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1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事实际上并不算小,但在大秦成武七年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办了下来,也只能说,大秦成武皇帝选择的时机太好,或者也可以说,这个时候大秦皇权渐渐的开始走向巅峰,臣下们也开始日趋习惯于皇帝陛下的乾纲独断了。
    大秦成武七年,就在这些纷纷扰扰中,走到了尽头。
    年关将至,大秦内外,终于迎来了一段稍微平静些的日子。
    外间,没有战事,内里,政争也渐趋于缓和。
    不过回头看去,和成武七年开始的时候相比,大秦朝堂上下,几乎已经是面貌一新了。
    在这样急剧的变化之下,却还能保持统治架构的稳定,可以说,大秦君臣上下这些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军事上的胜利,以及军政上的改革,齐头并进,让成武一朝初期,充满了活力。
    。。。。。。。。。。。。。。。。。。。。。。。。。
    临近年关。
    长安城内内外外,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味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
    虽说大秦成武七年,有些动荡。
    但那多数无关于百姓民生,大秦都城长安,如今可以说是天下间有数的富庶繁华所在,而且,还处在快速的上升阶段。
    南来北往的商旅,高颧深目的异邦之人,渐渐增多的人口,日益富庶的百姓,宽敞整洁的街市,一切的一切,都让长安显得更加的富有活力,也更加的自信开放。
    国力的强盛,在大秦京师,彰显无疑。
    长安晋国公府,如今乃是大秦一等一的豪门。
    府门之前的热闹自不必提。
    越是临近年关,送上年礼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都能在晋国公府府门外。看到车水马龙的景象。
    不过今年和去年又有不同。晋国公府的府门,再次难进了起来。
    除了亲戚友好,其他人想要登堂入室,门儿都没有。
    多数人的年礼也被退了回去,当然,这也不奇怪,光禄寺一案,还在收束首尾。不独是晋国公府,大秦长安中的其他府邸,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往年间,各府宾客盈门的景象,今年也看不到了。
    就像晋国公府这里,若是真办起酒宴,估计和皇宫夜宴也能比上一比了,但一直到了年关,也没听说晋国公府摆宴的消息。
    到是皇宫之内,传出消息。今年在正月里,皇帝陛下要大宴群臣。
    不过。外人看不到的是,晋国公府内其实很是有些喜气儿。
    晋国公府中,一直阴盛阳衰,这个不用多说了。
    所以,从腊月里开始,府中莺莺燕燕的,便开始布置起了府中摆设,洒扫庭院,扎花灯,准备年关需要的饮食,等等等等。
    而且,今年晋国公膝下又添一女,年后还能添丁进口,所以说,今年的晋国公府,很是准备热闹一番。
    连石头娘在逗弄着新添的孙女之余,还不住嘴的问,能不能把城外的小孙子也接过来,一起过个新年。
    当然,这个纯属说说,就不用想了。
    公主府那边儿,一到年关,就显得格外冷清,若是再将胖小子弄来,剩下那孤零零的母女两个,情何以堪?
    至于说把公主也接过来,嗯,不带这么开玩笑的好不好。
    不过,和往年一样的是,赵石还是个甩手掌柜,府中怎么热闹,都由着她们去了,他自己则找了个清净所在,想要悠闲的呆上些日子。
    今年事情很多,但结果都还算不错。
    等到明年,军队整编的事情,就能加快步伐了,这和枢密院人手增加,架构渐渐稳定下来,有着关系。
    各司其事,各安于位,政令才能通达,枢密院这里,尤其如此。
    他们这些军旅出身之人,其实比文人更要看重规矩,一旦规矩立下,也就不会像文人那样,整日里再寻思勾心斗角了。
    人多嘴杂,政见不一,事情拖延不决的情形,在枢密院很少见到,因为上官的威权更重,通行枢密院的,其实等同于军令。
    所以,到了年关,各部歇衙,赵石也就轻松了下来。
    尤其让他感到爽快的是,不用再为宫内两位娘娘的乱点鸳鸯谱闹心了。
    李刑已经出京,不过出京之前,李金花和他见了一面,给他指了一门亲事。
    当然,也还是娶妾,李刑正忙的焦头烂额,满心的糊涂,却不敢不听,于是麻利的派人上门求亲。
    那家人自然有些犹豫,若是平日里,李刑这样的军中大将上门提亲,即便是为人妾室,但求的不是家中长女,也就不便拒绝。
    但宫内那边,可是吊着呢,不过明白人还是多,李刑是什么人?李刑是晋国公的外侄。
    这么一想,那家人头上直冒冷汗。。。。。。。于是,李刑出京的时候,身边便多了一个小妾,算是给自家姑父顶了一次黑锅。
    随即,种家子弟,也来凑热闹,这次是正经娶了过门做媳妇,更不容那两家人拒绝。
    公主府也没闲着,靖佳公主给自家儿子摆寿宴,请了一群京师女眷,席间,有一女“不小心”打碎了一件琉璃盏。
    却被告知乃御赐之物,公主好言抚慰,没怎么计较。
    但那家人在接回女儿之后,便连夜出了京师,投亲去了。
    还有一位,听说弓马娴熟,被请到香侯府当香侯陆飞翼的女卫去了。
    釜底抽薪,赵石被叫到宫中,受了一番数落,太皇太后娘娘却也不得不承认,和这些外臣讲不通什么道理,外臣们的手段太多,那里是宫内妇人能够及得上的?
