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仓央嘉措情歌(赵元任记录?于道泉注释译文)
仓央嘉措情歌(王沂暖译)
西藏短诗集(王沂暖译)
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黄颢?吴碧云编)
西藏歌谣
西南民歌·康藏之部
藏族情歌(苏郎甲措?达赖沛译)
藏族情歌(庄晶?开斗山搜集整理)
民间音乐研究论文集·第一集
门巴族民间文学资料(于乃昌整理)
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
藏族简志(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
达赖喇嘛传(牙含章编著)
西藏见闻(蔡贤盛著)
藏族古典文学(佟锦华著)
藏族文学讲稿(中央民族学院藏语文系教研室)
藏族史要(王辅仁?索文清编著)
西藏佛教史略(王辅仁编著)
第巴·桑结嘉措事迹考(王尧著)
中国历史简表(辽宁人民出版社)
西藏风土志(赤烈曲扎著)
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阿旺·伦珠达吉著)
趣闻选·黄金穗传
六世达赖秘传
七世达赖传
青海秘史(松巴堪布著)
松巴堪布年表
松巴堪布全集
列隆吉仲日记
西藏喇嘛事例
嘉木样谢贝多吉年表
噶伦传
隆多喇嘛全集
西藏政教史(夏格巴·汪秋德丹著)
西藏——历史·宗教·人民(土登·晋美诺布?柯林·特尼布尔著)
一个宗教叛逆者的心声——略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及其情歌(葛桑喇)
西藏中世纪史('意'杜齐著)
西藏志('英'查理·柏尔著)
藏文文法('印'达斯著)
闯入世界屋脊的人('英'彼得·霍普柯克著)
西藏的历代达赖喇嘛('印'英德·马立克著)


 附录:第五、第六世达赖喇嘛大事年表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藏历火蛇年),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出生于西藏琼结。
1622年(天启?年),在四世班禅主持下,五世达赖由三大寺僧众迎至哲蚌寺供养。
1641年(崇祯十四年),五世达赖与其师四世班禅派人赴青海密招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派兵入藏。
1642年(藏历水马年),噶玛王朝覆灭。甘丹颇章政权建立。
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下令重修布达拉宫。
1648年(清顺治五年),五世达赖迫令其他教派改信黄教。
1652年(顺治九年),三月初七,五世达赖率众三千人起程,十二月十六日到达北京。
1653年(顺治十年),五世达赖二月十七日离京,途中,顺治帝派人送去册封“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金印。十月二十四日返抵拉萨。同年,桑结甲措出生。
1655年(顺治十二年),十二月七日,固始汗病故于拉萨,终年73岁。其子达延汗留藏主持藏事。
1662年(康熙元年),四世班禅病故,终年91岁。
1665年(康熙四年),罗桑意西被确立为四世班禅的转世灵童,是为五世班禅。
1668年(康熙七年),达延汗病故。
1671年(康熙十年),达延汗之子达赖汗继位。
1674年(康熙十三年),吴三桂在云南发动政变,其子吴世致信五世达赖请兵援助。该信被康熙帝截获,但未加置问。
1676年(康熙十五?),噶尔丹自立为汗,五世达赖赠徽号。
1677年,噶尔丹吞并厄鲁特诸部落。
1678年,噶尔丹吞并南疆四部。
1679年(康熙十八年),五世达赖任命桑结甲措为第巴。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五世达赖病逝于布达拉宫,终年66岁。第巴桑结甲措密不发丧。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正月十六,仓央嘉措诞生。
1685年,第巴桑结甲措(以下简称桑结)确定仓央嘉措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桑结向康熙声称五世达赖年迈,国事取决于他,乞讨封号。同年,布达拉宫重建完工。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第二次督师征伐噶尔丹,大获全胜。期间,得知五世达赖早已去世。桑结被迫公布五世达赖圆寂。八月,康熙敕谕桑结。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桑结派人抵京报告五世达赖圆寂之事。九月初七,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浪卡子受格楚戒。十月二十五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坐床。
同年,康熙第三次督师征讨准噶尔,噶尔丹兵败服毒自杀。
1701年(康熙四十年),达赖汗去世,其子拉藏汗继任和硕特部首领。
1702年,六世达赖到扎什伦布寺回格楚戒。
1704年,桑结卸职。
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桑结被拉藏?捕杀。
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初一,拉藏汗面斥六世达赖。五月二十七日,六世达赖动身起程被押解京师。途中去世。享年24岁。
1707年,七月十七日,拉藏汗与第巴素隆另立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
1708年(藏历土鼠年),未来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出生于理塘。
1716年(康熙五十六年),应桑结部下之请,盘踞伊犁自立为汗的噶尔丹的侄子策旺阿喇布坦派兵入藏。
1717年(藏历火鸡年),准噶尔蒙古军围攻布达拉宫,十一月初一拉藏汗被杀。囚第二个六世达赖伊西嘉措于药王山。
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藏历铁鼠年),清军攻陷拉萨。九月十五日,立格桑嘉措为七世达赖。
1757年(藏历火牛年),九月,阿旺多尔济的《仓央嘉措秘传》成书,声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并未故于青海,曾在1716年收他为徒。


