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区会合,准备伐秦。
苏秦的阴谋(准确地说是“阳谋”,因为他“合纵攻秦以方便齐人南下吞宋”的意图,对五国是不保密的),眼看成功了。
下面我们暂停一下,讨论一个话题:
苏秦游说五国伐秦,到底难度有多大呢?确实很大,三晋之吏如孟尝君、李兑之徒,私下都与秦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他们与秦国绝交,好比让他们不吃饭一样难。谁肯跟秦国闹僵啊,以后自己还怎么混啊。
所以苏秦曾比喻说,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黄帝的近邻——西戎,都不肯出面帮黄帝,因为西戎不肯把关系与蚩尤闹僵。想说服诸侯攻秦,就像黄帝说服各部落帮他攻蚩尤一样,这事连黄帝都会觉得难办。但是,苏秦做到了。
苏秦做到了,是因为他的主张顺应了当时天下大势。当时中国的天下,是东西两极强国对峙的局面:齐和秦一东一西,势均力敌,对峙战斗。(犹如从前的苏联和美国)。夹在齐秦中间的,是一系列弱国,从北向南排列,依次是燕、赵、韩魏、楚。
如果齐、秦两强互相对打,对夹在中间的诸侯列弱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两强互相牵制,都不允许对方肆意攻击周边诸弱以自强,列弱得以喘息。
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当“前苏联”与美国对峙,夹在苏美之间的列国,就成为苏美争相引诱而不是攻击的对象。一旦某一弱国被攻击,另一个强国必来干预和救护。譬如美国攻击朝鲜半岛,苏联必来援救。又譬如越南和阿富汗都曾先后战退入侵的超级大国:美国入侵越南,不能得志;苏联占领阿富汗,也最终灰溜溜地退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当时是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时代。越南成功地撵跑了美军,不是因为越南人厉害,而是依靠了身后的苏联和中国撑腰,所以能把美军拖垮。阿富汗终于摆脱苏联侵略军的魔爪,是因为得到欧美的支持,所以令苏联人铩羽而归。
而一旦苏联破灭以后,世界上美国一极为大,国际局势由对小国有利的两极变成了不利的一极。伊拉克这样的小国冒然挑衅美国,终于遭受灭顶之灾,就是因为萨达姆缺乏对世界大势的了解。他对国际局势的观察理解力,比不上两千年前的苏秦啊。
所以,齐秦两强对峙,是当时天下弱国的共同呼声。苏秦说:“齐秦不合,天下无忧”,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一旦齐、秦两强连横,对中间弱国来说,就是灾祸了。就好比希特勒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东西结好,夹在中间的波兰就立刻倒霉了,很快被德国灭掉。战国时代也是如此,齐、秦和好,势必就相互的攻伐行动达成谅解,划分势力范围,分头瓜分中间的列弱,大家就等着倒霉了。
所以战国时代的中间诸侯各国,都乐意看到齐秦对峙,所谓“离齐秦之交”。苏秦让他们合纵攻秦,正合了他们“离齐秦之交”的愿望,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乃至壮大。于是苏秦游说三晋的事业,显得举重若轻,就是因为苏秦熟谙了天下之大势,选对了符合三晋利益的主张去行事,因而事半功倍,顺利促成了五国攻秦之势。
看来,“游士们凭着一张嘴巴,一飞冲天”的事,其实是没有的。光评舌头,再摇晃,没有脑子也是不行的。   
不管怎么样,苏秦达到了他事业的最辉煌时刻,五国合纵攻秦,“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决于苏秦之策。夫贤人(苏秦)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这是当时人对苏秦的描述,内中也带着艳羡。
苏秦像好莱坞自我奋斗而成名的影星一样,成为当时天下人艳羡的对象。被艳羡的苏秦是这样的:“并受六国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他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苏秦本是个“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所谓“穷巷掘门”,就是陋巷中的地窟一样的家门。“桑户棬枢”,桑树的材料很软,根本不好用,大约蚕们吃完桑叶,桑树干没人要,于是给苏秦家拣去当门板,再随便抓根树条勉强当门轴,实在是环保而且简陋的穷家啊。)
但是苏秦从这样一个穷困的一介布衣,在没有任何家族背景支持下,却能跻身诸侯庙堂,预绝天下大势,转驷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应,真是不可想象的。而苏秦凭着自己的才学和智识实现了,岂不伟哉。
潇水曰:“齐秦不合,天下无忧”,这句出自《战国策·魏策》中苏秦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均势理论”、“两极稳定理论”的阐述,比Waltz阐述的同样的“苏美冷战两极稳定理论”早了2000多年,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比Waltz 的洋洋十五条分析来得都更精辟、更言简意赅。
两强为保持力量均衡,都不允许对方肆意攻击周围诸弱,天下于是无忧。
苏秦对国际关系和外交准则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们现代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们,并没有什么新东西能超过他!
