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尝君收养的这帮大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只效命于主子孟尝君,而不是效命于国君(——因为是孟尝君私人掏钱豢养了他们)。譬如像冯谖就是这样,苦心积虑为孟尝君服务。他们聚集在临淄的孟尝君府上,三千多人,帮助孟尝君吆喝。对上威逼国君,对下膨胀田家势力,成了临淄城里一股不可小觑的的邪恶势力,武装起来足可以控制全城。靠这三千门客为自己奔走,以及身后的薛城封地作为根据地,孟尝君对上边又会忽悠,对周边又会结党(这几句概括了当权臣的基本条件),孟尝君终于独揽了齐国大权,把持齐国朝政达三十年之久,以致“闻齐之有田文,不闻齐有王也。” ——在齐国,他比王还大。
权臣当久了,就要造反了。公元前294年,孟尝君准备对齐湣王下毒手,他策划了“田甲暴力劫王”事件。孟尝君指使同族的恐怖分子田甲,拿着武器暴力绑架了齐湣王。齐湣王身子胖大,功夫不弱,一运气,硬是挣开绳子,勉强得以脱逃,然后立刻追查恐怖活动幕后指使人。孟尝君仓惶失措,被迫辞掉相位,逃往封邑薛邑。
一路上,孟尝君的鸡鸣狗盗之徒,纷纷走散,他们脚底抹油,开着桑塔纳,抛弃孟尝君而去,像猢狲一样。到了邻近薛邑一百里的地方,门客越来越少,孟尝君的肚子却越来越瘪,他对天愁叹:Everybody is a jerk! ——这帮门客真混球啊!
(这些“门客”和“主人”之间,完全是一种利益买卖关系,好比企业倒闭,员工也就散伙,原也无可厚非。)
作为食肉阶级的一员,孟尝君从来没有这么饿过。突然,薛邑老百姓冒出了地平线,他们扶老携幼相迎于道中,手里端着饭碗和烧鸡。孟尝君大喜,终于看见自己的“非现金收入”了,回头顾谓冯谖:“冯先生所为我买来的义,乃今日见之!”
冯谖说:“客气、客气。狡兔须有三窟,现在薛邑就是您避难的一窟啊。”(成语“狡兔三窟”出处)。冯谖又继续造成语道:“光评薛地这个小地方,还未得高枕而卧,我还得去魏国帮您找下家啊!”(成语高枕无忧)。
不久,孟尝君觉得薛邑也呆不得,干脆在冯谖的安排下离开薛邑,跑去魏国去当相国了。凭着自己在天下混得的虚名和巨大的面子,孟尝君当上了魏国的相国,并且继续走他专权的老路(这家伙真是个专权专业户)。
孟尝君又怎么在魏国专权,也很值得一说。
据《韩非子》记载,当时魏国有一对儿孪生子,“于王甚重,而不为孟尝君”。意思是:这俩人跟魏昭王是一派的,不买孟尝君的帐,只跟魏昭王一个心眼。孟尝君很生气,于是演出了一场杀鸡骇猴的戏。
他请这哥俩来赌钱玩,都是百两黄金作注。(有钱啊!)
正赌着呢,孟尝君的传达室干部进来报告:“报告,张老四(张季)的儿子‘张小四’,在门口求见。”
孟尝君故意怫然大怒:“张老四一直跟我作对,你出去给我杀了他儿子。”说完,抽出兵器交给传达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都不要司法审判了,直接搞黑社会暗杀。)
旁边的孪生哥俩看了,吓得直吐舌头。
旁边一个门客赶紧假装拦住,说:“不然。我听说张老四心底里其实是特忠于您的,真的是的,有什么什么事例为证。”
孟尝君一听,“好!既然张老四真把我当大哥,大哥我也亏待不了他。来人,拿我的条子,去仓库领出一千石小米,再去财务部要五百斤黄金,再叫后勤送良马固车一辆,再加一辆,两辆吧,都给张老四送去。还有,再找二十个宫中美女,一起给他。”
忠于魏昭王的那哥俩闻言直冒冷汗,回去私下对言:“我们还是不要跟孟尝君作对了吧,效忠他必有富贵,违逆他脑袋搬家,我们还是改跟着他当小弟吧。”于是都背叛魏昭王,改效忠孟尝君了。
孟尝君夺国君的权,立自己的势,手段常如此,俨然跟江湖老大、流氓大亨差不多。他财大、势大、气大、胆子大、手段辣、党从多。就这样,孟尝君成为魏国说一不二的权臣,后来魏国的对外军事行动方向,都是他说了算。而且看得出来,他要求大家(譬如这对孪生子)忠于他而不是忠于国君,说明他是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君的利益直接对立起来的,为自己胜于为国。
不但对魏国利益不负责,孟尝君也恨透了自己的父母之邦——齐国。后来,他怒气冲冲想杀回齐国去,重新当权,就怂恿“五国诸侯联兵”攻打齐国,并参与其中,利用诸侯势力联兵打齐国,以名将乐毅为统率,大兵浩浩荡荡踏平了齐国,齐湣王被杀,七十余城尽失,齐国几乎亡国,从此齐国在战国历史舞台上一蹶不振,遂方便了西边的秦人吞并六合。
从中不难看出,孟尝君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和权势,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对齐国反眼不识。作为历史人物的孟尝君,其为人是不足取的。惜乎司马迁不查,而为之树传扬名。
虽然孟尝君在豢养门客上有些可供现代企业家学习的高明手段,但不能改变他作为贵族政治大头的反历史进程的角色。
孟尝君老死薛地以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争夺薛地还打起来了,并且因此使孟尝君绝了后,因为——齐国和魏国,趁机合力攻灭了薛国。可叹也有讽刺意味的是,齐国和魏国,都是孟尝君先后为相的地方。看来,上帝的磨推得虽然很慢,但总归要推回到作孽者得脖子上的。