 后记

历史上,有些很有成就的诗人只活了二十几岁。人们熟知的如我国唐代的李贺、匈牙利的裴多菲、英国的济慈、俄国的莱蒙托夫……他们的生命虽然像流星般短暂,但其诗歌艺术的光辉,却历久不熄地闪亮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中,我国清代康熙年间的藏族诗人仓央嘉措,也是这个特殊行列中的一员。
李白诗才横溢,飘逸不群,被人称为“诗仙”;杜甫诗风严谨,质高量多,被人称为“诗圣”;而具有西藏佛主身份,又头戴藏诗王冠的仓央嘉措,较之王维,更是名副其实的“诗佛”了。
我第一次看到仓央嘉措的诗作,是在进藏初期的1951年,是由赵元任记录、于道泉注译、题名为《仓央嘉措情歌》的那一本。到达拉萨以后,经常见有人在街头摆着地摊儿,出售一种黄纸木刻的印刷品。起初以为是佛经,后来才知道是仓央嘉措的诗歌。我在西藏农村和牧区搜集藏族民歌的时候,不少歌词一经翻译,竟都是仓央嘉措的作品。至今在拉萨被叫做“雪”(“下面”的意思,指布达拉宫下面)的地方和市区,还有几处房子特意被刷成黄色。我起初迷惑不解,向藏族人士请教,有的说是仓央嘉措住过的地方,有的则说是住过仓央嘉措喜?的女人。真实情况虽不可考,但总是纪念着这位诗人,以此来寄托和延续对他的敬仰与同情。
半世纪以来,我对仓央嘉措的诗歌及其生平的兴趣有增无减,一直注意收集和阅读有关他的史料、传说,他的诗歌的各种版本,以及对他的考证研究文章。我对他的诗歌、他的身世、他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1985年春,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应邀去匈牙利访问,在布达佩斯惊喜地得到了一本匈牙利文的西藏诗歌集,其中收有署名“仓央嘉措达赖喇嘛”的诗歌六十四首。可见他的诗歌流传之广。我为我国藏族诗人能够走向世界而感到骄傲和欣慰。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仓央嘉措的诗歌具有无可争辩的地位,那人文精神的浓厚色彩,那真挚感情的率直吐露,那朴素清新的语言魅力,使之在藏族诗歌的宝库中形同一颗最大最亮的珍珠。是他,第一个抛弃了格律过于严谨甚至近于文字游戏的“年阿”诗体,在藏族书面文学中第一个用民歌体进行创作并有所发展,从而开创了新的诗风。
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戏剧性。他出身穷乡僻壤,却突然登上了尊贵显赫的宝座;他无意于政治角逐,却被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旋涡;他居于佛教领袖的地位,却做了许多与教义相悖的事情;他渴望爱情,却有个不能恋爱不准结婚的黄教喇嘛的身份;他热爱生活,却被高墙大寺和怒雹狂风摧折了青春。他不断地遭受打击,像一只终不得自由飞翔的鹰。如他自己所愤怒控诉的:“岩石伙同风暴,散乱了鹰的羽毛。”他是个在权力斗争的夹缝中生存的悲剧人物。
从民间到佛宫,从西藏到青海,仓央嘉措走过的路途不长,但他在曲折历程上的沉重的脚步声,震动了西藏和蒙古的王公贵族,震动了皇帝和朝廷,震动了宗教界和文学界,也震动了千百万藏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心灵,使他们不得不发出各自不同的回声。
我很早就想将这位文学人物写成一部文学作品。我原以为自己写诗比写小说擅长,想写成长篇叙事诗(因为我已经出版过《大雪纷飞》、《古堡》、《冬雷》、《帅星初升》等长篇叙事诗集),但是众多的人物,错综的事件,复杂的情节,实在不宜用诗表现。是题材决定了体裁,使我写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果它不大像小说家的小说,比较接近于诗的话,那正说明我未离“本行”。
1983年——仓央嘉措诞生三百周年之际,我集中4个月时间完成了本书初稿。之后又在征求意见中作过修改。有的章节先后在《历史文学》、《西藏文学》、《通俗文学选刊》发表过。
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我都尽可?地保持了历史的真实。一来,想使它具有传记文学的性质。二来,仓央嘉措的诗歌本身,就提供了他的生活遭遇和心灵历程。我所要着重做的只是努力寻找它们产生的轨迹,合理地进行推测和设想,并把这些感人诗作的诞生恰当地安排到故事情节中去。三来,仓央嘉措这个人,几乎用不着进行多少虚构,就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艺术中的“这一个”。
“这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物被毫无价值地牺牲了,“这一个”最有情意的人物被无情地毁灭了,而且毁灭得那样早,那样无声无息,那样无可挽救。仔细想来,倒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好在他的真正价值不但不会毁灭,而且时间相隔越久,越能看清他的光芒。
在本书再版之际,我想感谢那些在创作和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给过我很多帮助的朋友,为免挂一漏万,我不想将名字一一列出,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会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写作这本书,可以说为我的西藏情结既解了一结,又添了一结。
我对西藏的感情,永无了结。
高平 2010年6月10日
于兰州了然斋