1985年,邓小平宣布裁军三百万。为什么中国要裁军三百万呢?就是因为当时美苏之间推行新冷战,两大超级大国关系紧张,使得中间的中国变得舒服了,甚至当时美苏都来争取中国,中国乃至敢于裁军三百万。这和苏秦说的“齐秦不和,天下无忧”的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中国希望世界走上多极化,而不是美国一极化的路子。因为多极化对弱国有利,可以利用多极大国之间的矛盾而谋求自己的安全与发展。所以,中国希望欧盟能壮大起来,成为挑战美国的一极,这跟战国列弱希望“离齐秦之交”是一样的。 
公元前287年,五国军队决意伐秦,浩浩荡荡开至成皋地区,作出发狠西向的样子。成皋就在洛阳以北,位于豫西走廊的出口处。
所谓豫西走廊,如果你搞一张中国地形图就能看得出:从河南省中部往西,地势逐渐抬高,渐有进入黄土高坡的感觉,并且耸立起连绵不尽的熊耳山等山脉。黄河在这片群山高地中冲出一条走廊。走廊以北是山西的黄土高原,走廊以南是横向绵长的熊耳山、伏牛山群山。这条走廊成为中原进入陕西关中平原(秦国)的唯一通道,就叫做“豫西走廊”。走廊西端就是著名的秦国要塞函谷关;走廊东端就是成皋地区,著名的虎牢关就在这里(河南洛阳以北),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后来项羽、刘邦的长期鏖战,也是集结在成皋地区。控制了成皋,就控制了豫西走廊,可以行经走廊,直杀函谷关,趋奔秦国本土。
五国军队开至成皋地区,守住走廊口,作出发狠西向的样子。走廊另一头——函谷关内的秦国人腿肚子开始抽筋,被迫屈服:不但不敢再干预齐人灭宋,而且还苦着脸“破财免灾”,把以前所占据的温(河南温县)、轵(河南济源地区)、高平(济源地区)归还魏国(伊阙大战后丧失给秦人的),同时也将侵占赵国的两个地方归还赵国。秦国遭受了不大不小的一次挫折。苏秦也因此盛名如雷——不但燕国已经给了苏秦“上卿”爵位、“武安君”封号、相国职务,而且齐国和赵国也封苏秦为武安君,爵位上卿,因为他成功促成了五国合纵攻秦,并且为列国谋到了实实在在的土地收益。这就是后世所讹传的“苏秦掌六国相印”的故事,其实最多是两个相印(燕和齐的),再加上三个“武安君”封号。
所谓“武安君”,就是一种封君,意思是“以武力安抚天下”。
从前文的分析我们看得出来,苏秦所成功组织的这次五国合纵攻秦,不是《史记》上描述的那样,为了六国的生存,是免于被秦人各个击破而采取的积极联合自救活动。非也!其实,当时的秦国力量还达不到一统天下的火候,五国合纵的目的,是驱狼吞虎,打击秦人,使秦兵无暇干涉齐湣王灭宋,以便齐国在宋国的餐桌上开饭。
深层里,苏秦则隐含着更大的阴谋:由齐国主倡五国攻秦,可以使齐秦关系极度激化,把齐秦关系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可以吸引秦人在适当时候参加攻齐联军,从而最终实现“弱齐强燕”的根本目的。(单靠燕国的力气,宁是齐国变成八十岁的乌获,也是打不倒他的,必须有老秦参与)。
这里苏秦就和齐湣王发生了意见冲突。在老齐的脑子中,是明为攻秦,实为恫吓,主要心思在于取宋。所以,当五国大兵囤积成皋,老齐就虚晃一枪,调拨主力杀奔他可爱的宋国去了。而苏秦则是希望齐兵深入攻秦的,使齐秦关系刻骨激化,达到万劫不复的程度才好。所以苏秦想来非常着急,从魏国大梁(开封)写信拉齐湣王回来,他说:“现在五国攻秦之兵刚刚聚合,您却大举攻宋,天下之兵看见了,也不傻了,也都跑去与您抢攻宋国,那岂不糟糕。” 
但是,这封信似乎没有奏效,齐湣王叫苏秦“你给我顶住!”他要苏秦呆在三晋那里给我组织攻秦,必要的话,可以给孟尝君一些好处。让他们死心塌地攻秦,不要跑过来跟我抢宋。
苏秦无奈,只好约束成皋的五国之兵,去跟秦人寻战。这五国中依旧有部分齐兵,与秦国打起来的话,还是可以离间齐秦的。但是,苏秦生怕孟尝君(魏国相国)坐不住了,也离开成皋,转身跑去抢宋国。(注:孟尝君是从齐国政变失败,罢相出走以后,到了魏国当相国的。) 如果魏相孟尝君离开成皋,改杀奔宋国去了,那样的话,合纵攻秦的事就泡汤了,苏秦离间齐、秦关系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于是苏秦再次写信请求齐湣王给孟尝君好处,他说:“五国攻秦,一旦失败,赵、魏、韩三国就会争相投奔秦国,到时候三晋与秦合一,您还怎么灭宋啊。所以必须稳住三晋,您说的给孟尝君好处,这个主意我甚赞同。请您以宋国城邑平陵来收买孟尝君。答应您打下宋国的平陵以后,给他平陵,以勉力他在这里安心攻秦。三晋和燕国为您攻秦,以便于您收宋。” 