    于是,就此偃旗息鼓,不再来捣乱了。。。。。。。。。(未完待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师徒
    总的来说,赵石这个年过的还算不错。
    不用见那么多的人,也不用想那么多的事儿。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赵石将长子叫到了书房……
    除了吩咐今年往各府去拜会的事情外,还有另外一件事。
    “你有个准备,明年开春,给你谋一任外任,所以,别读你的书本了,紧着跟你老师请教一下为官之道。”
    赵君玉当即就傻了,这个消息太过突然,他这里一点准备也没有。
    “您是说……但明年大考……”
    赵石头也没抬,继续写着他的大字。
    “明年科举,不参加也罢……到外面,去长长见识,你还太年轻,知县先不用想,最多是个主簿。”
    赵君玉定了定神,倔强的仰起头,“父亲,儿子还是想科考中第,再入宦途,若明年不成,再听父亲安排如何?”
    赵石停下笔,赞赏的笑了笑,“行,你也算有自己的主见了,再要出去,为父也放心不少,但既然让你不要参加明年的科考,自然有为父的考量……”
    “这么跟你说把,明年的进士科,考之无益,多的呢,你也不用问了,听为父的吩咐,出去为官,为父也不求你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长※↖风※↖文※↖学,x一方,但你要记得,你是为父的儿子,晋国公府长子,不要给人说你虎父犬子的机会。”
    赵君玉如今也大了,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懂,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闻言沉默良久。躬身道:“既然父亲这么说。儿子自然听父亲的,出去之后,也绝对不会给您丢脸。”
    实际上,赵君玉已经隐约明白,明年的大考,可能要起些波澜了。
    而听父亲的口气,再联想如今朝廷的风声情势,赵君玉猜测。可能是朝廷要改科举之制了……
    朝廷科举之制,多仿后周,南唐所立,初时以进士科为尊,后来,其他诸科渐渐被进士科合并,到了如今,朝廷选士,或有侧重,但却不会再出进士科范畴。
    所谓士林华选。进士及第,也渐渐深入士子之心。
    到底会怎么改呢?是回到隋唐旧制。还是……
    赵君玉有些好奇,但父亲既然不说,他也不敢深问,这到底牵涉到了朝廷大政,就算知道了,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出了书房,径自去了后宅老师居处。
    陈常寿这两年身体越发差了,已经很少在府外露面,大将军府的职责,也早已交卸,甚至于,在外府也少有能见到他的身影。
    平日里除了看书,其实就见见孙文通,李博文几个,谈谈诗文之类的东西,一年当中,大部分的时光,都在休养。
    赵君玉来的时候,陈常寿正抱着火炉,身上盖着皮裘,在屋中静读,屋中书案之后,一个半大小子,在伏安练笔。
    韩氏也在屋内,手里拿着针线,织着绣品,时不时抬头看看父子两个,眼角眉梢都带着温柔之意。
    静悄悄的,却是一屋子的幸福味道……
    赵君玉不算外人,直入内室,丫鬟跟进来,给他脱去外氅,赵君玉又给师傅师娘请安问好。
    韩氏赶紧吩咐下人,给他准备些热汤,暖暖身子。
    半大小子眯缝着眼睛凑过来,甜甜的叫着大哥,赵君玉拍拍他的脑袋,顺手塞过去一个小玩意,半大小子立即眉开眼笑。
    屋子内一下就热闹了起来。
    陈常寿放下书,摆手叫赵君玉坐下,笑着便问:“今天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府中的事情应该挺多的吧?还是学问上有难题?不要着急,还有多半年的时日呢……”
    赵君玉苦笑,等屋子内静下来,才把刚才父亲所言跟老师说了。
    不得不说,赵石和儿子的关系,远不如儿子跟陈常寿那么亲近,不然的话,这会儿赵君玉绝对不会出现在陈常寿面前。
    陈常寿听了,只稍一沉吟,便笑着道:“既然国公这么说了,自然有国公的道理,你让为师说什么?”
