了他的面前。。。。。。。。。
    (昨天缺更,不好意思,有人请客喝酒,只要弄了张请假条用了,一百积分,很让人心疼啊,而且,这个月的作家积分还没到账,不知道是怎么个规则,是不是再用,阿草就退到等级二级去了?
    有知道的吗,给阿草解惑一下?)(未完待续。。)u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怪事
    七月,秋风渐起。
    一行车马行在去往长安的官道之上。
    这里离长安已经只有二十余里,正经的京兆地面。
    嗯,京兆已算是之前的称呼了,现在的称呼是长安府治下。
    秋收季节到了,道路两边的田地里,金黄的麦子在摇曳,农人们在田地中忙碌。
    车队不大,随从不过十几人,四辆马车。
    护卫们都换上了官服,但晋国公的仪仗没打出来,不过这点人手,也不用想着能打出仪仗了。
    车马行的不快,不过赵石呆在马车里,还是有点气闷,他这样的身板,除非皇家御驾,不然寻常的车驾,塞在里面都不会舒服。
    而且,这几年大秦从来没停止过修整道路,到长安的官道也越修越是宽敞平坦,但马车这东西,从来不会真的那么平稳。
    摇摇晃晃的,短时间没事,时间一长,就会让人觉得头晕眼花,也就俗称的晕车。
    所以说啊,官员们每次回京述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比较痛苦的旅程,甚至于,很多年老体衰的官员,都是在来往道途中,病逝的。
    赵石正处在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岁月当中,这点辛苦到不算什么,只是觉得浑身上下】∵有点难受。
    尤其是坐在不停晃动的马车里,看起一页页的文书的时候,那滋味儿,只有体验过的,才知道有多难熬。
    现在赵石手里拿着的,就是国武监祭酒杜瞬卿送过来的文书,而这也显示着。更多的人已经知道了他将要回京的消息。
    自从赵石离开长安去往河洛。长安国武监这里还算平静。不管京里闹成什么样子,国武监这边今年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招收生员的事情。
    而且,在赵石看来,国武监现在的学术气氛还是渐渐变得浓厚了起来。
    当然,这和齐子平那会儿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谓学术气氛和现在所谓的文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在国武监这里体现的分外的彻底。。。。。。。。。。
    现在,很多国武监教授们在绞尽脑汁的编写着兵法韬略,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既要借鉴前人的东西,又要做到与推陈出新,还不能太过借助于正经的文人,就这几条,让许多人都愁白了头发。
    就算是赵石自己,其实也觉得,有孙子兵法等在前,国武监兵法的编纂,很难会有什么超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确实是幸福的,但同样也是痛苦的。在这一点上,相信自古以来。很多惊才绝艳之辈都深有体会。
    除此之外,香侯府的女人们也积极了起来,正延揽大秦名医入京,很有点共襄盛举的味道。。。。。。
    其实,他们的问题和编纂兵法这边也很像,想要弄出点自己的东西来,同样艰难。
    不过他们比国武监武略教授们幸福的是,医术这东西,只会不停的进步,不会发生倒退,这和人们的经验以及层出不穷的病症密切相关。
    就算你把华佗,扁鹊等名医弄到这里来,他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医术要比他们所处的时代要进步的多的多,而且是全方面的超出。
    尤其是在一些民间偏方以及药草收录上,更有着古人难以比拟的优势。
    不过话说回来了,华夏大地上的传统医学之所以一直发展缓慢,其症结之处也正是如今香侯府的女人们最纠结的地方。
    因为这是一个无比封闭的行业。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这也注定了这个时代的名医们,多数都是从儒生中转化而来,而且,大多还都是读书不成的读书人。
    所以,他们具备了很多共同点。
    有慈悲之心,却又有着读书人的矫情劲儿,实际上当起了商人,却从不承认自己是商人,很多人都有着视金银权势如粪土的骄傲,在乡间享有声望,却又不是官身,只能归类到仕绅之流。
    读书不成,也就决定了他们的立身根本发生了变化,而和文人们喜欢激辩不同,当医术成了谋生技巧的时候,他们和工匠也没什么区别,就是一个字,藏。
    他们之间的交流几近于无,都是父传子,师传徒,弄到后来,连医书著作,都少了,就像大秦这里,能够传于民间的医书,寥寥无几不说,编写之人,也多数非是真正的医者出身,而是一个个的喜欢著述又对医术感兴趣的读书人。