司马迁后来曾到过薛邑,看见“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和附近邹、鲁的文质彬彬大不相同。问其原因,说是孟尝君专门延揽不守规矩的人物到薛,“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六万多家”——把六万多家坏蛋们都搬到薛邑,拼命发展黑恶势力(拥护自己的)。当时齐都临淄有七万户,而薛地有六万多户,仅略次于临淄,俨然国中之国,成为黑社会的天堂。司马迁看罢,挖苦孟尝君说:“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传啊。”呵呵。
潇水曰:鄙人曾说过,孟尝君“对上边会忽悠,对周边会结党”,于是就当上了齐国的权臣。我们讲个《韩非子》里记录的故事,看孟尝君是怎么对上边会忽悠的。
当时齐威王的夫人死了,在他的十个二等夫人里面,需要提拔一个当正夫人的。这事情比较重大,会咨询到相国孟尝君的头上。这是个很费脑筋的事情,如果他建议错了,齐威王就会拒绝掉他的建议,在众臣面前他就会丧失威信,齐威王也会多少讨厌他,而且最主要的,那个最终被提拔的夫人也会憎恨他。所以,怎么办呢?孟尝君打造了十个玉耳环,献给齐威王。其中有一个耳环,是高级进口货。过了几天,他进宫的时候,看哪个“二等夫人”戴上了那枚高级耳环了,孟尝君就推荐说扶正谁。
于是,这么一办之后,终于推荐得正合齐威王之意,大讨了齐威王和新夫人的欢喜。
哈哈。这就是对上边会忽悠。 
上边人被忽悠得好了,自然乐意把越来越多的大权授放给他。
一边在忽悠上边,一边还在拼命结党养门客,以削弱上边。譬如“孪子”这件事情,就是用恐吓和拉拢,营建自己的私人班底,削弱国君的势力。顺我的大臣得生,逆我的大臣得死。最后,所有主要大臣都顺服他了,他的势力实际可以超过君王了。
向上边会忽悠,骗得信任,向横里拉拢同僚,结成私党,然后还有一帮门客帮他们吆喝,打造名誉和声势,身后还有封邑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最终自然权大位高且牢了,孟尝君于是专了国家大权。上边信任他,大臣们都怕他,由着他作福作威去了!
而后代魏忠贤、秦桧、高俅、严嵩这些权臣,大约也是深谙此道:先是特别会向上忽悠君王,骗得信任,比如严嵩会写青词,讨皇帝老爷喜欢;高俅、蔡京之徒弄花石纲,给他们的艺术家皇帝喜欢。于是,皇帝们就把国家大权授予他们了。他们就开始专权了。同时又善于排挤异己,营私结党,于是权位更牢了。
企业里边也有“大权臣”,其成功之道,盖言也不外乎这两条。 
孟尝君,策划劫持齐湣王,事败,被驱逐。孟尝君走了,但秦国人没忘了他干过的“坏事”。
当初,孟尝君意气用事,以齐、韩、魏三国军队,经由中原,远攻秦国三年,以报其被扣留于秦国的私仇。
到了孟尝君离职的次年,公元前293年,秦国大举对韩魏实施军事报复(报复韩魏两国上次追随孟尝君伐秦三年的军事行动),爆发了著名的“伊阙大战”。韩魏献出了巨大代价,在伊阙大战失去了二十四万人头。
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了的就是著名秦将“白起”。白起号称白疯子,起身行伍,善于用兵,每次杀人以十万计,在“伊阙大战”一战成名。
伊阙位于秦人东出函谷关160公里处,这里山河壮丽,风景优美,位于洛阳以南,现有著名的龙门石窟(武则天照着自己的模样在这里凿了卢舍那大佛,我大学的时候去看过)。这里伊水蜿蜒而下,两岸香山、龙门山对峙,仿佛门庭,故古时称“伊阙”。公元前293年,白起就在这里与韩、魏联军会战。
韩国军队在这里属于主场作战(伊阙这里是韩国的地盘),但它希望从身后赶来的魏国盟军先打先锋,跟秦人斗上一场。魏军主将是公孙喜,这家伙曾经追随孟尝君南攻楚怀王,西伐函谷关,是个老兵油子,他觉得韩军虽然战力不甚强,但武器精良,希望推韩军到前面为前锋。
韩军武器确实精良,韩国冶铸业发达,位于中原偏西,是当时诸侯中的武器生产专业国。其都城“新郑”等地出产良剑,有邓师、宛冯、龙渊、太阿,都是名剑,能够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韩卒“被坚甲,操劲弩,带利剑”,可以“一人当百”。当时一流的强弓硬弩都产自韩国,就像现在世界上的上等弓箭都出产于Korea。
一般的弩箭都是这样发射的:弩的弓干非常粗壮,需要把它放在地上,用脚踏住弓干,再弯腰,双手握弦把弓弦提至胸前,借助腰膝力量像提举杠铃那样,把弦搭在弩臂上。扣扳机发出去以后,有效射程一百五十步,是弓箭的两倍。而韩卒使用的弩则是“超足而发”。所谓“超足而发”,张艺谋的《英雄》影片里有表演:让军士们屁股坐在地上,举起两脚,蹬住弩机,好像坐在地上穿裤子那样,然后拉弦上箭。这种不甚雅观的姿势是因为韩国弩的倔强系数太大了,必须这样才能拉得开。这样上的弦,弹射力道极大,皆射六百步之外。六百步这已经是射击的极限了,因为人眼的分辨能力也就是三百步,更远就是盲目射击了。
韩国的弩箭,据说(据苏秦说)远的可以穿甲之后抵达敌人胸膛,近的干脆射穿心脏,是列国最厉害的远程武器。?