编外 关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结局

  藏族伟大诗人、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逝世;距今已经三百年出头了。我们知道;这位天才只活了24岁;他是不幸被卷在西藏、蒙古和清廷的政治斗争旋涡中夭折的。
 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门隅宇松地方的一个信仰密宗佛教的平民家庭。当时西藏的主政者第巴·桑结嘉措在五世达赖喇嘛逝世后;一面密不发丧;一面将他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5年后;事情败露;桑结嘉措在受到清廷严厉追究时;将他正式立为六世达赖;但又得不到代表清廷在西藏驻军首领拉藏汗的认可。拉藏汗上报皇帝说他是假达赖。康熙皇帝下诏将他送来北京。结果在青海湖“病故”;结束了悲剧的、短暂的、而又不平凡的诗人的一生。
 多年来;我在研究仓央嘉措的生平和诗歌的过程中不时发现;对于他的结局;一直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总起来说主要是他在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死与未死的问题。即有些人认为他在奉诏晋京的途中英年早逝了;有些人则认为他在途中走脱了。前一种说法可以称为“早逝说”;后一种说法可以称为“遁去说”。下面分别摘引这两种说法的部分例证资料。
 持“早逝说”的有:
 1、《清史稿〃列传〃藩部(八)西藏》:〈康熙〉“四十四年桑结以拉藏汗终为己害;谋毒之;未遂;欲以其逐之。拉藏汗集众讨诛桑结。诏封为翊法恭顺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达赖;诏送京师。行至青海道死;依其俗;行事悖乱者抛弃尸骸。卒年二十五。时康熙四十六年。”
 2、《清圣祖实录〃卷二二七》:“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庚戌;理藩院题:‘驻札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报称: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假达赖喇嘛行事悖乱;今既在途病故;应行文将其尸骸抛弃。’从之。”
 3、释妙舟《蒙藏佛教史》第四篇第三章第七节:(仓央嘉措)“年至二十有五;敕入觐。于康熙四十六年行至青海工噶洛地方圆寂。”
 4、于道泉《第六代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拉藏汗乃取得皇帝之同意;决以武力废新达赖而置之死地。即以皇帝诏;使仓央嘉措往北京。而以蒙古卫兵及一心腹大臣伴行。路过哲蚌寺前;寺中喇嘛出卫兵之不意;将仓央嘉措劫去。卫兵遂与寺中喇嘛开战;攻破哲蚌寺复将仓央嘉措夺回;带往纳革刍喀。康熙四十五年(1706)仓央嘉措二十五岁;在纳革刍喀被杀。而依照汉文的记载则说他到纳革刍喀与青海之间患水肿病而死。”
 5、洪涤尘《西藏史地大纲》:“假达赖行至青海;病死;时年二十五岁;康熙四十六年也。”
 6、王辅仁、索文清《藏族史要》:“公元一七0六年(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在解送途中;病死在青海湖畔。”
7、葛桑喇《一个宗教叛逆者的心声》:“行至青海湖畔;被拉藏汗派去的人杀害。”
 8、王尧《第巴〃桑结嘉措事迹考》:“当第巴桑结嘉措被杀的第二年;仓央嘉措便紧跟着断送在和硕特拉藏汗的手中;死在青海湖畔遂解的途中;……被弄死在青海。”
 9、曾文琼在《历史知识》〈1981年第2期〉上撰文说:“六世达赖在戒备森严的蒙古包中;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诗歌朋友们和情人仁增旺姆……感慨地写道:‘在东山的高峰;云烟缭绕的山上;是不是仁增旺姆;又为我烧起神香!’1706年6月27日;六世达赖被押送北京。行前他还通过一个藏兵把他写给仁增旺姆的诗交给她;他又写了一首离别的诗:‘白色的野鹤呀;请你借给我翅膀;我不去远方久住;只去理塘一趟。’……据说;行至青海湖畔;被拉藏汗谋害。”
 10、杜齐《西藏中世纪史》:“在黑河附近;仓央嘉措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