    “可是……明年大考,学生已经准备了好久,不考上一考,总觉得不安心,学生也知道,父亲从不会无的放矢,但……就算改,又能改成什么样子呢?若学生中第,就是正途出身,若顺父亲安排,学生……”
    说到底,他还是存着不甘心,却又不敢跟父亲顶嘴,所以便到老师这里来讨主意了。
    陈常寿摇头失笑,“你呀……你应该好好想想,你父亲这么多年,可有强着你做过什么?”
    赵君玉讪讪摇头,其实,这也正是他多有心结的地方,之前父亲常年在外征战也就罢了,如今留在京师,他却也见不到父亲几面,就算见了面,也说不上几句话。
    这些年来,他觉得吧,父亲对自家子女,实在疏少关注,不独是他,就算是弟弟妹妹,也是如此。
    当然,这也让他心底最深处有着些平衡,但也少不了怨念。
    其实,为人子女者,多数都是这么个样子,管的太少,不乐意,管的太多,同样不会高兴,要不怎么说呢,父子乃是前世的冤家对头,就是这么回事。
    陈常寿多聪明的人,一眼就看出了他的心思。
    不过,他也不会去点破什么,他也年轻过,知道年轻人就是这般模样。
    他能做的,其实就是劝导,现在其实他也有点后悔,这个弟子很聪明不假,但当年若不是跟着他习文,而是跟着其父亲走武人一途,此时怕是要顺遂的多。
    而且,心思也不会这般敏感。
    想到这里,心里微微叹息一声,嘴上却道:“你想想,当年你小的时候,你父亲对你寄望甚深,你却改了文途,你父亲可说什么了?如今他却明言要你出京为官,不要参加明年的科举,这番心意,你若还有犹豫,枉为人子也……”
    这话就重了,赵君玉不敢再坐着,起身束手恭立,“老师,学生绝无它意,您……”
    陈常寿笑笑,温声道:“你这孩子本性纯良,我和你父亲都知道,也不用这么战战兢兢的,所以啊,你回去之后,还是准备准备吧,出京为官,并非一片坦途,地方上的事情,比京师这里也差不到哪里去……玉不琢不成器,你当好自为之了。”
    “是,学生谨遵老师教诲,父亲也说了,让学生在出京之前,要勤来您这里请教呢。”
    “呵呵,吾之所学,十之都传给你了,若还要问,我只能告诉你,勾心斗角之学,沦于下乘,不可沉溺于此,当为防人之用……若是其他政务之事,不如多去孙先生那里讨教,当有受益……”
    赵君玉道了声是,重又坐下,心中安定了不少。
    心想,既然父亲老师都这么说了,那么还是听安排为好。
    其实京师这里他早就已经呆的有点厌烦了,很想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天下山河之壮美,人物之锦绣。
    想想前些时闹出来的事情,已经挨的那一耳光,他不由摸了摸脸,暗自警醒,这次若是出京为官,交游却更要小心些了。
    可以说,他这小小年纪,已经真切的体会到了人心难测,之前故事,无疑跟他上了很生动的一课。
    看着他的动作,陈常寿不由笑了。
    “放心吧,你父亲年年立威,杀伐无数,天下间敢再轻动者,并没有几个,你父亲让你出京为官,不是让你畏首畏尾,给他丢脸的,大可放开怀抱,施展抱负为先。”
    赵君玉点着脑袋,做受教状,“老师见微而知著,洞彻人心,若学生有老师半成的本事,也不至于挨这一下了。”
    陈常寿笑而不语,不是他自负,除了南十八,天下间能在观人一事上,强出他的,可不多见。
    但也没什么可得意的,像他和南十八这样的人,多遭天妒,宦途无成不说,也大多夭寿,或一生孤苦。
    南十八一生为仇所困,至今还在外面奔波,他陈常寿却已经撑不了几年了,这就是为人谋主的悲哀。
    眼前这个年轻人,出身显贵,青春正盛,哪里能够体会到这些?
    师徒两人又闲聊了两句,最终,赵君玉还是没忍住,问道:“老师,您说明年大考,会有何不同之处?”
    “照你看来,会是如何?”
    “学生听了父亲之言,到是想到一些,就是不知对不对,学生以为,不会再出科举案那样的事情了,今年朝廷人事几新,明岁当以求稳为先……所以,照学生看,应是科举之制,为朝廷不喜,将改之以适天下大局……”
    (阿草还要求点月票,怎么就进不去三百呢,嗯,下个星期也没推荐,看来阿草失宠了,本来月初月末都应该有个推荐的,呵呵,不过呢,如果是一个月一次推荐的话,阿草一定能上个大推荐位,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