韩军不但弩强,其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也都是国际一流。所谓铁幕就是用铁做的护臂,避免被自己的弓弦弹伤,所以一般放在左臂上。韩卒还有“扳指”,方便他们拉动强弓硬弩,避免因疼痛而降低弓弦拉满的程度,甚至割伤手指。总之,韩军的“劳保”用品非常齐全,惟一缺少的就是作战的勇气了。他们回头张望友军魏人,魏军也包得严严实实得:上身有皮甲,下身有甲裙,腿上有胫甲,头上有青铜大盔,好似单人坦克。
而白起的秦国步兵则只有前胸、后背披甲,属于轻甲,最多在肩膀多一个披膊,骑兵则干脆没有披膊。这使得秦人更加轻捷善斗,甚至一些不要命的干脆脱了头盔,撇了衣甲,赤膊去拼命,暴露出农民下地干活时的习性。
据史料记载,白起的秦军人数不足韩魏联军的一半儿,如何指挥自己的机动性很强但是兵力少的士兵呢?如何才能以少胜多呢?几乎所有兵书上都会这样回答: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对方。兵书上的这个结论,大约就是从白起的伊阙之战总结出来的吧。
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他们蝗虫一样布置在地平线上,韩军都穿着高质量的重甲,每人像一个碉堡一样,魏军也是如此。韩军居前,其友军魏军的位置比韩军略错后,处于韩军侧面略后。情报部分带来好消息,韩魏两军互相推诿、各自观望,谁都不愿先与秦军交战。白起点点头,决定先设疑兵同韩军对阵,摆出要进攻韩军的架势,其实却是抽调自己精锐主力,乘魏军不备,突然向魏军发起攻击,以求以突然出击,用相对少的秦兵击溃数量庞大但准备不足的魏军。
白起按照自己的设想,挥动“疑兵”去挑逗韩国人的大阵,进行佯攻。所谓疑兵,就是堆出无数旌旗和飘带拥在阵前,令敌人眼花缭乱,误以为这是我们的主力进攻方向。韩国人看着花花绿绿的旗子不知虚实,心理素质差的甚至开始放出六百步的弩箭。侧后的魏国人则变得悠闲起来,以为老韩已经打起来了,有老韩在前边顶着,自己先打个盹吧。正这时候,就像山崩海啸一样,白起的主力各队,急趋鼓噪压来,猛陷魏军阵列。秦军精锐号称“奋击”,斗志昂扬,蹈死不顾。魏人被杀得措手不及,阵形来不及统一调度,纷纭各自为战,或奔或斗,旋即大崩。
韩人却未能援之以手,他们受眼前疑兵困扰,以为秦兵主力在前,遂不敢贸然移军救魏(一移动的话,秦军从后面掩杀,那自己就被动了。军队的屁股是最不容易保持行列和秩序的,而且自己这屁股是在运动中,那就更情等着从后面挨打了)。于是韩人终于固立不动,干等着魏军被屠杀。等到魏人已经尸横狼藉,血流成渠,被攻歼殆尽时,韩军方才知道自己势力已孤,发现秦人杀完魏师以后,拎着滴答着鲜血的兵器和人头,移师而至,来砍自己的脑袋了。韩人估量了一下,觉得没了魏人,光凭自己是打不过的,干脆不战自溃。
秦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把韩军杀的尸横无数。白起指挥秦军,在伊阙大战共歼敌二十四万,并杀死魏主将“公孙喜”(一说俘虏之)。随即白起乘胜远进,连续拔韩国五座城池,同年白起北渡黄河,攻取韩魏在山西的部分地区。白起因功升迁为“大良造”(商鞅曾任此爵,在秦的二十等爵中列第十六级)。????
洛阳南郊的这场“伊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