当时,正有一些舆论劝说齐湣王不要收买孟尝君。舆论说,一旦三晋(指赵魏韩)攻秦成功,三晋地位随之崛起,就凌驾于齐国之上。三晋就会骄横于齐国,甚至发生变乱,跑去与齐国争夺宋国。
苏秦生怕这种论调影响齐湣王鼓舞三晋努力攻秦的原有计划,于是在信中反复批驳这一观点说:“三晋攻秦,还来不及有什么成果,而您已经攻下宋国,并安定了那里的百姓,所以没什么好怕的。再加上我保着让燕国侍奉您,三晋必然无变。如果三晋有变(指背叛齐国),您可以改结好秦国,以切断三晋后路。三晋岂敢对您骄横呢?而且我在这里看着三晋,三晋有变,我一定会事先知道。三晋有变,您就结交燕国,联络楚国,以及西边的秦国,三晋必定会被打败。有我参与此事,三晋一定不敢背叛齐国。为防备不测,我已采取一百多种防范措施(牛啊!)。如果您坚信我,使齐燕关系牢稳,三晋就不可怕。我不惜生命要干成这一番大业,并不只是为了您,也是为我自己。因为您照顾我,从不谋攻我所代表的燕国,我对燕王有了好交待了,所以我说也是为了我自己。一旦您成就霸王之业,我也名列三公(三个高级元老),我也有了自矜于世的资本,虽死不丑(死了也不难看,死了也光荣!)”苏秦最后几句可谓肺腑真情。于是,坚定了齐湣王支持三晋攻秦的既有打算。
齐湣王批准了苏秦的要求,给孟尝君以宋国封邑,以此稳住孟尝君。孟尝君暂时不闹了,五国合纵之势既往如旧。
潇水曰:齐湣王的意思是,见五国合纵攻秦之势已成,就不理三晋了,顾自埋头攻宋。三晋愿意散就散,不管我的事。但这样的话,苏秦离间齐秦关系的计划就落空了。所以苏秦极力劝齐湣王最好坚定支持三晋攻秦。终于,齐湣王堕其圈套,支持五国攻秦不变。齐秦关系继续恶化。苏秦松了一口大气。同时,从这封信中也看得出来,苏秦并不讳言自己是代表维护燕国利益的,所以他也不是百分百的现代意义上的间谍。他其实是公开宣布代表燕国利益赴齐工作的,是齐燕结盟得标志性措施。只不过燕国宣布与齐结盟,是暗藏了心机的。苏秦代表燕国利益入齐,在这一点上他并不欺骗齐国。他只是通过一系列分析,以理折服齐人,使齐国愿意跟着苏秦走,以为这样对齐燕都有好处(实际上则是弱齐强燕)。所以他不是那种完全隐瞒身份的特工、间谍,而是一种公开身份的纵横外交家。
可是,刚把孟尝君稳住,三晋中的赵国权相李兑又动摇了,偷着打算跟秦人媾和。攻秦之事又出波折。于是苏秦赶紧又去说服李兑。
李兑为什么要跟秦讲和呢?李兑是支持齐国吞宋的,因为齐国吞宋以后许诺给他“陶邑”作为封地。然而当李兑约束着赵人去攻秦,以便为齐国吞宋打掩护的时候,李兑又不想跟秦国把关系搞得太僵,于是暗里向秦国卖好,表明攻秦不是他李兑的意思,他是被胁迫从之的。
李兑一这么干,韩、魏也急了,赶紧也偷着给秦人递话,说攻秦不是自己的本意。五国合纵攻秦之事,眼看又要泡汤了。
苏秦可急坏了,你们不能散伙啊。我还指着你们攻秦来掩护老齐打宋国呢,而且你们必须努力攻秦才能彻底离间齐秦关系。于是他赶紧跑去赵国见李兑,说:“您可别再私下捣乱了!天下(也就是三晋)如果纷纷散而事秦,结好秦国,秦国必然从函谷关里伸出脑袋,一路轻松地去阻止齐人灭宋。说不好,秦人会占据宋国。秦国相国魏冉,也是盯着宋国陶邑这块这块倒爷会聚、商品税天下第一的肥肉呢!魏冉得了陶邑,还有您的份儿吗?现在齐国正在攻宋,您三晋只要再坚持一下,挡住秦国,不久攻下宋来,陶邑就是您的了!您哪怕得了陶邑,再跟秦人解释、讲和,也不晚啊!所以现在还是打秦国吧!” 
苏秦接着又开始吓唬(他知道李兑最怕吓唬),苏秦说,“如果你们三晋先散伙了,不帮齐国攻秦了,那齐国就会采取报复措施:恢复与秦人结好。齐秦结好,再次把秦国的代理人韩珉送到齐国为相。两边齐秦一联合,夹在中间的国家必然完蛋,就又是相约伐赵的老路。你们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