    由此,可见其中之敝帚自珍了。
    闭塞,意味着很难有大的发展,甚至会产生倒退,这已经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不必赘述。
    长安的杏林之会,准备的不可谓不充分,但香侯府的女人们还是低估了其中的困难。
    如今的情形是,长安里名医汇聚,但除了几位与香侯府走的非常近的大夫之外,几乎没有人松口。
    一个香侯府,并不足以震慑他们,甚至皇帝陛下亲至,也不能逼迫他们放弃自家几代人的心血,只为了去搏个名声或者得到什么金银细软之类的东西。
    这个分外顽固的行业,还有着一群分外顽固的人,想要敲碎这个坚硬的外壳,在如今香侯府的几位主事之人的眼中,几乎已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为难的地方在于,完全无法用强硬的手段来对付。
    医术这个东西,只要有一个不情愿,信口胡言之下,产生的后果就不堪设想。
    香侯府这下就有点坐蜡了,用进退失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女人们的短处,也显露了出来,一旦事有不谐。就乱了手脚。满世界的寻找支持。但别说宫外的人不愿意掺和,便是宫里的贵人们,这次也嫌香侯府过于多事了。
    于是,这事弄的人尽皆知,但香侯府所谓的杏林盛会,却一推再推。
    而因慕香侯府以及长安繁盛之名而来的各地名医,也怨气渐生,因勾心斗角。相互结怨者,比比皆是。
    香侯府这边后悔的肠子都快青了,焦头烂额之下,没少向国武监求援。
    但国武监能帮得上什么忙?在杜瞬卿字里行间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位国武监祭酒,对香侯府已经有些不满。
    也许在他看来,香侯府的女人们求名心切,才折腾出了如此局面,纯属咎由自取。
    但无论是杜瞬卿,还是赵石。其实都明白,这事还真不能不管。
    多少人等着看国武监的笑话呢。赵石甚至可以想象,香侯府闹的这么大,国武监编纂医书的事情,已经传的老大。
    国武监编纂医书?不定要笑坏多少人的大牙,怎么听都是不务正业。
    而且出头的还是香侯府的女人,最后若是没有个好点的结果,国武监的名声肯定一落千丈。
    说不定,朝堂上也要生出许多变故,一些人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吗,肯定不会。
    这简直就是送上来的把柄,之后限制国武监的条陈,将一个连着一个,弄垮了国武监,就是打晋国公的脸。
    在这个上面,一定会有人不遗余力的去做,因为这是长安国武监,大将军赵石成名之地,也是他的根基之一。
    当机会到来的时候,所谓的江山社稷,所谓的国事为重,都不如狠狠的打击政敌来的重要。。。。。。。。
    还是那句老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赵石摸着下巴,沉吟良久,这事压下去好说,后果却不如人意,但真要办下来。。。。。。可不容易。
    不过这事他们没多少选择的余地,只能支持,而且还要不遗余力的支持,这是一个姿态,必须表露出来。
    之后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能在这里被绊倒了。
    这不算是一件好事,但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关系,在他现在看来,已经完全不同了,当众人退却之时,我自前行,这就是机遇。
    而且,他现在也有这个自信,能将事情办下来,是人都有弱点,几个名医而已,还真当自己是些人物了?
    赵石脸上带着淡淡的冷笑,翻过这一页,看起了下面。
    和香侯府的女人们相比,杜瞬卿要老道的多,在他的控制之下,工匠这边已经有所松动,一些人已经将技艺录了下来。
    这事做下来,就算有了个好的开头儿。
    工匠,同样是个封闭的行业,但已经有了缝隙。
    国武监这边默而不宣,是在等赵石拿主意,因为朝廷的封赏需要赵石来亲自上书,那样才会有份量。
    而聪明人其实到处都是,国武监现在已经有人建议,要制定一套章程,来厘定工匠们所录技艺到底价值几何。
    在杜瞬卿等人看来,是关系到赏赐发放的分寸。
    而在赵石看来,这就是规则的制定,有了这样的流程,以后做起来便会轻车熟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有了这样的规则,并得到朝廷的承认,之后渐渐深入人心,那么十几二十年间,也许就能做成上百年不曾做到过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